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茅盾以小说称誉中国文坛,早在他成为小说家之前,就已是国内知名的文学评论家。当他成为小说家之后,他仍始终坚持文学评论方面的写作。应该说,茅盾先生在我国现代文学批评史上的地位并不逊于他在创作上的地位。五四以来,茅盾特别关注代表新思潮的作家和作品。从1923年写作《读<呐喊>》一文直到1948年写的《论鲁迅的小说》,前后共达25年。在这中间,他还评论了王鲁彦、徐志摩、庐隐、冰心、许地山、丁玲、叶圣陶、碧野、臧克家、郁茹、萧红等作家及其  相似文献   

2.
茅盾是中国卓越的文艺评论家,他的文艺理论与批评专著甚多,约占茅盾全集的三分之一以上,对现代文学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其中,作家与作品的评论有近百篇之多,涉及“五四”以来各个时期各种风格的作家作品,表现了一种独特的茅盾式的评论个性,对现代文学评论界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在茅盾六十余年的文学活动中,写下了大量的不同形式的作家作品论,评论了“五四”以来各个时期不同流派不同风格的作家作品;扶植了一代又一代的文学青年,对现代文学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茅盾的文学评论,大都实事求是,褒贬适度,堪为评论界的楷模.当然,茅盾的评论并非篇篇玑珠、句句真理,评徐志摩的“枯窘论”、评庐隐的“停滞论”,随着新材料的发现与理解的不同,就有不同的意见.在众多的评论中,茅盾对同是浙江籍  相似文献   

4.
茅盾是公认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伟大的长篇小说作家,同时他也是堪与鲁迅媲美的短篇小说作家。在新发现的鲁迅与斯诺谈话记录手稿中,斯诺问鲁迅“最好的短篇小说家是谁?”,鲁迅就说是“茅盾、丁玲……”。1980年4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茅盾短篇小说集》(上下两册)收入茅盾短篇小说作品51篇,约56.8万字。1985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茅盾全集》第八卷(小说八集)、第九卷(小说九集)收入茅盾短篇小说作品54篇,新收入的作品是《自杀》、《泥泞》和《牯岭之秋》三篇,约4.7万字,加上原有的作品,茅盾短篇小说的总字数约为61.5万字。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茅盾的作家作品论是卓然独步的。作为一名理论家、作家和文学活动家,茅盾经历了现代文学发展的全过程。他与同时代人,呼吸着相同的社会气息,感受着共有的心理脉搏,因此,他的作家作品论,渗透着同时代人特别亲切和新鲜的感受,洋溢着同时代人饱满的激情,在微观的机敏、真切和细腻上,显示了近距离研究的特长。  相似文献   

6.
俄罗斯作家屠格涅大的作品与中国新文学有很密切的关系。新文学运动中,屠格涅夫的作品特别是他的散文诗是较早译介到中国的外国文学作品,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产生过极大的影响。鲁迅、茅盾等著名作家都曾对他给予了高度评价;巴金说他写短篇小说主要是受了屠格涅夫的影响;艾青也说过,在杭州读书时,他“开始读了屠格涅夫,而且爱上了屠格涅夫”。在后来,艾青还写过一首《乞丐》,与屠格涅夫的一章散文诗同名,在内容上也有相通的地方。 因此,研究外国文学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不能不谈及屠格涅大,连中国散文诗的诞  相似文献   

7.
茅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巨匠。他不仅是一位伟大的作家,而且还是一位具有卓越贡献的文艺评论家。茅盾的文学道路有着自己的特点。他不是以创作小说为开端走上文坛,而是首先以独具慧眼、精到入微的文艺评论引起新文学界的重视的。在茅盾大量有关现代作家作品的评论中,对鲁迅小说的评论,时间很早,数量最多。从二十年代初  相似文献   

8.
茅盾论冰心     
茅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出现的有影响的文学批评家和文艺理论家之一,为我国文学批评与文艺理论的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20世纪20年代到30年代期间,他写过许多作家作品论,涉及作家甚多,冰心是其中之一。文章探讨了茅盾论冰心的原因(条件)、内容及其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9.
质朴的赞歌     
1939年间,茅盾先生有一次新疆之行。一路所闻所见很多,到1941年他到香港时,把这一些写出来就在夏衍编的《华商报》副刊《灯塔》上陆续发表,其中就有《白杨礼赞》。茅盾是“五四”时期的老作家,不必多介绍。他一生创作很多;写各种体裁的作品,以小说为主,还有评论和散文、杂文。1935年赵家壁先生编辑出版一套《中国新文学大系》,规模很大,并且约请当时的名家选编名卷,并写长篇《导论》。参加选编工作的有蔡元培、鲁迅、胡适、茅盾、郁达夫和朱自清等十余人。《现代散文导论(下)》是由郁达夫写的,其中论到茅盾的散文…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一个谜一般的鲁南作家至今尚不为人们深入了解,他就是与鲁迅、胡适同时期使用白话文进行创作的文化革命先驱王思玷先生。当时他作为一名“无名作家”,于1921~1924年间先后在《小说月报》上发表了七篇白话小说,前五篇写农村题材,后两篇是所谓“非战文学”,在思想和艺术上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得到茅盾先生高度评价。尔后就再也没有他的作品及他个人的消息了,正像茅盾先生怀着深深的遗憾所惋叹的:“象彗星一样一现就不见了”。直到80年代人们才在临沂市苍山县的兰陵镇找到他的亲人。原来1924年以后,这位忧国忧民的先驱竟…  相似文献   

11.
茅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小说家,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宗师.他们以各自的创作业绩,反映中国现代文学的历史进程与不同的特征.茅盾的小说,标志三十年代左翼文学与四十年代国统区革命文学的实绩,鲁迅的小说标志着“五四”文学革命的实绩,奠定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厚固基石.两位作家的创作思维与美学追求,有相同与相异之处.他们创作互补的璀璨光华,照亮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史册,是值得重视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2.
叶子铭教授是当代学术界卓有成就的茅盾研究专家。他从五十年代中期——大学时代开始撰写《论茅盾的四十年文学道路》,到近十年来完成《茅盾漫评》,主持编辑《茅盾全集》等,经历了从茅盾创作道路的研究到对茅盾主要作品的分析,茅盾全部著作的整理、出版的全过程,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学科建设作出了贡献。作为一个现代文学学者,他还具有深厚的古典文学修养和文艺理论功底——他是中国古典文学专业提前毕业留校工作的研究生,写过多篇颇有功力的古典文学研究文章,又是《文学的基本原理》一书的主要撰稿人和统稿人,基础雄厚,视野开阔。他学风严谨,不急功好名,不投机取巧,十分重视史料工作,善于处理“博通”与“专精”的关系,注意学术思想与研究方法的更新。  相似文献   

13.
〔问疑解难〕 1、要重点记现代文学的哪些作家作品? 中国现代文学的作家作品较多,初中语文课本出现的重点应记如下: 鲁迅先生选自《朝花夕拾》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联野先生》;选自《呐喊》的小说《一件小事》、《故乡》、《孔乙己》及《社戏》;选自《坟》的杂文《论雪峰塔的倒掉》和选自《二心集》的杂文《“友邦惊诧”论》。郭沫若的诗《天上的街市》。茅盾的散文《第比利斯的地下印刷所》和抒情散文《白杨礼赞》。  相似文献   

14.
茅盾是“五四”以来卓越的文学评论家.在他的大量的文学评论中,不论是作家论、作品论,还是综述、漫评或偶记等,在社会学的美学批评方面,具有典范性意义.其中关于许地山的一些评论——《落华生论》①,通过小说、散文小品论述作家及其创作特色;《论许地山的小说》②,侧重小说的创作方法论;《新文学大系·小说一集·导言》③,在综述第一个“十年”小说发展的概况与文学的主要倾向的背景上,论及许地山的创作主体意识——独特,深邃,开阔,在现代文学评论史的某方面,具有开拓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茅盾是我国五四以来文学批评的开创者.他为建立和发展我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促进新文学的健康发展,建树了不朽的功绩.作为文学批评家的茅盾,在他350余万字的文论中,作家作品的评论占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他评论时间之长,论及作家作品之多,是自有新文学以来独一无二的.据统计,茅盾一生评论过的作家多达313人.有的是在综合评述或其他文艺评论中结合着评论的,有的则是专论.系统地、多方面多角度地学习和研究茅盾  相似文献   

16.
茅盾的作品还能否继续留存于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作品行列,他是否应该被剔除文坛“老三”的传统位置,这是一个需要慎之又慎的问题,而不能妄下断论。新世纪茅盾经典作品的研究,在《子夜》《蚀》《霜叶》等作品上都有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17.
茅盾论庐隐     
茅盾早期的作家论以其独特的个性话语和批评方式,对当时的文学批评起到了范式作用,也为现代文学批评确立了一定的学术规范。文章从茅盾1934年创作的《庐隐论》的写作背景出发,浅显地论述其评论模式的个性特征和深远影响,分析其对现代中国文学批评史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鲁迅认为俄国近代文学是中国作家的“导师和朋友”。考察中国现代作家,常常可以发现他们与某个俄国作家的某种联系。有的表现为对某个俄国作家的偏爱,并自觉或不自觉地在艺术上接近之。如巴金选择了屠格涅夫,而茅盾则接受了托尔斯泰的影响。茅盾说:“我爱左拉,我亦爱托尔斯泰。……可是到我自己来试作小说时,我却更近于托尔斯泰”。直到晚年他还明确地说:“我更喜欢托尔斯泰。”在他的创作生涯中,提到托尔斯泰的名字、作品、艺术经验等次数之多,也是罕见的。 本文所要研究的是,茅盾创作和托尔斯泰创作的联系:茅盾与托尔斯泰的创作的共同点表现在什么地方?茅盾在艺术上是如何自觉或不自觉地吸取托尔斯泰的经验的?茅盾在接受托尔斯泰的巨大影响时表现出一些什么特色?在这里有没有表现出茅盾的个性?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以作家和批评家的双重身份出现并取得卓越成就且为世人公认的,除了茅盾之外很难找出第二个人。近几年来,一些研究者对茅盾的文学评论进行探讨,他们的工作开拓了茅盾研究的新领域,已经受到人们的重视。然而对于茅盾作为批评家所写的关于他自已作品的评论、谈话、回忆录,却尚未引起重视,更谈不上研究了。究其原因,可能是一些研究者认为作家对自已的评论带有主观感情色彩,不足为信;也可能是材料较散乱且不易整理;或者是以为研究这个课题的意义不大。但是我认为这些都是不成其为理由的,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不少作家和鲁迅发生过争论,受到过鲁迅的批评。魏金枝就是其中的一个。1935年,就如何看待文坛上文人相争的问题,魏金枝和鲁迅有过争论。鲁迅写的七篇论“文人相轻”的文章中,有两篇就是专门批评魏金枝的《分明的是非和热烈的好恶》的。这一场文坛上的争论在整个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算不得什么重大事件。但是,鲁迅是很重视的。他在编《且介亭杂文二集》的时候,把魏金枝的这篇文章附在他的《三论“文人相轻”》的后面作为“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