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隐喻不仅是语言修辞手段,而且是人类思维的一种重要方式。隐喻在科技语言的发展中发挥了它的认知作用,是创新科技词汇的一种有效手段。从生活概念到科学概念,又从科学概念回到生活概念,循环往复,隐喻就是一座横跨不同范畴的认知的桥梁。  相似文献   

2.
隐喻经常被人们认为是修辞概念,事实上它在人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我们每天都在大量使用隐喻。隐喻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人类思维重要的认知手段。本文试从人类认知的角度分析隐喻产生的特点和概念隐喻的主要功能。  相似文献   

3.
隐喻不仅仅是语言修辞手段,而且还是人类普遍的一种思维方式和认知手段.以一个概念去理解、建构、表述另一个概念, 这就是概念隐喻(Conceptual Metaphor).作为连接认知和语言的纽带,概念隐喻理论为认识人类的思维过程、行为经验以及外语教学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从隐喻入手学习词汇网络符合认知规律,有益于突破传统词汇教学的瓶颈,培养学生的隐喻性思维和语言构建能力.本文探讨的就是以认知为基础的概念隐喻形成和理解的过程以及它派生的词汇网络系统在真实情景下的运用.  相似文献   

4.
隐喻是人类认知世界的一种手段,也是儿童认识世界的手段,但儿童的隐喻认知机制并不同于成人世界的借助语言手段来比较、代替以及类推源域概念系统和目标域概念系统,儿童的认知隐喻机制是一种意象性的认知手段。本文试图从隐喻思维角度来分析儿童的认知隐喻机制。  相似文献   

5.
王军 《教书育人》2010,(8):85-87
一 引言 长久以来,隐喻一直被看作是一种修辞手段,借此使所描绘的事物或事件更加鲜活生动。但自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隐喻逐渐成为哲学、心理学、语义学和语用学等学科的研究热点。特别是随着认知语言学的产生,人们不再仅仅将隐喻视为是一种语言装饰手段和语言形式上的修辞,而是人类认识事物的一种基本方式。至此,隐喻也不再是文学作品的专利,而是包括科技语篇在内的任何语言使用过程中都会出现的概念投射过程。本文将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科技英语词汇隐喻进行研究,同时阐述该种认知研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6.
语法隐喻是一种认知现象,其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语言认知心理过程,也是认知功能语言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文章主要从认知功能语言学的视角,对语法隐喻现象的语言认知过程进行了分析。同时,对基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概念功能和人际功能而语法隐喻化形成的概念隐喻及人际隐喻的语言认知过程做了解析。文章认为语法隐喻现象的更高层次即是概念隐喻和人际隐喻。它们是丰富语言的重要手段,也是主要的语言认知运行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隐喻作为语言表达中的一种修辞方法,更是一种认知的普遍工具和思维手段,本文从语言的本质和重要性、语言模式和思维模式的关联、语言与认知的同步发展、隐喻-连接语言和认知的桥梁、概念隐喻理论出发,试图从隐喻的角度揭示语言和认知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探讨了空间隐喻意义的心理认知过程,着重讨论了UP-DOWN的概念隐喻含义,对其隐喻拓展意义进行了初步探讨,空间概念隐喻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和认知的手段,丰富了学习者的抽象思维,也是语言学习者的一种学习的途径,给英语语言教学带来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从认知语言学角度看英汉语言中时间的空间隐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形式上的修辞,更是一种认知手段.人类的整个概念系统都是建立在隐喻基础之上的.英汉两种语言在时间的隐喻化表达上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两种语言在时间隐喻化表达上的共性来源于人类相似的认知能力,并共享一个"时间作为空间"的隐喻,而差异性则是来源于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10.
李萍 《陕西教育》2009,(12):22-23
隐喻是一种普遍现象,不仅仅是一种语言修辞手段,更是人类的一种认知工具。本文旨在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分析概念隐喻的三种类型:结构隐喻,方位隐喻,本体隐喻,并以此分类为依据探究英汉概念隐喻的相似性。人类对隐喻的理解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如语境、隐喻自身的特性及主体的认知能力等,把握英汉文化的同一性,有助于我们对隐喻的正确理解。  相似文献   

11.
明宏 《文教资料》2009,(31):34-36
传统理论认为隐喻是一种润饰辞藻、令描述锦上添花的手段。随着研究向语言哲学的转向,语言哲学家从语用学或人的语言实践角度和认知角度出发展开了对隐喻新的诠释。隐喻研究的认知转向标志着隐喻研究新纪元的开始。认知隐喻认为隐喻是人们对新领域的概念和抽象范畴进行概念化的强有力的认知工具,是人们赖以生存的认知方式。  相似文献   

12.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是文化的一种体现方式,是将抽象的文化呈现在人类面前的一种生动的体现。语言不仅体现了人类的文化历史和背景,也体现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语言的相似性可以体现文化的相似性,而作为语言中最具生动性的隐喻,它的相似性正好体现了中西文化的相似性。隐喻既是一种修辞手段,更是人类认知思维能力的一种体现。从认知的角度来看,隐喻就是使用我们较为熟悉的、具体的概念去理解、感知和判断抽象的、难以直接理解的概念,是一个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本文从不同的隐喻概念来认识中西文化的相似性,从而促进人类之间的相互了解,文化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3.
隐喻是一种普遍现象,人们每时每刻都在使用隐喻.传统的语言现认为隐喻是一种修辞手段,而隐喻的现代理论则认为隐喻是一种认知工具.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对<围城>中英版本中的隐喻进行比较研究.对两种语言中的隐喻的相同和异同进行阐释有助于发掘人类认知的共性和个性.  相似文献   

14.
认知语言学将隐喻视为语言的本质现象,是一种认知手段,反映语言与现实及人类认知的相互关系。隐喻的实质是用一事物理解另一事物,用具体、生动的形象理解复杂、抽象的概念。隐喻对理解复杂、抽象的金融市场语言有重要意义,但当前利用汉语语料对金融市场语言的隐喻研究较少。本文拟从认知语言学理论出发,从语言、认知、语用三个视角分析期货和债券市场汉语新闻报道中的隐喻用法及其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5.
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也是人类一种基本的思维和认知方式,是人类赖以形成、组织和表达概念的基础和手段。隐喻不仅存在于语言中,也存在于人们的思维和行为中。文章旨在从德语隐喻现象出发,分析隐喻对人类思维和语言构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从修辞学角度研究的“隐喻”和从认知角度研究的“隐喻”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根据当今有关隐喻研究的最新理论,隐喻不能单纯作为语言内部的一种修辞手段,而应把它和人类的认知过程相联系。隐喻是一种思维方式。人类以隐喻式思维认知世界。  相似文献   

17.
隐喻的本质在于借用一类事物来理解、分析、感知、描绘另一类事物.隐喻既是一种言语行为,又是一种心理过程,同时它还是人类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和认知手段.语言不能包括全部的认知能力,也不能决定认知能力的发展,但语言在动作内化为思维的过程中起了很大的作用,语言能够促进认知的发展.隐喻是人类组织概念系统的基础,是人类借以认识世界的工具.  相似文献   

18.
貂蝉的隐喻     
隐喻现象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事实上,隐喻是一种修辞手段,更是一种认知方式。隐喻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工具。隐喻的本质是将所熟悉的认知域概念映射到陌生的认知域里,从而更好地理解陌生事物。从隐喻的本质入手,根据隐喻概念,分析和探究动物貂和蝉以及四大美人之一的人物貂蝉之间的关系,并试图建构起隐喻认知模式。  相似文献   

19.
隐喻思维与外语教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认知语言学对隐喻研究的成果,可以从四个方面探讨隐喻概念对外语教学的影响,即隐喻思维与语言信息的内化,隐喻概念与英语同义结构的辨析,隐喻表达的文化内涵,隐喻思维与教学理念的更新。这表明隐喻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的修饰手段,更是人们思维和认知的工具,在语言教学中具有很强的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20.
概念隐喻来源于人类的行为体验和思维活动,最终以语言的形式表达出来,因此概念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认知机制.将概念隐喻应用于英语语篇教学有助于深化学生对语篇意义建构和主题思想的理解,有助于引导学生从认知的角度赏析语篇及语篇中部分语言现象的构建原理,有助于加强学生对不同文化背景下认知机制差异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