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主义思潮对中国现代小说流派产生了深远影响。从最初的浪漫抒情派小说中现代主义的发轫期,到后来新感觉派小说的现代主义直接呈现,再到20世纪40年代新浪漫主义和七月派小说中现代主义的衍生。中国现代小说流派的发展始终都融汇了西方现代主义的影子。  相似文献   

2.
笔者将种类繁多的教学法以学习理论为标准分为两大派 ,即外语认知派教学法与联结派教学法 ,再进一步对这两大派的特点进行深入的剖析与比较研究 ,为探索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教学法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17世纪中期,在俄国出现了一个被官方教会认为是"分裂派"的民间宗教派别——旧礼仪派。由于居住地自然环境的限制和政治地位的影响,旧礼仪派不得不转而从事工商业。到19世纪及20世纪初,旧礼仪派的两大派别——教堂派和反教堂派对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一些著名的旧礼仪派商人家族甚至还与俄国1917年革命有密切的关系。旧礼仪派对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产生影响的主观原因是共同的旧信仰和社团组织,客观原因是历届沙皇政府对旧礼仪派实行的不同政策。  相似文献   

4.
斯拉夫派和西方派是19世纪40至50年代俄国自由主义的思想流派。他们提出了俄国向何处去的问题并相互论战。斯拉夫派相信俄国的独特命运,把彼得一世以前的"神圣"罗斯理想化;西方派则坚信俄国要走西欧已经走上的资本主义发展道路。赫尔岑的"农民社会主义"理论和俄国民粹派运动,是两派论战的社会结果。  相似文献   

5.
台阁体指馆阁作家的文风,是以职缘论;茶陵派指李东阳提拔影响下的文人,是以人缘论;复古派指倡导诗文复古的作家,是以文学主张论。很多茶陵派作家供职于馆阁,因而可以说茶陵派文风是台阁体之一种;复古派中有很多人出于李东阳之门,因而又可以说复古派的文学主张为茶陵之别调。从台阁体到茶陵派再到复古派,文学思想在寻找着革新的道路,但始终未能创造出新变的奇迹。  相似文献   

6.
19世纪20年代是美国体育的黄金时代,体育明星、体育记者和营销专家共同缔造了这个时代的辉煌。在这个过程中,体育新闻写作诞生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流派———“赞美派”与“讽刺派”,他们在主题选择、修辞手法等方面均有鲜明的特点。两个流派不仅在当时推进了美国体育娱乐业的建立和壮大,还发挥着持久的影响力。现在,不论是美国本土,还是中国当下的体育新闻写作均可窥见两种流派的风格遗存。  相似文献   

7.
我国春秋战国时期,首先形成的主静派和主动派养生在中国古代体育史上呈现的对立,对中国以及亚洲不少国家的近代和现代体育产生深远影响。主静派在体育领域的价值取向,以节能、保健、长寿为主。该派以中国传统气功为代表的以静养生、降低代谢率、调节大脑皮层功能的方法,流传数千年。主动派从开始起,并成为一贯的价值取向就是以强壮性健身观为主,以实用观为辅。两者进入现代社会后,仍在体育领域中保存着至今不衰的多种价值取向。运用新陈代谢等三项现代体育科学理论来探讨两者的理论体系及其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8.
"高山流水遇知音"的佳话广为流传,以<高山流水>命名的筝曲就有三个流派、六个版本之多.仅就具有代表性的山东筝派和武林筝派的<高山流水>作一比较,可见风格流派、意境和内涵上有诸多不同.  相似文献   

9.
认知派教学法与联结派教学法在外语教学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语认知派教学法与联结派教学法各有长处 ,也各有不足。我们应该根据各自的教学目的 ,考虑现有的条件和可以创造的条件 ,根据学生的特点 ,采用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法 ,或几种方法的结合 ,为提高教学效果服务。  相似文献   

10.
文章对中法战争中的妥协派人物唐炯进行了全面细致地剖析:他以镇压农民义军起家;而面对法寇入侵,却退缩畏战,在中法战争首战山西之战失利中,唐炯难免其咎,可谓罪魁:最终沦为彻底的妥协派。  相似文献   

11.
施蛰存作为新感觉派的代表作家之一,他的作品大多以上海为背景,反映大都市人物的病态生活。另外,施蛰存的作品中还融入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意识流等新兴创作手法,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新感觉派"小说。施蛰存这种将现代派的手法与小说融合的做法,丰富和发展了新感觉派小说的艺术性,使得新感觉派小说成长为中国最完整的现代主义小说流派。  相似文献   

12.
教育流派是新时代教育改革的产物,探寻广东省名师的风采风貌,归纳名师群的成长共性,对促进粤派教育品牌的形成,培养粤派名师群,推进粤派教育研究走向未来有着非凡意义。通过对粤派名师的案例材料进行分析发现,粤派名师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强烈的责任意识、敢为人先的改革精神、鲜明的教学风格、扎实的科研能力等群体特征。为培育粤派名师群,未来要继续扎根粤地文化的土壤,深化理论与实践研究,探索粤派名师群的成长机制,创新培育粤派名师的多样途径,扩大名师的辐射范围,引领广东省高质量教师队伍的共同成长。  相似文献   

13.
在新课改不断深入的视域下,高校不断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方式进行创新,并在某种程度上取得巨大的成果。A+课堂派数字平台的出现,为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提供了技术支持,并弥补了传统课堂教学的弊端。通过课程资源的建立,学生作业的数字化处理,提高了教学的质量以及学生课程内容内化程度的评价效率。为我国高校的教学工作,开辟了全新的教学模式。本文通过对A+课堂派数字平台内涵的探析,展开A+课堂派在教学工作中对应用情况的研究,进而提出A+课堂派数字平台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中国古筝的重要组成部分,山东筝派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是全国最有影响的主要流派之一。本文试图从山东筝的史实记载、近代山东筝的发展概况及山东筝派的代表人物赵玉斋三个方面对山东筝派的艺术进行粗略的探究。  相似文献   

15.
中国大陆学者对中国五四时期留日派作家作了多方面研究,本文是对这些研究的一个梳理。留日派整体方面梳理的是作家整体风格、创造社、文学研究会与日本文学联系的研究成果,代表作家方面梳理了鲁迅、周作人、郁达夫与日本文学联系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6.
明清小说是中国小说史的第一个繁荣时期,江浙一带是明清小说最为盛行的地区。江浙地区的明清小说流派众多,产出丰富,这是由于江浙地区传承已久的吴文化、江南文化和海派文化赋予了江浙地区的明清小说浓厚的地域文化特征和强大的生命力。这使江浙小说在明清之后从古典小说向近现代小说转型,仍能继续发展壮大,其中最著名的流派无疑是鸳鸯蝴蝶派。本文从文风写法、地区特色和文化传承三个方面,以鸳鸯蝴蝶派为样本,详细讨论了江浙地区明清小说对后世小说流派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7.
关于茶陵派形成于何时,较为代表性的说法,有形成于成化与弘治两说。考察茶陵派形成时间最为关键的问题可归结于两个因素:一是包括核心成员在内的茶陵派文人群体形成于何时,二是李东阳在这一群体的中心地住确立于何时。根据这两个条件,以李东阳为代表的茶陵派正式形成时间应为成化后期二十年至二十三年间,而不是形成于成化早期,更不会形成于弘治问。过去茶陵派研究很大程度上摭蔽了成化至弘治文学的研究,在成化二十几年中其大半还不是茶陵派一枝独秀的时期,而是诸家竞秀,各领风骚。研究成化文学需要一种全新的视角,而不是简单地一概归于茶陵派而漠视此外的广阔的文学天空。  相似文献   

18.
"荷花淀"派是当代文学中以孙犁为代表作家的,反映京、津、冀地区农村生活情趣的文学流派。活跃于20世纪50年代,正式定名于1980年在河北举办的"荷花淀"派座谈会上。学界对"荷花淀"派作为一个文学流派是否具有存在意义一直争论不休。本文受杨义先生《流派研究的方法论及其当代价值》一文启发,从流派研究的方法论出发对"荷花淀"派作为一个独立的文学流派进行了理论考证。  相似文献   

19.
格调理论作为明代七子派最基本的诗学理论之一,并非一成不变的教条,而是一个开放的体系,经历了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七子派的一些成员在修正和发展格调理论的时候,已经迈进了神韵论和性灵论的门坎  相似文献   

20.
桑愉是我国20世纪后50年凸现的杰出的篆刻家之一,因过世较早,对其篆刻艺术的研究不多。本文钩沉了桑愉的生平、交游,历史地阐发其美学思想,揭示其以汉金文为基点、以“方刀治印”为特质,与黟山派拉开距离、自树一帜的艰苦过程,探讨了其艺术作品内涵及其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