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诗》中富含名物,《诗》作为经学典籍,其价值观念的构建是以实实在在的名物为基础的。后世对《诗》中名物的不断阐释,构成《诗经》名物学,成为《诗》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汉魏《诗》学演进与价值构建中,对于名物的释义有着清晰的发展线索与明确的内容表达。两汉经学今古文交错发展,《诗经》名物释义以“随文释义”为基本方式,释义形式灵活,内容丰富多样;魏晋南北朝经学衰微,以王郑之争、南北之争为背景,《诗经》名物释义在“随文释义”的基础上,出现以《陆疏》为代表的摆脱经学束缚而“独立阐释”的发展模式,且对后世影响深远。在此基本路径下,汉魏《诗经》名物释义整体上体现着以“伦理政治表达”“语言文字训诂”“名物本体疏解”为主的表达内容。这些内容对唐代《毛诗正义》的成书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扬之水近年基于"名物新证"的《诗经》研究方法在学界产生了相当影响。由《诗经名物新证》《诗经别裁》两部著作,可以看出扬之水研究中继承的前人观点主要为"《诗经》反映社会背景""《国风》非出于民间"及"《诗经》内容与周代礼制息息相关"三点。在研究方法上,扬之水采用考古与文学的跨学科研究,但也并未忽视文学性考察,这是其研究长处所在,而其研究的主要问题则与过于零散琐碎、不成系统等"名物新证"方法本身存在的问题有关。  相似文献   

3.
《诗经稗疏》是王船山研究《诗经》的代表作。《诗经稗疏》的学术成就,主要在名物训诂的辩正上,纠正了朱熹《诗经集传》中不少错误。这与他的学识渊博、考证详审和明察事理、格于物理、审于文理等多种方法的运用有关。它的成就在《诗经》研究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但由于思想方法的局限,在思想内容的阐释上,一味尊古而显得“卫道”,比朱熹保守、落后,影响了他对《诗经》研究的总体成就。  相似文献   

4.
《唐语林》具有重要的语料学价值,但其语料所代表的年限历来说法不一。本文以《唐五代语言词典》为参照,考察两者共有的口语词和名物词,从而确定就词汇角度,《唐语林》可以作为唐五代词汇研究的重要语料;同时,《唐语林》中尚有大量未为《唐五代语言词典》所收的词语(包括口语词和名物词),这更突出《唐语林》在唐五代词汇研究中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名物训释是《诗经》学值得关注的一个问题。元代许谦《诗集传名物钞》以陆玑《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蔡卞《毛诗名物解》等名物训释为基础。用朱熹《诗集传》作蓝本,关注《诗经》经传义理的阐发,将名物训释和诗义相结合,展示了名物训释的另一种视角。  相似文献   

6.
孔子《论语.阳货》中载:“小子何莫学夫诗?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故后世一些学者往往将《诗经》中的鸟兽草木虫鱼作为增加自己学识的名物来予以接受。然而这对于作为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理解来说是远远不够的。《诗经》兴象中的各种鱼类兴象,在其自然特性背后,隐藏着丰富、复杂而神秘的原始宗教和文化的观念内容,这些观念内容是诗经兴象和诗经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之间的重要纽带。透析这些内容既是整体解读诗经的关健,更是认识中国古代诗歌艺术思维起源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7.
在《诗经》研究史上,朱熹的《诗集传》有着很高的地位。在这部著作中,朱熹以思辩的精神,求实的态度,对前人《诗经》研究的遗产进行了总的清理,在名物、训诂、义理、文学等方面都有所发明,开拓了《诗经》研究的新领域。 在朱熹的著作中,除了《四书》外,《诗经》是他用力最深的一部书。他治《诗经》,始  相似文献   

8.
大量的名物描写是《诗经》的一大特色。这些名物多样的外部风貌及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客观上形成了《诗经》丰富多样的审美特征,含蓄美便是其中一种。从名物的视角看,《诗经》含蓄美可分为两类:隐意型和隐情型。前者属于那个时代普遍使用的语言技巧,后者则属于艺术领域的审美特征。《诗经》两类含蓄美对后代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在文学史上具有元典意义。  相似文献   

9.
功能对等理论由美国翻译学家尤金·奈达提出。功能对等理论注重原诗内容和形式的翻译以及译文读者的反应。《诗经》作为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记录我国古代人民生活百态与自然事物的百科全书。《诗经》中的意象丰富,寄托了作者表达的各类情感。《诗经》翻译中,意象的翻译是译者面临的巨大难题。基于功能对等理论,以施图金俄译版《诗经》为文本,对其树木意象的翻译方法及效果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文章梳理了《汉语教程》1-3册课文生词英译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功能理论指出透彻理解翻译纲要,译出词汇在课文语境中的意义,限定词汇的使用范畴和词汇英译与课文后注释翻译结合是让词汇英译达到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目标,帮助留学生正确理解和准确运用词汇的有效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1.
《诗经》中部分诗歌为女性所作,它们是研究文学萌芽时期女性作品的宝贵资料。但鉴于《诗经》中大多诗篇的作者并无可考,今人只能从诗作本身判断其作者是否为女性,并将此类诗歌定名为“女性口吻诗歌”,以区别现已通用“女性诗歌”之概念。以诗歌所反映的生活内容、诗中所用的词汇等判定《诗经》中的女性口吻诗歌,并兼及其在《诗经》各部分的分布。  相似文献   

12.
薛景 《毕节学院学报》2011,29(1):101-104
自唐代出现《毛诗草木虫鱼图》之后,又陆续出现了《毛诗名物图说》、《毛诗品物图考》、《诗经植物释诂》等多部《诗经》图学力作。《诗经》图学研究,是以自然科学的理论方法研究中国古典文学的新尝试,它打破《诗经》研究的传统方法,开创了多角度、多学科结合研究《诗经》的崭新视角,从而丰富了《诗经》研究的领域,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相似文献   

13.
《小雅》是《诗经》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以作者多为贵族阶级和内容多反映西周上层社会生活为特点,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内涵。本文就《诗经?小雅》中的动物词汇作出分类研究并对其语义进行分析。《小雅》中的动物词汇有77个,其中多为单音词。其有用性状代替动物本身、词频的极端不平均、既单独成词又可做复音词构件三大特点。动物词的运用主要在于作为事实参与内容、起兴比喻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诗经》中的鸟类物象繁盛复杂,这些鸟儿不应单纯作为起兴的名物来看待,它们构成了《诗经》中鸟的兴象世界.本文试从原始兴象、比德兴象、审美兴象、物候兴象四方面来分析这个让人眼花缭乱的鸟类世界.  相似文献   

15.
耿嫦娥 《教书育人》2009,(9):110-111
《诗经》作为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其中的诗篇往往用物、特别是动物形象来表达感情。可以说,不懂名物及其相关制度,就读不懂《诗经》。正如纳兰性德在给《毛诗名物解》写的序中所说:“六经名物之多,无逾于《诗》者,自天文地理,宫室器用,山川草木,鸟兽虫鱼,靡一不具,学者非多识博闻,则无以通诗人之旨意,而得其比兴之所在。”这些名物都与比兴有着内在的联系。  相似文献   

16.
徐多毅 《考试周刊》2011,(43):35-36
诗歌是人类存在的最纯、最美的文学语言。《诗经》是中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而《关雎》是整个《诗经》的开篇之作,在《诗经》系统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关雎》应当从诗义和音乐两方面去理解。在《关雎》翻译中,既要保留原诗的形式、内容、意义,又使原诗在译语中得到等值的再现。诗歌的翻译不但要注重译文是否符合原文的内容,而且要考虑译文是否具有美感,能否为读者所接受。  相似文献   

17.
杨简是宋代著名的理学家,陆九渊的高徒。《慈湖诗传》是杨简在《诗经》方面的论著,是宋代直接宣扬理学思想的《诗经》研究著作,也是废序派的代表著作之一,在《诗经》名物训诂方面有独到贡献。杨简怀疑《诗序》对诗篇的解释,用心学等思想解释《诗经》,导致了对诗义的随意曲解。  相似文献   

18.
唐代《诗经》文本研究之状况颇具时代特色,大致表现为:其一、《诗经》学著作大多亡佚,存世者甚少。其二、研究内容主要集中于对《诗经》主旨、音义、典章与词汇的阐释,这与唐代科举需用《诗经》著作有密切关系。其三、《诗经》学著作中,既有对《毛诗传笺》内容的承传,又有对其解说的否定,另创新说,体现了独立思考的学术精神与时代特色。其四、《诗经》研究者中,不少人本身既是学者,又是教师,薪火相传,自然形成优良的诗学传统。其五、以孔颖达为首主撰的《毛诗正义》,具有里程碑式的《诗经》学意义。  相似文献   

19.
《诗经胡传》是明代《诗》学著作中 ,用功较勤的一部 ,海内甚少传本。此书具有集明代《诗经》研究大成之意味 ,故经学之研究与文学之研究双轨并驱。无论在经文勘正上 ,还是在文字训诂、名物考证、诗旨探讨、文学分析上 ,都取得了他人不可替代的成绩 ,对《诗》学的发展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诗经》中表“到达”义的动词为研究对象,梳理出用为“到达”义的一组动词,对这些词作词汇及语法的分析,探明其在《诗经》中的使用情况,构建《诗经》中“到达”义动词的词义系统,以期为汉语史的断代研究提供一点资料上的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