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青年记者》2007,(7):47-47
3月30日,由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和人民网共同主办的国内第一个综合性的媒介批评专业站点——媒介批评网正式开通,网站域名为www.mediawatch.cn。[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编者按:媒介批评是广播电视学术研究的重要方法,也是对广播电视业内现象冷静的审视。本刊2001年第12期刊发《批评:广播电视学术研究的另一种视野》引发了有关人士的思考,又从今年的第一期开始特辟“第三只眼”栏目,以拓展“批评”的力度和视野。本期该栏目推出的两篇文章,一篇是从媒介人物谈媒介批评,一篇是从内在逻辑的构建谈电视批评模式,旨在倡导“批评”多维和理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李蕾 《今传媒》2009,(10):49-49
本刊讯 由王君超博士所著《第三只眼睛看传媒——媒介批评热点文选》一书近日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收录了作者10年来对我国媒介批评的发生、发展进行同步观察和研究的成果,以及在清华大学从事媒介批评教学与实践的思考与感悟,共计130余篇作品。  相似文献   

4.
问题的提出 2015年,恰逢中国大陆学界1995年明确提出“媒介批评”概念20周年.在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建院60周年庆典学术论坛上,知名媒体人石扉客发言时抱怨说,当媒体记者遇到打压的关键时刻,学界并未给予声援,而是把更多精力投入到对媒体报道操作层面的挑剔上.①此论在学界业界引起广泛关注和讨论.本文以《新闻记者》近五年“媒介批评”专栏的所有文章为基本材料来源.该刊2010年1月至2015年9月共出版杂志69期,其中有50期设有“媒介批评”专栏,所载文章共109篇.除去关于“十大假新闻”的研究报告等无关文章11篇,98篇属于“媒介批评”的范畴.笔者采用内容分析法,从文章作者来源、批评指向、批评视角等方面进行量化分析.  相似文献   

5.
媒介批评:特性与职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媒介批评:特性与职责吴迪批评大众媒介比登月球重要美国媒介批评家罗伯特·L·萨勇(RobertL.Shayon)说过一句堪称经典的话:“批评大众媒介就是对人类的探索,这在孕育人类命运的意义上,比登月球重要。”(OpentoCriticism)或许会有人...  相似文献   

6.
媒介批评.是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分析媒介现象、评价报道得失、匡衡新闻观念、约束从业行为、促进新闻自律的一种手段。一些国家,已经建立比较有效的媒介批评机制。通过制订法律、成立行业协会、建立评议和自律制度,以加强媒体的行业自我监督。由于国情不同,各国采取的措施各异。本文试对国外媒介批评机制施行的现状进行梳理。综合起来主要分为以下几部分:  相似文献   

7.
我为一家杂志写了篇议论某电视节目主持人的文章,发表以后颇得一些人的认同。没有想到这位主持人会到这家杂志社说,“有些文章”是“从求异思维出发写出的一些报道和评论,充斥不实之词乃至人身攻击”,而且给她带来了“痛苦”。“带来伤害”、“精神难以承受”。我并不想就其言之“能指”、“所指”作具体的辩白,我想以此为发端谈谈媒介人物与媒介批评的问题。现在的媒介批评大致从两个层面展开,一是精英化理论层面,一是大众化通俗层面(或曰“群言式”批评)。有时被批评一方处于特殊的中心地位,有深度的理论批评虽有真知灼见,却往…  相似文献   

8.
媒介批评学的新架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建明 《当代传播》2001,(6):24-27,23
媒介批评学引导人们科学地分析媒体活动,并由宏观层面推进到 对新闻作品的分析,使其更具实践意义。新闻理论是新闻活动的历史性反思,而 媒介批评理论则是新闻活动的现实反思。近几年,我国媒介批评理论形成了新的 学科架构,主要包括媒介批评的对象研究、媒介批评的内容研究、媒介批评的方 法研究和传播政策分析。 媒介批评正在引起新闻界和新闻研究界的注意,一支媒介批评家的队伍正 在聚集。管理部门、受众和新闻从业者对报道的强烈反思,转移到如何分析、评价 新闻作品,如何认识传媒行为,已经深人到媒体的各个领域。媒介批评学引导人 们科学地分析媒体活动,让受众正确地理解媒介和新闻,导致媒介观念的彻底变 革和新闻解释学的诞生。  相似文献   

9.
由人民日报海外版记者王君超博士所著的《媒介批评———起源·标准·方法》一书,最近由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指导,以世纪之交的国内外大众传播媒介为广阔的研究背景,结合作者从事多年新闻工作的实际,从媒介批评的定义和基本属性入手,依次探讨了媒介批评的起源、理论、标准与方法,并对西方的媒介批评理论和中国当代的媒介批评予以评析,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媒介批评学的途径。该书深入浅出,可读性强,对于媒介批评研究、新闻阅评以及评报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专家认为该书书稿“填补…  相似文献   

10.
媒介批评的意图丁俊杰(北京广播学院)我对媒介批评没有什么研究。我个人的看法是,媒介批评,有一点是明确的,绝对不能局限于批评媒介。确立了这样的前提,才有可能将媒介批评由小到大发展起来,不致夭折,才会成为气候。从全球范围看,无论在何种体制下,传播媒介都要...  相似文献   

11.
国内第一部媒介批评专、刘建明先生的《媒介批评通论》在缕述我国新闻批评发展史时,认为我国虽然是世界上新闻批评活动开展最早的国家,但作为媒介批评活动的逻辑发展硕果的媒介批评学,只是到20世纪末才在华夏大地上抽出嫩芽,即直到1995年吴迪先生在《北京广播学院学报》第五期上发表《媒介批  相似文献   

12.
媒介批评的定位问题王志敏(北京电影学院)今天的世界已经进入了多媒体时代。多种媒介手段传递速度和规模是前所未有的。于是,媒介批评、媒介研究的问题就变得紧迫起来,而且,首先遇到的一个问题就是媒介批评和媒介研究的定位问题。我认为,在这方面,法国电影符号学理...  相似文献   

13.
媒介批评——历史与走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批评大众媒介就是对人类的探索,这在孕育人类命运的用意上,比登上月球重要。———RobertL.shayon(美国媒介批评家)媒介批评(MediaCriticism),简言之即对大众传播媒介及其产品的分析、批评,它在我国新闻界还是一个十分新鲜的概念。从...  相似文献   

14.
“2008第二届媒介批评国际学术论坛”日前在广州举行。本次论坛由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暨南大学媒介批评研究中心共同主办。论坛以“媒介批评与传媒发展”为主题,就媒介批评的价值与意义、媒介批评的现状与态势、媒介批评的学科建构、媒介批评的话语实践等多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11月1~2日,首届两岸三地媒介批评学术研讨会在中国传媒大学召开。会议主题是使命与责任——媒介批评的历史、现状与未来。主要议题有七个,分别是大众文化和媒介批评,媒体失范与媒介批评的责任,中西媒介批评史研究,两岸三地的媒介批评学术研究,媒介批评的理论和方法,媒介批评实践,媒介批评  相似文献   

16.
自20世纪90年代末,“媒介批评”开始成为我们的热门话题。进入新世纪,我国的“媒介批评”学专著出版了多本,相关研究呈现前所未有的热潮,以《今传媒》为代表的媒介批评刊物也相继问世。尽管与国外和港台相比,这种“热”有些姗姗来迟,但却有利于在吸取境外成果的基础上展开深入的探讨。《中国图书评论》杂志的编辑任勇胜先生就相关问题采访了清华大学刘建明教授,就传播学、媒介批评与媒介批评学等问题进行了一次对话。  相似文献   

17.
《新闻爱好者》2012,(18):55
胡正强,江苏省睢宁县人,新闻学博士,现为南京理工大学设计艺术与传媒学院新闻传播系教授,研究方向为新闻史论、媒介批评,先后在《新闻与传播研究》、《国际新闻界》、《现代传播》、《当代传播》、《江苏社会科学》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多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年鉴全文转载,出版《中国现代媒介批评研究》、《中国现代报刊活动家思想评传》专著两部,  相似文献   

18.
周海燕 《东南传播》2016,(12):107-109
随着人们越来越多地通过互联网获取信息、发表观点,媒介批评也在潜移默化中发生了变化。本文主要以魏则西事件中的百度为例,探求在网络环境下媒介批评的发展路径,从媒介批评的开端、发酵、高潮和落幕等几个不同阶段揭示媒介批评的产生机制、特点及其效果,力求把握网络环境下媒介批评的一般性规律,剖析媒介批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实现有效媒介批评的方式,希冀能够为今后媒介批评提供可行的借鉴。  相似文献   

19.
媒介批评:类别探讨与特征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晓程 《新闻记者》2005,1(4):28-31
媒介批评是近年来国内传播学界的一个热门话题。2000年11月,教育部《高校“十五”新闻传播学学科研究规划及课题指南(草案)》,将“媒介批评的理论与实践”列入“十五’重点研究课题”。而后,浙江大学和台湾中国文化大学新闻暨传播学院分别将“媒介批评”列入重点研究范围,前者还将“媒介批评学研究”申报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此后,北京广播学院等高校新闻传播院系,还提出开设媒介批评课程的动议。  相似文献   

20.
自治区第五届好新闻评选,已评出获奖消息33篇,其中1等奖4篇、2等奖14篇、3等奖15篇。这是对1989年我区新闻工作者消息写作成果的一次检阅。现就评选结果谈点个人的感受。一遵照江泽民、李瑞环同志关于新闻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自治区好新闻评委会对本届好新闻评选在内容方面提出的总体要求是:充分体现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的方向和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突出稳定,突出鼓劲,同时不忽视批评报道。消息评选是符合这个要求的。建国第40个年头的1989年,是共和国历史上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