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医学成像已经成为临床诊断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之一,要确保大型成像设备能够正常运行,获得可靠有效的医学诊断数据和科学研究数据,必须对医学成像技术和设备进行医学成像质量控制(Quality Control,QC)。QC的前提是质量检测,对体模进行测试是成像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本文介绍了PET系统体模由罐、热损伤分辨率插件、冷损伤分辨率插件、线性度插件组成,以及对PET系统进行在冷场中的热损伤分辨率、在热场中的冷损伤分辨率、线性度、均匀性、旋转中心,点离散函数和调制传递函数等性能检测的简单技术。  相似文献   

2.
<正>point目前分子影像学已经成为现代影像学技术重要的组成部分,代表分子影像学最前沿的仪器就是PET/MR。MR、PET、PET/MR成像设备复杂实际工作中需要对多个不同类型的质量控制参数进行测量和调试,相应的体模成为研究重点。分子影像学是分子生物学与医学影像技术相结合的新学科,借助现代的影像学技术,从分子的水平对人体病理生理进行成像,从而观察疾病发生、发展变化和代谢功能变  相似文献   

3.
于泳  花村  许凤  李奔辉  郑建军 《科技风》2023,(26):114-116
本文探讨了多模态MRI成像技术与CBL教学模式在原发性肝癌临床教学中的应用,这种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激发学习兴趣,并培养具备临床思维的医学人才。然而,应用这种教学模式仍面临诸多挑战,如学生适应能力、教师综合能力等。为了克服这些挑战,我们需要在各方面进行改进,以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4.
核磁共振扫描成像技术是 70年代末随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和超导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一项新颖医学诊断技术 ,简称 MRI,又称核磁共振 CT。它与 X射线断层的扫描 ( X— CT)相比 ,具有独特不可替代的明显优点。目前核磁共振CT早已实施了商业化生产及越来越广泛应用于医学临床。据美刊《当代人物志》载文报道 ,当今核磁共振扫描成像系统在检测人体肿瘤及组织异常等病变领域居检测手段“霸主”地位 ,生产此类设备的产业年创利额已达 2 0亿美元 ,世界几乎每个重要城市都已至少设立了一个应用核磁共振 CT技术的医疗扫描测检中心。然而 ,做为核…  相似文献   

5.
在医学成像物理和技术的研究领域,功能成像的发展速度惊人,主要是为了满足脑功能成像研究和脑功能性疾病诊断的需要。医学影像正向定量和计算机辅助诊断的方向发展,在很多领域,尤其是肿瘤诊断方面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北京大学医学影像学研究为适应学科的发展及其应用方面的需求,在这些国际上前沿领域的发展中进行了探索,取得进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意义】为提升主流融媒体意识形态建设和舆论引导能力,解决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主流融媒体多模态 信息资源管理的困境,构建高效的热点发现机制。【方法/过程】笔者着眼于主流融媒体热点发现需求构建需求体 系,然后利用Scrapy-Redis框架、HBase数据库和MapReduce实现了数据的精准采集、有序存储和高效处理,再基于 多模态信息融合的理念,借助 NLP技术对信息资源的特征进行提取,最后利用 LDA2vec模型和 Single-Pass算法实 现了信息归集和热点的发现与更新。【结果/结论】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本研究所使用的方法,能够较好地实现多模 态信息的归集和热点的提取,效果较同类模型有明显提升。【创新/局限】但是在运用NLP技术处理多模态信息时各 处理环节的衔接尚不够流畅,后续仍需进行改进提升。  相似文献   

7.
CT系统作为领先的数字成像技术促进了医学影像学的发展,同时CT系统的安装需要较高的精度,由于现有安装手段的限制,CT需要精准的参数标定,从而得到高质量的成像。因此针对CT系统安装时产生的成像误差,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对其进行优化,实现高精度成像。并由成像数据反演出物体的真实轮廓。  相似文献   

8.
韩普  叶东宇  陈文祺  顾亮 《现代情报》2023,(10):27-34+151
[目的/意义]随着网络化和数字化的快速发展,线上线下医疗健康活动产生了海量多模态数据,当前迫切需要一种更为完善的知识组织方法,对类型繁多、专业性强的医疗健康多模态数据进行序化和组织。[方法/过程]首先对多模态数据进行预处理以构建多模态医疗健康数据集;接着基于实体对齐和关系抽取实现医疗健康数据的知识单元抽取,并通过知识评估和融合构建多模态知识单元;然后在多模态知识单元和知识图谱基础上提出一种面向多模态医疗健康数据的知识组织模式;最后以文本和图像模态数据为例,以医疗健康问答系统为实践应用进行分析和验证。[结果/结论]针对多模态医疗健康数据的内在特性,基于多模态知识图谱和语义知识组织框架,提出一种面向多模态医疗健康数据的知识组织模式。本研究推进了多模态知识组织的理论深度,可为医疗健康领域知识序化、精准知识服务和深度知识发现提供有效支撑。  相似文献   

9.
正医学超声由于其价位低廉、实时成像、无损伤等优点,已经成为临床应用最广泛的影像诊断技术。医学学科的快速发展和重大疾病早期诊疗的紧迫需求,促进医学超声与材料科学、生物科学、信息科学等学科的交叉融合,不断发展新理论、新方法和新设备。目前医学超声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成像速度更快,分辨率更高;除了形态信息,发掘更多定量的功能信息;成像诊断—给药—治疗的诊疗一体化。  相似文献   

10.
一、影像学综合诊断优先应用概论 1895年X线的发现为X线诊断学。放射学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石。70年代初期以来CT的开发和应用,使医学成像进入了一个以电子计算机和体层成像相结合,以图像重建为基础的新阶段。其后超声体层成像,放身性核素体层成像,MR体层成像(MRI)以及数字  相似文献   

11.
本文针对智能变电站的测试需求,阐述了便携式智能变电站仿真与二次设备试验装置的多项关键技术,详细介绍了便携式装置的设计方案与工作原理,并依据相关的动模试验标准以及现场调试流程对二次设备进行了闭环测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验证了便携式装置的功能。试验结果表明,便携式装置性能稳定、功能完善,可作为智能变电站集成测试的理想调试工具。  相似文献   

12.
吴天乐 《科教文汇》2014,(2):109-109,111
多模态话语分析认为话语分析不应只以自然语言为研究对象.还应关注图像、颜色、声音和动作等其他构成意义的符号系统。Kress&Leeuwen根据Halliday系统功能语法中的三大纯理功能,提出了第一个系统全面的视觉语法分析框架,从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讨论多模态语篇图像的意义表达方式。通过深入分析可以得出结论:视觉语法对分析多模态语篇的图像意义具有很强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它不仅拓展了多模态话语分析的领域,提高读者的话语识读能力,而且还可以帮助设计者科学地选择和协调各种模态,从而达到最佳设计效果。  相似文献   

13.
<正>机载测试系统在装机之前,都需要进行产品功能和性能测试验证,以确保装机后的正确性和可靠性。这就需要配置大量的配套测试设备和测试程序,造成了巨大的测试资源压力。随着我院型号任务的日益增多,对测试系统的需求也愈来愈高,一方面,随着测试设备的结构来越复杂,对其功能  相似文献   

14.
《科技风》2020,(14)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国际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高,英语作为一门国际交际语言,被广泛地应用到了各个领域。高校阶段的英语教学,旨在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能够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服务。在当前大数据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也要进行相应的转变和创新,注重英语语言的工具性和实践性,以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为出发点,立足于大数据背景开展大学英语多模态交互教学,从而进一步满足大数据背景下大学英语的教学需要和学生的学习需求。所以本篇文章主要针对大数据背景下大学英语多模态交互教学模式进行探究,通过多模态交互教学模式提高英语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意义]多模态资源虽类型丰富但分散无序,挖掘多模态资源间隐含的知识关联进而实现跨模态、多角度的知识重组,对于多模态资源的智能管理与深层服务都具有重要的价值。[方法/过程]文章立足知识服务的特点与需求,结合多模态资源的特征,探讨多模态资源的知识挖掘方案,并基于此方案探讨可通用的多维度知识重组方案。在此基础上,以多模态红色资源为代表,通过对红色人物陈毅相关多模态资源的获取与处理,实现相关文本、图像、视频资源的知识重组,开发了可视化知识服务平台“陈年毅事”,并从时间、地点、人物、主题等不同维度探讨了可视化知识服务的实现路径。[结果/结论]通过实证研究,验证所提出知识重组方案的适用性与可行性,可以为多模态资源的深度挖掘、多维组织与服务应用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局限]图像及视频资源有待更深层的挖掘;知识关联方式还有待补充。  相似文献   

16.
刘昊  刘中强 《科教文汇》2014,(34):104-105
本文以系统功能语言学为基础对体育双语教学中的多模态性进行分析,得出了在体育双语教学中多模态选择的程序、模态选择的因素以及模态选择的原则,有助于提高体育双语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系统功能语言学为基础对体育双语教学中的多模态性进行分析,得出了在体育双语教学中多模态选择的程序、模态选择的因素以及模态选择的原则,有助于提高体育双语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8.
PET—CT技术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伟  王德忠  李传琛 《科教文汇》2009,(25):272-273
PET-CT作为放射影像医学检查中的最新技术,在短短10年左右时问内取得了惊人的发展。本文在分别介绍PET和CT的基础上,通过回顾PET-CT技术的诞生和发展,总结了PET和CT结合的意义,并展望该技术在我国未来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本文回顾了多模态话语分析在国内外研究的状况,并把多模态识读能力运用到英语报刊阅读教学中,构建了多模态英语报刊阅读教学模式。本文通过英语报刊阅读能力测试和问卷调查的方式,以小样本实验研究的方法,调查了多模态英语报刊阅读教学模式对于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多模态教学模式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报刊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PET/CT项目运行时对周围环境产生的辐射影响,评估辐射工作人员的受照剂量水平,为PET/CT项目的辐射防护与安全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某一大型医院的PET/CT项目为例,根据相关标准与技术规范对机房及周围开展辐射环境监测,使用监测仪器测定场所的X-γ辐射剂量率与表面污染水平,并通过监测数据估算工作人员的受照剂量.结果:该PET/CT机房周围部分测点的放射性水平偏高,对PET/CT工作人员产生最大年有效剂量为1.36 mSv.结论:PET/CT辐射工作人员所接受年剂量均低于(GB18871-2002)《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附录B中的限值要求,工作场所的设备和地面的表面污染监测结果低于(GB18871-2002)《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附录B中的控制水平.应继续加强PET/CT工作场所的辐射安全管理,增加工作人员的防护意识,严格按照流程操作,以减少额外的附加照射,避免辐射事故的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