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6月20日,由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军事新闻传播系、《军事记者》杂志社和人民武警报社联合举办的"《人民武警报.星期特刊》特别策划研讨会"在京郊举行。《人民武警报.星期特刊》自2002年创办以来,始终依托文化平台,以"特别策划"的方式为官  相似文献   

2.
全军军区、军兵种报纸中的第一家周末刊——《人民武警报·星期特刊》创刊一年来,深受广大读者喜爱,报社先后收到读者和新闻界来信、来电数百次,纷纷给予好评,许多官兵反映说:“每周就盼星期一的《星期特刊》。”著名作家莫言来电说:“以前不了解武警部队,看了《星期特刊》,深感这是一支有文化、有作为的部队。”中宣部新闻阅评组在去年9月19日的《新闻阅评》中,以《“人民武警报·星期特刊”生动活泼高扬主旋律》为题,对《星期特刊》给予肯定,文章说:“《星期特刊》是文化娱乐休闲类的副刊,但它远离社会上某些副刊类报纸低俗…  相似文献   

3.
“七一”前夕,《人民武警报》在星期特刊推出“基层文化建设专号”,对武警部队经常性思想工作会议提出的传统文化、战斗文化、廉政文化、网络文化“四位一体”文化模式进行深度解读,并依托试点单位经验进行理性梳理和翔实报道,产生了重要导向作用,受到了读者好评。  相似文献   

4.
国内新闻界     
《南充日报》5名记者获赠百万无保险中保人寿保险四川省南充市分公司出资向《南充日报·星期特刊》5位新闻记者赠送了保险金额达100万元的见义勇为保险。《南充日报·星期特刊》在进行社会舆论监督工作中,由于记者写稿触及到小部分人的利益,常常受到他人无端的指责、刁难和骚扰。中保人寿保险南充市分公司领导主动提出由寿险公司出资为《南充日报·星期特刊》的5位新闻记者办理保险金额为100  相似文献   

5.
《新闻界》1998,(4)
本刊讯〉6月18日,中保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四川南充市分公司总经理周传驹向《南充日报星期特刊》5名记者赠送了保险金额达100万元的见义勇为保险。《南充日报星期特刊》在进行社会舆论监督工作中,由于触及到少数人的利益,常常受到他人无端的指责、刁难和骚扰、威胁...  相似文献   

6.
6月20日,由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军事新闻传播系、《军事记者》杂志社和人民武警报社联合主办的《人民武警报·星期特刊特别策划》研讨会在京郊香山举行。来自总政宣传部宣传局、人民日报《新闻战线》杂志、中国报纸副刊研究会、解放军报社、南京政治学院军事新闻传播系、各军区军兵种报社以及武警部队基层部队的代表和人民武警报社采编人员共60多人参加了研讨会.会上26位领导和专家学者进行了交流发言.30多人提交了研讨论文。  相似文献   

7.
在纸质媒体中,《周末特刊》带给受众的实际上是一种文化上的轻松享受。《前卫报·周末特刊》,以“战士写、写战士、战士看、战士评”为原则创刊,赢得了官兵的普遍赞誉。本文通过对这一特刊创办理念和模式的阐释.分析特刊在纸媒中的传播优势。  相似文献   

8.
郑健 《军事记者》2005,(3):44-45
从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起,军队、地方都有了双休日。人们在每周这七分之二的特殊的生活状态下,产生了特殊的化和精神的需求。于是,抓住周末的时间、周末的阅读人而创办的报纸——周末副刊应运而生。在《解放军报》“化周刊”的引领下,《人民海军》的“周末特刊”、《人民武警报》的“星期特刊”、《前进报》的“周末”、《战友报》的“军营周末”等陆续推出,  相似文献   

9.
美国一位管理学者讲过:没有夕阳的产业.只有夕阳的企业。对于走市场的《中国国防报·军事特刊》(以下称《军事特刊》)而言,明晰内容定位与核心竞争力.最终形成自己的特色.才能实现自我突破与创新。这其中.抓准一版头条的选题是重中之重。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军事特刊》的一版头条在报道上有了自己的特色,在读者心目中也形成了品牌效应。下面,笔者结合担任《军事特刊》主编的实际,谈谈这方面的体会。  相似文献   

10.
面对现代传媒激烈的竞争,“新闻策划”成为当代新闻工作者不可或缺的战略战术。那么,怎样才能成为一名高明的“新闻策划”者呢?下面结合《人民武警报·星期特刊》办报实践谈点粗浅的体会。  相似文献   

11.
《大观周刊》2006,(32):6-7
玉溪、大理、临沧、曲靖、德宏、丽江、昭通……三年时间,《大观周刊》原创的地州特刊从自然、人文、社会、民俗、文化、旅游等多个方面,全方位、多角度、大视野地诠释美丽的云南、深邃的人文情怀.记录云南丰厚的历史积淀和鲜活的民俗文化印记。并由此全最扫描云南奇特的地理地貌和区域意义上的人文地理.探讨这些人文地理和自然生态在时代变迁中,在与我们和社会互相依存和共生过程中的原生状态与影响。同时,作为一项在全省尚无先例,公众关注度、参与性高,跨地州策划出版的专刊,地州特刊倡导深度挖掘、挖掘民俗文化、推动旅游发展、倡导健康生活、彰显自然情怀等精神。每逢大假,《大观周刊》的地州特刊都会推出最新,最权威的地州旅游特刊,力图特刊在采编上贴近百姓、贴近生活、贴近时代.只要特刊在手.你就有了一本完全地州攻略.一句话:“一刊在手游滩云南。”而在注重实用性的同时.特刊在编辑思路上更进一步地从深度挖掘、理性提升。许多读者都表达了相同的观点——《大观周刊》的地州特刊在地理行走的同时,也在向精神行走转折,特刊让忙碌的都市人多了一种心灵放松的方式。每次地州特刊的推出都会掀起云南独具魅力的文化旋风.吸引了全省乃至全国其它媒体的关注。[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大特刊现象”扫描 自1997年广东《南方周末》较早地推出《元旦特刊》以来,近几年来,“特刊”这一崭新的新闻报道策划竞相为报业媒体采用。这期间,有浙江《经济生活报》1998年12月24日的《岁末特刊》、1999年2月13日的《新春特刊》、1999年3月8日的《三·八特刊》和《钱江晚报》1999年2月  相似文献   

13.
2001年底,武警总部党委站在时代的高度,根据武警部队建设的需要和武警部队新闻事业发展的实际,作出创办全军各大单位第一份报纸特刊——人民武警报《星期特刊》(以下简称特刊)的决定。从2002年1月5日正式创刊至2002年底已经出刊50期。特刊以其独特的视角观察武警部队,使正刊报道的内容得到扩展,主题得到延伸,在机关、部队和友邻单位,军内外新闻界都引起了强烈反响,也受到了中宣部有关部门的表扬。回首特刊1年来走过的道路,“贴基层、近官兵、高质量、高品位、大视野、大纵深”的办刊宗旨,体现在每个版式、每篇稿件、每个标题、每幅图片和插图之中。特刊的成功之处,在于抓住了特刊之“特”。  相似文献   

14.
2001年底,武警总部党委站在时代的高度,根据武警部队建设的需要和武警部队新闻事业发展的实际,及时果断地作出创办《人民武警报·星期特刊》(以下简称特刊)的决定。在各级首长的关切下,在报社领导的精心组织下,特刊2002年1月5日正式创刊,至2004年3月6日已经出刊117期。特刊以独特的视角观察部队,是对正刊报道内容的扩展和主题的延伸。特刊创刊以来,在机关、部队和友邻单位,在军内外新闻界都引起良好反响。2003年,该刊连续荣获中国新闻奖和全国报纸版面奖,其中有9篇作品受到中央宣传部新闻阅评小组的表扬。贴近基层贴近官兵广西总队柳州支队…  相似文献   

15.
牛俊峰 《军事记者》2011,(11):35-36
为摸清《中国国防报·军事特刊》(以下简称"特刊")的宣传报道效果及读者喜好等情况,我们于4月19日至5月10日在"特刊"上连续刊登了5期读者问卷,先后收到有效问卷400余份。统计结果显示,较2005年所做的调查.“特刊”的读者群体已发生较大变化.需要我们在办报(刊)思路及宣传手法上作出必要的调整改进。  相似文献   

16.
王迪 《军事记者》2013,(3):49-50
去年11月5日.新浪微博的“头条新闻”栏目发布了一条微博。吸引了很多网友围观:“网络热词‘席丝’登上《人民日报》十八大特刊,一向以严肃严谨著称的《人民日报》,居然也采用了如此‘潮’的网络热词做标题。这也表明.网络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党报也正在与网络密切融合——不但引领着网络文化也在吸纳网络文化。”该微博一时引来网络热议。本文将探讨党报新闻吸纳和运用网络语言的动因及其效果。以及党报更好地使用网络语言的建议对策。一、网络语言进入党报版面的动因网络语言从网友间的调侃娱乐走向正统的党报.其“转正”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版面研究历来是报纸研究的重点。2007年10月8日至22日,《人民日报》的《喜迎党的十七大特刊》和《欢庆党的十七大特刊》(以下统称“十七大特刊”),共出版14期。分析十七大特刊,仍有必要从其版面为切人口。  相似文献   

18.
《新闻前哨》2009,(7):7-7
彭广余在2009年第5期《传媒观察》撰文说,近年来,有些报纸特刊偏离了报纸的本质定位.从内容到形式对杂志的过度借鉴,让一些报纸特刊出现了杂志化的倾向。  相似文献   

19.
《新闻三味》杂志载,中保人寿保险四川省南充市分公司为《南充日报·星期特刊》的5位新闻记者赠送了保险金额达100万元的见义勇为保险,以支持新闻记者开展正当的舆论监督,保障新闻记者的合法权益。闻之,笔者感到格外欣慰。窃以为,南充市寿险公司此举值得大加称道! 随着人们民主政治意识的日益增强,新闻舆论监督这个强有力的社会监督手段越来越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20.
曾丽 《新闻世界》2010,(11):65-66
本文对2008年我国4家报纸《人民日报》、《南方日报》、《南方周末》、《文汇报》奥运特刊的体育信息传播的体裁变化情况和版面设计模式进行了个案分析,力求全面认识我国报纸体育报道在特刊创作上的特点和规律,以及在奥运特刊中新闻工作者体现出来的新闻艺术创作和新闻技巧,指出新闻人员在面对这类重大新闻事件时,在出版特刊时要注重艺术创作的重要性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