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告别孤独     
放学了,当我急匆匆走出校门时,猛听 见身后一个气喘吁吁的声音:“老师,我有 话要跟你说。”原来是小如,只见她面色潮 红,神情显得很激动。 “小如,有什么事情吗?” “老师,我想从那个班级调出来。” 我觉得很奇怪,小如读的是很多同学 梦寐以求的重点班,当时她还是以很高的 分数考进去的,她为什么现在又主动提出 要调出来呢?  相似文献   

2.
要培养好下一代,教师必须时时严于律己,事事言传身教,为人师表。这一点对我们小学低年级教师来说尤为重要。孩子入学非常爱听老师的话。家长常反映孩子在家会说:“你错了,我们老师是这样教的”,“老师叫我这样做的”,“不信,您去问老师”。甚至有的家长还开玩笑地说:“老师的话就是圣旨。”所有这些,都反映了孩子对我们老师是多么信任啊!由于孩子对老师的高度信任,他们事事以老师为榜样。如一次,小朋友陈玲在校学习时呕吐了,当时我动员她回家休息。她却回答说:“我不回去。”我问她为什么?她说:“您那次腿砸伤了不能走路,不能站着,却坐着给我们讲课。现在我好些了,我也要坚持上课。”又如我过去教过的学生,一天她深有感受地对我说:“您还记得一次体育课上,因您退着走,被一根木头绊跌倒了,当时您擦了腿上的血,咬咬牙,掸去身上的灰又继续上课的事儿吗?直到今天我还记得清清楚楚哩。在我学习上遇到困难时,我就会想起这件  相似文献   

3.
打开我记忆的闸门,有很多动人的故事,伤心的、快乐的、有趣的……其中有一件事,每当我想起,就会伤心不已。那年我在老家读二年级。教我们语文的是程老师。她40多岁,善良、朴素,还会唱戏。不知为什么,我们的数学老师(代校长)常和她争吵,有时连我们的语文课也上不成。有一天,学校开大会。代校长说:“程老师不应该再当老师了,因为她教出的学生是一群贼,把学校的花偷了,把我的资料偷走了……”这些话都是谎言,对于身体本来就虚弱的程老师来说,是一次多么大的打击呀。程老师当时就被气倒了。代校长还说:“程老师在装病。”我们班的学生都感到非常…  相似文献   

4.
座位调不调?有一天,班上的女生小李找我要求调位:“我的数学、地理有很多题不会做,向同桌的××请教。可我还没开口问她,她的脸就拉得老长。我鼓足了勇气喊了她的名字。好半天,她才抬起头。我指指题,她皱着眉头,只轻轻一瞥,就抛过来冷冰冰的两个字——不会。当时真叫我无地自容。去问其他同学吧,又怕影响班级秩序……老师,我求求您,给我换个座位吧。”  相似文献   

5.
一次希儿她闹着不肯上幼儿园,爸爸就给她说上幼儿园有什么什么好处。“幼儿园的老师会讲许多好听的故事……”“在家里妈妈也会给我讲的。”“在幼儿园可以玩很多游戏”“在家里也能玩。我还可以去找贝贝玩。”贝贝是  相似文献   

6.
座位调不调? 有一天,班上的女生小李找我要求调位:“我的数学、地理有很多题不会做,向同桌的XX请教。可我还没开口问她,她的脸就拉得老长。我鼓足了勇气喊了她的名字。好半天,她才抬起头。我指指题,她皱着眉头,只轻轻一瞥,就抛过来冷冰冰的两个字——不会。当时真叫我无地自容。去问其他同学吧,又怕影响班级秩序……老师,我求求您,给我换个座位吧。”  相似文献   

7.
杨梅 《辅导员》2010,(23):57-57
在我接触的老师中,有一位“善变”的老师,她就是我的班主任——兰老师。别说,我还就喜欢和佩服她的“善变”呢!  相似文献   

8.
每次听于老师讲课总会有很多感触和收获,这次也不例外,于老师讲授的是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的《“番茄太阳”》,文章以“我”的见闻为主线,叙述了“我”在与盲童明明的相处中,深深体会到她是一个美丽可爱、天真善良的孩子,她给“我”带来了很多快乐,她那善良美好的童心深深感染了“我”,她是温暖我内心的“番茄太阳”。文童语言朴实生动,叙述条理感人。于老师的讲授,不仅仅是让我感受到了“番茄太阳”别样的美丽,更是让我懂得了语文教学中还有很多东西需要去探索。  相似文献   

9.
我曾在网上看到一个中学生评价自己化学教师的帖子: “我的化学老师是位女教师,上课思路很清晰,重点难点讲得也很透彻.可她讲课时,脸上的表情比我奶奶还呆板;讲评习题时,比我妈还哕嗦;训学生时比街上的小贩还刻薄……你们说,这样的老师,我能对化学感兴趣吗?”  相似文献   

10.
我的老师     
在心中细数了一下初中的几位老师,对很多老师的印象不深,甚至已经记不起他们的模样了,但有一位老师的面容在我的脑海里依然清晰,虽然她只教了我一个学期,虽然当时的她还很年轻,虽然我经常挨她的骂。回想起初中的那段生活,一个名字蓦然蹦了出来:严珏。  相似文献   

11.
思枫 《学子》2004,(5):28-29
认识他是在梅雨季节里。那天在学校的“宣传橱窗”前,因为我的一篇《足迹》刊登在那里,所以我在那儿自我欣赏着。当时还有我班的两位女同学与他在一起,他说:“那篇《足迹》比一等奖好多了(我只获了三等奖),老师真是慧眼不识丁啊!”当时,我的同学指着我说:“这是她写的。”我很不好意思,低下了  相似文献   

12.
我在小学中遇到过很多老师,但有一位老师,是我最欣赏的,她与众不同,很有气质。我的老师,名叫周金侠,这个“侠”字,是她自己改的,据说原来是彩霞的“霞”,但因为周老师很崇拜女侠秋瑾,后来“彩霞”就变“大侠”了。周老师长得非常漂亮,樱桃小嘴,笑起来还有两个酒窝。周老师有时穿色彩鲜艳的衣服,显得朝气蓬勃;有时穿颜色素净、线条简单的时装,显得特别典雅、高贵。她还会买各种各样适合她戴的丝巾,她的丝巾是最多的,用夸张的说法,那是一天换一个,弄得我恨不得每天去问老师明天戴什么样的丝巾。我最喜欢上周老师的语文课,她的课非常有意思,不…  相似文献   

13.
六年前,我曾教过这样一位学生,她是班里的语文科代表,学习成绩十分优秀。不仅语文出众,而且其他各科也从不落后,当时是全年级名副其实的“优等生”。任教的老师们都非常欣赏她,认为这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少年天才”,有段时间还一度引起其他班级老师的“妒忌”呢。在学生们心目中,她当然更是无形的榜样,一致看齐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一件小事     
前些日子,我班新来个小朋友爱仙,长得挺逗,一脸的顽皮样,有时比男孩子还淘气,因此,她常受到我的批评。看得出来,她对我很有意见。一次,我正在室内给一女孩梳头,忽然听见爱仙在门外唱道:“老师老师孬老师,抓住老师烧烧吃。”听,多么厉害的小丫头。当时,我真想狠狠地训斥她一顿,可又一想,这也许是一种孩子的语言,她不会给自己讨厌的人提出某种意见,只能以儿歌的形式借以“报复”。想到这里,我脸上一阵火辣辣的:以前我太不理会孩子需要爱抚的心理需求了。于是,我心平气和地把她叫到跟前:“爱仙小朋友,  相似文献   

15.
李芳 《辽宁教育》2008,(10):29-30
“老师,我们写动物的那篇作文批了没有?怎么还不上作文讲评课呀?”一个女生问我。听了她的话,我的心不由得一震。在我教她的两年里,很多时候她的作文总是让我头疼。在我看来,写作文是她最厌恶的,难道是因为上一次她的作文被我读给大家听?“老师。我现在越来越不怕写作文了,还有一点喜欢了,我还很喜欢上作文讲评课。”孩子很高兴地告诉我,在孩子的脸上我找到了答案。我也想起了自己上学时对讲评课期待的心情。  相似文献   

16.
马咏红 《贵州教育》2010,(15):47-47
今天二年级的一个女同学送给我两棵三叶草,我惊喜地发现这两棵三叶草都有四片叶子。我告诉她,这样的三叶草叫做幸运草,据说谁找到了这种草谁就会有好运气。我笑着说:“我还从来没找到过这种幸运草呢。”她很认真地说:“老师,我能找到很多这种草,我把它们全部送给你,你一定会有很多好运气的。”  相似文献   

17.
我从小生活在一个小乡镇。那时,小镇上没有幼儿园,我也就没上过幼儿园。6岁时我上小学了,教我们语文的是一位姓顾的女老师,长得很漂亮。第一节语文课上,她给我们讲了《狼来了》的故事。当时满怀好奇的我举手问:“老师您讲的故事真好听,故事是哪儿来的?”顾老师笑了笑说:“故事是书上的。你们从小学好语文,不但会认识好多好多的字,还会看到好多好玩的故事。”听了顾老师的话,我心里暗暗发誓:要学好语文,要知道好多好玩的故事。当时的小学语文书上有很多故事,如《狼和小羊》、《母女俩》、《小英雄雨来》、《王二小的故事》等等。我找到了好几…  相似文献   

18.
一个瘦高的女孩儿微仰着头,看着窗外的天空,听到我的脚步声,她回转过来,羞涩地笑了。“老师,可以咨询吗?”“当然,请进来。”她在我左侧约60度角的橘色沙发坐下,橘色和斜角似乎让她感到了放松和安全,她注视着我的眼睛,直接切入了主题:“老师,我进入高三以后情绪总是大起大落,自己很多时候没有办法控制,尤其是这次模考考得还没有平时好,大大低于  相似文献   

19.
《上海教育》2009,(18):26-26
得知自己被提升为特级教师,我当时哭了,不是因为高兴,而是觉得配不上。当时比我优秀的教师还有很多,而这么重要的荣誉落在我头上,我感到压力很大。我当时还去找了上海市幼儿师范学校的老校长左淑东,她就开导我说:“既然大家选了你,就说明你有这个资格,如果你觉得还不够格,那也可以以后更加努力。”  相似文献   

20.
老师,我爱您     
范老师是我最爱戴的老师。她讲课时很有幽默感,常用生动的语言,将枯燥无味的数学变得生动有趣,使我们听得入迷。范老师对工作非常认真,对学生耐心辅导,百问不厌。有一次,我做分数题时,不慎将分数线画歪了,当时我觉得没关系。可是,范老师发现了,她没有放过这一点小毛病。我当时想:老师批改得那么认真,不是鸡蛋里挑骨头吗?后来一天放学时,范老师专门找到我,对我说:“你还记得那条分数线吗?我们无论做什么都要严格要求自己。”我这才恍然大悟。当我们读到三年级的时候,范老师便调走了。记得离别时我的心情难以用言语来形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