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祖冲之(429-500)字文远,中国南北朝时期杰出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他在数学方面的主要贡献是关于圆周率的计算,他算出圆周率在3.1415926与3.1415927之间,准确到小数第七位,是当时世界  相似文献   

2.
圆周率这部分内容,学生不易理解。课堂上,教师拿出一个较大的圆盘,请二位同学用米尺量出这圆盘的周长和直径,再算出周长是直径的多少倍。然后,再请二位同学拿一个圆板在直尺上滚动一周,算出它周长与直径的倍数关系。最后,再请二位同学拿伍分钱硬币在直尺上滚动一周,再算出它的周长是直径的几倍。通过计算学生们惊讶地发现:这三个圆的周长都是直径的三倍多一  相似文献   

3.
我国三国时期的著名数学家刘徽,是世界上第一个找到圆周率"л"值计算方法的人.他于公元263年,创造了利用圆内接多边形面积接近于圆面积的方法,来计算圆周率.我国南北朝时期的著名数学家祖冲之,在公元460年时,就算出"л"值在3.1415926至3.1415927之间,从而把圆周率的计算,大大  相似文献   

4.
祖冲之和他的儿子祖日恒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科学家,他们在数学、天文、机械制造等方面都曾作出过巨大贡献,尤其是在数学方面曾经取得领先于世界的成就,最突出的应当是对圆周率和圆球体积的推算。圆周率是圆周长与直径的比值。一部计算圆周率的历史,被誉为人类“文明的标志”。公元前3世纪,古希腊著名学者阿基米德(Archimada 公元前287~212年)首先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计算出圆周率约为3.14。公元263年前后,我国魏晋时期的数学家刘徽,利用割圆术计算了圆内接正3072边形的面积,求得圆周率约为3927/1250≈3.1416。最早算出圆周率小数点…  相似文献   

5.
在文明古国(埃及、中国、印度)的数学文献里,都不乏圆的度量问题,而圆的度量少不了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圆周率。在数学的漫长发展历程中,又有哪一个常数能像圆周率那样散发着如此经久不衰的魅力?古希腊数学家阿那克萨哥拉(Anaxagoras,公元前500~前428)在铁窗下仍醉心于化圆为方问题的研究;在德国数学家固灵(L.vanCeulen,540~1610)的墓碑上,刻着他生前焚膏继晷、夜以继日算出的35位圆周率值;巴黎科学宫中单独设有圆周率馆;记忆圆周率的诗歌层出不穷;日本人iroyukiGoto在1995年花9小时背诵π值达小数点后42万位;时至今日,计算圆周…  相似文献   

6.
数学王国里有一个神秘的数——圆周率,这个无限不循环小数让无数古今中外的人们着迷,最新的世界纪录是2002年算出的,算到了第1241100000000位。而我国的祖冲之给出了圆周率介于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这个答案,以及两个"π"的近似数355/113和22/7。他对圆周率数值的精确推算值,被用他的名字命  相似文献   

7.
(一)来信π是圆周率,它是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这是大家都是很熟悉的。1986年一位美国科学家使用最先进的巨型电脑“雷克—2”,花了28个小时,算出了具有2936万位小数的π值,长度达60公里,创下了最新的世界记录。最近,我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并且还进行了一定的研究,提出了一个使人难以相信的猜想:我猜想  相似文献   

8.
小学高段的教师和学生在学习有关圆柱圆锥的表面积、体积时,最头疼的就是相关的计算了。当圆周率π取值为3.14时更是增加了计算的难度,错误率常年居高不下。提出改变列式方式,圆周率不写成3.14而用字母π表示,在计算的最后一步再换成3.14算出得数,这样可避免π多次参与乘法运算,从而使计算简便。最后提出设想:是否能不算出最后的数据,而用π来表示最后的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9.
我喜欢牛顿的一句名言:“如果说我看得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们的肩膀上。”登高才能望远,才能看透,才能既见树木又见森林。登高才能不被纷繁芜杂的细节所囿,才能从总体上把握事物的本质特征,才能激发出新的思想火花。军  相似文献   

10.
教学圆周率的时候,有很多老师要学生通过测量探究圆周率等于多少,这到底有没有价值呢?这个问题非常值得讨论.在讨论之前,我们必须要知道,我们经常看到的圆周率到底是怎么样算出的.  相似文献   

11.
开学第一天,教授要每位同学主动去结交一位新朋友。当我站起来环视四周时,有人轻轻拍我的肩膀。我转过头,看见一位满脸皱纹、个子矮小的老妇人对着我微笑,那笑容十分灿烂。  相似文献   

12.
开学第一天,教授自我介绍后,要每位同学主动去结交一位新朋友。当我站起来环视四周时,有人轻轻拍我的肩膀。我转过头,看见一位满脸皱纹,个子矮小的老妇人对着我微笑,那笑容光亮灿烂。  相似文献   

13.
一天上几何课,数学老师为了形象地讲述多边形邻角的概念,说道:“所谓多边形的邻角,顾名思义,就是多边形中,与某个角相邻的那个角,两者像邻居一样.现在,同学们该能对多边形的对角线作一下描述了吧!我邻桌的一位同学站起来,大声说:“连接多边形某个角的顶点和它的远房亲戚的线段,称多边形的对角线.”对角线的定义@莫光兴  相似文献   

14.
前不久,孜孜不倦地拜读了薛瑞萍写的《给我一个班,我就心满意足了》一书。读后,感觉犹如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到了平时我所不曾看到的,触摸到了多年来我从事语文教学的软肋,也感受到站在巨人肩膀上的我小之又小。  相似文献   

15.
“π”是希腊字母,由希腊文中“周长”(Perimetron)一词演变而来.最早用π代表圆周率的是瑞士数学家欧拉,他在1737年首先使用了这个符号;最早算出3(10/71)<π<3(1/7)的人是古希腊数学家阿基米德;而最早证明π是无理数的人是德国数学家兰伯特在1761年给出的.我国南北朝伟大的数学家祖冲之(429-500)利用割圆术,在全世界最早算出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的圆周率,3.1415926<π<3.1415927,这项纪录保持了近一千年,直到1427年,才被中亚的阿尔·卡西打破.表示7π近似值的最佳分…  相似文献   

16.
开学第一天,教授自我介绍后,要每位同学主动去结交一位新朋友。当我站起来环视四周时,有人轻轻拍我的肩膀。我转过头,看见一位满脸皱纹、个子矮小的老妇人对着我微笑,那笑容十分灿烂。  相似文献   

17.
开学第一天,教授自我介绍后,要每位同学主动去结交一位新朋友。当我站起来环视四周时,有人轻轻拍我的肩膀。我转过头,看见一位满脸皱纹,个子矮小的老妇人对着我微笑,那笑容光亮灿烂。  相似文献   

18.
世界数学发展史上,圆周率的计算受到各个国家、民族的重视,而圆周率的计算达到的精确程度又往往作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数学发达的标志。刘徽在《九章算术注》中首创的“割圆木”,使中国古代对圆周率的计算趋于精确化,祖冲之继承发展了刘徽方法,将圆周率计算到七位小数,遥遥领先于世界诸国,保持世界记录干年以上。刘徽“割圆术”是在《九章注》方田章第32题注文中提出的。用现代符号其注文可图释如下:  相似文献   

19.
前不久,孜孜不倦地拜读了薛瑞萍写的《给我一个班,我就心满意足了》一书。读后,感觉犹如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到了平时我所不曾看到的,触摸到了多年来我从事语文教学的软肋,也感受到站在巨人肩膀上的我小之又小。  相似文献   

20.
关于圆周率π的计算问题历来被人们重视,从古代到现在,不少著名的数学家、数学工作者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许多令人叹服的成果。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在公元470年,利用割圆术,算出π值在3.1415926与3.1415927之间,精确到小数点后第6位。这一纪录千百年来未被打破。到了近代,由于数学理论的迅速发展,特别是牛顿-莱布尼兹共同创造立了微积分理论之后,利用幂级数的理论得到如下展开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