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随着"新文科"建设的进一步深入,民族地区高校应发挥区域优势,深入推进"以多学科协同及多元化的人才培养"为理念的英语教育改革,聚焦少数民族优秀文化,服务地方发展。民族节日是传承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和价值观念的重要载体,在民族地区高校英语教育中适当融入优秀民族文化和打造"少数民族文化(英)"在线"金课",能够提升民族地区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文化译介能力。  相似文献   

2.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存在着多元语言文化并存的现象。语言接触是民族间交往、交融的体现。语际间的交流和接触能够不断融合多种文化,为语言文化生态的和谐发展创造条件,从而也为塑造中华文化认同观、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基于语言、文化的相关性,对语言接触及其相关的语言文化生态进行深入研究,从语言生态伦理建构、民族三语教育建设等途径能够增强中华民族认同观,有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3.
流传于我国一些民族地区的傩舞,是人类早期文化和民间艺术的"活化石",它向人们传递着古老的文化信息。这种民间风俗,折射出人们对自己民族文化生态的深深眷恋。至今尚存在于青海同仁县年都乎村的"於菟舞",就是这样一种古老而又极富生命力的珍贵古文化遗存。  相似文献   

4.
中国进入脱贫攻坚的决胜期,肩负着2020年必须实现全面脱贫的历史使命,民族地区一直是脱贫攻坚的主战场,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点。广西河池市都安县是国家级深度贫困县,以都安瑶族文化长寿养生特色小镇建设为契机,探索在扶贫大背景下特色小镇在其中起到的意义和作用。提出了"民族文化+"的扶贫新模式,从民族品牌建设为引领,从"民族文化+旅游""民族文化+产业""民族文化+人才""民族文化+创业""民族文化+就业"5个方面为抓手,紧抓特色小镇发展优势,提出针对性的扶贫路径和扶贫模式,助推都安县扶贫攻坚战,也为全国其他民族地区的扶贫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正互联网重构了信息传播生态,为藏医药文化的全球传播提供了契机。随着"藏医药浴法"申请为世界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藏医药文化迎来了传播的高光时刻。藏医药文化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题材。藏医药文化的全球传播,将对增进我国文化自信、加强民族团结与国家认同、保护民族传统文化、增强各民族凝聚力等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藏医药文化为研究对象,运用健康传播的经典范式——"知-信-行"来探究藏医药文化在新媒体环境下如何进行国际传播。  相似文献   

6.
节庆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首先介绍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普格县洛乌乡日都迪散及其"火把节"概况,随后分析节庆文化促进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现实必然性,最后提出节庆文化助力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路径,希望能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努尔哈赤是清帝业的缔造者,在其统治时期,由于与汉人接触日渐加深,民族融合的趋势得到发展。作为汉人传统节日的"新年",即成为努尔哈赤积极参与的重要节日。努尔哈赤在继承汉人"新年"文化活动的同时,利用节日提供的良机来化解"亲人"之间的矛盾,并将本民族的文娱活动注入"新年"节日中,从而丰富了传统佳节的节日内涵。努尔哈赤对"新年"的继承与发展,即是对民族文化认同的彰显。  相似文献   

8.
"文化生态"作为一种文化范式,具有明确的内在复合系统,它衍生于特定区域历史、特定民族生存的地理空间,是乡村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动因。然而,乡村"空心化"问题动摇了乡村的"原生态"文化基础,文化生态环境也遭受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基于此,本文主要探索鲁西北运河乡村生态文化重构策略,以使其更好地服务于经济文化强省建设。  相似文献   

9.
主要存留在云南省梁河县阿昌族地区的"活袍调"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它既是阿昌族原始宗教信仰的重要载体,也是阿昌族民间口传文学中最古老的部分。创世史诗所记忆的民族历史,祭祀歌中蕴涵的生命哲学,以及叙事歌传达的生活智慧,是一直滋养阿昌族民族性格、文化心理的重要源泉,具有传承民族历史文化传统、表现民族情感智慧、塑造民族伦理精神等重要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0.
<正>2 013年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中亚期间首次提出了"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区域发展策略。在2014年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李克强总理进一步强调了"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性。"一带一路"为全球不同民族国家间的经济交流提供了契机,同时对于我国在新时期的文化"走出去"具有重要的战略性意义。我国边疆民族地区民族文化的建构丰富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体系。回望历史,早在"丝绸之路"时期中国文化的传播就为我国树立了良好的  相似文献   

11.
八仙戏是山东省鲁中地区独有的曲牌体戏曲艺术,具有浓郁的地域文化色彩。在新农村发展建设过程中,它已成为推动五路口村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以八仙戏为研究对象,用艺术人类学的理论,探讨八仙戏在"新农文化"视野下传承模式的重构方式,为"非遗"的传承创新找到一个良好的案例。  相似文献   

12.
民族传统文化是一种鲜活的、特色的、感性的和共享的文化,在漫长的人类文明发展历程中,文化的表现形式、内容、涉及面、涵义等都在不断丰富和发展。可以说,文化反映并存在于人类生产、生活、学习等方方面面活动中。在全球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要避免民族传统文化受到西化的"类同"或是"国际化"的冲击,就必须充分挖掘和发挥民族传统文化的社会功能,使之成为新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健康发展的屏障与基石。  相似文献   

13.
实现文化繁荣必须有效化解导致三个不同步现象的深层矛盾,特别是背后文化观念和文化思维的落后,三个不同步现象表征了文化发展的时代困境。走出困境的思路是文化表达的自由和文化意识的自觉。只有培育民族文化根基、建构社会核心价值体系为社会发展铸魂,为民族复兴重构精神家园,才能在多元文化激荡中形成具有鲜明价值观的高位态的主流文化。  相似文献   

14.
黄媛 《现代企业文化》2011,(10):135-136
随着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民族地区旅游开发也逐渐兴起,在民族地区旅游开发给民族地区带来经济增长的同时,对民族地区的各方面也带了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对民族文化带来的影响,这些影响到底是好还是坏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与重视。  相似文献   

15.
黄媛 《职业圈》2011,(11):135-136
随着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民族地区旅游开发也逐渐兴起,在民族地区旅游开发给民族地区带来经济增长的同时,对民族地区的各方面也带了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对民族文化带来的影响,这些影响到底是好还是坏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与重视。  相似文献   

16.
唐之斌 《文化学刊》2011,(5):123-127
融合发展模式是根据系统工程的理论,对民族地区定居点建设、新农村建设和发展乡村旅游等各个子系统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从而探索适合民族地区持续繁荣的现实道路的一种手段。民族文化是指一个民族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具有本民族特点的文化。区域文化是指按照地域界定而出现的文化类型,是某一地区囿于地理环境和民族发展所呈现出来的文化形貌。我国的区域文化是在长期大统一的社会背景下形成,具有区域地理环境的独特性。民族文化是区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文化的发展依赖民族文化的发展。在融合发展模式中民族文化与区域文化需要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我国酒店住宿业多元化格局已经形成,民族客栈以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家庭式的接待方式成为民族地区旅游住宿接待的主体。然而民宿客栈发展十分缓慢,未对地区经济发展起到较大的影响。本文以"中国仡佬第一乡"遵义平正乡为例,运用田野调查法及以访谈的形式对该乡民宿客栈进行深入调查,发现当地民宿客栈存在经营方式落后、管理水平低下、市场意识淡薄、文化挖掘不足等问题。基于此,提出挖掘文化内涵、提高服务水平、完善服务设施、强化政府作用、打造特色精品等措施,以期促进民族客栈及地区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高颖 《文化学刊》2010,(3):50-53
东北地域辽阔,物产丰富,其独有的"民族性格"彰显出东北地域艺术文化的特色。东北地区民族民间音乐生产在该地区的社会运行中均体现出一定的规律和特点。从东北民族民间音乐生产在该地区的运动情况入手,希望探寻出该地民族民间音乐的一些社会学规律。  相似文献   

19.
刘雅君 《文化学刊》2013,(4):123-127
每个国家都有不同的送礼文化,而国家间送礼文化的差异体现了民族心理和民族性格的差异。本文以"内和外"的文化学为中心,对中国、日本、美国三个国家送礼文化进行比较,试图揭示三国送礼文化差异背后的文化心理差异。  相似文献   

20.
随着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民族地区旅游开发也逐渐兴起,在民族地区旅游开发给民族地区带来经济增长的同时,对民族地区的各方面也带了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对民族文化带来的影响,这些影响到底是好还是坏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与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