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模因是文化传递的单位,主要通过模仿来完成复制和传播。语言也是一种模因,只要通过模仿而得到复制传播,就成了语言模因。"硬核"作为一个强势语言模因,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使用。为了进一步认识"硬核"这个语言模因,本文将从模因论的角度对流行语"硬核"的形成、传播方式、触发机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模因论是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而流行语是某一时期社会上广泛流行的语汇。本文以模因论为基础,从流行语的两种传播途径来看流行语的语言模因现象,旨在为流行语模因现象的学习和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为深刻理解流行语的传播做出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3.
《文化学刊》2012,(3):43-43
邱野在《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6期撰文指出,大众文化是当代中国的文化主潮,媚俗语言大量出现在社会文化各个领域。从模因论的维度,运用模因选择三因素解释媚俗语言产生和传播的现象,并以大众文化批判的哲学视角,分析媚俗语言模因选择三大因素,即模因本身的实质内容、人的心理因素和社会生态因素。  相似文献   

4.
近来,"又双叒叕"体流行于网络媒体,从模因论视角分析其传播的条件和内在动因得到,言语形式结构简单、特点鲜明;表情达意形象生动;借助网络迅速传播等要素促成了"又双叒叕"体的流行。本文主要从模因论视角来分析"又双叒叕"体流行的理据。  相似文献   

5.
"网络流行语"成为青少年表达自我的重要方式,也是了解青少年语言、思维发展特点的窗口。研究"网络流行语"的产生、传播规律及其对青少年语言、思维影响已经得到学界的关注。深度解读"网络流行语"对青少年的价值观影响,是学界亟待研究的"真问题"。本文在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对"网络流行语"的产生、传播规律及对青少年语言、思维发展影响的研究现状,研究的逻辑起点和归宿,以及亟待深入研究的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6.
网络的发展为网络语言的形成与传播提供了有力的支撑,网络语言研究是语言学界研究的重点.网络语言有鲜明的语言特色,有重要的语言价值和语言学价值.作为网络语言代表的网络流行语,其形成受到语言本体、使用者个性、输入法,以及传播媒介等影响.在使用网络语言的过程中,我们要辩证、全面地分析,既要看到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也要看到使用部...  相似文献   

7.
<正>一、网络对外传播战略日益清晰1.战略指针更加明确2015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就《人民日报》海外版创刊30周年作出重要批示,不仅对《人民日报》海外版已取得成绩进行肯定并对未来发展寄予希望,而且针对对外传播整体提出了"时代新要求",反映出战略思考:以传播中华优秀文化,宣传介绍中国发展变化为任务;以把握海外读者乐于接受的方式,掌握易于理解的语言为手段;以讲述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为目标。对外传播部  相似文献   

8.
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对网络空间基本属性、面临挑战、发展态势、未来前景的深刻把握,昭示着人类在网络空间更加美好的未来。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应当构筑战略之基,坚持尊重网络主权原则;培植动能之源,促进网络空间开放合作;巩固压舱之石,维护网络空间安全稳定;共商治理之道,推进全球互联网治理进程;构建传播之序,推动网络信息传播更加健康有序。  相似文献   

9.
正"当前中国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过去潜在的国际问题显性化,显性问题尖锐化,尖锐问题复杂化。从事网络对外传播的媒体通过融合发展、锐意创新,取得了进步。但在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和泛在、多元的网络条件下,我国主流媒体开展网络对外传播还面临许多问题与挑战,亟需以网络思维进行布局,以破解难题、提升国际传播能力。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技术的发展,网络直播平台迅速崭露头角,成为乡村文化传播的新兴载体,这一变化不仅极大地推动了乡村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更打破了传统传播方式的局限,为乡村文化在更广阔的范围内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该文旨在探讨网络直播平台在乡村文化数字化传承中的潜力和挑战。网络直播为乡村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为乡村文化传承者提供了新的机会,增强了文化的互动性,扩大了文化影响力。同时,乡村文化网络直播也面临着一系列风险和挑战,例如硬件设施的落后、内容表达单一、市场商业化严重等。为确保乡村文化在传播中不失独特性和真实性,需加强创作者能力培训,丰富直播内容类别,鼓励多元化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现今产生速度快却又不太规范的一些汉英交汇语言,进而探寻到合理有效的解决办法,研究就此展开,并在过程中进行了实地调查和语言实验.该文主要讨论了在汉语方言的背景下汉英新语的产生和发展,既列举了中国方言地区特有的语言思维和习惯,也包含了近年来汉语方言的迁移趋势;既分析了汉英新语的常见产生情境,也有其传播途径和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12.
语言传播作为人类的一种传播形式在传播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无论语言学还是传播学都把它作为自己的对象来研究。对于语言的认识有从实用角度出发的工具说,有从科学角度着眼的符号说。然而传统和主流的研究很少把语言在传播过程中自身对于传播的影响作为研究对象。从媒介环境学的理论出发,语言作为语境的一个因素具有着主动施加影响的地位。在“全球化”的今天,对之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非常有助于跨文化间的交流与传播。  相似文献   

13.
学术文摘     
《文化学刊》2011,(2):10-10
中国传统文化的网络传播廖礼平在《唯实》2010年第12期撰文指出,进入21世纪以来,计算机网络正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成为传统文化传播的重要承载者。中国文化发展史上,新的文化媒介往往会带来一些新的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4.
为推动网络新闻发展,2006年,中国新闻奖首次授予网络新闻作品。五年来,中国新闻奖先后设立网络评论、网络专题、网络访谈、网页设计等奖项,并将新闻名专栏、摄影、漫画、国际传播等类别的一些奖项授予网络新闻作品。中国新闻奖网络新闻作品质量不断提高,但我国网络新闻发展时间不长,仍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改进空间。  相似文献   

15.
车佳桓 《文化学刊》2009,(4):116-119
网络媒介的发展催生了一种新的语言形式——网络语言。在其传播过程中,我们看到了多元语言文化的生命力。但同时,网络语言文化的瓶颈也随之产生。从网络语言的特性出发,将语言文化与传播理论相结合,从网络语言的传播过程分析语言文化多元化特征,指出其瓶颈所在,以期为后续的网络语言研究开辟一个研究途径。  相似文献   

16.
正当前,随着中国力量的崛起,汉语在世界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汉语热"成为当下世界范围内语言传播的一个主题。汉语国际化的规模和速度已引起媒体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一些问题,如语言传播与文化传播的关系引起大家的思考。语言是活生生的,言有尽而意无穷,因为它承载着民族文化,是民族认同和民族风格的一个重要标志。语言既是文化的载体,传播文化就需要借助语言这一  相似文献   

17.
网络社交语境为语言的创新与传播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本文以"魔鬼"一词在网络社交语境中的语义变异为例,并从言语行为、语用充实及语用推理的角度对其演变的内在机制与动因进行了分析,认为该词在流行语"你是魔鬼吗"中的广泛使用使得语义在原有基础上获得更进一步的泛化。  相似文献   

18.
柴玥 《文化学刊》2011,(3):62-65
微博作为近年来兴起的新媒介,发展速度之快、规模之大日益受到重视,微博传播也对传统的大众传播格局和模式进行了改造,并逐步在公共领域显现独特的舆论强力。本文以2011年初的微博热门事件"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为例,探讨微博作为新媒介的传播特性,以期对微博传播的优劣进行辨析。  相似文献   

19.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 China Radio International,缩写为CRI),简称国际台,是中国唯一国家级对外广播机构,目前使用59种语言(49种外语,汉语普通话,4种方言及5种少数民族语言),通过广播、电视、报刊以及网络等传统和新媒体手段向全世界传播。  相似文献   

20.
现代通信网络技术的发展,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的各个层面,其中包括对中小型图书馆的影响.笔者简单分析了中小型图书馆在网络背景之受到的积极影响及被动冲击,就与一些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