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范德洲 《今日教育》2013,(7):100-100
记得在师范大学读书时,我和不少同学经常用“走对了路,人错了门”来调侃自己的命运—所谓“走对了路”,是说我们总算在高考千军万马挤占“独木桥”时,勉强胜出;而“入错了门”,指的是被师范大学录取了。在谈及未来时,我们总是郁郁寡欢,几乎笼罩了整整四年。可就在即将毕业时,我的心境却一下子开朗起来。  相似文献   

2.
读小学时.老师经常要我们念“读得书多胜大秋,不栽不种自然收。白天不怕人来借,夜晚不怕贼来偷”,教育我们要好好学习,因为知识学到了,别人是借不走、偷不走的。知识偷不走,智慧呢?智慧是能“偷”走的!初学写教学文稿的老师,要善于从编辑老师那儿“偷”智慧。怎么“偷”?  相似文献   

3.
《幼儿教育》2011,(10):8-9
CICI大眼睛,忽闪忽闪很可爱。走在路上,经常有人回头看她:“好漂亮的小姑娘……”  相似文献   

4.
经常看到孩子遇上困难的就不肯学习。作为教师,就要告诉学生有时候困难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大,有些事情要立即去做,勇敢地尝试,总比绕着它走要有收获。“一帆风顺”“事事顺利”是我们经常听到的祝福,  相似文献   

5.
人们经常会见到一些水珠在水上漂动的情景。为什么水珠没有溶于水中,而是在水面上到处“走”?法国科学家最近发现了其中的奥秘。原来,水珠之所以能在水上“走”,首先是因为在水珠和水面之间有一个空气层,里面的空气是水珠与水面接触时没能及时“跑掉”而留下来的,  相似文献   

6.
“吉尔斯太太,听说您和琼斯夫人走得很近?”托克一脸羡慕。 “是的,自上月认识后,我经常出入她家里。”吉尔斯太太骄傲,“每次,我还带着我的儿子吉姆一起。”  相似文献   

7.
经常听到有些教师在课后抱怨,说学生在课堂上不配合自己,以致于课堂气氛不活跃;或者抱怨说现在的学生很难教,课堂上不跟着老师走,导致教学任务难以完成等诸如此类的话。这话听起来似乎很有道理,于是学生便成了“课堂气氛不活跃”“教学任务难以完成”的“替罪羊”。但仔细研究一下,再用现代教学观念审视一下,  相似文献   

8.
职场中,领导的夸赞、同事的鼓励无疑最能让人“如沐春风”。但最近,一些职场人却在诉苦,这些职场赞誉最容易让他们无所适从:领导夸赞你观察能力强,没准暗指的是经常打小报告;同事们看似在鼓励你,其实却否定某件事……在此,职场“老油条”不得不“点醒”职场“新丁”们:人在江湖走,如果你听不懂这些暗语,在职场里混饭吃可就难了。  相似文献   

9.
上学之路     
小刺(ci)猬(Wei)上学,经常迟到。也难怪,个矮(ai)腿短步子小,走十步也顶不住别人走一步。大象老师急了,吼道:“你不会来个‘笨鸟先飞’!”小刺猬眨(zha)眨眼睛问: “什么‘笨鸟先飞’?”大象先生皱(zhou)了皱眉说:“就拿  相似文献   

10.
走在餐馆林立的大街上,我们经常看到许多写着“料理”二字的招牌,如“中华料理”“日本料理”“韩国料理”“泰式风味料理”等。这里的“料理”都是指不同风味的“菜肴”.另外“料理”.还可表示“饭店、饭馆”的意思。  相似文献   

11.
刘美花 《贵州教育》2010,(18):24-24
“老师,华又打架了。”“今天华又把科学老师给气走了。”“老师,华今天又在网吧打游戏,而且昨晚一夜没回家。”班长经常向我这样汇报,华的名字在班上乃至全校都被提到“光荣榜”的首位。  相似文献   

12.
邓翅跃 《广东教育》2009,(10):10-11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人生需要不断往前走,同时也需要经常回头。“回头”能够使你对过去的脚步及时加以回视和省视,知道哪儿深了,哪儿浅了,哪儿走歪了,哪儿跌过跤.哪几步走对了,哪几步走错了,接下来的路应该怎么走,等等。人的高明往往不在于天赋,而在于懂得回头;  相似文献   

13.
研究型教研组是学校由“近代型”向“现代型”转变过程中,在基层组织层面发生的必然更新和转型。建设研究型教研组需从“事务型”教研组向“研究型”教研组转变,多开展“主题式”讨论或研究活动,走“精英”与“草根”共同成长的道路,促进教研组成员经常反思、善于反思,开创教研组建设新局面。  相似文献   

14.
巴述丽 《家长》2010,(2):23-23,32
朋友经常向我抱怨孩子的任性并述说自己的无奈。朋友说:“孩子的爷爷奶奶把孩子宠得像小公主似的,恨不得为孩子摘星捞月。久而久之,孩子根本不听她的话,还经常对全家人发号施令,说不让谁在房间里,谁就得马上走出去,否则孩子就在地上打滚儿;而自己的‘阴谋’一旦得逞,孩子则高兴得手舞足蹈。”  相似文献   

15.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两兔傍地走,安能我辨是雄雌. 《木兰诗》以此比喻作结束,奇巧新颖,出人意表.这里的“傍地走”,千多年来都释“傍”为“靠近”;释“傍地走”为“贴着地面跑”,从未见有“异说”. 但近年发表的《关于“双兔傍地走”》一文,对“一起贴着地面跑”提出了不同看法:  相似文献   

16.
寻找汉字规律 寻找规律,在有趣的造字法中识字。在指导学生识字过程中, 我也经常依据汉字构字规律,结合儿童认知特点进行教学。如教学象形字“火”, 先让学生观察图中的三根木头燃起的火焰,再引导学生观察字形,让学生在字形和图片之间产生联想,在对比中发现规律,从而记住要认识的字。教学形声字“逃”“眺”时,联系以前学过的形声字“桃”“跳”, 让学生根据形声字的特点, 利用形旁去推测字意—“逃”是要用脚走 ——的,所以是“走之底”,“眺”是远望的意思,所以是“目字旁”。教学会意字“从”,我这样讲:一人前边走,后边一人随…  相似文献   

17.
中学教师一机关干部一镇长一镇党委书记一区教育局长。 从教育一线上走出去。又回到了情系一生的教育。张秀德经常笑着对人说,“缘分”。  相似文献   

18.
我爸爸工作很忙,经常出差。我不喜欢爸爸出差。他一出差,就只有我和妈妈在家。 小时候我的口头禅就是:“爸爸你怎么又要走了?”爸爸一次出差要三四天,他走了家里就好像少了什么。我想念爸爸的时候,只能在电话里向他诉说:“爸爸,你快回来了吗?女儿好想你。”  相似文献   

19.
《新读写》2012,(11):49-49
“走投无路”常错作“走头无路”,这是因为不了解“走投”的含义所致。 走,金文、小篆都是会意字。上面的“大”是人甩手的形象;下面的“止”即趾,代表两只脚;甩开手迈步,会意“疾行”,就是跑。跑是后造字,在没有跑字的时候,走就是跑,步才是现代意义的走。  相似文献   

20.
侄女诗诗今年三岁了,长得白白净净,很讨人喜欢。她还特别懂事,三岁的她显得比同龄人“成熟”,我们都叫她“小大人”。自从诗诗学会走路以后,她就再也不要大人牵着走;学会拿勺子后,就经常吵着闹着要自己吃饭,也许自己吃东西更有味儿。她几乎什么都吃,惟独西瓜,好像跟诗诗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