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设高校网络公益文化,是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途径,是探索“互联网+文化”的具体实践,是提高青年社会实践能力的有效抓手.高校人文环境、学生素养和信息化建设为此提供重要支撑.对此建议:一是通过整合全媒体传播、加强网上议题设置等弘扬公益精神;二是通过培养正能量传播志愿者、推动在线帮扶等做强公益声势;三是通过盘活校内资源、引导社会资源、对接政策资源等将高校打造成网络公益高地.  相似文献   

2.
本文着重探讨新加坡媒体素养教育的运行机制,认为其具有政府协调,公益资助,商业运作三大特色。该运行机制具有如下优势:制度成本低,效益高,避免了资源浪费或款项滥用等不良现象;针对性强,着眼于网瘾、网络欺诈等问题的实际解决;社会各方力量互相配合,展现出良好的可持续性发展态势。新加坡媒体素养教育独特的运行机制,对尚处起步阶段的我国媒体素养教育,具有一定的参照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周洋 《新闻前哨》2010,(2):81-83
信息时代,网络在深刻影响社会的同时也在冲击着军营。本文借鉴德国媒体教育研究中的比勒菲尔德模式设计了90后战士网络媒介素养调查问卷,第一次较为系统地对90后战士的网络媒介素养从媒体知识、媒体使用能力、媒体批判能力三个方面进行了调查、统计和分析,提出了“构建军队网络媒介素养教育体系”、“寻求军队网络媒介素养的教育途径”、“加强军营网络的建设和管理”以及“探索青年士兵网络接触与使用的引导艺术”的对策性研究.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较高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4.
《新闻界》2014,(7):45-49
公益2.0时代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增加了公众利用网络媒介的公益参与度,也对民间公益组织的网络传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研究发现,民间公益组织运用互联网与社会化媒体与利益相关者开展有效的互动,具备了一定的网络传播意识和能力。与此同时,其网络传播综合能力仍亟待提升。民间公益组织应强化其自身的能力建设,提升其网络传播的公信力和网络传播的内容可信度,同时应与支持型公益组织持续合作,增强其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并结合自身公益服务定位,优化网络传播的流程,以增强网络传播力,最终形成新型公益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5.
李盎 《今传媒》2016,(4):135-136
本文在"赋权"和"释放"的概念框架下反省教育本身,探索本土化案例教学方法,选择有针对性的本土媒介实例,嵌入媒介素养的核心理念,组织学生进行角色体验及媒体产制案例实践.结合体验式与分析式方法,帮助学生了解媒介的形态,掌握传统媒体以及新媒体的特性,对不同的媒体文本进行独立的分析和批判认知,从而具备一定的审辨能力,在生活中提高自我的媒介素养,并实现能够挺身维护社会利益的公益目标.  相似文献   

6.
高校“网络导师”的媒介素养水平的提高是直接影响青年网媒介素养提高的关键因素.当前,各高校的“网络导师”大多由负责思想政治教育的老师担任,本文将从高校“网络导师”存在的媒介素养缺陷,高校“网络导师”向青年“网络导师”转变的必要性和青年“网络导师”媒介素养构成三方面探讨提升高校“网络导师”媒介素养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媒介素养是指人们对各种媒介信息的解读和批判能力以及使用媒介信息为个人生活、社会发展所用的能力。所谓媒介素养教育,就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建设性地享用大众传播资源的教育,通过这种教育,培养学生具有健康的媒介批评能力,使其能够充分利用媒介资源完善自我,参与社会发展。早在20世纪30年代初期,英国学者开始倡导媒介素养教育,其目的是为了反对传媒中的流行文化价值观念,训练青少年抗拒大众媒介中提供的“低水平的满足”。20世纪60年代以后,学者对媒介素养教育的观点发生转变,即由抗拒转变为培养辨别能力。至20世纪70~80年代后,由于官…  相似文献   

8.
《新闻界》2014,(22)
网络暴力既指网络中通过语言再现的凶杀、抢劫、斗殴等场景,又指借助计算机、手机等电子设备对他人实施的有意的反复的侵犯性伤害。青少年是网络用户的主体人群,结合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力量,开展网络素养教育,提高青少年对网络信息的认知能力、使用能力、反思批判能力、创造能力,培养其道德意识、法规意识,安全素养和心理素养,是网络暴力治理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移动互联时代,参与式媒介文化释放了信息传播过程中自我的能量,它以开放与互动的模式改造了受众.对媒介素养教育而言,实时参与式媒介文化消解了受众的批判精神,主要体现在:(1)实时的交互性消解了延时的独立性;(2)以自我为中心的传播消解了“传—受”模式下的主体间性;(3)信息的过度分享消解了个人空间的私密性.基于此,受众批判素养的重构需要培养受众的实时思考能力,建构以自我为中心的新主体间性,以及培养受众的个人隐私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10.
李玲 《东南传播》2021,(4):13-16
美国激进主义教育代表人物伊万·伊里奇(Ivan Illich)在对现有教育制度进行批判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乌托邦似的学习网络,其中包括开放的教育物品查询和使用服务,灵活的技能交换和伙伴选配平台和广义的教育者.本文通过新的媒介化社会中媒介素养教育的特点切入,从介绍"去学校化"理念开始,发掘"学习网络"得以实现的可能,同时也深入探索媒介素养教育的网络自组织路径,包括非教师导向的自我学习氛围、无固定方向的大数据学习平台、非营利性的自组织知识发布机制等.文章提出,只有在体制机制改革、技术平台创新和保障支撑优化等一系列学习型社会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各媒介使用者顺应时代变化的角色转变,形成抵御消费主义、信息超载、后真相等冲击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媒介素养——青年军人必备的素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媒介素养是指人们获取、分析、评价和传播各种媒介信息的能力,以及使用各种媒介信息服务于个人的工作和生活的能力。媒介素养教育,就是对人们接触媒体、理解媒体和使用媒体时应当具备的知识和能力素养的一种培养和教育。在青年军人中开展媒介素养教育,目的是培养青年军人的媒介素养和有效利用各种媒介的能力,强化军队“软实力”,打造~支适应新时期战略任务的现代化军队。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公益传播在逐步进入大众日常生活领域。“大爱清尘”作为一个公益组织,如何实现有效的公益传播及其实现的程度将直接关系到其未来的发展动向。本文认为公益传播达到有效的重要基础是通过一系列方式,使公益组织和媒体之间在实现自身商业价值与提升自我水平之间应找到平衡,协同一系列其他因素,共同达到有效传播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网络的崛起给公益传播开拓了更加广阔的领地,网络公益传播的自由性、低门槛和规模化效应极易引发某些风险和问题.当下,我国网络公益传播的法律法规几近空白,公益组织边界和行为权限不明确,网络公益缺乏政策支持;政府层面有效监管缺失,行为监管亟待加强.为了实现网络公益传播事业健康有序的发展,我们要逐步健全网络公益传播的法律规范,保障网络公益身份的合法性,建立网络公益监管体系,加强政府监管与引导,发挥社会监督作用,建立合理奖惩机制.  相似文献   

14.
网络具有自我防御、自我愈合能力,一旦受到病毒的侵扰.网络的攻击,能够快速反应.做到既保护网络应用的同时.又保护了网络自身安全,这就是3月15日思科公布的新一代“自防御网络”计划(Self-Defending Network,SDN)中所倡导的理念。而“网络准入控制(Network Admission Control,NAC)”则是“自防御网络”计划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15.
所谓媒介素养,是指人们对各种媒介信息的解读和批判能力,以及使用媒介信息为个人生活、社会发展所用的能力。它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受众的媒介批判意识,二是受众从媒介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面向广大受众开展的媒介素养教育,其目的是“让媒介为我所用”,而不是“我为媒介所役”。  相似文献   

16.
传媒素养是指人们对各种传媒信息的解读和批判能力以及使用传媒所提供的信息为个人生活、社会发展所用的能力。所谓传媒素养教育,就是指导人们正确理解、建设性地享用大众传播资源的教育,通过这种教育,培养健康的传媒批评能力,使受教育能够充分利用传媒资源完善自我,参与社会发展。[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的紧迫性及其自我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利华 《今传媒》2012,(3):137-138
文章从网络素养的内涵入手,分析了来自全球化背景下西方文化入侵、技术更新、高风险社会和市场化浪潮等方面的高校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的紧迫性。在此基础上,重点阐明并落脚到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的自我知识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18.
网络视听节目法规体系的建立和相应监管活动的开展共同建构了良性的监管环境.当下我国的网络视听监管机制形成了“部门监管+自我监督”的基本格局,该格局在有效承担监管职能的同时,面临“监管审核中存在‘弹性区域'”“青年亚文化监管认知难”与“自我监督不力”等实际问题.鉴于上述情况,网络视听节目监管优化策略应延循“提升辅助监管组织的监管效力”“强化判例借鉴、建立监管大数据库”“借鉴国外新媒体技术优化监管环境”和“坚持文化宽容与文化治理并重”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魏寅 《新闻大学》2013,(1):130-137
本文采用参与式观察、文本分析等研究方法,对位于上海市归泾村内的公益组织“新市民生活馆”独具特色的传播生态进行了调研和分析.研究发现,“正式员工-健康大使-社区会员”的二级结构是“新市民生活馆”公益传播的基本模式.合作领域,是一种融合了结构化特征与自发性行动、意图与或然性的行动领域;“新市民生活馆”公益传播的过程,正是一个新的合作领域的生产过程,代言、培训、闲聊是其在流动人口社区进行合作领域生产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20.
刘迅  岳莹 《当代传播》2013,(1):102-103
全媒体环境下,网络影评主体的多元性深刻影响着影评和电影互动记忆彼此的创作及价值取向.本文在充分肯定网络影评积极作用的前提下,以媒介素养教育为切入点,聚焦网络影评的主体建构,以主体的意识、能力和导向为向度,阐述媒介素养教育对于网络影评人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础上阐明以适当、适度的方式引导网络影评人自主、自觉地提升媒介素养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