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水产养殖种苗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我国的水产养殖业发展十分迅速,使得水产的种类越来越多,水产养殖与种植业和畜禽业不同,因为水生生物的物种多样,在水产养殖的过程中十分复杂。笔者通过对我国的水产养殖种苗的现状进行介绍,提出几点发展的对策,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省水产苗种生产现状及管理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种是养殖业的根本。与种植、畜禽业相比,水生生物种质资源的特性、丰富多样性以及发展历程决定了水产养殖用种与种植业种子、种畜禽的不同。从有关水产养殖种的几个概念入手,重点研究、分析水产良种的特性;通过总结我省水产原良种体系建设和运行的经验和教训,制定出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王芳 《科学中国人》2013,(10):50-51
我国的海水养殖发展先后经历了藻、虾、贝、鱼、参五次养殖浪潮,奠定了庞大的水产养殖产业基础,为改善我国人民饮食结构、提高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做出了巨大贡献。海水养殖的发展历程和生产实践不断证明:每个养殖品种的开发、技术的建立、产业的跨越发展都无不与科学技术息息相关。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的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的淡水养殖业已从传统的四大家鱼养殖步入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原有的水产品种已难以满足人们的需要,对以虾蟹为代表的名优品种的需求日益提高。近年来,水产养殖主要为河蟹、罗氏沼虾和对虾等品种,并使其规模化。但随着一系列生产制约因素的出现(如病害、苗种繁育等),必须对其它品种进行开发研究。而青虾(日本沼虾)则是当前淡水养殖业中一个新品种。它具备了很多水产品种所没有的独特优势,其养殖前景和潜力是极其诱人  相似文献   

5.
《中国发明与专利》2010,(10):110-110
<正>本实用新型依照藤本植物的生物学特性与农田"池埂"的独特的自然环境条件设计了条带状"池埂"网络种植畦(带)栽培藤本农作物生长的装置,如瓜类中的黄瓜、豆类中的四季豆、果类中的葡萄等藤本作物品种都可适宜种植。另外,也可结合在搭建的棚架底层挖建水池发展各种水产养殖,如鱼、虾、蟹、黄,鱼、青蛙、蚯蚓等的培育饲养,实行种养优化组合一  相似文献   

6.
日本旭日生物化学公司发明了一种新兴的专用于鱼饲料的酵母 ,现已开始工业化生产。这种酵母能够补充鱼体内的各种消化功能和对不同饲料的消化适应性 ,因而能适应各种鱼类和水生生物 ,特别更适合幼鱼。目前 ,该种酵母除已添加在鱼饲料中喂饲各种鱼以外 ,还用于各种对虾、鳗鱼、鳝、鳖、龟等水生生物 ,不仅生长效果好 ,而且使这些水生生物的饲料源更加广泛鱼饲料专用微生物酵母  相似文献   

7.
问:您作为我国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研究领域的权威专家,请您简要介绍一下主要研究方向和研究项目. 答:我是在山东海洋学院水产系海水养殖专业毕业,我学的是海水养殖.后来读研究生读硕士读博士,研究什么呢?研究养殖里面最重要的环节,我们怎么喂那个鱼那个虾,长得快长得好,吃得安全,就是我研究的领域.  相似文献   

8.
科技中国     
过滤海水防病养虾新理论 中科院南海海洋所对主要海水养殖鱼类、对虾和贝类病害进行了系统研究,弄清了海水养殖主要鱼类弧菌病、粘孢子虫和鱼虱病的病原病因、致病机理和流行规律,研究出有效的药物防治和疫苗免疫预防技术;首次确定了我国养殖对虾病毒性白斑病的主要特征是甲壳白斑,提出了“WSBV需粘附在大型有机物颗粒上或经媒介生物传染才能感染养殖对虾”的新观点和珍珠贝嵌线螺敌害的生物防治方法;发现了斑节对虾致病力最强的副溶血弧菌和微孢子虫新种;首创了过滤海水防病养虾新理论和过滤海水防病养虾系统,并进行大面积应用推广,取得了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促进了我国对虾养殖业迅速恢复和发展。中S  相似文献   

9.
科学实验证明,当磁场作用于人体时,磁场对生物的分子、细胞、神经、器官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要想全面把握磁场所引起的生物效应,就必须对磁场生物效应机制原理有个全面的认识。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在国内,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在海洋渔业领域应用较多.主要用于渔业资源监测与管理、海洋捕捞渔船分析和渔捞日志管理等方面。例如.张敏莹等(2005)开发了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渔业资源管理系统;袁骥等[2004]研制了海洋渔业生态环境监测数据库系统。这些管理系统已成为指导海洋渔业生产和研究、达成资源科学管理的一个利器。信息系统应用在水产养殖领域也有一些报导,田东等(2001)将水产专家及水产养殖户的经验知识、科研成果与计算机技术结合起来,建立了综合性“网上养虾“专家系统:李道亮等(2000)开发了智能化水产养殖信息系统.但对水产养殖生产全过程的管理涉及不多。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环境意识和健康意识的增强,食品的安全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崇尚天然,追求健康成为人们的追求目标。正因为如此,天然、健康、安全的食品受到人们的青睐。各种鱼、虾是人们餐桌上的美味。可是,在水产养殖中,由于使用化学药物和抗生素来控制鱼虾的病情,使鱼虾体内抗生素含量超标,导致肉质下降,给水产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鱼虾常见病的病原主要是病菌、细菌和真菌等。所以,人们需要水产养殖专用添加剂和新型饲料,用于鱼虾类病毒性和细菌性传染病的预防和治疗,这种饲料要求不含抗生素和激素类药物。新…  相似文献   

12.
陈友秀 《科技风》2014,(17):165-165
虹鳟鱼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向世界推荐的优良四大淡水养殖品种之一,有很好的发展前景,本文根据笔者实际养殖经验,从鱼池建造、亲鱼培育、采卵受精、孵化方法、苗种放养、饲料投喂、水质调控、病害防治等8个方面,详细的介绍了虹鳟鱼健康养殖技术,为今后水产养殖者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3.
水产养殖已经逐渐成为了我国重要的经济产业之一,但是随着环境污染的加重,水产养殖环境也同样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从而阻碍水产生物正常生长,对我国的经济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本文将从我国当前水产养殖环境的主要污染原因出发,探讨对污染的控制措施,从而尽可能的减轻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4.
隆昌县水电局在坚持发展田塘水石养鱼的同时,利用地理水域优势,引进水产养殖新品种,开辟田塘种养殖新途径,取得稻田养殖中华绒毛蟹,南方大口鲶、鱼鸭混养的粮鱼双丰收成效,为进一步示范推广初步摸索出了成功经验。 地处浅丘、田塘广布、适宜水产发展的隆昌县,针对近年实施“稻鱼丰收计划”带动大面积养  相似文献   

15.
<正>2010年11月17日,由云南省科技厅主持,邀请省内有关专家组成验收委员会,经实地查看、听取项目组执行情况总结报告、认真查阅资料,质询答疑,"抚仙湖水生生态与(鱼康)(鱼良)白鱼种群保护及人工养殖开发"项目顺利通过验收。该项目是市科技局与市政府签订的"十一五"三湖一海"目标责任制项目之一,选择科研单位认真把关,由玉溪市水利局水产工作站、云南省渔业科学研  相似文献   

16.
随着各地区养殖规模的不断增大,传统的投饵方式已不再适合大规模的水产养殖。为了应对大面积水产养殖中出现的诸多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无人艇智能投饵系统。通过对无人艇养殖水质环境信息采集、云端数据处理与监测、改进弹性栅格算法和投饵机装置等方面进行研究。将水产养殖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水质监测与投饵一体化,无人艇上搭载的投饵机可以根据采集到的水质环境作出及时调整。避免传统投饵方式所产生的多种弊端,从而实现水产养殖的自动化,达到水产养殖户降低成本、增加产量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7.
浩瀚的大海和内陆水域蕴藏着无穷无尽的财富,这些财富从广义上说都应属于“水产”。小至浮游生物,处于食物链的最底层,它生长迅速、病害少、耗能低,被公认为是人类未来的粮食储备;大至能源、矿床,将来都得走向海洋而“水产化”。更有一些人们意想不到的财富可以在水中生产,而这些昂贵的财富竟存在于浮游生物和其他简单的生命体中,亟待人们去开发利用。可以说,现在的渔业是狭义水产业,包括捕捞、养殖和加工业,都是直接利用水生生物。未来  相似文献   

18.
<正>千百年来,人类寻觅食物的匆匆脚步,从来不曾停歇。随着时代的更迭和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水产品也成为了人们餐桌上必不可少的美食。鱼、虾、贝、藻等各种水生动植物,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它们不但使人类的味蕾获得了极大的满足,其带来的衍生价值更是对我们的生活有着极大的意义。然而,对于江苏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高瑞昌来说,水产品不仅是人们餐桌上的美食更是他的科研对象。多年来,他致力于水产品  相似文献   

19.
建国以来.我国先后从国外引进了上百种水产养殖新品种,如德国镜鲤、白鲫、革胡子鲶、蟾胡子鲶、卡特拉鱼、虹鳟、红鲍、绿鲍、罗非鱼、俄罗鳄、太平洋牡蛎、海湾扇贝、巨藻、异枝麒麟菜、褐首鲶、沟鲶、尖吻鲈、加州鲈鱼、淡水白鲳、南美白对虾、英国大菱鲆、美国红鱼、美国务纹鲈、日本红鳍东方等.且绝大多数已形成了产业并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为发展我国的水产养殖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概述了我国历年来引进水产养殖新品种的现状,分析讨论了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今后的发展战略与对策.  相似文献   

20.
《科技风》2021,(7)
本文是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创新研修课程《秋季海珍品养殖》课程论文,主要讨论了循环海水养殖有较大的环保价值,但氮素污染问题突出,简略给出了水产养殖中物理化学方法和传统生物化学方法除氮技术的原理、应用和缺陷,随后较为详细地讨论了生物絮凝技术的原理和应用价值,从而论述了生物絮凝技术在循环海水养殖中进行应用的可行性,供相关研究和有关创新研修课程论文和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