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科学院减灾中心于1995年3月经中国科学院批准成立。是中国科学院从事与减灾问题有关的各单位进行综合研究和协调的联合组织,由中国科学院45个长期从事减灾工作的研究所组成,拥有8位院士,百余名高级减灾专家及上千位科技人员。中国科学院自然灾害研究委员会同时作为中国科学院减灾中心学术委员会。  相似文献   

2.
《资源科学》2006,28(4):F0003-F0003
郑度,自然地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1958年毕业于中山大学,1981~1983年在联邦德国波恩大学地理系访问进修,从事山地地生态学的研究。1999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任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自然地理研究室主任、地理所所长,国际地理联合会山地地生态学与可持续发展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副队长等职。现任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山地灾害与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沙漠与沙漠化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  相似文献   

3.
同济大学绿色建筑及新能源研究中心成立于2003年,隶属同济大学研究院,由同济大学常务副校长陈小龙教授兼任中心主任、谭洪卫教授任常务副主任、首席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著名计算传热学学者陶文铨教授担任“中心”顾问。  相似文献   

4.
《资源科学》2012,34(7):1382-1383
根据中国科学院创新2020的需求和本所长期发展规划,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以下简称地理资源所)决定设立非法人研究机构:世界地理与资源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中心已于2012年1月正式挂牌成立。中心现有正式职工近20人,博士后和研究生10余名,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刘燕华研究员担任首席科学家;孙鸿烈、曲格平等20余位知名学者组成学术委员会,所长刘毅研究员任学术委员会主任;副所长成升魁研究员任中心主任,刘卫东研究员和杨林生研究员任副主任。  相似文献   

5.
1997年10月8日,一个全球性的纪念日——“世界减灾日”。这次”世界减灾日”的主题——“水:太多……太少……造成灾害的原因。”姜彤,中科院南京湖泊与地理研究所副研究员,德国·吉森大学地理所博士研究生,时年35岁,担任德国研究理事会(DFG)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组织的中国太  相似文献   

6.
中国科协2012年度国家科技奖励推荐项目评审会于2月14日下午、2月15日上午在京召开。评审委员会主任由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杨乐担任。28位院士专家组成评审委员会,  相似文献   

7.
《科协论坛》2005,20(10):26-26
经国务院批准,亚洲减灾大会于9月27日至28日在北京举行。大会由国家减灾委、民政部、外交部、北京市政府等单位承办,北京减灾协会受委托为大会编制减灾知识展板70块。展板内容主要包括地震、水利、消防、卫生、气象等方面的:灾害现状、减灾体系建设、预案与法规建设、减灾行动与对策、  相似文献   

8.
城市是国家经济、文化、政治、科技信息的中心,同时也是人为灾害和自然灾害的巨大承灾体,一旦遭受灾害影响其损失也是巨大的。在全球化的时代,减灾管理能力已经成为大城市不可或缺的一项管理技能。本文首先从灾害和城市灾害的概念入手,研究了城市灾害的特征和发生原因,分析了城市灾害的发展趋势及其严重危害,然后对当前我国城市减灾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原因进行了深入地研究,进而为改善我国城市减灾问题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0,(4):258-258
在中国科学院第十次院士大会期间 ,经全体与会院士的认真讨论 ,通过了修订的《中国科学院院士章程》。《中国科学院院士章程》中修改较大的是第六章第二十一条。修订后该条全文为 :“主席团下设学部咨询评议工作委员会 (简称咨委会 ) ,研究组织学部的重大咨询评议工作。咨委会主任由主席团任命 1位主席团成员担任 ,1位副主任由主任提名 ,主席团批准。特邀中国工程院咨委会主任兼任中国科学院学部咨委会副主任。咨委会另外 1 1名院士成员的名额分配为数学物理学部、化学部、生物学部、地学部各 2名 ,技术科学部 3名。咨委会正、副主任列席主…  相似文献   

10.
《科学中国人》2012,(5):44-45
中国科协召开国家科技奖推荐评审会中国科协2012年度国家科技奖励推荐项目评审会于2月14日下午、2月15日上午在京召开。评审委员会主任由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杨乐担任。28位院士专家组成评审委员会,经分组  相似文献   

11.
刘之灵 《科学中国人》2010,(10):122-123
<正>徐国卿1994年于浙江大学获得博士学位。1997年起在同济大学工作,2000年起任教授、博士生导师,2003年起担任电气工程系主任。现任同济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中国科学院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先进集成技术研究所所长、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兼中国科学院电动汽车研发中心首席科学家。  相似文献   

12.
北京减灾协会是在联合国开展“国际减灾十年”活动、中国减灾科技活动活跃开展的背景下,由部分专家倡议和几个学会联合发起,于1994年12月8日正式成立的。10多年来,协会一直以发挥自身优势为切入点,做好北京市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开展减灾工作的参谋和助手,联络国内外防灾、抗灾、救灾力量,提高北京市综合减灾水平。组织和协调在京的多学科、多层次、多部门的减灾活动;组织对重大灾害隐患和已发生灾害的现场考察,制定防止和减轻灾害的有关法律、法规及各项规章制度提出建议和咨询,并参加减灾项目的论证、评估和验收;积极开展国内外减灾学术交流与合作;大力开展减灾宣传教育,普及防灾减灾知识,提高全民减灾意识;推广减灾科技研究新成果。作为综合性科技社团,适应了社会需求,充分发挥了综合协调优势。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救荒书的内容涉及历史时期救荒制度建设、农业减灾技术措施、工程减灾技术措施、生物减灾技术措施、灾害预防、灾民生活等各个方面,其中所蕴涵的减灾技术资料比较全面,是我们研究古代减灾科学技术和中国社会经济史的重要资料,对今天的防灾救灾工作也有借鉴指导意义。文章通过对中国古代救荒书中减灾科学技术资料的分析整理,将其系统划分为救荒减灾制度建设资料、农业减灾技术资料、水利工程减灾技术资料、生物减灾技术资料、灾害预防技术资料、野菜谱录资料六大方面,并对其分布情况及其利用价值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4.
2005年6月9日—11日,由国家纳米科技指导协调委员会主办、国家纳米科学中心承办的“2005中国国际纳米科学技术会议(ChinaN AN O2005)”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召开。中国科学院常务副院长、国家纳米科学中心主任白春礼院士担任会议主席。此次大会得到了科技部、教育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会等单位的支持。本次会议是在中国举行的最大规模的纳米科技会议,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较大的反响。N ature M aterials,Sm all等国际重要学术期刊对本次会议做了前期报道。国内《…  相似文献   

15.
80年代以来,由于二氧化碳等微量气体引起的温室效应及可能诱发的全球气候变化得到了世界各国科学家的高度重视。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所和地理所的科学家于1984年开始与美国能源部商谈合作开展二氧化碳诱发的气候变化的研究。经过双方的共同努力,中国科学院与美国能源部于1987年8月正式签订了“二氧化碳对气候的可能影响”的合作议定书。同年9月在美国召开的Virginia会议上正式确定了合作计划的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6.
雷电灾害是茂名市严重的气象灾害之一,做好该市防雷减灾工作是防灾减灾气象服务工作的重点。本文结合茂名市实际,探讨了防雷减灾项目建设原则、工作目标、建设内容、主要任务等规划。  相似文献   

17.
洪水、滑坡和泥石流是中国西南山区较为普遍的突发性自然灾害,特别是滑坡、泥石流常与山洪相伴生,出现多种灾害相互迭加或同时遭遇的险恶局面,往往酿成惨重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引起人们的特别关注。1990年,中国国际减灾十年委员会积极响应联合国“国际减灾十年”活动,在全国开展各类减灾工作。在该减灾委员会的关心支持下,我们于1990年向联合国减灾委员会提出了“中国西南山区洪水滑坡泥石流综合减灾示范工程研究”的立项报告。在报告中,我们选择了多种山地灾害较集中、当地原有减灾工作基础较好且有较高积极性、减灾后将…  相似文献   

18.
韩淑云 《科协论坛》2005,20(12):19-19
本刊讯 2005年11月28日,由北京市人大常委会法制办公堂立项、北京减灾协会承担完成的《北京市城市防灾减灾立法研究》项目成果评审会在北京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室举行。北京减灾协会常务副秘书长金磊、  相似文献   

19.
中国科学院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在“八五”期间,将包含不同生态类型的29个野外观测试验台站和水份、土壤、大气、生物4个分中心及十个综合中心,分布在我院21个研究所。为了加强对我院生态系统研究的组织领导,发挥我院在资源、环境、生态研究方面的多学科综合优势,决定成立“中国科学院生态系统研究网络科学委员会”,具体组织各有关研究所实  相似文献   

20.
大城市灾害事故综合管理模式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传统的按单灾种设置的减灾组织模式不适应大城市复杂的社会经济结构,也不符合灾害事故发生的一般规律。本文构建了大城市灾害事故综合管理模式,即改变分兵把口、条块分割的组织框架,建立全市统一的减灾领导机构———城市减灾委员会,同时设置其常设办事机构———城市减灾中心、非常设机构———城市特大灾害应急指挥中心和决策咨询机构———减灾专家小组,以实现大城市灾害事故管理的高效率与高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