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的相册中保留着一张发黄的老照片,它摄于60年前的9月2日.乍看这张照片很平常:在一个杂乱的小院中,居于照片中心位置的是一位坐在椅子上30多岁脸容消瘦的妇女,她怀中抱着一个1岁多的婴儿,左右两边还站着两个女孩,一个不满10岁,另一个5岁多点.这是一张十分普通的母子合影.可对于我来说,这张照片却是十分珍贵的.  相似文献   

2.
寻校记     
在我的家庭照片档案中,珍藏着一张略微泛黄、图像模糊的黑白照片,那是我的中专母校——湖南图书情报学校的大门照片.这张照片是1991年我在母校学摄影课时,自己拍摄并洗印出来的.每当看到这张照片,我的心底总会涌起一股对母校深深的眷恋与思念之情.  相似文献   

3.
闲暇无事,翻看老照片,我的视线停留在两张照片上.记忆的闸门打开,往事像清澈的小溪潺潺流淌…… 一张是发黄的老照片,照片上有三个人,妈妈和我姐弟俩.妈妈穿着双排扣的外套,蹲在地上,深情地看着我俩.我俩看上去睡眼惺忪,我穿着双排扣的制服棉袄,头上扎个小花,头发梳理得不是很整齐.弟弟则是皱着眉头,一副很不情愿的样子.三人的表情很有意思.后来妈妈告诉我,这张照片摄于1950年初冬的一个早晨,当时我和弟弟还没睡醒,正巧有个同事带一架照相机,妈妈急忙把我俩晃醒,匆忙中没有精心打扮,才留下这张珍贵的照片.拍摄地点是吉林省通化专署院内.  相似文献   

4.
用图片讲述和传达事情的情景比文字形式表达更难. 没有任何描述和形容词,你必须用最直接、最简洁、最能让人动心的画面来传达和诠释所拍摄的事件和人物,给读者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和你的内心情感产生共鸣.摄影者必须用心去读懂镜头前的人和事,并明确所表现的主题,其次就是摄影技术的表达形式.就像<年轻的士兵您辛苦了>一稿,我几乎在无法看清镜头焦点的情况下拍了这组照片.每一张照片都讲述一段令人感动的故事.这就是"图片作文",即平时拍摄和编发图片专题稿.这里就"图片作文"的表现方法、结构和语法谈点体会.  相似文献   

5.
二哥珍藏着一张老照片,照片拍摄于1957年11月15日,至今一个甲子有余.照片里的父母年轻而有朝气,照片里的四兄妹,衣着整洁,笑容满面,透着满足感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照片背后父亲书写的字体"家属还乡生产,全家合影留念"仍然清晰可见.正是这张已经泛黄褶皱的老照片记录了我们家两次家属随军、一次家属还乡的经历.  相似文献   

6.
徐斌 《新闻实践》2006,(8):F0003-F0003
这是一张其“貌”不扬的照片:构图算不上精致,用光也谈不上考究;没有楚楚动人的表情,也没有精彩激烈的动作。但当你读着这幅看似平常的照片时,也许会忍不住多看几眼。不能不承认,这是一张耐看的照片。  相似文献   

7.
我面前放着一张照片,那是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国京剧史》首发式时,我与该书总主编马少波老师的合影,时间是1999年11月18日上午。拍摄这张照片的是与我同去北京出席首发式的上海艺术研究所所长高春明先生。这张照片虽然不算很老,但至今也有近十年了。这张照片使我想起许多往事。  相似文献   

8.
这是周恩来的两张照片. 第一张满面胡须神情憔悴,像是饱经风霜的老人,第二张光头净面精神饱满,显得年轻多了。有趣的是,显得年轻的这张却是后照的,也就是说,越活越年轻了。  相似文献   

9.
一张明信片在我的面前,是一张刚从美国寄来的明信片。正面是灯火辉煌的旧金山市夜景,背面挤满了纤巧的笔迹。这张明信片是旧金山电视台编辑林·乔纳女士寄来的。她用热情的语言叙述了我们对旧金山和电视台的访问,希望能再次相见在北京。明信片的边缘,还写着几个不熟练的中文字:“我很喜欢你的礼物,谢谢。”看过明信片,我又端详起一张照片来。照片上一个穿着条纹运动衫、梳着短发的印第安女孩,正张开小嘴向我天真地微笑着。我想起了和她妈妈的会见。那是在华盛顿由美国农村妇女协会主办的午餐会上。参加的有美国十几个州的农村妇女,还有一些农村组织、妇女团体、议会和企业的领导人以及新闻界人士等,共二百多人。我们一面吃饭,一面交谈。我注意到在我的对面,坐着一位棕色皮肤的妇女。我看出她是印  相似文献   

10.
母亲离世后,在整理她的遗物时,发现父母留下的照片非常少,1949年以前的几乎没有. 记得小时候,曾看到过父亲穿着长衫、戴着圆形眼镜的一张照片.之所以印象深,是因为1967年底"造反派"来抄家,照片被当作罪证搜走了,而且一定是搞丢了,因为我再也没有见到过那张照片.那是个寒冷的黑夜,"造反派"抄完家,就把父亲押走了.他被押出了家门,再也没有回来,那年我十四岁.  相似文献   

11.
照片档案的作用与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照片本身鲜活的画面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无论是在报纸、还是在杂志,一张高质量的照片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会使整个版面、网页虎虎有生气。给你一张报纸你可能先看照片,从而被照片牵扯着读它的说明以及照片周围的章。它能使读用最短的时间了解到最多的信息,读图时代就这样悄声来到我们的身边。  相似文献   

12.
大凡开会,总有人念稿子.当年可不是这样的.不信,你读一读《毛泽东选集》,那里面所收的讲话稿,能让你一下子感受到会场的气氛.这是不用稿子讲话留下的痕迹. 我见过毛泽东演讲的照片.其中有一张是,在延安窑洞外面,小凳子上放着茶缸,毛泽东扳着手指头,正在一二三四地侃侃而谈.其实,老一辈革命家讲话都不兴念稿子.就说陈毅元帅吧,那简直是一个天才的演说家.凡是听过他报告的人,对他的渊博的学识、风趣的语言、豪爽的性格,都留有深刻的印象.据说有次他做报告,面前放着一张纸,人们都以为是发言稿,后来发现上面一个字也没有.陈老总的解释是:"我是怕有人说我不认真,才放上一张纸的.我自己说我想说的话,要啥子稿子嘛!"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媒科技》2002,(9):52-54
<正> 最近,偶然翻出了在多年以前去度假农场拍摄的一组幻灯片,其中有不少好照片,但我对最精彩的场面——牛仔赶马的照片不是太满意。这并不是因为我没有拍到,而是因为没有一张照片具有完整的“故事性”。于是,我用PhotoShop对两张底片进行了加工,合成了一幅出  相似文献   

14.
世相的枯井     
徐斌 《新闻实践》2013,(9):F0003-F0003
评述牛光的照片很难下笔。他的一组拍自芦山地震的照片摆在我面前,让我感觉面对的是一个神秘、睿智、深遂的学者,精神交锋的快意中带着些许忐忑。安静、简单、灵动,有细节、有深意……且让我用这些词来形容牛光的这组照片。在他这组12张照片中,找我最喜欢的,挑四张,说两句。图一中的主角是一具盖着白布的担架。没有一个活人,没有一丝生机.那逝去的生命被安放在黑色的危墙之下。因按高光的白布曝光,而让背景陷入了深深的黑暗。黑色中的一具白色,显得突兀刺目,紧紧攥住你的视线。而黑墙与黑色的杂乱背景融为一体,将那具白色往下沉、往下沉,一直沉到黑色的地下,与地上的世界已经永远地隔离。  相似文献   

15.
你拖动鼠标,横着扭出3点5厘米,竖着再拉出5厘米。 这样,就是一张普通大小的两寸照片了。你看着微笑的自己,把这张照片上载到了网页上了——论坛里的几位网友正期待着见识你的模样。 “太小了,看不清楚啊,能不能大点儿?”一位网友迅速作  相似文献   

16.
2014年10月13日,一位名叫高露的姑娘来到门头沟区档案馆,把一本名为《我的回忆——难忘的岁月》的书捐赠给区档案馆.她说:"这是我父亲的回忆录."笔者翻开书,两张照片立刻吸引了我的注意力.姑娘指着一张单人证件照说:"这就是我的父亲鲁鸣,原名谭潾,土生土长的斋堂人."接着又指着一张与毛主席合影的照片说:"这是我父亲1964年与领导人的合影,毛泽东身后的这个人就是我父亲."接着高露讲起了她父亲鲁鸣的故事.  相似文献   

17.
1997年10月11日,又是一个令人难忘的日子。第七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我拍摄的《一张鲜血凝成的照片》荣获中国新闻奖二等奖。我这个搞了近10年文字的记者获此殊荣,真是莫大的喜悦.我所在的《宝鸡日报》为此发了消息,一时间.同事前来道贺,朋友前来道喜,大家都庆贺这份来之不易的收获。说实话,我抓拍的歹徒抢劫乘客钱财的照片能获大奖,既在预料之中,又在预料之外。说它预料之中.是因为它凝固了震惊全国的“3.12”事件的历史瞬间.说它预料之外.是因为这张照片的拍摄技巧、用光等摄影技巧、照片制作显得很不理想,所以,它在《人…  相似文献   

18.
前几日,在一家发行量已超过百万的某都市报娱乐版的醒目位置上,笔者看到了一张令人十分不舒服的照片.那是一张台湾某当红女歌星的走光照片,后来得知这张照片来自于这位歌星的北京个人演唱会.当时她的舞蹈动作幅度很大,穿的演出服装又很少,所以不幸被在场的摄像师捕捉到了这张走光照片.  相似文献   

19.
在我从事的上千万卷档案资料的保管利用工作中,有一张珍贵的照片,这张照片,随着岁月的流逝,更加鲜明和清晰。这张照片,记录着共和国总书记与一个苗家山寨的创业故事!  相似文献   

20.
一路向前     
<正>一本书,厚厚的一本书,摆在我的案头。封面上印着我的头像——这是我的书。508页,300多张照片,20万字。看着它,我仿佛又回到了难忘的旧日时光,二十年来栉风沐雨的奔波忙碌,充满苦辣酸甜。这是不是一个梦?两年来的殚精竭虑、夙兴夜寐转瞬即逝,当这本书真切地摆在我面前时,我反倒不能确定:它真的是我写的书吗?不是幸福来得太突然,而是梦想的种子已经埋藏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