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各大媒体开始迅速抢占移动互联网接口,以移动智能终端为平台的新闻客户端开始兴起,随着其市场的不断扩大,将会对人们的阅读习惯和信息获取方式产生影响。本文在总结归纳移动互联网时代下媒体的数字化进程基础上,以新闻客户端为例,分析其给用户带来的使用与满足,并围绕用户需求和用户体验探讨主流媒体在移动终端上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2.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各大媒体开始迅速抢占移动互联网接口,以移动智能终端为平台的新闻客户端开始兴起,随着其市场的不断扩大,将会对人们的阅读习惯和信息获取方式产生影响。本文在总结归纳移动互联网时代下媒体的数字化进程基础上,以新闻客户端为例,分析其给用户带来的使用与满足,并围绕用户需求和用户体验探讨主流媒体在移动终端上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3.
移动互联网用户信息利用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移动互联网时代给信息服务行业带来机遇与挑战,研究用户信息利用行为成为必要.文章在梳理国内外信息行为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知识结构的移动互联网用户信息利用行为模型.通过调查统计,分析了不同因素对移动互联网用户信息利用方式和利用情况的影响,从信息获取、交流沟通、休闲娱乐、商务交易四个方面对移动互联网用户信息利用行为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国民阅读方式也开始发生变化,传统的阅读方式主要以纸质媒体为主,进入互联网时代后,新兴媒体使得人们的阅读得到较大变革,其阅读方式也逐渐向手机阅读、在线阅读、下载阅读等方式转变。在此背景下,数字出版平台以其特有的优势为大学出版社做出了较大的贡献。然而,结合大学出版社的实际运营情况来看,其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运营依然存在投入机制不完善、品牌管理等问题,因此,本文针对移动互联网时代大学出版社数字出版创新转型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随着移动技术的发展,移动阅读已成为消费者首选的阅读方式.把握移动互联网时代的阅读特点,实现融合转型成为传统出版企业摆脱现实困境的关键.本文基于分析移动互联网时代的阅读特点,引出一种关注用户移动阅读特点、立足传统出版企业自身优势的多维运营体系,以期探索传统出版企业利用自身内容资源优势,实现满足广大读者移动阅读需求的内容运营策略.  相似文献   

6.
正近两年,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和移动智能终端的广泛普及,尤其是手机以其方便携带、功能全面的优势,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不仅影响着人们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也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了解世界、进行阅读的重要通道。人们的阅读习惯发生极大改变,移动阅读正逐渐成为人们阅读的主流方式。其中,手机作为携带最为方便且普及率最广的移动终端,满足了大众随时随地进行阅读的需求,基  相似文献   

7.
一、引言 过去十五年的PC互联网属于信息稀缺时代,是人跟着终端走,人围绕着信息转,而正在到来的移动互联网属于信息过载时代,是终端跟着人走,信息围绕着人转。移动互联网用户每天发送和上传的数据量达到1.3EB,相当于4000倍美国国会图书馆存储的信息量。在这种信息爆炸的移动互联网时代,作为一名用户,  相似文献   

8.
中国人民大学“移动互联网时代中国城市居民媒介接触状况”大型调查数据显示,移动互联时代的传统纸媒的持有率很低,而且读者群体老龄化、社会阶层中低层化情况严重.然而,与纸媒信息传播密切相关的三种移动媒介终端接触行为(线上阅读报纸杂志、线上社会交往、线上浏览新闻等资讯)在“时间-空间-关系-伴随活动”四个维度上的表现都非常出色,特别是线上社交和线上浏览新闻.因此,纸媒在移动传播时代的唯一转型机会,是通过为移动社交平台和移动新闻客户端提供信息产品和服务版权以获取广告和版税收入.而这一点也是国家和各级版权行政管理部门需要加大推动力度的战略性举措.  相似文献   

9.
陈惟金 《传媒观察》2014,(12):38-40
正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和移动设备快速崛起,报纸或广电等传统媒体正面临着巨大挑战,我们的生活也在发生着巨大改变。目前,每10个中国网民中,就有7个是手机网民。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已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需求,特别是随着电子阅读器、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的广泛普及,人们对信息的接受方式有了更多选择,获取信息的渠道也更为宽广。随着4G时代的到来,为保留或者抓住更多的用户,各报业、广电集团下属新闻网站就应对未  相似文献   

10.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信息资源数量呈爆炸式增长,类型上亦百花齐放.与这样的新型信息环境相应的是智慧型图书馆的出现,它有能力将图书馆升级为信息中心、用户中心、知识中心.立足智慧图书馆,借助与用户捆绑度最高的移动媒介,运用传播学、心理学相关知识,从信息资源、信息技术、信息服务等维度着手,探究移动互联网时代智慧图书馆的移动服务模式,这亦是图书馆建设拥抱互联网的一种表征.  相似文献   

11.
金太鑫 《出版参考》2017,(11):45-47
移动互联网、移动技术快速发展,我国移动阅读产业面临机遇与挑战.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移动阅读如何更好地发展成为出版业面临的关键问题.本文对移动阅读的定义进行梳理,总结我国移动阅读的现状,从阅读体验、浅阅读困境、内容资源与版权制度、平台质量与技术标准四个方面提出移动阅读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2.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人们的阅读方式发生了重大改变,技术进步引领整个社会进入了浅阅读时代,其典型特征就是粗读、浏览,不认真阅读。这是一个不可逆转的大趋势。虽然以移动互联网为特征的新媒体对阅读冲击最大,但这并不意味着内容不再重要。实际上,遇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尤其是与自己有关的内容,人们还是会认真阅读。因此,在浅阅读时代,媒体必须因应网络环境的变化而作出自己的调整。对于传  相似文献   

13.
珞珈 《出版科学》2010,18(3):1-1
我们处于一个知识剧增、信息爆炸的时代,各种传媒特别是互联网向人们展示着铺天盖地的知识和信息.全民阅读并不缺少阅读内容,问题在于需要提倡、鼓励阅读什么内容. 阅读是一种个人行为.阅读内容因人因事因兴趣爱好因环境变化而异,阅读内容的多样性是阅读的一个特征.  相似文献   

14.
伴随4G时代的到来,移动互联网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也颠覆着传统出版,压力伴随着机遇,传统出版如何应对移动阅读大潮,值得研究和深思。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得益于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的迅速普及和高速移动通信网络的成熟,移动互联网呈爆炸式发展态势.据KPCB(凯鹏华盈,美国最大的风险基金)数据显示,2009年12月,全球移动终端的流量只占互联网总流量的1%,到了2012年5月,这一数据跃升到10%.而在移动终端流量中,以书籍、新闻、微博等为主的阅读占据了主要部分,在碎片时间用智能手机进行阅读的用户群越来越广泛,移动阅读时代正在迅速到来.  相似文献   

16.
由于互联网兴起,数字技术发展,在新媒体时代,人们的阅读方式出现了相应的嬗变。其中一个重要嬗变,就是由以前传统媒体时代深阅读方式转向了新媒体时代浅阅读方式。随着微博的发展,手机移动终端的普及,新媒体的阅读方式出现了新的嬗变,由以前注重浅显、娱乐的浅阅读方式,转向了微博时代追求速度和碎片性的瞥阅读方式。微博瞥阅读方式的产生原因在于微博自身的因素、人们阅读心理的变化及社会和时空的碎片性。微博瞥阅读满足了人们追求简短的阅读心理,增加了人们阅读兴趣,促进了微博信息即时传播,对微博的叙述方式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刘朝霞 《兰台世界》2017,(2):113-115
现代化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推动了互联网技术水平的进一步提升,而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得读者阅读行为产生了极大的变化,阅读需求逐渐变得个性化,读者的阅读时间变得碎片化,阅读方式亦呈现出网络化、移动化,阅读行为非常自主化与社交化。近年来,大学生们十分青睐网络阅读,这则说明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带给高校图书馆服务新的机遇与挑战。本文探讨了移动互联网时代高校图书馆阅读服务,并提出了实用性应用措施,为高校图书馆阅读服务水平提升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基于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前提下,文化产业设计也迎来了黄金发展期.在此背景下移动互联网视觉传达设计发生了系统的改变.视觉传达设计不仅要准确传递给客户信息,还需要注意信息内容的表达形式与艺术性.本文首先详细描述了移动互联网对视觉传达设计的影响,然后探究了移动互联网时代视觉传达设计方法,最后总结了移动互联网时代视觉传达设计的表现特征.  相似文献   

19.
在传统互联网时代逐渐被移动互联网时代替代的今天,我国数字出版行业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都空前巨大,数字出版行业如何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得到健康、快速地发展已成为我国出版行业发展的最为关键的问题之一。本文通过对我国数字出版行业发展状况的调查和研究,结合移动阅读市场的现状,对我国数字出版行业在移动互联时代的发展做出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20.
新媒体浪潮下的变与不变四年前我们面临的一个挑战是很快来到一个移动互联网的时代,移动互联网时代最本质的特征是信息传播形式的变化,从单一的文字报道实现了声音、文字、图像的融合。从过去我们依赖书籍、报纸,但随着接收信息方式的改变,人们对两微一端有了更多的依赖。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需要做出一些改变,过去的文字报道方式如何在互联网时代进行传播,内容的整合要适应传播渠道的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