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现状分析(一)低段学生习作喜好程度不容乐观《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一学段(一、二年级)的写话提出了如下要求: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其实在现实教学中要达到这一习作要求很不容易。笔者就农村一、  相似文献   

2.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在“表达与交流”中,对第一学段的习作提出如下要求:“对写话有兴趣,留心周围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低年级学生对事物的感知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图画表达形式生动鲜活,符合其认知规律,更能激起其兴趣,在一定程度上能降低习作起始阶段的难度。因此,低年级写话常以看图写话的形式出现。看图写话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锻炼他们的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3.
一、现状分析 1.低段学生对习作喜好程度不容乐观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一学段(一、二年级)的写话提出了如下要求: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其窦,在现实教学中要达到这一习作要求谈何容易,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第二学段习作要求中提出:"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如何达到这样的要求呢?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习作教学与学生兴趣相结合,让学生乐于书面表达;习作教学与阅读相结合,让学生有能力表达;习作教学与学生生活相结合,让学生有内容表达。  相似文献   

5.
习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提出:“要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知和感想。”第二学段提出:“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达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的具体要求。根据课标要求,在习作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确定以兴趣引路的教学思路,  相似文献   

6.
以前提起作文,学生害怕老师头疼。现在的《语文课程标准》避开“作文”二字,低年级叫“写话”,中高年级叫“习作”。其中第二学段的习作要求是“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  相似文献   

7.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简称“新课标”)第二学段习作目标中提道:“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这就要求中年级学生在低段想象写话的基础上不仅要能够说身边事,更要发挥想象,将已知事物做创造性表达,这对学生想象能力和想象作文的写作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从日常观察中想开去,从而写出具有独创性的想象作文,除教材中的想象作文教学之外,  相似文献   

8.
梁月秀 《广西教育》2007,(10A):30-30,35
《语文课程标准》对低年级的习作要求是:“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可以看出新课标对学生起步阶段的习作不过高要求,旨在培养学生对写话的兴趣,使学生表达自己想表达的事物及认识。为此,笔者认为指导低年级学生与适应做到“五到位”。  相似文献   

9.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学段目标与内容中分别对三个学段的习作教学提出以下要求:"对写话有兴趣,留心周围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能简要地写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三个学段都要求  相似文献   

10.
赵娟 《新疆教育》2012,(5):91-91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总目标”中要求“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在“阶段目标”中,具体提出了小学三个学段的相应目标。第一学段:写想象中的事物;第二学段: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第三学段:雒: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对于想象作文教学,《课程标准》提出“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的实施建议。可见,要求小学生能够把自己的想象写出来,激发小学生的想象力,是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怎样培训小学生的想象作文能力?笔者认为,教师必须做到三点:首先重视想象材料(表象)的储备,其次让学生大胆想象。  相似文献   

11.
<正>第二学段的统编版语文教材中,基于生活并以观察为主的习作训练有19次,如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习作《猜猜他是谁》,要求选择一名同学,用几句话或者一段话写一写他(她),而且强调不能在文中出现所描述对象的名字;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习作《我做了一个小实验》,要求写清楚实验的过程。此外,该学段的想象类习作训练有7次,其中不乏依托生活想象的习作要求。如何引导学生在习作与生活之间多“走”几个来回,帮助学生用生活的钥匙开启习作之门呢?  相似文献   

12.
一、现状分析1.低段学生对习作喜好程度不容乐观《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一学段(一、二年级)的写话提出了如下要求: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其实,在现实教学中要达到这一习作要求谈何容易,笔者就一、二年级段学生对习作的喜好程度进行调查,结果如下表:  相似文献   

13.
《小学语文》2008,(6):7-9
武宏钧:《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第二学段习作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是“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三四年级的小学生由于年龄小,刚刚从写话向习作过渡,习作质量难免不高;但许多老师要求过高,往往寄希望于一步到位,于是就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学生感到难写,教师感到难教。  相似文献   

14.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在“总目标”中要求“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对于想象作文教学,《标准》提出“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的实施建议,并要求在小学一二年级的写话和三四年级的习作教学中,学生能写想象中的事物,  相似文献   

15.
每次批阅学生的作文,我们都会觉得,学生的选材太一般,没有新意;语句平淡无奇,不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更有甚者,词不达意,前言不搭后语……原因在哪?我认为,问题出在教师身上。《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指出了不同学段的习作教学目标,如第一学段:"对写话有兴趣,留心周围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第二学段":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标准》关于习作的新理念是:“第一学段,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第二学段,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这一要求明确告诉我们,  相似文献   

17.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习作教学是重点和难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第二学段的“表达与交流”中对习作教学提出要求:“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同时,还明确规定“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的硬性要求。可见,无论是对教师还是学生,习作都是不可忽视的重要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18.
刊中报     
蒯福棣谈咨询台让学生“不拘形式 ,自由表达” ;不仅鼓励学生写自己的见闻、感受 ,而且鼓励学生写想象的内容。中年级的习作要求是“要能不拘形式 ,自由地把自己的见闻和想象写出来” ;高年级的要求是“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 ,能写读书笔记、书信等”。“记实作文” ,就是写熟悉的人、事、物、景 ;“想象作文” ,就是写想象中的事物。大纲把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并提 ,把激发学生的想象和幻想提到比较高的位置 ,这是充分考虑了学龄儿童的思维特点。这样 ,学生的习作就会有比较丰富的内容 ,儿童的创造力也能在习作中得到充分的展现。第…  相似文献   

19.
低年级作为教学的启蒙阶段,担负着培养听说能力和提高说写兴趣的奠基任务。在小学低年级落实好写话训练,有利于学生进入中年级段后尽快开展习作训练。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一学段(1~2年级)的写话教学要求是:“对写话有兴趣,留心周围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  相似文献   

20.
邢贵 《青海教育》2014,(7):40-40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第二学段习作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是“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但三年级学生年龄小,刚刚从写话向习作过度,习作质量难免不高,若老师要求过高,亦会出现两极分化现象。学生认为作文难写,老师认为作文难教,针对这一目标要求,怎样搞好中段的作文教学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