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鬼当家     
儿子大了,对大人的话不像小时候那样言听计从。偷懒、耍小脾气,这些我最不愿意看到的缺点在他身上显现出来。我不想让六岁的儿子变成一个“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小懒虫。放暑假了,我决定让儿子锻炼锻炼,也尝尝当家的滋味,体验一下持家的艰辛。  相似文献   

2.
曾经在手机上读过一个短信笑话。有一个无赖汉,酗酒、赌博、好吃懒做兼小偷小摸,因为犯了案子被警察抓进监狱,关了十年。十年后,他的两个儿子,一个成了跟他年轻时一样的无赖汉,也进了监狱;还有一个则成为品学兼优的大学生。无赖汉儿子说:“谁让我有这样的父亲呢。”品学兼优的儿子说:“谁让我有这样的父亲呢。”言下之意是:父亲这样,我再不努力,就更没有人看得起我了。  相似文献   

3.
这是一个来自越战归来的士兵的故事。他从旧金山打电话给他的父母,告诉他们:“爸妈,我回来了,可我有个不情之请。我想带个朋友同我一起回家。”“当然好啊!”他们回答,“我们会很高兴见到他的。”“不过,”儿子又继续说下去,“有件事我想先告诉你们,他在越战里受了重伤,少了一个胳膊和一条腿,他现在走投无路,我想请他回来和我们一起生活。”“儿子,我很遗憾,不过或许我们可以帮助他找个安身之处。”父亲又接着说:“儿子,你不知道自己在说些什么吧?  相似文献   

4.
林希 《神州学人》2000,(9):30-32
自从搬家以后,我就和儿子约好,不随便进入各自的房间。如果我要进他的房间,需先敲门,反过来一样。我觉得孩子大了,应该尊重他的隐私权。我从不翻孩子的书包,也不查孩子的日记。我相信,他什么话都会对我说的。 儿子也就不乱闯我们的房间。 丈夫就不一样了,他经常冲进儿子的房间检查儿子的功课,稍不满意便“大喊大叫地像打雷”,他不喜欢儿子整天坐在书桌前,他要儿子多到室外去活动。 可惜这里不像Tegel有那么多活动的游乐场,儿子在这儿又还没有朋友,他更喜欢放学后留在Tegel和马提亚斯他们一起踢球。 然而儿子的体育成…  相似文献   

5.
阿蓉 《家教指南》2006,(8):61-62
在儿子3岁那年,我的家庭破裂了。儿子生性腼腆,在幼儿园里,班上的小朋友老是欺负他。在一个没有父亲的单亲家庭里,如何培养他成为一个出色的男子汉,成为我最头疼的问题。困惑之余,我想到了周末把儿子送到姐姐家。姐夫是个军人,会给儿子讲些战士们的故事。更重要的是,姐姐家还有一个比儿子大5岁的哥哥,只要他俩凑在一起,就有讲不完的话。在这个男人气息很浓的家里,儿子有如鱼得水的感觉,当然也有不开心的时候,有时他还会和哥哥打架。但我从来不劝架,相反,我心里还有些痛快,男孩嘛,勇敢地挥挥拳头,  相似文献   

6.
海陵 《陕西教育》2005,(3):52-53
儿子在城里读到初二的时候,突然厌学了,说啥也不肯再到学校读书。问他有什么打算,他居然振振有词的说要去做生意,因为他相信自己做生意能够挣大钱,读书对他来说却是件难以摆脱的苦差事。而他的学习成绩更是令我感到难堪,全班40多名学生,他最好时也在30名开外。妻子一听儿子不肯读书了,急得又是骂又是打的,可是效果不明显。长年累月养尊处优的儿子固执己见,压根儿就不把妈妈的话放在眼里,事实证明我们十几年来对儿子的教育失败了,儿子同时也伤透了我们的心。  相似文献   

7.
儿子上大三了,一直未离开过我身边。去年暑假的一天,儿子突然宣布:我要骑自行车独自一人到陕西西安。语惊四座。我们让他谈谈想法,他不愿意与我们解释,只是固执地强调:此行他必成!我们自然是不同意,我和他爸从安全、经济两方面给他算账:这种想法很幼稚,举动很危险,现在社会治安不是很好,车匪路霸到处都有,抢劫凶杀时有报道;  相似文献   

8.
陈艳梅 《早期教育》2004,(10):28-28
某幼儿园的一次家长交流会上,一位父亲站起来,忧心忡忡地讲述了他的苦恼:“儿子才上中班,可是太自信了,甚至到了固执的程度,听不进任何人的意见。有一次画椰子树,儿子画完树之后,又让树长上了椰子,但是他的椰子却一个串一个,从树上一直长到了地上。我告诉他椰子树不是他画的那个样子,儿子偏说椰子树就是像他画的那样。为了说服他,我找来了椰子树的图画给他看,可儿子还是坚持椰子树就是像他画的那样。我很担心儿子这种情况会影响他今后的发展。”看得出来,这位父亲很关注自己孩子的发展,对孩子的“不良倾向”甚为忧虑,并急于用事实来纠正儿子的“错误”。  相似文献   

9.
孩子的老师告诉我,儿子写的字越来越不好看了,写得不紧凑,结构很散。老师“告状”已经不是第一次了,我也早已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无奈儿子不听劝告,我也觉得心有余而力不足了。最初老师说儿子写字很不认真,让我配合老师教育他,让他认真书写。我苦口婆心地讲道理给他听,  相似文献   

10.
这几年来,我把全部精力都放在培养儿子的爱好上。我感到我的培养是成功的。但通过日常观察,我渐渐发现儿子比较小气,私心与贪婪比较重。比如,别人给了他好处,他不知道回报和感谢别人;遇有事情,他总是先替自己打算,从不把别人放在心上;别人把方便处处让给他,他觉得心安理得,总不把方便让给别人,还常常把困难推给对方……对于这些,他的班主任老师也登上门来,给我说过多次。  相似文献   

11.
儿子快四岁半了,每晚临睡前他都要我给他讲五个故事,否则他就不睡觉。我把故事讲完后,他便会心满意足地说“妈妈,晚安”,然后便甜甜地睡去。  相似文献   

12.
孩子都爱听故事,我6岁的儿字也不例外。。一天儿子紧缠着我不放,我又苦于没有新故事时,丈夫急中生智,讲了他自己小时候的故事,哪知儿子听得津津有味。几天后,儿子竟能把这个故事绘声绘色地讲给别的小朋友听,面对此事,我顿生感悟。  相似文献   

13.
晓徐 《家教指南》2003,(6):61-61
当我得知13岁的儿子在一周之内,竟把爷爷奶奶给的300多元压岁钱花得一干二净时,我简直不敢相信这是真的。那一段时间,我想得最多的是如何教儿子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我首先向儿子介绍了自己的工作情况,并告诉他我工作一个月的具体收入,扣除生活费及其它必要开支后每个月的节余,使儿子晓得父母的钱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要多少有多少,而是用勤劳的汗水换来的,且十分有限,以使他在消费时克服挥金如土的不良习惯。开学后,我们给儿子买了一辆自行车,车锁安好后,他想买个钥匙扣,我们带他去小商品市场。他选中了一个橡胶做…  相似文献   

14.
在教育儿子的过程中我信奉这么一条:你要让孩子成为一个诚信的人,那么,父母首先要给孩子一个诚信的空间。因此,儿子从小时候起,就知道家里的东西都放在哪儿,包括我和先生的钱。因为我们对他的信任,儿子从不会随便拿家里的一分钱!可是有一天,我发现放在抽屉里的钱少了一百多元,问先生,先生不知道。难道是儿子?我无法相信这是真的,但家  相似文献   

15.
胡兆喜 《师道》2009,(12):56-56
开学第一天,刚上初中的儿子回到家就忙乎开来,觅纸板、找剪刀、寻浆糊……我问他准备做什么,没想到儿子狡黠地一笑,说暂时不告诉你。随即,儿子拿着工具、材料躲进了自己的卧室。  相似文献   

16.
李启锋 《师道》2005,(9):57-57
儿子18岁了。我作为他的老师,他的家长,虽然没有给他买过名牌衣服,也未曾带他到外国旅游,但仍然自以为称职而自豪——因为我从儿子4岁起,就带着他开了一处“农场”,至今已经14年。  相似文献   

17.
颜柳彬 《山东教育》2004,(17):47-47
儿子从小就喜欢玩水,常常有事没事就去盥洗室玩水,弄得浑身湿淋淋的,为这没少挨我的批评。升入小班后,保育员好几次向我反映:儿子去玩冲厕的水龙头,让水哗哗流,造成整幢楼都没水了。我忙叮嘱其保育员:以后看到他再去玩冲厕开关,一定要严厉批评他,我也叮嘱儿子不能再去玩冲厕开关了。  相似文献   

18.
《家庭教育》2009,(3):13-13
浙江一个急需帮助的母亲来信说:儿子今年7岁,随着儿子一天天长大,我的烦恼也越来越多。每次他犯错的时候,我总在想用什么方法来引导他改正错误,可是每次都以失败告终。儿子依然接二连三地犯错,有一次还跟人打架把人家胳膊弄折了。每天他出门上学。我都再三叮咛,可几乎没效果。为此儿子也没少挨打。我觉得儿子最大的问题就是听不进大人的话,我该怎么办呢?  相似文献   

19.
程洁 《早期教育》2004,(10):35-35
兴趣班下课了,我看见孩子一个个高高兴兴地走了出来,就是不见儿子的身影,心想:平时一早就“飞”出来的儿子,今天怎么这么长时间不出来?不一会儿,只见儿子一边抹着眼泪一边向我走来。“怎么了?”“我的蜡笔断了几支。”他带着哭腔说,我急忙安慰他:“这有什么好哭的,回家妈妈再给你买几支。”到家后,我详细询问经过后才得知:下课铃声响了,老师请小朋友们收拾学具,他一着急把蜡笔洒落一地,摔断了几支,于是他一气之下把其中两支用脚踩碎后不要了。听后我非常气愤:“你为什么这样做?蜡笔收不好,妈妈不怪你,但你任意发火,损坏蜡笔的行为我不能原谅,你的东西来得太容易了,一点不懂得爱惜。这两支蜡笔我是不会给你买的。”“不行,我少两支蜡笔就不好画画了。”“那你自己挣钱去买吧。”我感到儿子不爱惜东西的原因是:得来太容易,在他的头脑里,还没有“钱是劳动所得”的概念,也没有“劳动是艰辛的”体会。  相似文献   

20.
蹲下来     
刘俊俐 《山东教育》2004,(23):87-87
记得前几年我们一家三口去郊游,看着小路边开满了不知名的小花,儿子兴奋极了。走着走着,他忽然低下身子,和路边的花儿说了些我们听不明白的话。我问他:“你对花儿说了些什么?”他听不清,我只好蹲下来对他又说了一次。他说:“我对花儿说:‘你今天开得真好看。‘”他还告诉我,如果我要对花儿说话,一定要蹲下来在花边耳语,这样花儿才能听见。我想,这就像我对他说话也要蹲下来一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