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3 毫秒
1.
“德主刑辅”思想是儒家法律思想的核心,它在历史上曾经起过一些积极作用。本文从儒家“德主刑辅”思想形成的历史过程,介绍“德主刑辅”思想的主要内容,并探讨“德主刑辅”对当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德主刑辅"是中国古代法文化落后的结果.原因在于:"德主刑辅"主要是知识精英理想,非国家政治主流;古代的"刑"及其与"德"的关系与今天具有本质差异,不能受思维惯性影响简单视其为次级需要;"德主"和"刑辅"的主从关系认识基于落后的学理与实践;"德主刑辅"的正面价值十分有限,是中国古代法治思想与政治实践不良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德主刑辅”是儒家政治化的核心和精华,对中国传统政治化产生了直接和深远的影响。儒家“德主刑辅”的政治化有着浓郁的教育学意蕴,使政治统治与教育教学结成紧密的联姻,一方面要求政治统治坚定地沿着“教育路向”前进,另一方面要求教育实践始终体现“政治情结”。在现代社会背景下,对儒家“德主刑辅”政治化的教育学意蕴及其现代性进行探讨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4.
“德主刑辅”是儒家政治思想的核心,它对中国政治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在孙中山、毛泽东等领袖人物的政治思想中均有明显的体现。在大力发展市场经济的今天,政治空们提出了治理国家的新思路:以法为主和德法并举。“从德主刑辅”到以法为主,再到德法并举,这既体现了中国政治思想的发展轨迹,也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精神文明的自然承 续。  相似文献   

5.
刘基法治思想及其实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德主刑辅”是治理国家的根本。刘基力主以民为本,立法以德。刘基法治思想对朱元璋影响颇大,其法治思想只有通过朱元璋才得以实施。  相似文献   

6.
家学传统是在新安理学家中普遍具有的一种学术文化现象,新安理学家的家学传承方式多样;传承内容多为朱子“论定”之经学;其家学传统对新安理学和徽州社会具有一定积极影响,同时,也有其局限性。  相似文献   

7.
儒家德治的理论基础是人性善,它的思想内容极其丰富,尤以"为政以德;贵在修身;民本思想;教而后刑,德主刑辅;尊贤使能"等最为经典。但儒家德治在今天也有其内在局限性,我们应当以辩证的观点来审视它。  相似文献   

8.
"德主刑辅"是统治阶级为了长治久安,实行的一种慎刑原则,它源于古代德、法并用的治国理念.西汉时期,董仲舒在继承前人思想成果、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将它上升到治国方略.此方略通过赦宥老、幼、妇、残的刑法原则,及"春秋决狱"的司法审判原则,在西汉法律中得到了很好的贯彻."德主刑辅"原则在西汉形成之后不仅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而且被其以后封建统治者奉为治国圭臬而加以继承.  相似文献   

9.
论真德秀的诗歌理论批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真德秀是朱熹之后南宋著名的理学家,不仅被视为理学正宗,其诗歌理论批评也继承并发展了朱熹的理学诗学观点,是理学家文学思想的典型,也成为官方正统文学思想的代表,表现出鲜明的理学色彩。  相似文献   

10.
刘向的黄老思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黄老之学的学术特征是道、法结合,兼采百家,用道家的哲理论证法家的政治主张。西汉后期名的思想家刘向深受黄老思想的影响,他的德主刑辅的教化思想、清静无为的为政策略,是对黄老思想的演绎和深化。这些思想有宝贵的现代价值,可以为我们的社会管理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教育现代化是世界教育发展的趋势,我国的教育应如何实现教育现代化,笔者认为转变教育思想。树立新的学科教育现念是关键。  相似文献   

12.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现象。教育活动离不开"人",教育是"人"的教育,因此教育学必须懂得"人",理解"人"。理解和懂得"人"的根本性质——人的本质,才能有好的教育,科学的教育学。历史上有关人的理论和学说以及当代人学理论的新发展,为教育学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对美国的教育,乃至世界各国教育的根本改革都做出巨大贡献的进步教育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也有它的致命缺点。任何事物的终结都是内部和外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内部因素起主导作用。从三个方面寻找进步教育终结的内部原因,指出缺乏统一有力的理论指导是进步教育终结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经济全球化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物质基础,科学技术的进步为高等教育国际化提供了条件,高等教育的自身利益需要通过国际化来加强,人类正面临的一些共同难题需要加强高等教育国际间合作。随着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日趋广泛和深入,其竞争和合作的趋向也日益突出,各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也进行了新的调整。面对教育国际化的大环境,我国在高等教育国际化中的定位及提高竞争力的应对策略是:教育法制建设;改革办学体制;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名牌、特色高校发展战略;扩大国际间合作。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育的目的在于塑造学生健全的个性、完善的人格,发现、开发、提升、实现、创造人的价值:语文教育的功能在于对人的生存、生活、发展的奠基功能,对人与人、社会、自然和谐相处的引导功能。对人的精神塑造和文化传承创新的功能和个人价值的实现促进社会发展的社会功能,都体现出语文教育的生命价值。因此语文教育是主体间的对话交流活动,语文教育内容是学生赖以生存的语文知识和语文技能,同时,获得生命的精神支柱,为人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教育产业化批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产业化在理论上的混乱和对实践的误导已严重影响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产业有广义与狭义之分。不同类别的产业具有不同的运行规律,不能混为一谈。教育产业化把教育“化”成一个纯粹的一般产业,并按企业管理模式运作,必然违背教育的特殊规律。不利于教育的均衡发展,从而最终“毁掉教育事业”。借鉴产业的一些运作方式办教育才是理智的选择。  相似文献   

17.
由孟子及其弟子完成于战国中期的《孟子》一书,在传播儒家学说的同时,亦成功地塑造了孟子的教育家形象。孟子视教育为人生三大乐事之一;他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对教育规律、教育原则以及教育方法等均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孟子亦展现出独特的教育风格。  相似文献   

18.
我国研究生教育自1978年高校恢复招生以来,已经有了20多年的发展。面临新时期下的新形势,向何处发展,怎样发展,成为我国研究生教育急待回答的问题。本文试从高等教育哲学的一些基本理论出发,探讨对今后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之路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美育是从审美角度,通过运用艺术美、自然美和社会美来培养学生的审美观,美育也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美育教育的出发点是丰富、陶冶及美化学生的内心世界,促使其自觉提高自控能力及学习能力。所以,本文就美育的特点进行简单阐述。  相似文献   

20.
孙喜亭先生关于教育规律的论述是其教育学术思想的重要构成部分。学习孙喜亭先生关于教育规律的论述对于教育学学科建设和教育改革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孙喜亭先生认为教育学的任务在于探索教育规律,区分教育学的对象与教育学的任务,有助于处理教育学体系构建与教育问题研究之间的关系。教育规律是客观存在的,探讨教育规律才能使教育学成为科学,按教育规律办教育才能使教育事业健康发展。"教育无规律论"是错误的,是对"社会决定论"和"社会规律"的误解,其产生是后现代主义思潮影响的结果。"教育外部规律"的说法是不成立的,它对教育与社会关系的理解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