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同义借代词语是汉语词汇系统中比较重要的一个类聚,是修辞作用于词汇领域的具体体现。文章从社会基础、认知框架、语言因素三个角度揭示同义借代词语的生成机制,认为同义借代词语的产生与客观存在的相关关系密切相关,也离不开人们对借代关系的主观认识,语言因素则是促使同义借代词语产生并稳固的关键,最终形成同义借代词语类聚。  相似文献   

2.
在古代汉语中,借事物的性状相代是借代的一种基本类型,属于旁借,包括属性借代、色彩借代和状态借代等方式。它主要分布在韵文语体中,基本表达功效是简洁语词、突出性状、协调声韵。它有别于借事物的特征、标志相代、用抽象代具体,也是兼代、中心语的省略所概括不了的。这种借代在现代汉语中仍有旺盛的生命力,有些已经凝固为词语的借代义。  相似文献   

3.
汉语词汇中存在大量的借代义,大多数学者在分析借代义产生的根源时,只认识到语言层面而并未深入剖析其形成的深层机制,这给了我们一个重要的启示:语言是思维反映。借代义的产生也应是人们运用一定思维方式产生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那就是借代思维或称借代认知机制:历史的、社会的因素只能说明词义变化的重要性,认知因素才能说明借代义产生的内在机制和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在汉语词义的发展历程中,修辞积极、诗意地参与了词义的建构。从实际语言材料出发,分析语素"心"参构词语语义的比喻与借代生成,以期管中窥豹,初步了解汉语词义生成过程中隐含的修辞认知方式。  相似文献   

5.
汉语成语借代用法类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汉语中有一部分成语在构造特征和表义方式上与借代辞格密切相关,这部分成语可以根据其借体和本体之间的不同关系予以归类分述。  相似文献   

6.
借代型成语是指使用借代方式构造的成语。对这些成语可从其借代用法的出现范围、形成过程、表现层次等几个不同角度予以分析。  相似文献   

7.
敬谦语素是一种语法现象,修饰或限定表示动作、行为的语言成分的敬谦语素是副词性敬谦语素。副词性敬谦语素也是语义布控下的类聚现象,根据语用类聚的情形,对明清时期的副词性敬谦语素进行归纳,可以得出九类,它们构成了近代汉语中副词性敬谦语素的主要语用语义类别。  相似文献   

8.
本文详细介绍了英、汉语中借代模式的共性与差异.并通过许多例子进行阐释.文中还说明了因不同文化和风俗习惯的影响,借代词的代体选择会呈现出巨大的文化差异 .  相似文献   

9.
本文详细介绍了英、汉语中借代模式的共性与差异.并通过许多例子进行阐释.文中还说明了因不同文化和风俗习惯的影响,借代词的代体选择会呈现出巨大的文化差异 .  相似文献   

10.
《现代汉语词典》1996年修订本中“墨水”的第三个义项是:比喻学问或读书识字的能力。这个义项是比喻义还是借代义,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古今汉语中存在着许多词义借代的现象,如“稼穑”“丝竹”“纨绔”“膏梁”“口舌”“诸葛亮”等。但词的借代义在许多语法著作中没有像词  相似文献   

11.
借代修辞与借代义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有人认为借代修辞是借代义产生的根源,当然有一部分借代义的确是从修辞借代演变而来,但修辞借代并非借代义产生的唯一根源。借代只是一种手段,当人们掌握了借代这种方法时就会运用它赋予词新的意义。借代是一种思维方式,它的产生早于修辞借代。  相似文献   

12.
借代词语中含有“赤”、“红”、“白”、“苍”、“青”等起借代作用的颜色词,赋予借代词语鲜明的形象色彩。在借代位置、是否具有固定借代义及单用与合用方面,这类颜色词呈现出比较复杂的情况,反映出颜色词构词类型和构词能力的不同。  相似文献   

13.
借代和借喻是英汉语中两种重要的修辞格,由于二均涉及词义的转化,因此两种辞格容易混淆。本指出了借代和借喻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阐述了借代和借喻的不同类型,在此基础上,本从两所构成的客观基础,两中本体和借体,喻体的关系,两的转换方法和表达效果四个方面分析了两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4.
汉语词义引申的类型多种多样,其中修辞格借代的运用也会引起词义的引申,我们称这种引申为借代引申.借代引申共有五种基本类型.由借代形成的引申义与由借代形成的修辞义不同.  相似文献   

15.
在古代汉语中,借事物的性状相代是借代的一种基本类型,属于“旁借”,包括属性借代、色彩借代和状态借代等方式。它主要分布在韵文语体中,基本表达功效是简洁语词、突出性状、协调声韵。它有别于“借事物的特征、标志相代”、“用抽象代具体”.也是“兼代”、“中心语的省略”所概括不了的。这种借代在现代汉语中仍有旺盛的生命力.有些已经凝...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中学文言文中选取一些借代过程较为复杂的例句,略加分析,供大家参考。借代辞格的借体与本体的关系有两种:直接相关和间接相关。在借代过程中,如果借体不必经由其他事物就直接代替所要  相似文献   

17.
借代琐议     
萧逸 《语文知识》2000,(7):61-62
借代是一种常见的辞格,它的定义是“不直说某一事物名称而借用另一种说法来表现”(黄汉生《修辞漫议》);“不用本来指称某人或某事物的名词,而用另一个与这个人或事物有密切关系的词语来代替”(胡裕树主编《现代汉语》)。那么,是否“换一名”、借用另一种说法都是借代呢?本文试图通  相似文献   

18.
汉语词汇体系中,大量的词语在结构上含有动物语素,这些作为构词语素的动物,因其自身特性,使其参与的汉语词汇带有一定的感情色彩义。这一现象反映了汉语在产生、发展过程中与人们实践活动的关系,体现了汉语的民族特性。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语素义和词义之间的关系展开讨论,讨论了词义是语素义组合、词义是语素义的缩减、词义是语素义的增大、词义是语素义的比喻义、词义是语素义的借代义、词义是语素义的引申义六种语素义和词义的关系。试图通过这样的探讨深入了解语素义构成词义的方式极其构成原因。  相似文献   

20.
张迎春  孙文东 《语文知识》2002,(2):45-45,19
《语文知识》(2001.3)发表了张先保老师的《巧辨借代和借喻》。文章首先抽象地谈了一下借代和借喻的区别,然后教给学生一种“简易的辨别方法”,即“看一个句子是借代还是借喻,可以看本体和‘借体’之间能否用‘像’连接,如果能用‘像’连接就是借喻,否则是借代”。文章还举了一连串的例子证明其辨别方法的实用性。然而,笔者认为“巧辨”存在着局限性,应谨防“误区”。本体同借体之间能用“像”连接的并非都是借喻。二者之间能否和“像”连接,这仅仅是区别借喻和借代的表面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