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教学北师大版教材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表面积”一课时。我与学生一起经历了以下教学过程。上课伊始。教师左手托着课前准备好的长方体盒子,右手指着其中的一个顶点问道:“这是长方体盒子的什么?”“顶点。”孩子们整齐地回答。  相似文献   

2.
<正>在《认识长方体》一课的教学中,多年来我们的常规教法是把准备好的长方体盒子拿来让学生观察面、棱和顶点的关系,而这回我打破了以往的常规设计,在课堂中亲自用白萝卜切出一个长方体,边切边让学生观察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的形成过程。课结束时,学生们蜂拥而上,把白萝卜这个"教具"抢着吃了。我及时采访了几个同学:一个同学说:"萝卜真甜";另一个同学说:"这个萝卜和家里吃的萝卜意义不一样";还有一个同学说:"这是一节‘好吃’的数学课"。  相似文献   

3.
<正>一、新课导入1.初步感知立体图形取出长方体盒子的一个面,让学生摸一摸。师:摸的这个面是什么图形?生:长方形。把这个面完整地粘到盒子的一个面上,追问:"这个盒子是什么形状?"生:长方体。2.感知生活中的长方体师: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学生举例:高楼、冰箱、药盒等。师:我们生活中的很多物体都是长方体,今天我们继续认识长方体。3.揭示课题板书:长方体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正>【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建立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概念。2.引导学生初步学会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3.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学习几何知识的兴趣。【教学重点】建立表面积的概念,会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教学难点】计算特殊的长方体表面积。【教学具准备】课件、长方体盒子、正方体盒子、剪刀、学习研究单。【教学过程】1.谈话引入,揭示课题师:在给朋友送礼物时,我们都会精心地包装一番,包装里面也有学问,也要用到数学知识。  相似文献   

5.
教学内容:六年制小学课本数学第十一册第五单元第一节84—85页 教学目标 1.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 2.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对长、宽、高的理解通常被确定为"认识长方体"这节课的教学难点,人教版教材对于该难点突破的编排意图是:在初步了解长方体基本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小组合作用小棒和橡皮泥搭建一个长方体框架,了解12条棱之间的关系,再让学生进一步抽象概括(可以分为几组?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长度相等吗),最终得出: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图1). 从笔者的多次实践和听课反思看,对该部分知识教学的实际效果均不太理想.究其原因,主要可以归结为:①棱作为一个原始概念呈现,学生缺乏深入的认识,使得从棱到"长、宽、高"具体概念的过渡产生"脱节"现象;②仅从长方体模型的搭建中抽象出"长、宽、高"的概念,学生缺乏体验,从而直接影响了对概念的深入理解.  相似文献   

7.
<正>教学内容:青岛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82~85页。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对比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初步建立立体图形的概念,培养空间观念。2.运用类比迁移的方法搭建长方体模型,探究长方体的特征,提高总结概括的能力。3.借助长方体模型清晰、有序地描述长方体的基本特征,提高数学语言的应用水平。4.运用长方体的基本特征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8.
教学内容辽宁省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试用课本数学第十册第四单元第116-118页。教学目标1.认识长方体,掌握长方体特征,初步会看长方体图形。2.培养学生有序观察和动手操作的能力;掌握看图和按面、棱、顶点三个方面研究立体图形的方法。3.通过操作、观察、计算等活动,激发学生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倡导:课堂是动态生成的.但有效的生成离不开精心的预设.如何使"精心的预设"在课堂上"动态生成"出亮丽的风景呢?现笔者结合《长方体的认识》中面、棱、顶点的两个不同的教学片断来谈点想法.  相似文献   

10.
教“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时,学生由于空间观念不强,往往不能根据给出的长方体的长、宽、高,想象出每个面的长方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以致在计算中出现错误,形成了知识难点。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建立表面积的概念,可设计一个游戏,帮助学生突破这个难点。在教学中,当学生通过展开图,初步理解了长方体有六个面后,教师说:“老师要把你们带进一个长方体盒子里,请你们闭上眼睛,我数一、二、三,你们再睁开眼睛。”等学生睁开眼睛,教师指出:现在,同学们都在一个大的长方体盒子里 (手示教室 )。接着,教师手指着教室前面一块墙壁的右…  相似文献   

11.
一次听一位年轻老师的课,内容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老师拿出一个长方体,让学生认识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接着介绍了长、宽、高.然后老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看,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三者长度相等吗?"学生齐答:"不相等."突然一位男生抢着回答:"我见过长、宽、高都相等的正方体."老师先是一愣,接着一脸不高兴地训斥:"你认真听讲了没有,现在讨论的是长方体,不是正方体.我问东,你答西."刚才还兴高采烈的学生如同被当头浇了一瓢冷水,难为情地低头坐下.课堂上出奇地安静下来,原先举起的小手都缩了回去.  相似文献   

12.
这是研究课"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一课中的教学片段:1.认识长方体。师(出示长方体实物图):同学们,观察一下,长方体有几个面?生:有6个面。师:有几条棱?生:有12条棱。师:又有几个顶点呢?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长方体的操作、观察,得到面、棱、顶点的特征;通过不同立体图形的特征比较,提取长方体的关键特征,由此推理得出其他特征;借助特殊化和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方法,由长方体的关键特征推得两类特殊长方体,进而认识正方体的特征;借助运动变化的观点。分析长方形构成要素面、边、顶点运动形成的图形,再次导出长方体特征。本课教学把长方体...  相似文献   

14.
类比推理是逻辑推理素养中一类重要的推理形式.在数学学习中,类比不仅有助于探索问题解决的思路,还有助于数学的发现,是学生进行数学探究常用的方法.通过将无盖长方体盒子与"三边矩形"类比,得到了无盖长方体盒子容积最大值以及通过剪拼制作无盖长方体盒子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制作一个尽可能大的长方体盒子"为例,通过揭示课前教师"备学生"与课上学生真实学习之间的落差,提出:有效教学是超越教学技巧的,需要教师借助课堂观察,聚焦学生,基于事实,建构关于学生的知识。同时也提出:从关注教到关注学,需要在课堂评价中引入学习者的视角。  相似文献   

16.
正一直以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是"图形与几何"领域教学中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如何在把握图形本质特征的基础上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近日,笔者在"长方体的认识"一课的教学中,做了积极有效的尝试,点滴成效与大家共享。教学片段与解读片段一:当学生在实物图上认识了长方体面、棱、顶点等特征后,笔者在屏幕上出示了下图  相似文献   

17.
一、教学目标1.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2.理解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即长方体的长、宽、高)决定这个长方形的大小。3.会识别长方体或正方体,并能量出它们的长、宽、高或棱长。4.能初步分析长方体与正方体的结构关系:正方体属于一种特殊的长方体。5.能通过对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实物、模型的观察、比较抽象出长方体、正方体的几何特征。逐步形成空间观念。二、实现教学目标的建议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是学习它们的表面积  相似文献   

18.
在学完"长方体和正方体"单元知识后,我们搜集到了这样一道习题作为练习题来做:"一个长方体的包装盒,长15米,宽6米,高10米,要在里面摆放长5米,宽4米,高3米的长方体木块,最多能放多少块?"全班同学大多  相似文献   

19.
在几何教学中运用直观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是十分必要的手段。例如教学《长方体的认识》,师生充分利用教具、学具,通过观察、手摸、口述,得以充分感知认识长方体的棱、顶点、面、长、宽、高等各部分的名称和特点。教学《长方体表面积计算》,利用教具、学具认识计算每一个面有关棱的名称,在头脑中建立清晰的印象,直至呼之欲出。以上的直观演示,公式应用,帮助学生建立最初的空间观念,掌握计算方法,起了十分积极的辅助作用,有如初学走路的童孩得到辅助用的“拐杖”一般。但是,也有个别老师在学生已经初步建立长方体认识  相似文献   

20.
长方体是立体几何中的基本几何体,其结构对称,各元素之间存在着相等、平行、垂直等关系,是研究线面关系、特殊几何体的一个重要载体.某些四面体可以看成是"寄居"在长方体内.如三组对棱分别相等的四面体、直角四面体(即一个顶点处的三条棱两两垂直)都可以看成是长方体的寄居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