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鲁迅与京师图书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鲁迅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革命家和文学家,京师图书馆是文献资源的宝库.因着对文学的爱好和思想启蒙的热情,鲁迅和京师图书馆结下了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2.
缪荃孙与中国近代南北两大图书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江南图书馆与京师图书馆南北两大图书馆创建的历史演变以及发展。阐述了缪荃孙作为创建南北两大图书馆的最佳人选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民初京师图书馆作为国家图书馆,在赓续前清京师图书馆馆藏的基础上,担负着为国家全面、完整地收藏并妥善保存图书的职责,不仅推动了民国图书馆的转型,而且为民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馆藏图书的来源、整理及利用如何,无疑是我们在研究民初京师图书馆中迫切需要理清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京师图书馆是我国国家图书馆的前身,其创建意义重大。在其创建过程中学部作用至为关键,其表现有奏设京师图书馆;颁布京师及各省图书馆章程;征调图书确立馆藏基础等。  相似文献   

5.
钩稽相关史料,重建清末民政部于1907年建立的京师图书馆的相关史实,进而澄清图书馆界对该馆的错误认识及对相关文献的误读。  相似文献   

6.
缪荃孙是清末民初著名的藏书家,一生与书结缘。到了晚年受命创建江南图书馆、京师图书馆,与图书馆结缘。本文从其藏书实践与创建图书馆实践两个方面缅怀和研究了繆先生不朽功绩和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7.
京师通俗图书馆在中华民国国民政府教育部大力倡导社会教育的背景下创建,其建成开馆标志着中国图书馆发展历史上一种新的图书馆类型即通俗图书馆的出现。京师通俗图书馆是我国最早实施免费服务的公共图书馆,其开放促成了《通俗图书馆规程》的颁布,并为民国初年通俗图书馆事业的兴起和发展发挥了重要的示范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从清政府学部筹办、京师图书馆颁布《京师图书馆及各省图书馆通行章程》开始到民国时代,国民政府教育部、国立京师图书馆围绕国立京师图书馆(包括京师图书馆、国立北平图书馆)的日常工作和发展建设,颁布了一系列“规程、章则和契约”。这些“规程、章则和契约”的公共图书馆思想有:①从有限开放逐步走向全面开放的思想;②由购券入览到免费服务的思想;③馆际互借和资源共享的思想;④提倡私立图书馆面向大众开放的思想;⑤从以藏书为主到以用户为主的思想等。认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图书馆法》还没有颁布之前,中国国家图书馆可以制订一些“规程、章则和契约”,在经过政府主管部门的批准后,作为政府法规文件的补充,共同指导和规范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9.
杨海燕 《兰台世界》2012,(12):63-64
京师图书馆成立于清代末年,在民国时期更名为国立北平图书馆。在当时社会各界多位知名人士的共同努力下,馆藏得到了极大的丰富。1998年,曾经的京师图书馆更名为中国国家图书馆,并在国家建设中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南陵徐氏书”是京师图书馆早期善本来源之一,新中国成立后继承京馆藏书的北京图书馆认为“南陵徐氏书”是徐乃昌积学斋藏书。根据史料记载,此批藏书实为徐文达、徐乃光父子藏书,清末徐乃光将家藏字画书籍售予端方,抵偿币局欠款。依据清末民国史料可钩稽徐氏旧藏出让详情,徐氏所藏书画收储于江南图书馆,而书籍则送学部筹建京师图书馆。其中经手人为缪荃孙,徐乃昌是徐乃光从弟,在当中起到联络人作用。徐乃昌积学斋藏书直到抗战时期才逐渐散出,与京师图书馆早期入藏的“南陵徐氏书”无涉。  相似文献   

11.
本文录载了笔者新发现的中国创办图书馆的早期重要文献《京师图书馆拟定章程》,并根据笔者的粗略研考,对该《章程》的源流、可能的拟定参与人,作了抛砖引玉的阐述。  相似文献   

12.
庚子赔款之后,美国出于"对华门户开放政策"考虑,先后两次退款于中国政府,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便是当时美国退款的历史产物,并设立专门机构管理退款.1925年,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与中国教育部协商订约,决定合办"国立京师图书馆".之后依教育部令,京师图书馆改为国立京师图书馆.参考文献5.  相似文献   

13.
张宗祥与图书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洁 《津图学刊》2002,(2):61-62
张宗祥对京师图书馆的古籍整理,对浙江图书馆的全面建设以及对文澜阁《四库全书》的恢复保存都作出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1909年清学部奏请筹建京师图书馆,馆址定为北京什刹海的广化寺,缪荃孙被任命为正监督。1912年7月江翰呈报北洋政府教育部的京师图书馆阅览章程十八条获得批准,同年8月27日正式接待读者。1928年7月南京国民政府改京师图书馆为国立北平图书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3月更名为国立北京图书馆,1951年6月更名为北京图书馆,1998年12月12日经国务院批准更名为国家图书馆,对外称中国国家图书馆。[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京师图书馆在民国初期(1912—1927)是我国唯一的国家图书馆,但却面临馆舍无定、经费积欠、馆长更迭频繁等困境,其发展长期处于停滞状态,不能满足社会需要。  相似文献   

16.
文章对梁启超致江庸信札的内容进行释读,揭示梁启超与江庸的关系,并对致函背景进行考察。研究发现,该信札客观反映了国立京师图书馆时期该馆所面临的种种困难,以及梁启超馆长为解决这些困难,即坚持“国立京师图书馆”名称不可变更的条件下,积极争取东方文化事业总委员会、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国立京师图书馆三方合作的情形,是国家图书馆馆史资料的重要补充。信札的解读,也为图书馆史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参考文献9。  相似文献   

17.
李兰 《兰台世界》2012,(16):12-13
京师图书馆成立于清代末年。1913年时,由担任教育部社会教育司第一科科长的鲁迅负责其实际管理工作。在此期间鲁迅积极参与了京师图书馆分馆和通俗图书馆的建立,著名的文津阁《四库全书》和《永乐大典》残本,也是在鲁迅的奔走与斡旋之下才得以移交  相似文献   

18.
《教育世界》是我国最早的教育专业杂志,发起人为罗振玉。他通过《教育世界》,将西方的教育制度、教育思想、教育方法和图书馆学思想系统地向国内传播;在立足国情、放眼世界的基础上,作为杂志发起人的罗振玉向清政府提出了建设京师图书馆的宏伟构想,并得到了清政府的积极响应和大力推行,《教育世界》对推动我国公共图书馆的建设有“开基”之功;《教育世界》将近代西方图书馆新异的办馆体制、运行模式介绍到国内,有力地促进了清末图书馆运动的发展,对我国近代图书馆建设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9.
詹福瑞:将国家图书馆事业全面推向前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百年沧桑,弹指巨变.1909年京师图书馆始建,由此揭开了国家图书馆的发展历程.国家图书馆的发展历史,实际上就是我国现代图书馆事业发展历史的缩影,代表了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水平.国家图书馆的发展不仅关乎自身,而且对于我国图书馆事业有着深刻而重要的影响.因此,在中国现代图书馆事业迎来百年来第二次发展高潮之际,国家图书馆的发展倍受社会各界尤其是图书馆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前期国家图书馆的图书寄存服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初期,我国图书馆界即已开展图书寄存服务。国家图书馆在京师图书馆时期、国立北平图书馆时期的图书寄存服务走在行业前列,制定了《收受寄存图书规则》等规章制度,通过各种途径吸纳寄存图书,成果丰硕,其图书寄存服务的经验对业界在当代推行这一服务很有借鉴意义。参考文献1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