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沈平 《今传媒》2003,(3):20
《中华读书报》2月19日在《国际文化》专版刊登一篇文章《畅销小说还是美国的好看》,其中有一句话说:“一部小说、一个作家,无论来自何方,要想成为国际性的畅销书,捷径之一便是想方设法先在美国成为畅销书,畅销作家。在几国畅销、轰动的小说,若没有进入、打开美国市场,其畅销的国际性便要大打折扣”。别的暂且不论,单就这篇文章  相似文献   

2.
2003年1月,根据中央文化体制改革精神,经浙江省委宣传部和省新闻出版局批准组建温州日报报业集团,它是以《温州日报》为龙头和核心,以《温州晚报》、《温州都市报》、《温州商报》、温州新闻网、《温州瞭望》杂志为支撑的的现代传媒集团。集团成立后,  相似文献   

3.
由光明日报社和新闻出版署共同主管、光明日报社和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主办的《中华读书报》将于7月创刊。该报为对开四版大报,每周一期,星期三出刊,通过邮局向全国发行。 《中华读书报》是一张以读书为主要内容的社会性、文化类报纸,引导人民群众多读书、读好书,在读书人与好书之间架起一道桥梁。该报将以中等以上文化程度的读者为主,同时面向读书界、出版界、  相似文献   

4.
《新闻实践》2007,(4):I0002-I0002
组建于2004年的温州日报报业集团,以《温州日报》为龙头,由《温州晚报》、《温州都市搬》、《温州商报》和温州新闻网、《温州瞭望》等组成四报一网一刊的报刊体系。近年来,集团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整合报业资源、深化文化体制改  相似文献   

5.
文化知识基本书目──摘自《中华读书报》1995年5月24日作者:张岱年《中华读书报》提出“跨世纪中国人该读什么书”希望人们参加讨论,编者要我发表意见,开一书目。我是研究哲学的,“三句话不离本行”,难免偏重哲学书。姑且开列,聊供参考。这里只开列最基本的...  相似文献   

6.
《乡土文化之旅》是温州广电传媒集团着力打造的广播文化类栏目。它创办十年来,探寻瓯越文化渊源,观照社会现实,彰显文化担当,坚持精品化创作,连续五年获温州市文化大市建设专项资助,制作的节目多次获浙江省广播电视文艺奖一、二等奖,为温州成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发挥了积极作用。广播文化类栏目如何打造自己的人文气质,实现审美追求?本文以《乡土文化之旅》为例,从五个方面对此进行了深入剖析。  相似文献   

7.
<正>2003年1月,根据中央文化体制改革精神,经浙江省委宣传部和省新闻出版局批准,组建了温州日报报业集团。它是以《温州日报》为龙头和核心,以《温州晚报》、《温州都市报》、《温州商报》、温州新闻网、《温州瞭望》杂志为支撑的的现代传媒集团。集团成立后,进行了资源优化配置,确立广告、发行、印务、事业、物业管理五大支柱,力求塑造责权分明、绩效挂钩、经营有道、竞争有  相似文献   

8.
洪剑锋 《青年记者》2010,(18):73-74
温州鼓词,是温州民间喜闻乐见的说唱文艺,比较集中地反映了温州区域文化的审美特征和独特个性,也反映了温州人的文化创造性和文化多样性,因此有着比较广泛的听众群体。2005年12月,温州都市生活频道创办了《温州曲艺场》栏目并开始试播,其播放的节目形式主要是温州鼓词连播,兼顾其他地方曲艺形式。  相似文献   

9.
潘虹 《新闻实践》2014,(6):78-79
在网媒兴盛、文化娱乐新闻日益泛滥的时代,如何办好报纸副刊?在实践中,我们没有随波逐流,而是坚守本土文化,精耕细作,使得《文化周刊》成为温州日报的一个品牌栏目。来自读者的一片叫好之声,体现了社会各界对温州日报文化副刊多年来立足本土的办报理念的肯定,上级领导、主管部门也多次给予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10.
根据中央文化体制改革精神,从2003年下半年起,《温州日报》、《温州晚报》、《温州都市报》、《温州商报》、温州新闻网、《温州陈望》等六家市属新闻单位整合在一起。经省委宣传部和省新闻出版局批准,报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备案.于加04年9月7日组建为温州日报报业集团,实行集团化运作。  相似文献   

11.
张光斗、杨对《“知识就是力量”吗?》的批评本刊今年第一期发表了朱光烈先生的谈话录《“知识就是力量”吗?》,之后,北京《中华读书报》和上海《新民晚报》等报纸报道了谈话录的、王要观点。再后,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光斗和上海市政协副主席杨先后致函《中华读书报》和...  相似文献   

12.
李肖雅 《青年记者》2012,(14):60-61
在我国读书类报纸中,北有《中华读书报》(光明日报报业集团主办),南有《文汇读书周报》(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主办).学者止庵认为"这两份报纸的重要性甚至超过杂志".《文汇读书周报》创刊于1985年3月2日,是我国首家由主流媒体创办的一份读书类专业报纸,创办日期早于《中华读书报》.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世界读书日的临近,国民阅读又再次成为了社会各界、特别是业内媒体的舆论焦点。记得2006年第十三届北京国际书展期间,出版科学研究所等几家权威文化机构对国民阅读做过一次调查(《中华读书报》曾对此调查结果进行过报道和分析),认为当下阅读人口与此前相比呈下降趋势,国民素质堪忧,云云。  相似文献   

14.
《大铭的快乐时间》是温州经济生活广播于2007年11月推出的完全以主持人语言为主的脱口秀节目,经过三年时间运行,节目收听率节节攀升,经赛立信机构调查,《大铭的快乐时间》在2010年、2011年收听率一直名列温州上空所有广播节目前三甲。在温州《大铭的快乐时间》几乎是家喻户晓,每天晚上7点、早上8点,收听《大铭的快乐时间》已经成为大部分温州  相似文献   

15.
《心灵长城——中华爱国主义传统》一书一问世,立即在学术界、舆论界、读书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求是》杂志、《光明日报》、《文艺报》、《中华读书报》、  相似文献   

16.
何星 《今传媒》2013,(6):34-35
就我国而言,《中华读书报》与《文汇读书报》是由主流媒体创办的读书类专业报纸。他们及时传递书业动向、学术动态、出版信息,集知识性、趣味性、可读性于一体,给人以愉快的阅读和阅读的愉快[1]。而其文学图书书评是读者关注最多的版块,它把最新的出版信息告知给读者,给读者阅读指引方向。  相似文献   

17.
’94中国文化发展:雅俗并进──摘自《中华读书报》1994年12月28日作者:杨东平在经受了强烈的冲击和震荡之后,1994年我国文化事业呈现新的转机和发展势头。严肃文化出现了复苏和回升的迹象,文化市场迅速发育,与此同时,对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的管理和控...  相似文献   

18.
2010年年初,温州日报副刊部受命创办《人文周刊》(后改名《文化周刊》,以下简称周刊)。之后,周刊自觉担负起了弘扬传承温州历史文化,推动温州文化大市创建工作、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申报工作的重任。副刊又称附刊,曾被认为是新闻纸的一个补充和附属品。但是,近6年的实践,让我们深深体会到:新时期新常态下,地方党报副刊只有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积极尝试文化报道的创新实践,副刊才能"不副",副刊才能"有为"。  相似文献   

19.
《百晓讲新闻》作为温州电视台推出的方言民生新闻节目,一直稳居当地收视率冠军的宝座。对于不少温州观众而言,每晚6点15分打开电视,边吃晚饭边看《百晓讲新闻》已经成为每日生活的常态。  相似文献   

20.
2012年3月28日,温州获批成为全国首个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一年多来,温州金融改革的每一步都受到国内各大媒体的密切关注,在温州本土更是掀起一场新闻大战,各大媒体纷纷推出专栏、专题、特刊、专刊等多种报道形式,比如《温州商报》于2012年5月2日创刊《第一金融》专刊,周一至周五每日出版,每期4个版;《温州日报》于2012年5月3日推出《金融试验区》特刊,每周一期4个版。在这场新闻大战中,不少从事金改报道的采编人员经过一段时间的采编报道后都感觉力不从心。因为金改工作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