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我国古代盛唐开元时期,无论经济文化还是科学技术都处于繁荣时期,而这时的雕塑艺术中,造诣最深的就是杨惠之,其精湛的雕塑技艺与他满腹才华巧妙结合,创作出了具有写实风格的艺术性雕塑,令人称赞,被尊称为"塑圣"。  相似文献   

2.
萧传玖先生对中国雕塑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的作品明快浑朴、造型准确、神态生动,根植于现实生活,反映时代精神,和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具有时代的特征。  相似文献   

3.
黄新然 《文化遗产》2017,(3):149-156
北京法海寺明代壁画在中国古代壁画史上意义非凡.它对佛教植物的刻画,既能体现明代画院对宋代画院风格的继承,又能展示明代宫廷壁画的精湛技法;既能体现自古印度以来就暗含在植物身上的佛教隐喻,又能在遵循佛教仪轨的前提下表现明代宫廷画师的艺术个性.本文运用图像学方法将四种佛教植物分别对比研究,提取它们在佛教艺术中的基本艺术特征,分析法海寺壁画中植物所暗含的隐喻、艺术形象处理的优胜之处,进而理解法海寺壁画中的佛教植物写实、华丽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4.
八座毛主席雕像在北京市建筑艺术雕塑工厂的档案中,记载了许多关于敬建毛泽东主席雕像的珍贵资料,从其中的八座雕像中,大致可以反映出全国敬建毛主席像的历史情况。五十年代,在首都著名的十大建筑设计中,毛泽东主席雕像占有重要位置,这从一个方面反映了当时城市雕塑...  相似文献   

5.
趣图     
《大观周刊》2010,(36):5-5
“活体雕塑”亮相丽江 在云南省丽江古城街头.由丽江仁缘文化公司打造的街头活体人像雕塑,吸引了海内外游玩古城的游客。图为黎龙装扮的彝族青年雕像。  相似文献   

6.
“China”一词是中国的英文译名,它还有另外一个意思——瓷器.在英国大英博物馆有三尊陶瓷造像,摆放在东方馆中国展厅入口最显著的位置上,似乎也暗合中华与瓷器密不可分.这三尊瓷造像粗略看上去像一组:都是三彩造像,高度在1米到1米2.细看不难发现他们所塑造的形象属于不同的宗教信仰.最左边的是道教的元始天尊,另外两尊却是佛教偶像,中间的是罗汉像,右边的是笑口常开的大肚弥勒,因为身边总是携带一个布口袋,又称为布袋和尚.三尊造像精湛工艺均让人叹为观止,最为奇特的是中间的罗汉像.整座造像与人体比例接近,法像庄严跏跌而坐,与我们通常在寺庙中看到的佛像超脱了然的面部表情不同,双眉微蹙的面部极富张力,夸张的双耳也被超写实的面部形象淡化了.以凡夫俗子的表情出现,似乎禅悟着普通人“苦海无边”的境遇.写实的风格与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作品相媲美.  相似文献   

7.
佛像价值     
《中国新闻周刊》2006,(18):79-79
自佛教传入中国,佛像就成为人们崇敬信仰的法物。一些人将自己对佛的全部信仰与寄托都融入了雕像、塑像和刻像中,因此各个时代都不乏工艺精湛、纹饰绚丽、造型优美的佛像精品。  相似文献   

8.
佛教艺术,是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佛教思想、观念和意识的结晶。在其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佛教艺术得到了文学、绘画、雕塑等艺术的滋润,与中国传统民族文化互相融合、渗透,以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为其特性,形成了一个巨大而又精致,宏博而又深妙,品  相似文献   

9.
佛教美术包含雕塑、壁画、色彩和结构造型等艺术形式,在传入中国后因其艺术特点和思想内涵与传统绘画相融共通,成为对中国传统绘画影响最大的外来艺术。古代佛教美术以思想文化为媒介,完善了传统绘画内容和表现形式,促成中国传统绘画内容形式的主动式改变,给中国传统绘画的衍化与发展带来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0.
彭东明 《档案时空》2007,(11):20-22
在井冈山烈士陵园毛泽东雕像的右边,朱德、彭德怀雕像的后面,矗立着一位威武英俊的年轻革命者的雕像,他就是曾有"毛泽东左右手"之称、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和发展做出杰出贡献的宛希先.  相似文献   

11.
说“弹指”     
"弹指"本是印度风俗习惯,随佛教传入中国后,为汉民族表情达意增添了一种新的手势语.在佛教典籍和中土文献中,"弹指"有表示赞叹、惊嗟、警告、许诺、觉悟、招唤、敬礼、祝咒等含义.随着佛教的中国化,"弹指"这种手势语的功用也逐渐缩小,乃至今天主要表达"招唤"等少数几个含义.  相似文献   

12.
肖忠纯 《兰台世界》2012,(18):32-33
依据文献和考古调查,辽代辽宁地区僧官有僧录、僧政、僧判和都纲等,民间自发成立佛教邑社组织.辽宁境内华严宗、密宗、禅宗流行,著名僧人有海山大师、妙行大师等.现存辽代佛塔、石窟、经幢和佛雕像,尤以辽西和辽北地区为多.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佛教是外来的,有文献说中国的佛教经历了两汉魏晋的初兴时期、南北朝的发展时期、隋唐的鼎盛时期、宋元明清的初趋衰落时期、清末民初的转变时期等5个时期.①其中,魏晋南北朝是佛教"本土化"的大发展时期.之所以有大发展,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精神上的:在战火连天、生灵涂炭的日子里,佛教的因果报应、生死轮回的教义别具吸引力;也有物质上的:在官方的扶植下,寺院享受种种特权,拥有大量田地和劳力.  相似文献   

14.
张天阳 《今传媒》2014,(8):156-157
二十世纪不仅是中国历史上最具变革意义的一百年,也是中国雕塑从萌芽、转型到繁荣发展的时期。雕塑艺术的日臻成熟,涌现出一批批优秀的艺术家,他们在雕塑艺术的创作中,秉承"艺术来源于生活"的同时积极的从自己的根源出发,发掘中国传统文化精髓,进一步对中国传统文化精神进行再创新,创作出属于中华文化的雕塑作品,为我国现代雕塑艺术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以发展的观点,通过对雕塑艺术的保护、传承、创新的简单梳理,分析二十世纪中国雕塑艺术的兴起与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在写实影像中阐发东方式的情思感想是中国电影独特的审美理想和美学形式.它会通了传统绘画概括夸张的手法、丰富的联想以及用笔虽简但意境深邃的表现能力,营造了中国影片的"象外之象"、"境外之旨"和"神似"之美.  相似文献   

16.
陈楠 《青年记者》2013,(2):18-19
佛教源于印度,而发扬光大却在中国。自东汉时传入中国,经历多个朝代,佛教文化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相互碰撞融合,最终形成了独特的汉传佛教文化。佛教在历史上和当今社会中的影响都不容忽视,随着大众传播技术的革新,社会大众了解佛教文化的途径也日益增多。媒体应利用自身功能,促使佛教为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起到积极作用。媒体技术革新给佛教传播带来的影响1.现代传播技术使佛教获得更好的发展。禅宗有"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的义理,佛教思想亲近世俗的先天属性使其在现代社会中获得了长足发展。随  相似文献   

17.
马布里这座雕像,是北京球迷们自发地对城市体育英雄的一种褒奖,他们以近膜拜的方式,为这个感动了北京的纽约人,在得不到官方认同情况下找到的一种情感上的平衡一座雕像可以存留多久?听到一座马布里的雕像已被竖立在五棵松体育馆之外时,自然地产生出这样的疑问。这些年来,说起和体育相关的雕像,首先让人想到的是沈阳五里河体育场那群中国足球队雕像群像,从米卢到各位帮助中国足球首度杀入世界杯决赛圈的国脚们。2007年元旦,定向爆破五里河体育场时,雕像上米卢和球员们的"人头"散落一地。根据沈阳球迷协会会长介绍,当初  相似文献   

18.
五代时期的人物画,发展了唐以来的世俗倾向,内容上注重反映现实生活,技法上力求写实。肖像、风俗、仕女诸科都取得了突出成就。  相似文献   

19.
钟云燕 《兰台世界》2015,(5):108-109
五台山南禅寺是我国佛教名寺,南禅寺具有独特的建筑艺术和鉴赏价值,历经千百年佛教发展的积淀。赏析五台山南禅寺的建筑艺术,通过分析大佛殿的建筑构型、殿内佛像的雕塑艺术等,可以领略我国佛教建筑发展的深厚底蕴。  相似文献   

20.
五台山南禅寺是我国佛教名寺,南禅寺具有独特的建筑艺术和鉴赏价值,历经千百年佛教发展的积淀。赏析五台山南禅寺的建筑艺术,通过分析大佛殿的建筑构型、殿内佛像的雕塑艺术等,可以领略我国佛教建筑发展的深厚底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