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安泰 《新闻知识》2001,(8):39-40
新闻导语,是指消息的开头,通常是消息的第一个自然段。它用简明、生动的语言,把新闻中最重要、最新鲜的事实提炼、概括和展示在开端部分,吸引读者的注意。   导语的“导”字,含有“开始、启发、吸引”三个涵义。美国新闻学者威廉·梅茨说:“抓住或失去读者,取决于新闻稿的第一段、第一句,甚至第一行。”   新闻学者洪天国在《现代新闻写作技巧》一书中说:“一条优秀导语的标准有两条即可,一是抓住新闻事件的本质,使读者读导语以后而略知全篇新闻,二是能吸引读者的目光,迫使他不得不接着读导语下面的新闻主体。”   根据…  相似文献   

2.
寇衢 《新闻传播》2009,(8):35-35
新闻标题是新闻的眼睛,好标题能吸引读者眼球,俗话说题好一半文。在当今社会“读题时代”里,新闻标题的好坏更是直接关系到一篇新闻作品成败。那么如何制作新闻标题能更吸引读者?笔者经过积累研究,结合铁路系统平面媒体《人民铁道报》和《哈尔滨铁道报》的新闻标题,浅议新闻标题的制作艺术,探寻如何让读者产生急欲阅读愿望的窍门。  相似文献   

3.
标题是报纸的“眼睛”和“脸面”,是报纸给读者的“第一印象”。报纸要想“抓住”读者,吸引读者的“眼睛”,关键就是要制作出好的标题。笔者常看《宝鸡日报》,发现该报文章的标题新颖、独特,不同凡响,深受读者的喜爱和好评。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古人说“题好一半文”,强调的是标题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在今天,如何巧妙地作好标题,使这“一半文章”更加具有时代特色,更能吸引读者?我个人认为,需要在如下几个方面多下功夫: 一、增强朦胧感 请看标题《毛主席含笑乘“东风”》,毛主席乘的“东风”到底是什么?字面上看不出,这就给人一种朦胧感,读者只有往下看才知道,原来是毛主席坐上  相似文献   

5.
羊城晚报自今年元旦起,在一版新设了《读者今天来电》栏,深得读者的广泛支持和欢迎。《读者今天来电》栏,主要以新闻性强为特色,特别是动态性、突发性新闻;突出“新、短、快、实”,当天新闻当天见报,文章三言两语,不拘一格,很吸引人。市民生活在四面八  相似文献   

6.
有人把版面比喻为报纸的“脸面”。新闻标题就是这个脸面上的“眼睛”。因此、怎么样修饰眼睛,以期“以一目尽传精神”,对读者富有吸引力,就成为作者和编者的基本功之一。俗话说,看书看皮,看报看题。读者每天打开报纸,首先映入眼内的就是新闻标题。醒目、形象的标题,能使读者立即产生共鸣,并吸引他读下去。记得人民日报曾登过一条《咖啡杯里有“危险”》的短文,它像磁铁般具有吸引力,使我顿时萌生了看下去的兴趣。古人云“题好一半文”。一篇好的文章,如能配上好的标题,犹如画龙点睛,锦上添花。1983年河南日报登过《郑州长途汽车站究竟是谁家的天  相似文献   

7.
最近,见到了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一套《婴幼儿小百科》,阅读之后,不由得从心里感到高兴。首先,它有一个响亮的、很吸引人、含义很准确的书名。《婴幼儿小百科》六个字,配上饶有趣味的封面画,把读者对象和小书的内容、性质以及规模,清清楚楚地表达出来了。全书两函共60册,分为“语言”、“常识”、“计算”、“智能训练”、“体育”等五类。每一类里的具体内容各不相同,如“语言”类  相似文献   

8.
报纸要在完全意义上走向市场,要吸引读者从自己的口袋里掏钱订报买报,就必须具有磁石般吸引读者的魅力,而“卖点新闻”则是报纸吸引读者的主要魅力所在。所谓“卖点新闻”,指的是报纸上那些能够吸引读者掏钱订报买报的重头新闻。今年一二月份,《中国改革报》的《民营经济周刊》搞了三次卖报活动,从售报情况看,读者主要是冲着某些新闻而掏钱的。它们有:《私营企业  相似文献   

9.
“淘金者”总希望能在尽可能少的砂石中找寻到尽可能多的金子,读者对待新闻也一样,希望能在尽可能短的文章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于是新闻也就有了一个“含金率”问题。荣获中国新闻奖一等英的《宝钢“小人物”推动了国家金融政策调整》一文便是一篇“含金率”很高的文章,文章告诉了读者这样一些信息:①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明  相似文献   

10.
“文章之妙,无过曲折”,这是历代文人的一贯主张。文章要吸引读者,必须在“曲折”二字上下功夫,文字有曲折能紧紧抓住读者心理,引人入胜,令人回味。现在不少新闻  相似文献   

11.
范荣康在《新闻评论学》中认为:“遣词造句,语言修辞,是新闻评论写作中的一个问题。一篇评论的语言好不好,不仅关系到一代人的文风,这是因为新闻评论天天同读者见面,而新闻评论的语言在读者中,特别在青年中有一种无形的示范作用。”看来,能影响“一代人文风”的作者,必当用最好的语言艺术来驾驭新闻评论,以示范于读者了。  相似文献   

12.
新闻标题是新闻工作者对报道中最有价值的内容高度概括的精华语言.它对传播信息、表现主旨、吸引受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人民大学曾做过一次调查.在被阅读的新闻里,有94%的内容是读者先读标题后看新闻,甚至有些读者只读标题,难怪《人民日报》原总编辑范敬宜说:“抓精品首先要从标题抓起。”标题是新闻的“眼睛”,它为读者打开了一扇窗.  相似文献   

13.
如何深入浅出地运用通俗流畅的语言、文采斐然的笔调,吸引中等以上文化程度的读者领略博大精深的历史知识?湖北人民出版社最近推出的“世界史话系列”为此进行了成功的尝试,令人耳目一新。 “世界史话系列”(10种)系“青少年文史库”第二辑,包括《世界城市史话》《世界艺术史话》《世界民族史话》《诺贝尔奖史话》《世界风俗史话》《世界探险史话》《世界兵器史话》《世界海战史话》《世界  相似文献   

14.
新闻界老前辈穆青同志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的新闻报道如果充满了群众生动活泼的语言,文章就像加了味精一样,立即透出美味来。”许多记者的新闻写作实践早已印证了这个道理。 一篇新闻能不能吸引读者,取决于这篇新闻写得是否生动活泼,其中有许多制约因素,比如,文章的思想内容是  相似文献   

15.
新中国第二个记者节来临之际 ,我们将这期“扩容”加厚的《新闻记者》杂志奉献给读者 ,盼诸位读者读有所获 ,祝诸位同行节日快乐 !细心的读者马上可以注意到 ,这期杂志上的好几篇文章都“破天荒”地长 ,超了我们的“常规”。这是因为我们考虑 ,想让读者能在《新闻记者》上多读到一些“含金量”高、富有超前思维、洋溢时代气息的理论文章 ,能多开阔一点思路 ,多受到一点启迪。《中国传媒发展十大趋势》一文颇具前瞻性 ,细细读来 ,可以感受到一种高屋建瓴的气势。《对当前我国对外新闻传播方略的思考》一文 ,分析了对外报道工作的利弊得失 ,提…  相似文献   

16.
增强版面的视觉冲击,这是报纸的“门面”功夫,地市党报也不例外。《汕尾日报》为了吸引读者,追求大报风范,今年来对版面编排实行了新的改革和探索,从激活版面语言和标题语言两大方面着力增强版面的视觉冲击力。  相似文献   

17.
《新疆新闻界》编辑室为了把杂志办得更好,给每个读者发了一张《读者意见征询调查表》,虽然我也填了这张表,但感到仍有未尽之意,再谈点看法。我今年54岁,是一名业余通讯员,在克拉玛依油田写了几十年的新闻稿件。每当我订阅的《新疆新闻界》杂志一来,总要先阅读“通讯员之页”这个栏目的文章。我还重点阅读“新闻与写作”、“新闻知识专题讲座”、“采写体会”、“新闻和语言”、“好稿评介”等栏目的作品。每期都要从头至尾看一遍,有的文章还要读多遍。1991年第二期“通讯员之页”栏目中胡四海的《投稿杂  相似文献   

18.
崔永元的魅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永元的魅力吴郁“魅力”一词在《现在汉语词典》中的释义简洁通俗──“很能吸引人的力量”。如果我们在“魅力”前冠以“电视节目主持人”的定语,可以推演出种种“吸引人的力量”,诸如外貌、声音、语言、气质、风度、性格、学识、能力、人格……把这些魅力因素”合并...  相似文献   

19.
实用主义的研究方法不可取──评《诗经的生活艺术》冯耀初在书肆中,有一本叫《诗经的生活艺术》的书吸引了我,遂解囊购回。读完这本书,感觉许多地方以实用主义穿凿《诗经》,值得商榷。该书开宗明义声称,要在“实用”上着力。为读者“搭桥”,“导引”读者认识《诗经...  相似文献   

20.
标题宛如人的眼睛,“眼睛”有神,就能吸引读者,“眼睛”无神,则对读者就缺乏吸引力。毫无疑问,没有具体内容,用一般化的语言堆砌起来的空泛标题即属无神的“眼睛”。阅读标题是读者从报纸上获取信息的一种手段。由于种种原因,许多读者看报时只看标题,通过浏览标题来获取报纸上的主要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