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论述国家话语公共表达属性,为国家话语传播的提质增效打开理念认知空间,并找到创新性的实施路径。【方法】提出公共表达的概念,通过公共表达与有声语言传播、口语传播的概念辨析,明确公共表达的公共性价值追求,指出其在传媒生态重构下的适应性;【结果】国家话语公共表达是在公共场域,聚焦公共话题,追求公共利益的国家话语传播,在全球治理和国家治理维度具有多层级、多领域的应用场景。【结论】通过提升话语认知、优化语篇结构和转变话语风格三个路径,实现国家话语公共表达质量和效力提升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官方微信已成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阵地之一.文章分析了我国高校官微的现状,以陕西S大学官方微信为例,通过调查该校学生对官微的满意度和对高校开展意识形态工作的感受,具体分析官微在意识形态话语传播中存在的五大问题,从整合话语主体、筑牢话语底线、革新话语方式、抢占话语时机、落实话语诉求等方面提出改进策略,以期提升高校官微意识形态话语权.  相似文献   

3.
在微博传播中,女性话语权依然是缺失的。本文从女性话语权的传而无效性,女性话语领域的局限性,女性意见领袖的缺失,微博传播中对女性话语的解码误读,微博传播中女性话语权的扭曲表现等五个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4.
"抗日神剧"的传播伦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日神剧"因无底线地戏说抗战史、过分美化抗日英雄、过度迎合部分电视受众的偏激趣味而广受诟病.之所以受到质疑,归根结底是因为"抗日神剧"违背了我们的社会道德;无视了广大中国人民对抗日战争这段历史的价值判断,传达出一种低俗的艺术审美观;从传播伦理分析的角度来看,它违反了孔子的中庸之道和亚里士多德的中道伦理原则,不利于在国家话语建构中正确地表述中国人民对反法西斯战争的一贯立场.这些艺术创作、表现和消费方面的不规范和价值判断上的不合理,正是通过电视剧传播主体的道德伦理而表现出来的.本论文将分析"抗日神剧"所关涉的传播主体的道德伦理或法规政策,梳理"抗日神剧"与国家话语的关系,指明"抗日神剧"对跨文化传播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5.
王耀民 《新闻知识》2023,(8):50-53+95
在国际社会中,文化话语权是一个国家在文化领域自主表达声音、立场、主张,并通过话语传播使自己的文化思想、价值观念、文化主张为他国所理解、接受、认同,进而影响舆论走向及世界文化发展的集权利、权力、能力的统一体。文化话语权与传播能力息息相关。伴随“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中国同世界各国的交流日益频繁,国际话语权有所提升,但仍面临诸多挑战。强化整体战略布局、搭建多元立体话语网络,主动实施“议题设置”、积极回应国际关切,创新话语传播内容、多维设计传播形式,加强国别研究,推动“一国一策”精准传播不失为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6.
陈功榕 《东南传播》2012,(10):42-43
新媒体时代的公共话语权在开放性方面有了根本性的改变,它不再是权威机构向受众的单向传播,而是呈现社会公众共同参与的多向性的互动。公共话语权与公众话语权的概念不同,公众话语权是宪法赋予公民言论自由的普遍权利,而公共话语权则有特定的含意,它包含了传播话语的社会属性和受众被动接受的特征。坚持平台开放,明确责任主体,规范传播监督,促进网络自主监督机制建设,推动以过失责任可追求溯为前提的自愿实名等,是当前规范新媒体公共话语权应该坚持的重要原则和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7.
提高媒体塑造中国国家形象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韦伟 《军事记者》2010,(7):51-53
在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媒体对于国家形象塑造的重要作用日益凸现。国家形象是一个国家在国际传播中所形成的形象,或者说是一个国家在他国新闻媒体的各类报道中所呈现的形象。国家形象的塑造过程,是一个被媒体如何描述、如何传输和怎样解读的过程。"西强我弱"的国际舆论格局严重制约了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我们必须遵循媒体传播规律、融入世界话语体系、积极争夺话语权,切实提高我国媒体塑造国家形象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国家形象的话语建构成为全球化背景下各国软实力博弈、话语权争夺的重要筹码。本文以中国国家形象话语建构的现状与挑战为现实依据,在"两个舆论场"的视域下对比传统媒体舆论场、新兴媒体舆论场的话语建构特性,通过融合互补机制的建立,弥合传播盲区,优化国家形象话语建构体系。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两个层面对话语权力关系、影响因素及话语权力的话语意识进行探讨.高校的学科情报服务是学校学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科情报能够通过学科情报组织传播的传播体系进行传播.在这一传播体系中,应该对享有话语权的各方进行有效的权力分配,同时必须强化学科情报部门话语权力的话语意识.  相似文献   

10.
互联网思维下的新型主流媒体建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型主流媒体是在互联网思维指导下,以服务用户为主体价值取向,以开放平台为功能转型,以产品迭代为技术支撑的新型传媒主体.围绕新的媒介生态,新型主流媒体通过渠道、平台的融合提高综合传播力,通过“内化”反应塑造媒体公信力,通过强化主流话语的认同感,提高话语权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