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缅交流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贡赐外交是两国官方交流的最主要方式。腾冲是中国西南通道上的要冲,历史上很多时候,中缅陆路交流都经过腾冲通道而进行。和顺侨乡是中缅交流的产物,和顺人因其天时地利之便,在中缅陆路交流史上,以"通译"的身份为两国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
腾越人前往缅甸经商、务工亘古有之,探其原因既有山水相连的区位优势而形成的古老贸易通道,又有缅甸丰富的矿产、土地、森林资源,还有清朝征缅战争的失利,更有晚清民初特殊的国内外政治、经济、技术环境,因此,在当时特定的环境下,众多因素长期交互作用,共同推动了腾越人前往缅甸经商、务工的浪潮,或定居缅甸成为华侨,或成为往返于腾缅两地的季节性"候鸟式"务工人员,从而促动了缅甸、腾冲社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国家西部大开发开辟新的西向贸易通道,完善海陆并进,东西互动对外开放格局,云南腾冲在亚欧大陆西南内陆经济区域的中心位置和南亚通道边口岸优势形成亮点。依区域经济发展规律,分析腾冲在"桥头堡"建设中的作用,从未来远期发展的高度,构想逐步把腾冲建设成南亚通道上的区域性国际都市。  相似文献   

4.
1925年仰光出版的《华侨宝鉴》,反映了近代腾冲缅侨的工商号分布情况,腾侨主办的华侨学校及缅华腾侨的救国主张、组织的腾侨社团、捐资义举和名人传记等,是近代缅甸华侨情的"小百科全书",也是缅华腾侨侨情的近代历史记录,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现实价值,是研究保山侨史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料。  相似文献   

5.
腾冲县和顺图书馆是一个为大众服务的乡村图书馆,在20世纪30年代即以"在中国乡村文化界堪称第一"而闻名于世。和顺边地文化、侨乡文化的繁荣,是图书馆成立的文化背景。和顺乡民及旅缅华侨艰苦创业、发展中缅民间贸易、拨付经费购买大量图书,是和顺图书馆发展的经济基础和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6.
"走出国门的腾冲人"在"穷走夷方急走厂"的商旅文化影响下走出国门,创造了许多财富,他们或生活在国内或生活在国外,积极投身教育,捐资兴校,重视人才培养;视教育为改变社会的力量,为腾冲新教育的培育作出贡献;回国后首开腾冲女子教育的先河,为腾冲建立了门类齐全,形式多样的现代学校教育制度,他们是腾冲新教育的先行者;他们的教育影响不仅在腾冲,更在全国,同时还辐射到国外。  相似文献   

7.
民国时期边地腾冲女子学校教育是社会变革和西学东渐的产物。在一群"走出国门的腾冲人"影响下,开创腾冲女子教育的先河,在边地腾冲建立了从女子幼儿教育,到女子小学教育到女子中学教育,再到女子师范教育系统。女子学校教育系统门类齐全,形式多样,为女子接受正规的学校教育打开了一扇门。他们是腾冲女子教育的先行者,为腾冲教育近代化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8.
云南腾冲侨村董官村在历史演进过程中积淀了特殊的侨村文化——"孝善文化"。其中所蕴含的"孝"、"善"、"义"的文化内涵反映了汉文化为主导的儒学风范,同时又显现了一种渐次升华的文化品格;这既属于以家族文化为背景的、带有人文关怀的村落文化,也彰显了腾冲"侨文化"中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9.
在当前国际形势及中缅边境地区局势变化的背景下,体育作为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可以跨越国界,超越文化和意识形态.中缅边境许多民族跨境而居,他们同宗同源,具有相同的语言和文化传统.加强对体育文化的作用研究,充分发挥边境体育文化的影响力和辐射力,以此促进中缅边境地区和谐稳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综合流传于南美拉祜族民间的口承文化和相关史料,对其迁徙历史进行考辨,可以获知:如今临翔区政府所在地之"勐缅密缅"为其所开辟,其先民在此地曾处于以农耕为主的发展兴盛时期。在经历具体路线为:"今楚雄州——今大理州洱海地区——今临沧市临翔区即"牡缅密缅"——今临沧市双江县、思茅市澜沧县等地——部分迁徙至缅甸等东南亚国家"由北至南的迁徙后,南美拉祜族先民方开始出现分支和衰退的情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