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今年是伟大的长征胜利70周年。长征的胜利不仅是军事上的胜利,更是政治上的胜利。红军在长征途中大力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红军的性质、目的、任务,瓦解了敌军的斗志,鼓舞了红军的士气,使沿途的人民群众了解共产党、拥护共产党,了解红军、支援红军,为红军胜利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加强对敌宣传,动瓦解敌军红军在长征过程中,十分重视对敌军的宣传工作,把它作为动瓦解敌军,战胜敌人,增强革命力量的重要武器。正是由于红军在长征途中对敌军进行了各种有力的宣传措施,才收到了打击敌军、瓦解敌军士气、争取敌军官…  相似文献   

2.
张玲玲 《北京档案》2016,(10):51-53
80年前,中国工农红军完成了一次伟大的战略转移和精神远征--长征。长征是战争史上的奇迹,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工农红军谱写的壮丽史诗。岁月荏苒,烽火硝烟早已散去,我们对长征的记忆却历久弥新。长征途中,红军在全国十四省留下大量宣传标语。从宣传标语内容、形式和功能的演变,我们可以管见党和红军在艰苦卓绝的岁月中砥砺前行,逐渐成长、成熟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3.
长江笔下的红军长征,第四个引人注目的地方是不光写红军打仗,还从不同侧面报道了红军长征途中的其他工作,如宣传工作,群众工作,以及建立苏维埃政权的工作等等,使读者在一定程度上了解红军的政策、主张和活动。在《中国的西北角》一书中,长江对红四方面军1935年四五月间在江油、平武一带的活动,作了这样的报道:  相似文献   

4.
陆同 《四川档案》2006,(5):25-25
1935年6月下旬,红一方面军自小金两河口出发,翻越长征途中的第二座大雪山——梦笔山,冲破反动土司的阻扰,抵达马尔康境内的卓克基。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中央领导同志在此地停留一周,在藏民中广泛进行中国共产党的纲领和红军的政治主张及北上抗日的爱国宣传。在此期间,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曾在这几棵白杨树下栓过军马。为纪念红军途经此地,当地人将这几棵白杨树称为红军树。它是红军在马尔康英勇斗争的佐证,是宣传红军长征的光辉业绩,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教材。  相似文献   

5.
巴黎《救国时报》与红军长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 3 0年代中国共产党在海外创办的中文报纸《救国时报》 ,立足巴黎 ,面向国内广大读者和世界广大侨胞 ,以“不分党派 ,不问信仰 ,团结全民 ,抗日救国”为宗旨 ,在加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世界反法西斯阵线的宣传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 ,被读者誉为“海外权舆”、“抗日先锋”、“革命民众的喉舌”等。其报道的特色主要表现为 :利用中外媒体资讯 ,传播红军长征信息 ;连载长篇通讯 ,系统报道长征 ;出版《长征记》一书 ,反映长征全过程 ;抢译斯诺陕北通讯 ,披露斯诺苏区见闻 ;刊发大量图片 ,展示红军风采  相似文献   

6.
长征途中,中国共产党极为重视党的宣传工作,通过创新宣传手段,丰富宣传内容,广泛争取群众,从而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对红军的污蔑,树立了红军形象,宣传了党的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团结了各阶层的开明分子,瓦解了敌军,扩大了革命的力量,统一了战士们的思想,增强了战斗力,坚定了革命必胜的信念。  相似文献   

7.
东西南北     
万古长存的红军长征精神关于红军长征精神,江泽民同志说:红军战士所以能够克服千难万险,靠的就是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和革命必胜的信念,靠的就是艰苦奋斗精神和一往无前、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长征精神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华民族百折不挠、奋发图强的巨大精神动力。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石仲泉对上述红军长征精神作了解读。(一)对革命的无限忠诚和对党的坚定信念,是红军长征精神的根本意义。长征途中,既要同围追堵截的几十万国民党军浴血奋战,又要克服无数道高山大川天然屏障,特别是雪山草地那种极端恶劣的世所罕见的艰难困苦。红军战士…  相似文献   

8.
为纪念伟大的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湖北省档案局利用馆藏档案资料丰富的优势,充分发挥档案的文化教育功能,精心策划,认真组织,以"弘扬长征精神、建设和谐湖北"为主题,围绕"红军长征与湖北"开展系列纪念宣传活动.  相似文献   

9.
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的日子里,有一个名字让我魂牵梦绕,这就是长征途中牺牲的最高级别红军领导人夏曦;有一个地方使我心向往之,这就是夏曦牺牲地贵州毕节七星关。  相似文献   

10.
孙健伟 《北京档案》2016,(10):45-48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长征,是一首雄壮豪迈、大气磅礴的革命交响曲,是一幅波澜壮阔、无坚不摧的历史画面,是一种独立自主、勇往直前的不朽精神。红军长征是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壮举,长征的胜利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自1936年10月红军长征胜利结束至今,已整整80年,回顾过去,由得感慨万千。虽然长征已经成为历史,但长征精神却有着永恒不变的价值和光照千秋的缤纷异彩。今年10月,时值长征胜利80周年之际,本期“档案文化”栏目特别策划了“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专题,通过品读尘封档案中的长征,追忆长征途中的点点滴滴,与广大读者一起重走长征路。  相似文献   

11.
孔辉 《兰台世界》2020,(1):136-139
《红星》报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的机关报,也是唯一公开文字记录红军长征的原始资料,其内容是研究长征历史的重要史料。文章简要介绍了《红星》报的情况,探讨了《红星》报利用中所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红星》报整理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该文研究了1930年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团主办的《红军日报》国际新闻的指导思想,概括出无产阶级的报道立场、革命化的思维方式、‘一面理'的报道技巧等特征。作者认为,应该以与时俱进的观点,分析当时这种指导思想的局限,以开放的视野做好现在的国际新闻报道。  相似文献   

13.
红色文献是红色文化的重要载体。作为边疆民族地区的高校图书馆,将红色文献建设好、利用好,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重要论述的内容之一。通过内蒙古师范大学图书馆红色文献收藏、保存整序、促进转化和传播的实践,展现边疆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结合区位特点开展的红色文献建设和红色文化传播探索,为红色文献建设、推广利用和拓宽传播渠道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4.
抗战时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出版业发展的繁盛时期,当时陕甘宁边区的红色图书出版既为普及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党的方针政策做出积极贡献,又为与国民党文化战线斗争的最终胜利奠定了重要思想文化基础。系统梳理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红色图书的出版发行问题,对推动当今图书发行事业仍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意义]探究学术社交网络中科研成果浏览行为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有助于用户基于学术社交网络提升科研成果的传播效果和影响力。[方法/过程]文章选取ResearchGate中32501篇科研成果,揭示其浏览量整体分布和以周为单位的时序变化规律。从第一作者、合作者数量、展现形式以及质量水平四个维度利用相关分析,并结合主成分分析改进和逻辑回归分析对科研成果浏览量总量影响因素进行探究。[结果/结论]研究发现学术社交网络中科研成果总浏览量呈现幂律分布特征;以周为观察周期,多数科研成果的传播效果仍较小;科研成果的浏览量时序变化可细分为骤升骤降型、持续升降型、平稳变化型、低浏览量型四种类型;反映科研成果在RG上呈现内容完整度的全文信息和图片信息、第一作者的篇均浏览量、反映科研成果质量的科研成果兴趣值和引用量均显著正向影响科研成果的浏览量水平,且影响程度依次降低;丰富科研成果展现形式与内容,提升完整成果能见度是学术社交网络平台及其用户提升科研成果浏览量水平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This study explored audience orientations to local radio coverage of the April 1997 Red River Valley floods. Findings were consistent with the system maintenance view of mass communication in that respondents saw local officials, local radio, and citizens cooperating in an interdependent and mutually supportive relationship. Respondents expressed appreciation for the local mass medium that was the most active and visible during the crisis: an award‐winning AM radio station, KFGO‐AM, Fargo.  相似文献   

17.
西部贫困山区图书馆的现状如何,西部图书馆人怎样发扬红军精神,艰苦创业,创新服务,发展事业,论文提供了一份真实的报告。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红色资源的概念出发,阐述了红色资源保存的价值与紧迫性,论述了红色资源数据库建设的关键步骤,并交流了吉首大学图书馆指导筹建贺龙图书馆红色数据库的经验。  相似文献   

19.
Through an examination of the scope and arrangement pattern of the federal government’s publications issued by the Army, Navy, and Air Force during the period of the so-called National Military Establishment, 1947–1949, one can gain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workings of the Superintendent of Documents classification scheme. U.S. government depository libraries hold copies of many of the publications identified in the article. However, the article’s focus is on the record copies held by the National Archives within Record Group 287, Publications of the U.S. Government. An integral feature of the article is an appendix that lists more than 100 series with their respective SuDocs identification numbers. The author discusses the most significant of these series and introduces the lay reader to search methodologies for locating specific publica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