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中国共产党百年新闻宣传实践中,视觉宣传是其中独具特色的构成部分,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目前有关中国共产党视觉宣传的研究存在两点不足:一是系统性的全历史研究成果不足;二是视觉理论与宣传实践融合有限.研究发现,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阶段,通过创造性地征用不同视觉媒介进行宣传活动,形成了一套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的实践经验,也溢出了西方视觉理论的解释范畴.在研究过程中,应基于"反本质主义"的思维立场,破除媒介文化迷信和媒介体制迷信的思维窠臼,及其对理解中国共产党视觉宣传活动形成的刻板结论.文章提出"连续与断裂""中国与世界"两大问题域,并以此为勾勒中国视觉宣传的纵横维度和展开当代研究的问题总纲.中国共产党百年视觉宣传研究应在史实材料的基础上,形成一派具有中国共产党主体地位与中国史学特色的历史书写,借由历史智慧建构出一套立足于中国语境与中国共产党主体性的理论范式,并以此为中国共产党的当代视觉宣传实践提供策略智识和批判工具.  相似文献   

2.
肖楚晗  陈卓 《新闻前哨》2022,(12):20-22
数字时事漫画是一种使用数字手段评论时事话题的图像式话语表达。在数字技术日趋发达的新媒体时代,乌合麒麟的数字时事漫画凭借其精致的艺术性与深刻的思想性,在国内外媒介平台获得了非凡的影响力。本文在视觉修辞理论关照下,运用文本分析等研究方法,对乌合麒麟的数字时事漫画进行阐释说明,并从符号、场景和色彩等角度剖析漫画中的视觉符号与修辞建构。  相似文献   

3.
师晟  李敏 《当代传播》2015,(2):111-112
公众的视觉认同是一种以社会责任意识和道德规范为理性判断的视觉状态,它提升了新闻传播中公众视觉表达的领悟力,避免了视觉异化。公众的视觉认同依托于公共形象的新闻传播,建构新闻的审美意识形态,通过重视视觉风险传播,把握视觉隐喻在新闻传播中的多重解读,从而增强新闻传播价值,推进公共形象传播与公众视觉评价之间的良性认同。  相似文献   

4.
延安时期,为应对高文盲率导致的传播困境,在中共中央文艺政策的支持下,漫画界文艺工作者奔赴被誉为革命圣地的延安,新闻漫画作为重要的宣传喉舌由此发展起来,并迅速成为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形式。作为陕甘宁边区政府和中共中央的机关报,在《新中华报》出版的380期上共刊登漫画227幅,这些漫画主要以“民族”“人民”“劳动”和“学习”为关键词建构着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革命话语,并在此过程中呈现出通俗化、极具评议性和感染力强的特点,从而起到了促进抗战动员、提升民众文化水平和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效果。随着革命话语向改革话语的转型,媒体使用漫画建构改革话语时应更加重视真实性与多样性相结合、通俗化和评议性相统一以及艺术性与多元化相配合,从而不断丰富和完善中国共产党改革话语。  相似文献   

5.
"看"和"想象"是电视剧的视觉形式,作为人类与视觉相关联的心理活动,作用于创作主体,并最终以一定的艺术形式、视觉样式来呈现.视觉形式作为一种抽象思维,是电视剧创造性的源泉,同时能够在视觉效果与视觉心理层面,在传受之间构建认同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新闻界》2018,(12):58-66
本文使用空间视觉修辞分析与多点民族志相结合的方法,从深圳城市地标的空间文本入手来考察中国城市化和现代化背景下的城市文化生产。本文以"窗口"为隐喻,选取主题公园与博物馆这两个城市地标作为全球化趋势下城市文化生产与认同建构的范例进行考察。研究发现,主题公园将"全球"与"地方"的空间元素进行文化转换来制造出一种提供视觉消费的旅游地点,而城市博物馆则通过对视觉材料的有意选择与使用来形成一种生产城市历史公共知识、提供集体记忆和身份认同等体验的公共空间。这两种典型的现代城市地标,从视觉修辞与空间功能上共同实现了将深圳的城市认同定位为对外开放的窗口这一目标。  相似文献   

7.
9月18日,《陕西日报》推出的整版报道《九一八事变:东方反法西斯第一枪》,掀起了抗战胜利纪念报道的又一个高潮.自6月9日启动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特别策划以来,《陕西日报》强化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视角,围绕延安作为全国抗战总指挥部的地位和作用,梳理中国共产党积极制定正确的战略策略,以自己的政治主张、坚定意志和模范行动,支撑起全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大力宣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大力宣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重要地位和历史贡献;大力宣传中国人民的伟大民族精神和抗战精神;大力宣传八路军东渡黄河、不怕牺牲、一往无前的战绩,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坚持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信心,是夺取抗战胜利的民族先锋与中流砥柱;大力宣传陕西作为八路军对日抗战总指挥部和抗战物资保障的大后方,为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做出了举世瞩目的重要贡献.通过史海钩沉、记者寻访,追寻历史足迹,感怀英雄壮举,铭记抗战英烈,缅怀艰难岁月对中国人民给予无私援助的外国友人,以利今人以史为鉴,坚守和平,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相似文献   

8.
《良友》画报是20世纪20至40年代最重要的综合画报,在抗战期间刊载了八路军、新四军、延安、国统区等一系列中国共产党的视觉形象,宣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战争状况,起到了良好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9.
2020年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直接导致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专题展览"纪念空间的生产.在纪念空间修辞结构中,空间的景观设计往往与特定的空间使命系在一起,即通过集体记忆的制造来完成既定的国家认同.本文运用空间视觉修辞与民族志观察相结合的方法,旨在考察抗疫展是如何通过物的语言和空间的语法进行疫情叙事和记忆建构,进而完成国家和民族身份认同的.研究发现,抗疫展通过空间视觉构成、空间组合方式、主体互动方式,共同铺设了一个集疫情叙事和记忆建构为一体的展陈空间.抗疫展中,集体记忆的生成与延续不仅通过展品自身及空间叙事来书写,更重要的是抗疫展本身作为记忆的源泉,共同强化了参与群体的记忆实践与情感召唤.  相似文献   

10.
刘鹤 《兰台世界》2012,(22):86-87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得到强化,民族意识空前高涨,民族地区亦不例外。民族地区广大爱国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踊跃组建各种各样的宣传团体,进行抗战宣传,激发了民众的民族意识。我们可以从战时湘西的情况管窥一斑。一、组建假期抗战宣传团体,开展抗战宣传1937年底,在新任省主席张治中的支持下,湖南成立了  相似文献   

11.
That technologies often govern the realm of possible research is a reality of the historian's enterprise. Although much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to considering both the promises and pitfalls of newspaper digitization—specifically the increased speed with which searches can be conducted and archives culled for information alongside the drawbacks of proprietary databases and software—these are not the only transformations to the research-scape. Using her research examining news coverage of the controversial 1985 bombing of the MOVE11. The organization known as MOVE – a name that is neither an acronym nor an abbreviation—was founded in the late 1960s by Vincent Leaphart. While MOVE is often described as a ‘radical’ and ‘back-to-nature’ organization, the precise belief system of MOVE members remains ill defined. This is a point made by Wagner-Pacifici, Discourse & Destruction: The City of Philadelphia versus MOVE, 25–42. house in Philadelphia, PA as a case study, the author explores the challenges of using digital newspaper archives that configure articles as plain text rather than as image files. The author considers how the absence of visuals, specifically photographs, from such databases complicates the work of media historians. Such databases, the author argues, stifle the otherwise productive communicative tension between ‘seeing and saying.’  相似文献   

12.
张东华  高芮  李萌 《档案学研究》2020,34(6):115-118
微视频作为当前视觉传播的重要发展方向,以其丰富的视听表达备受社会公众的关注。文章以档案馆微视频视觉传播及其特点为论述切入点,深入分析当前我国档案馆微视频视觉传播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提高视觉素养、深耕优质内容、健全传播格局、优化用户体验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3.
可视化情报可偿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最新情报检索方式--可视化情报检索的研究现状,对传统情报检索系统和可视化情报检索进行比较,分析情报检索可视化研究的问题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可视化情报检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最新情报检索方式-可视化情报检索的研究现状,对传统情报检索系统和可视化情报检索进行比较,分析情报检索可视化研究的问题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The participation of amateurs in the production of news has been widely noted as a growing phenomenon. Recent research demonstrates that amateur photographs are understood as raw, additional or potential elements of news content making and are subject to a translation process. In this paper, I introduce the concept of the visual quote to show how news media workers both accommodate and distance themselves from amateur content. In making the connection between amateur photographs and quotes, I aim to shift the understanding of amateur photographs away from the perception that they represent a new form of journalism. Instead I use the concept of the visual quote to identify how news media workers maintain their professional authority over amateur photographs in much the same way as quotes from bystanders are used in written journalism. The concept of the visual quote also acknowledges the role of the camera as a note-taking device in contemporary media use. I argue that the sourcing of amateur photographs is not explicitly disruptive; rather it blends with the existing processes of professional news media practice. It questions claims that the rise of the amateur would lead to fundamental changes in media and society. The research was conducted in 2010/2011 using interview evidence and observations collected at the Australian Leader Community Newspapers chain. Interviews were also conducted with representatives from a further 14 media institutions in Australia, Germany and the United Kingdom. In addition, secondary sources were used to provide further insights and suggest general tendencies in the field.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传播学角度,对这种发达的全球化、大众化数字传媒下的社会形构做一探求,重点阐明两种作为数字媒体IVR(Internet Virtual Reality)的物质技术——虚拟实境(简称VR技术)和网景(简称IS技术)的社会文化特征.并在此基础上,讨论、分析了VR技术与IS技术的共同特征:聚合性、互动性与多媒体.这些特征使得这两种技术能够彼此兼容,在物质技术上已为IVR提供了支持.所以IVR这一新质媒体能否出现,已不是技术本身的问题,而取决于人类的思维发展和认识水平.一种哲学的抒发和认知元点的确立才是创造新质媒体的关键.而在IVR环境中,一种“纯粹”观看者的身份弥散了,一种“被授权观看”的观念被消解了,观者即作者,观看即叙事.  相似文献   

17.
No abstract available for this article.  相似文献   

18.
VB教学探讨     
林艳兰 《大观周刊》2012,(21):104-105
本文探讨如何卓有成效地进行Visual Basic教学,使学生通过理论及实践的学习掌握相关知识点,以及对系统开发语言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探索和实践,有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分众分类法是互联网上出现的一种新型的网络资源组织方法,从其产生到迅速发展与普及给传统意义上的信息资源组织方法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本文通过利用citespaceⅡ作为分析工具,收集web of knowledge平台上2000~2012年间有关分众分类法研究的论文数据,揭示出分众分类法的基本特征、主要研究相关领域,以及在该领域中的核心作者及其研究前沿.  相似文献   

20.
图书馆的视觉环境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居其宏 《图书馆论坛》2003,23(6):213-216,187
图书馆建筑的空间形态、室内装修和光环境都是为了给读者提供舒适的阅读研究条件。光环境设计要注重光的物理性能,重视人对照明的感受,要充分利用日光,适当的照度标准,防止眩光,优选照明方式和灯具,以使视觉信息调节好读者的心理状态、情绪和阅读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