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我国有2000余种报纸,其中专业报就占了相当大的比例。近年来,随着报业竞争的日趋激烈,尤其是在新媒体和都市报的双重夹击下,专业报的生存遭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在此,笔者就专业报怎样才能找到突破重围的出口,提出一管之见。  相似文献   

2.
《新闻前哨》2012,(12):7
刘守华在2012年第10期《中国记者》撰文认为,在全媒体时代,平面媒体的生存与发展,需要强化报纸的本质优势,重视能够与新媒体融合的优势,建立品牌叠加优势,打好这"三张牌"。第一张牌:以报纸的本质优势去应对竞争。在全媒体生态中,报纸回归并凸显本质优势至关重要。报纸的本质优势有秉赋的权威性、以专业力量打造深度新闻、代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现有的2000多家报纸中,专业报是一支不可小视的劲旅,在党的新闻事业中发挥着重要的舆论阵地作用。因此,在当今愈演愈烈的报业竞争中,认清专业报的生存优势,探讨如何拓展其发展空间的问题,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专业报的优势在于“专”其一,专业报具有良好的内部生存环境。专业报的共同点是背靠某一系统或社会群体,面向社会。专业报所背靠的这些系统和社会群体,或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或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共同构成了专业报生存的沃土。如今,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这块沃土给专业报的成长提供了更…  相似文献   

4.
林莉 《新闻爱好者》2011,(19):48-49
中国近现代报业史上,"文人办报"曾经走过了一段辉煌而曲折的路程。本文尝试从储安平的办报活动出发,探究"文人办报"在中国走向终结的悲剧成因,并以此为鉴,论证真正适合中国国情的办报理念,即建构中国特色新闻专业主义。本文中的"报",在现代意义上,泛指各类新闻媒体,新媒体除外。  相似文献   

5.
死的是"纸",活的是"报"。何样的"纸"将死,如何来"报"?纸媒转型发展的核心在"报"。在一定区域内发行、一个区域内生存的报纸,当传播生态已变化之时,对新媒体不能一味排斥或仅仅装门面,而是要建设运用新媒体,应越来越把报业核心置于"报"而不仅仅是"纸"。受众、用户最看重的是在这些载体上传播的新闻内容。为此,新的传播格局中,报纸应扣紧区域特色,扬纸媒之长,补自身之  相似文献   

6.
寻找人无我有的优势是转型首先要考虑的问题.产业报的优势,第一是信息网络,第二是专业化优势.以中国医药报社为例,拥有覆盖全国的记者站网络,可以采集到一线市场的各类资讯,这是一般新媒体所不具备的;驻地记者通常是各地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或医药企业主管宣传的人,都是医药领域的专业人士,可以挖掘到更多更深入的内容,能够从专业角度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思路,从而提供高附加值的信息产品——而这正是时下的新媒体力有未逮的. 基于此,产业报的转型主要有三个方向,同时也是递进的三个层次.  相似文献   

7.
随着当下地铁的兴建,以地铁报为主体的免费报纸在我国方兴未艾.与其刚出现时被认为会对传统报纸造成冲击的观点不同,在新媒体环境下,免费报纸所独有的优势可以给正在遭受新媒体转型之苦的报业带来新的途径;结合国内的媒介环境分析,免费报纸竞争策略的探析对新时期免费报纸出版经营和报业新媒体环境下的生存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数字化时代多媒体环境下,综合性文摘类报刊的生存既有其固有的优势,又有与传统媒体相同的弱点。面对新媒体的"挑战",综合性文摘类报刊必须扬长避短。只有正确地了解、把握己之所长,才能未雨绸缪,在与新媒体的融合中生存与发展。  相似文献   

9.
范以锦 《传媒》2013,(2):37
没有多少人会留意到"农"字类报纸的生存状况,也没有多少人很清楚在城市化进程比较快的改革开放的前沿省份广东,还有一家一直坚持为"农"服务,且有较大发行量和较好效益的《南方农村报》. 《南方农村报》源自1963年1月1日创办的《南方日报(农村版)》."文革"期间《南方日报(农村版)》停办,1980年2月2日复办后更名为《广东农民报》,并进入到极盛时期.1994年将《广东农民报》更名为《南方农村报》后,虽然适应了新形势,但更名并非意味着成功.各地纷纷办起的地市报纸大举进军农村,尤其是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农"字类报纸的生存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挑战并非意味着放弃.坚守自有坚守的理由……  相似文献   

10.
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的新闻报道模式发生着深刻的改变.如何融合创新,是当前传统媒体从业人员高度关注的话题,对于专业性较强的法制类媒体来说,则更是挑战和机遇.在新媒体的冲击下,面对市场,与都市报相比,法制类媒体受到的影响较小,这也凸显出专业报优势的一面.拥有30多年报龄的山东法制报,一直是山东省各地政法和综治工作的主要喉舌之一.山东法制报一向注重专业性、权威性和指导性,在新闻报道中具有较强的公信力和权威性.  相似文献   

11.
专业报究竟难在何处 专业报大多诞生于上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兴旺于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可以说,改革开放是专业报"一朝分娩"的助产士.市场经济条件下,所有实体和组织都要实行自负盈亏.这就把某些专业报纸推向了市场,不根据市场需求办报就无法生存.  相似文献   

12.
陶卫红 《传媒》2010,(10):70-71
面对新媒体的重重包围,传统的平面媒体似乎正在被边缘化.如何"突围",取得新优势,获得新发展,是一个必须破解的课题.笔者认为,加强报网互动,进行优势嫁接,实现互融发展,是助推传统媒体"突围"的强大引擎.  相似文献   

13.
面对着广电、网络、手机等新媒体的冲击,原本就在党报和都市报夹缝中求生存的行业报遭遇了更严峻的挑战:市场观念较为淡薄,发行量萎缩,人才流失严重;新媒体的蓬勃发展,又蚕食了纸媒原先的受众群,行业报经营持续低迷;2008年以来纸价的大幅上涨,更是直接加剧了行业报的生存危机.  相似文献   

14.
报纸作为一种传统的媒体介质,也许未来有一天不再成为主要的信息表达介质.然而,对包括中国在内的金砖五国,以及快速发展中的第三世界来讲,我们不能断言报纸命运已将终结. 国内,继都市报创造辉煌之后,专业财经类报纸异军突起,中等城市报业竟争开始升温,地铁报、社区报等免费报纸开始引领风骚. 报业的生存与发展仍在曲折中继续.报纸这个已有的媒体平台,还有很多尚待我们挖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前,新媒体层出不穷,传统平面媒体虽然在国家、地方政府关乎大政方针的重大报道中仍然保持着权威性,但是在经营活动中的影响力却陷入了一个被各路新媒体挤压的困局。本文通过泰州碧桂园全媒体营销的成功案例,深入探索了传统平面媒体突破"传统"局限,在大力发挥权威报媒优势的同时,充分发挥自身影响力,多维整合资源,在经营活动中打出了一套漂亮的组合拳,新闻、广告、新媒体、线下活动全方位立体融合,重振传统报媒雄风,取得了社会认可、企业满意、报媒创收的三赢结果,为其它传统报媒的经营发展趟出了一条可资借鉴之路。  相似文献   

16.
市民报自诞生之日起,就将求助急难事纳入报道范围,处于辉煌时期的市民报,纷纷开专栏设专职记者和独立部门。借助市民报的强大影响力和公信力,公益慈善报道在大病救助、助学助老等方面,承担了主流媒体的社会责任。近几年来,新媒体迅速崛起,人们获取资讯的方式发生颠覆性改变,人手一份市民报的时代已一去不返,市民报公益慈善报道效果大打折扣,有的压缩报道内容,延长相应专栏周期,有撤并了相关部门。市民报要借助新媒体的技术手段,打通实现公益慈善的"断头路",增强报道的渗透力和效果;市民报还应建立自己的数据库,紧扣时代主旋律权威发声,在公益慈善报道深度上下功夫,提高在舆论场上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7.
在新媒体的冲击下,报纸的生存危机是有目共睹的,不论小报还是大报都在探索自己的生存战略。当下困难最大的可能还是地市州报,但是笔者近日读赵凯所著的《走进美国社区报》,觉得美国报人的经验对国内地市州报的生存与发展,应该很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新媒体时代,报纸读者在流失,地市级报纸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在哪里?根据不同读者对象精心办好不同报纸,实行"分众化办报、精准化传播"策略,在较大程度上可以延缓读者的流失.具体说,变革传统报纸形态,实行全新的"主报+副报…‘配餐式"办报.  相似文献   

19.
行业类报纸是宣传行业政策与传播行业文化的重要载体,其报纸内容质量的高低、版面形式的丰富以及灵活程度,影响着自身报纸的生存和发展.随着报业市场竞争的加剧和新媒体的崛起,人们对行业报纸版式的审美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媒介融合环境下,如何能更好地发挥行业报版面优势,谋求版面设计创新发展,本文主要结合《海峡资源报》版面设计以及福建省内部分行业报的实际版面应用略作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20.
"科学发展成就辉煌"主题宣传报道的媒介特色是:注重微观聚集、开设专栏专题、综合运用新媒体报道手段。创新意识是:结合"走转改"、注重挖掘报道深度、力求报道形式多样、报网台联动,中央省市媒体联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