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民进城不仅是我国现代化、城市化和市场化的必然产物,也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外出打工,孩子成为留守儿童;不外出打工,孩子成为失学儿童。"著名导演田纪珍这句话道出了农民进城务工的尴尬,也道出了农村留守儿童存在问题的必然性。当前,农村留守儿童的主要问题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生活艰辛。大多数留守儿童的家庭条件不是很好,由于  相似文献   

2.
<正>留守儿童分为双方留守和单方留守,双方留守是指父母双方流动到其他地区打工或者干其他活,孩子留在家里,而单方留守是指父母其中一方长期外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通过调查,我发现我们班农村"留守儿童"的人数占班上学生总数的30%。通过与他们交谈和对他们的观察,我发现了留守儿童存在以下一些现象:一、留守儿童存在的教育问题(一)父母长期在外导致亲子分离这些学生之所以成为"留守儿童",就是因为他们的父母双方  相似文献   

3.
李彩纫 《教书育人》2013,(23):20-21
我校地处城乡接合部,一些家长常年在外打工,只能选择让自己的孩子留在家里,这些孩子成为留守儿童。这些留守在家的儿童便开始咀嚼没有父母之爱的"孤独和寂寞",成为继离异家庭子女之后又一值得特别关注的群体。那么,如何让留守儿童健康地成长呢?  相似文献   

4.
<正>近几年来,由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存在,越来越多的农村父母舍下自己的孩子外出打工,越来越多的孩子成为了"留守儿童"。随着留守儿童群体的扩大,问题逐渐增多,留守儿童的社会关注度逐渐增强。有关留守儿童成长问题的新闻报道接踵而至:2013年1月3日报道,湖南凤凰农村小学四面透风,留守儿童手生冻疮;2013年1月7日报道,河南光山县4名小学生在上学途中溺水身亡,4名小学生皆为留守儿童……为了让  相似文献   

5.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有大批的农民进入城市打工,由于户籍制度、经济因素等诸多限制.多数农民工没有能力将孩子带到城市读书。只能将孩子留在农村,于是就产生了"留守儿童"这(?)特殊群体。目前。农村留守儿童人数众多。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中国农村留守儿童有近2000万人,且呈增长的趋势。他们缺少父母引导、关爱和教育.已经成为一个需要予以高度重视的弱视群体。半数以上的留守儿童不能和父母生活在一起。更为重要的是.超过半数的留守儿童不能和父母中的任何一方在一起生活。他们只能与祖父母、外祖父母或者其他亲属在一起生活。这些成了"留守儿童"的  相似文献   

6.
《考试周刊》2019,(82):47-48
"留守儿童"教育,是农村教育中延续至今的一个重要问题,留守儿童也是父母手中的掌上明珠,但由于他们的父母外出赚钱养家,这些孩子得不到父母的陪伴和教育,成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近年来,留守儿童出现了新的形态,有些留守儿童问题更为隐蔽,需要在留守儿童教育中格外关注,我学区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还非常突出,需要我们在教学中仔细研究并做出切实改进。  相似文献   

7.
现今社会,越来越多的年轻父母因为工作原因离开家庭,留下孩子与隔代监护人共同生活,使得孩子成为留守儿童。我国留守儿童基数大,呈现逐年递增趋势,其家庭教育问题成为社会热点。重点阐述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希望教师和家庭共同努力,通过发挥自身作用解决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8.
许多儿童因种种原因而"留守"在家里,失去了直接监护人,使孩子面临无人监管的"真空"状态,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特殊群体——"留守儿童"队伍。由于父母的外出,留守儿童从小就缺少来自于父母的家庭教育,原本的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这三方平衡教育关系已经无法平衡,因此,学校教育对留守儿童来说更显重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是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重中之重。教师要有高度的爱心,爱心和责任心是对留守儿童管理的关键。科学管理才能使孩子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9.
农村留守儿童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特殊群体,这个阶段性问题不仅对留守儿童自身的成长和发展有伤害性影响,而且这也将成为我国和谐社会建设的一个脆弱环节。儿童对整个家庭来说是触一发而动全身的影响,留守儿童及其家庭在"留守"以后所产生的后遗症也是未能全面预见和解决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监护人也是家庭之所以成为家庭的必备因素。因此,父母监护的缺失造成农村留守儿童在成长中出现的问题是应当引起重视的。  相似文献   

10.
<正>关注留守儿童的教育,已经成为农村中小学所面对的一大课题。那么怎样教育好这些留守儿童,让他们同样快乐成长呢?本人认为在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的过程中,要做到"三要"和"三不要"。一、留守儿童教育"三要"1.要多给关爱。留守儿童多住在亲戚家,有的甚至在朋友和邻居家,可无论在哪,他们都属于暂时失去父爱母爱的孩子。这种情况对他们的人格和性格总会有些影响,有的狭隘自私,有的偏激暴力,有的怯懦自卑,  相似文献   

11.
关键事件会对个体发展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影响留守儿童的关键事件一是外出父母是否与孩子建立起情感依恋,二是代养人能否补偿亲情需要,三是学校、老师、同学等能否成为留守儿童的"重要他人"。父母、代养人及学校、老师、同学等应关注留守儿童情感发展,给予帮助与指导。  相似文献   

12.
在当下万物皆媒体的环境中,手机媒体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孩子们健康成长带来了挑战——留守儿童家庭尤为严重。如何帮助留守儿童利用好手机媒体,通过积极引导,帮助农村留守儿童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为孩子树立理想、信念,端正品行、提升修养以及终身发展奠基,成为当下极为迫切和严峻的课题。从手机在留守儿童家庭中扮演的三种角色界定入手:手机是"父母的爱"、手机是"保镖"、手机是"帮手",从正反两方面进行案例分析,提出帮助留守儿童科学合理利用手机的几点策略,通过帮助留守儿童制定课后作息计划、加强与父母的沟通、指导开展手机媒体益智游戏,组织师生、亲子、生生之间开展手机媒体学习互动、开展"群文阅读"等途径,优化手机在学习中使用实效,让手机真正成为农村留守儿童的"保镖"和"助手"。  相似文献   

13.
<正>近几年来,随着素质的发展,学校教育抓得很紧,学校的"三关"工程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留守儿童的教育在学校中占了相当的分量。但留守儿童由于父母为了生计,长期在外打工,对孩子的交流太少,家庭教育十分缺乏。一些留守儿童家长把对子女的教育只寄希望于学校,自己却成了教育孩子的"远方看客"。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培养孩子成才,学校和家庭都有义务和责任。因此,家长们应该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倾心培养留守孩子健康成长。在此,我对留守儿童  相似文献   

14.
<正>"留守儿童"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留守学生"的教育是当今社会和学校教育面临的新课题,"留守学生"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对学生的思想政治、学习成绩、素质全面发展负有大部分责任。针对农村中小学"留守学生"的众多问题,班主任必须找准切入点,指导、支持和帮助留守学生度过学习、生活、心理和社会适应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外出务工人员的不断增多,在农村出现了一个特殊的"留守儿童"群体。因为缺少父母的陪伴和教育,这些孩子的心理健康已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和话题。对此,班主任应在主题班会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以期达到为"留守儿童"创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成长环境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大量农民外出务工,但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他们的孩子不得不留在农村而成为留守儿童。据全国妇联统计,全国留守儿童约有5800万,这个数字还在持续增加。如何让留守儿童更好成长,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笔者认为,留守儿童父母和政府部门要给予这些孩子更多的关爱,共同解决他们的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17.
《考试周刊》2015,(A3):172-173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乡经济体制改革深入和我国现代化进程推进,全国约有一亿四千万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打工。在这些农民工中,相当一部分是有孩子的父母,由于各种原因,他们中很多人将子女留在农村,从而形成一个特殊且较为庞大的孩子群体——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已成为当今我国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家庭、学校、政府和社会等多方面协调合作,共同构筑起面向"留守儿童"的一整套完备的社会化信息体系。近几年,作者通过构建"金山小学阳光心情吧"、学校信息网络和利用"校讯通"工程,构建起学校与家长沟通的桥梁,让学校与家长对子女进行协同教育,这是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正>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村大量的青壮年选择了外出打工或经商,好多村子里只剩下老人和孩子,于是一个新名词"留守儿童"出现了。在我班留守儿童占全班人数的42%,有的班甚至高达60%多。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是生理和心理成长的关键时期,而留守儿童由于日常生活上缺少照料、思想上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学习上没有人监督和辅导,所以严重影响了其健康成长,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成为  相似文献   

19.
我校地处城乡接合部,一些家长常年在外打工,只能选择让自己的孩子留在家里,这些孩子成为留守儿童。这些留守在家的儿童便开始咀嚼没有父母之爱的“孤独和寂寞”,成为继离异家庭子女之后又一值得特别关注的群体。那么,如何让留守儿童健康地成长呢?  相似文献   

20.
段瑾妤 《文教资料》2012,(2):143-144
在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过程中,人口迁移流动日益频繁,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背井离乡外出务工。有些农民工把子女扔给了老人监护或寄养他人,这些孩子被称为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儿童最缺乏的就是亲情和关爱,教育工作者不要吝啬爱,要把留守儿童当成自己的孩子,注重从平时的生活细节、亲情体验、心理教育等各个方面加强教育引导,力争让留守儿童找回亲情、找回快乐,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