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孩子与大树     
从前有一棵大树很孤独。有一天,来了一个孩子,和树玩得很开心,之后的日子里孩子几乎每天都来,就这样,几年过去了。孩子长大了,该上学了。看着孩子变得闷闷不乐,树问:"孩子,怎么今天这么不开心啊?"孩子说:"树啊,我到了该上学的年龄了,却没钱交学费。"树想了想,说:"孩子不用愁。我有很多果子,你把果子摘了卖掉,就有钱上学了。"孩子听了很高兴,便摘了许多果子拿去卖了。从此,孩子每到要交学费的时候都到大树这里来摘果子,大树每年也只有这一天才能再见到孩子。时间又过了很久,孩子又长大了,该结婚了。孩子又来到大树面前。大树说:"孩子,能见到你太好  相似文献   

2.
《家长》2004,(Z1)
马老师:您好!我们的孩子今年11岁,上四年级,去年转入中心小学的。孩子学习成绩不算太好也还可以,在中游吧,性格偏内向。他现在说什么也不去上学了。他说一到学校就想家,就想哭,就肚子疼。差不多一个礼拜了,家里怎么说也不行。这不,我们前天左劝右说的他才去了一次,又说什么也不去了……后来,才知道原因是这样的。有天孩子没有背下课文来,老师留下背书。到中午了我找到学校,跟老师吵了一架。后来,老师很生气地对孩子说,以后不要让你妈妈再来学校捣乱了。孩子因此挺害怕,天天担心,就想家,就想哭,就不愿上学了。您说孩子是什么心理疾病?我该怎…  相似文献   

3.
现实生活中不难见到这样的孩子:学什么总比同龄的孩子慢,做什么也比小伙伴差。他们总是被斥为“笨手笨脚”。这些孩子上学以后问题更多:明明很用功,起得比别人早,睡得比别人迟,可成绩就是上不去。面对老师、家长的责备,他们也很沮丧:我就是笨嘛。他们真的是天生愚笨吗?孩子为什么觉得自己“笨”呢?  相似文献   

4.
阿娟  瞳瞳 《小学生》2016,(Z1):14-15
积累本上的惊喜经过一段时间,阿娟老师欣喜地发现:孩子们的"每日一句积累本"上的句子正在慢慢发生变化。有的孩子用比喻句来记录心情,如:今天我开心得就像一只蹦蹦跳跳的兔子!有的孩子用一个比较长的句子完整记录一件事,如:今天我穿着新衣服去上学,同学们都说很好看,我真开心。有的孩子甚至还写出了诗一样的语言,如:太阳照得大地暖洋洋,我的心里也暖洋洋。阿娟老师读着这些越来越灵动的句子,心里非常欣慰。她知道,孩  相似文献   

5.
王维惠 《课外阅读》2011,(9):327-328
担任低年级班的妈,他们午休我在教室。我的汗水没有白撒。我要继续当好这妈。自参加工作以来,我一直担任低年班主任。切身体会到班级管理的难。“当一名班主任难,当一名好的低年级班主任更难!”许多老师都感慨地这样说。是啊,小学低年级学生,一下子从幼童变成了一个小学生,对学校“紧张”的学习生活往往会不适应。有的入学前父母就说:“开学后让老师来收拾你。”家长管不了的,就告诉老师,使学生见到老师就害怕。还有的干脆不愿上学。那么,如何去教育这些孩子们呢?  相似文献   

6.
旦一家住在一个小山村里。一天,妈妈对旦说:孩子,你已经八岁了,该上学了。旦不高兴地说:为什么要上学?我不去!我天天在家陪(péi)妈妈。妈妈摸着旦的头,耐(nài)心地说:上学可以学到很多本领,还可以交到许多朋友……我能交朋友?旦有点怀疑。妈妈却肯定地点了点头。  相似文献   

7.
丁刚 《中学教育》2007,(3):62-62
奥斯丁是我的一位美国朋友的孩子,6岁时就上了学。奥斯丁上学没多久,父母就发现了他的变化。不小心碰了妹妹,他马上就会说“对不起”。家里来了客人,他会像主人一样与客人握手,还要说一句“见到你很高兴”。坐车的时候,他还会提醒爸爸一定要系好安全带。一这些当然都是他在学校里学到的。  相似文献   

8.
李奇 《教师博览》2012,(8):44-44
奥斯丁是我的一位美国友人的孩子,今年6岁,刚上小学一年级。上学没多久,父母就发现奥斯丁有了很大变化。不小心碰到了妹妹,他马上会说“对不起”。家里来了客人,他会像主人一样与客人握手,还要说一句“见到您很高兴”。坐车时,他还会提醒爸爸系好安全带。当然,这些都是他在学校里学到的。  相似文献   

9.
妈妈我恨你     
俞雪芽 《家长》2013,(1):27-28
身为母亲的您,要坚强起来,您的行为能给孩子带来更有力的安全感,让他觉得不孤单,有心事能和您商量,减少与您的冲突。家长:您好,老师!我有一个独生子,但是我这个家长当得很失败,我现在最大的愿望不是孩子怎样孝顺我,只要他不恨我就行了。咨询师:听您这么说,您和孩子的关系很紧张。家长:是的,现在他不上学,天天在家呆着,您说我能有好气吗?咨询师:孩子多大了?为什么不上学了?家长:我儿子今年十五岁,应该上初三了,可他  相似文献   

10.
奥斯丁是我的一位美国友人的孩子,今年6岁,刚上小学一年级. 上学没多久,父母就发现奥斯丁有了很大变化.不小心碰到了妹妹,他马上会说"对不起".家里来了客人,他会像主人一样与客人握手,还要说一句"见到您很高兴".坐车时,他还会提醒爸爸系好安全带.当然,这些都是他在学校里学到的.  相似文献   

11.
徐亚群 《中学教育》2006,(10):40-40
孩子在另外一所学校上学,放学后我去学校接他。顺便到他们学校的教师办公室找一个老师有事情,让孩子和我一起走,孩子不愿意上去。我问她为什么,她说,老师说了不准进办公室。我说,我和你一起上去,爸爸也是老师,你是和爸爸一起去找人有事情的。孩子很是紧张地跟我走上了楼梯。到了楼上办公室不远的地方,孩子紧紧地和我偎依在一起,显得更加紧张了。教师办公室对于学生竟然有这么大的威慑力,我感到很是奇怪。  相似文献   

12.
3岁的孩子,随着自我意识的增强,他们喜欢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对父母的要求他们常常会毫不犹豫地说“不”,使家长感到束手无策。讲道理吧,孩子不喜欢听或者根本听不懂,结果,有的家长就以打骂孩子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怎样来对待这些小家伙呢?我的体会是“3岁的孩子爱游戏”。我就以游戏的方法或游戏的口吻来解决这些矛盾,使孩子愉快地改变主意,按照你的要求去做。  相似文献   

13.
A小朋友在上幼儿园大班的时候,从邻居的孩子那里学到了一些他自己根本不懂什么意思的灰色童谣,如“上学苦,上学累,上学还要交学费,不如加入黑社会……”、“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乌说‘早早早,你为什么背上炸药包?’我去炸学校,天天不迟到。一拉导火索,学校全没了”。  相似文献   

14.
说到情感共鸣的力量,我对它的了解是在大学时代。当时我选修了一门儿童心理学课程,被分派到离学校不远的小学去工作。我的工作内容之一是为四十多个孩子提供心理辅导。这些孩子来自不同年龄段,从幼儿园到小学六年级都有。他们有的来自双亲家庭,有的来自单亲家庭,但他们的父母全都忙于工作,无法按时接送他们,因此只能留在学校里让老师照看。  相似文献   

15.
新来的孩子     
正五年级开学,我班新插班一个小男生,农村学校来的,爸爸到集镇上打工,顺便把他带来城镇上学,很是腼腆,看着就是个比较乖的孩子。班上有一群狼一样的孩子,总是招惹新来的孩子,狼崽子们把他的衣服弄脏了,作业本丢水里了,书包藏起来了,笔也给拿走了……新来的孩子都不知道怎么办,只是天天向我告状。开学那几天,天天就是应付他告状了,每天我都要做福尔摩  相似文献   

16.
翅膀 《家长》2010,(11):20-21
前日,朋友找我哭诉,说她正在上初三的儿子不想去上学了,天天呆在家里玩儿电脑、看小说,也不和父母说话。看着别人家的孩子正在为中考努力拼搏,自己的儿子却如此,她怎么能不心急如焚呢?  相似文献   

17.
我有一位朋友从小就有口吃的毛病,可是小时候的他却很想成为一名传教士。随着时间一天天过去,这孩子想成为传教士的理想越发坚定。然而,每当他把自己的心愿对朋友和亲人说时.他们有的讥笑他,有的甚至很不客气地打击他的满腔热情,而那些“好心的人”则动他放弃这个愿望。  相似文献   

18.
天学前一天,当一群群的孩子前来报名注册时,我便在大门口迎接他们,一边教他们按先后顺序站队,有组织地进行登记,一边仔细地观察着每个孩子的举动。孩子们有的很老练,老师问什么答什么,泰然自若;有的规规矩矩,说话吞吞吐吐,显得很拘束,也有的抢先报到注册,显得非常好动……。这些,我都一一记在心里,并且尽可能通过注册报到,记熟这些孩子的名字。开学那天,我一吃过早饭,就急急忙忙地走出饭堂,去欢迎新来的孩子们。我先把他们带进教室,再给他们一个个安排座位。然后,我向他们作了自我介绍,接着又讲小故事,使他们情绪安定下来。孩子们才到校,还不知道怎样上课,怎样做个小学生,所以在初开学这几天,我就带领他们认识学校环境,参观高年级大哥哥大姐姐上课,并且向他们说明学  相似文献   

19.
有一次,一位同行向我谈了这样一件事,她在班上让幼儿谈自己的妈妈干什么工作,当一个孩子说我的妈妈在凉粉店时,哪些四岁多一点的孩子竟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嘻嘻哈哈地笑了起来。这件事引起了我的深思,为什么谈到妈妈在当什么长、什么主任、什么经理时他们不笑呢?很显然,是他们认为凉粉店低贱的缘故。后来,我又在大班作了调查,我问他们长大了作啥?有的说要当解放军,有的要当科学家,有的要当画家,有的说要当官。五岁的罗强特别强调说:“张老师,我长大要当大官。”我问他为啥要当大官,他说,  相似文献   

20.
文侠 《家长》2005,(11)
孩子从上初一开始就住在学校里,一个星期回家一次。那时候,家里刚装了宽带,孩子周末回家,提出想上网玩儿一会儿游戏。我不太同意,总希望他能多看看书。孩子跟我说:“妈,其实我们同学没有一个不玩儿游戏的,家里不让玩儿,他们就想办法去网吧玩儿。其实玩儿网络游戏既能放松心情,又能开发我们的智力,我不明白你们大人为什么那么恨它。”我说:媒体经常报道,很多孩子沉迷网络,彻夜不归,不仅耽误了学业,有的最终还走上了犯罪道路。”孩子说“:你们大人天天把学习挂在嘴边。可是我们除了学习也应该有我们的天地呀!我们班里有些同学在晚上老师检查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