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党中央和小平同志,高瞻远瞩,从战略发展的眼光出发,反复强调要以极大的努力抓教育,并告诫全党,在这个问题上搞不好要负历史的责任。紫阳同志在十三大的报告中又一次深刻地指出:“从根本上说,科技的发展,经济的振兴,乃至整个社会的进步,都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和大量合格人才的培养。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必须坚持把发展教育事业放在突出的战略位置,加强智力开发。”这些论述把发展教育同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紧紧联系在一起,充分肯定了发展教育作为三大社会经济发展战略之一的地位和作用。这是统一对发展教育的认识,指导深化教育改革最有力的  相似文献   

2.
教育、科技、人才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具有战略性、基础性的地位和作用。要深刻理解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的内在关系,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这是新时代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必然选择,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造就科技创新人才的必然要求。要紧紧围绕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同向发力、同频共振,形成“教育链-科技链-人才链”相互支撑、深度融合的战略格局。要坚持立德树人在人才自主培养中的重要地位,搭建人才自主培养的教育体系,创新人才自主培养的理念模式,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3.
现在,全国有识之士都深感发展农村职业教育的紧迫性。占全国80%人口的农村教育搞不好,不大力普及职业教育,整个国家经济的振兴,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和大量合格人才的培养,都将不可思议。  相似文献   

4.
经济发展靠科技,科技发展靠教育。教育投资效益的滞后性和人才培养的周期性决定了教育在经济发展中的超前性和优先发展的地位。贫困农村地区要振兴经济,必须优先教育,要发展教育,一是要加大教育投资,二是要深化教育改革,使教育与当地经济建设紧密结合,通过培养实用型人才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高校要积极探索培养科技创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径,采取切实措施加大对高校科技型人才创业的政策支持。培养科技创新型人才,积极拓展创业渠道,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高校理工类专业作为我国科技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主要领域,虽然近年来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由于我国高校对培养科技创新人才的创业教育起步发展较晚,与西方发达国家的高校相比,在教育理念、教育模式、课程设计、内容编排、师资建设等方面还存在很大差距,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6.
进入世纪之交,社会经济的竞争转化为人才、科技和知识的竞争。教育是科技知识的生产物,又是传递物。因此,经济竞争的实质转化为教育的竞争。提高教育质量,培养高质量的人才是二十一世纪教育的主体。十五大要求教育要培养同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数以亿计的应用型人才和数以万计的专门人才,我国的成人职业教育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一、我国成人职业教育的现状1986年国家批准了关于发展成人教育的决定。邓小平同志南巡时发表了“科技要发展,教育要先行”的意见。李鹏总理在多次重要讲话中指出要大力发展成人职业教育。十几年来,我国的成…  相似文献   

7.
国家振兴要靠科技,科技发展要靠人才,人才培养要靠教育,所以,作为教师要培养面向21世纪的全新的高素质的人才,必须深入持久地对学生进行科技教育,并要从“娃娃”抓起。小学语文教材,科技因素较少,教师更应增强科技意识,努力挖掘教材中的科技“含蕴”,加大对学生的科技教育力度,提高教学中的科技教育含量。  相似文献   

8.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我们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这使教育在21世纪经济竞争和社会发展上的战略地位愈加重要,也为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面对这样严峻的挑战。教育不仅要培养知识渊博的人才,更要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所谓高素质即全面发展、品格高尚的人才。这就要求教育在重知识的同时,更要重德育。因为德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又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
正21世纪是科技和人才竞争的世纪。漠视科学教育,就是在拿未来开玩笑。胡锦涛同志早在十七大报告中就提出了科技兴国、人才强国的战略并部署了五年(2007—2012)的发展规划:"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目前,中国科技发展进入一个重要的跃升期,所以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行科学教育,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中学英语教学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要担当科学教育的重任。那么如何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通过实践探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培养。  相似文献   

10.
刘复兴 《人民教育》2022,(23):29-33
党的二十大报告要求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指出要“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我们的教育要面向中国式现代化和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需要,加快建设适应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三位一体”布局需要的高质量教育体系。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显著提升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文化和社会的不断发展,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 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的数量越来越大’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的 质量越来越高。这就给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而人才 的培养离不开学校教育。学校教育要应对这一新的挑战,必须 与时俱进地进行教育教学改革,以培养出满足社会需要的人 才。  相似文献   

12.
郑淑芸 《中国教师》2013,(Z1):18-19
现代社会,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世界各国越来越多的把竞争焦点集中到了科技和人才上面,努力发展科技,培养创新人才。为了适应国家发展的需要,培养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在教育中要努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道德素质。在中学阶段的历史教学中,教育者可以尝试一下方法教学:  相似文献   

13.
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数学教育的目的不再是培养纯知识型的人才,而是培养智能型的人才;不但要注意知识的灌输,更要注意获得知识的方法与能力的培养。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要去探索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型人才的新措施.要改变旧观念,改革课堂教学,适应素质教育的发展与推进。  相似文献   

14.
黄其松 《贵州教育》2022,(23):17-18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我们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是建设人才强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作为人才自主培养的主阵地,不断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是高校应有的责任担当与光荣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5.
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对未来的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学要完成这一任务,必须有一个正确的教育思想和一套正确的培养方法。教育思想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是发展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的战略思想。它揭示了在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中当代教育工作所面临的根本问题,是我国  相似文献   

16.
21世纪将是一个全新的知识经济社会 ,企业教育也势必会有新的发展 ,那么它的思路又将如何?本文仅作探讨。一、以培养高层次科学技术和管理人才为教育重点目前 ,企业高层次的科技和管理人才最为匮乏 ,教育应面对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切实把培养高层次科学技术和管理人才列为教育重点。因为 ,企业的发展要靠高层次科技和管理人才 ,只有切实把科技开发和人力资源开发列为“重中之重”的条件下 ,才能做到“依法治教”和办学制度化、规范化 ,企业才能充满生机和活力。二、把培养不同层次的创造型人才作为重要教育目标创新是知识经济…  相似文献   

17.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将教育、科技、人才放在战略任务中进行统筹部署和系统谋划,强调了三者之间的有机联系,尤其提出要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拔尖创新人才这一概念是在“大国崛起”的背景下,在知识经济与社会转型的深层危机中,伴随新科技革命的发展而出现,并一再成为政策和学术热词,近年来各种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实践也随之展开。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集中体现了教育、科技、人才的联动发展,其培养模式也迫切需要从拔尖模式向普育模式转型,以在丰饶的土壤中孕育创新的种子,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科技要发展,教育要革新。教育要培养新型人才,教师首先要有创新的观念和能力。在语文教学中,笔者以"四新"目标教学为切入点,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9.
以人文科技融合为特征 改革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推进人文科技教育融合是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要提高学生的人文科技素质,培养高素质专业化人才,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把人文科技素质作为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底蕴,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在多元融合中探索发展人文科技教育多样化的有效实现途径,促进人文教育和科技教育协调发展。一、多元多样培养,人文科技教育融合方式个性化在教师教育改革中吉林师范大学着力构建以人文科技教育融合为特征的具有教师教育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教师教育转型过程中,学校把握住教师教育向综合发展的特点,在综合培养中突出人文科技教育特色。在办学…  相似文献   

20.
新农村建设就是要把科技、教育、人才三大战略任务落实到基层,落实到农村,落实到村镇。因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教育是基础,人才是发展生产力的第一资源。农业人才培养已成当务之急,要解决农业问题,当代需培养、培训和造就数以千万计乐于献身农业、农村的创业人才。下面介绍应大力推进的五项“创业人才工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