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主题事件学习创造性地将符合脑科学原理的"主题事件模式"运用到小学品德与社会的学习过程中,突破新课程的教科书,让师生在课堂上依据特定主题而经历、演进连贯的事件过程。主题事件学习的设计行动要素为基于课标、主题引领、层级衔接、反思提升。在虚拟与真实中实施综合教学,多种丰富的教学策略促进课堂上诸要素的互动与关联,有效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真正建立起以学为中心的品社课堂。  相似文献   

2.
主题事件学习创造性地将符合脑科学原理的"主题事件模式"运用到小学品德与社会的学习过程中,突破新课程的教科书,让师生在课堂上依据特定主题而经历、演进连贯的事件过程。主题事件学习的设计行动要素为基于课标、主题引领、层级衔接、反思提升。在虚拟与真实中实施综合教学,多种丰富的教学策略促进课堂上诸要素的互动与关联,有效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真正建立起以学为中心的品社课堂。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小学品德课堂"假大空"的现象一直困扰着广大教师。如何提高品德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每个教育者都关心的问题。主题事件赋予了课堂逼真的教学情境,增强了教学过程的真实感。学生通过参与一个完整的事件发生发展的活动过程,获得具体的经验和感受,从而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  相似文献   

4.
庄丽敏  汤门佳 《教师》2013,(9):48-50
依据《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和小学中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在《品德与社会》的教学中,采取“主题式学习”这种灵活、开放的教学组织形式,可以更好地让学生在多种多样的活动中促进个体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的发展。本文在提出问题并概括其意义的基础上.从“主题式学习”的概念理解教学组织、学习主题和内容的确定,主要途径——实践活动,评价手段——资源库,从要注意的问题等方面对“主题式学习”的教学模式做了探索,希望以此来有效地促进学生品德与社会性发展。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小学品德课堂"假大空"的现象一直困扰着广大教师.如何提高品德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每个教育者都关心的问题.主题事件赋予了课堂逼真的教学情境,增强了教学过程的真实感.学生通过参与一个完整的事件发生发展的活动过程,获得具体的经验和感受,从而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 相比传统课堂教学,主题事件活动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的设计上,至少有三点不同: 一、教学内容的不同 传统的品德课堂教学内容是以教材为主的,即使在品德新课标大力倡导"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的情况下,品德课教师们大多也只是将学生的生活作为课堂教学内容的补充材料,而非主要材料,课堂教学依旧跳不出教材的话题限制,与学生的真实生活存在一定的距离.而主题事件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师完全摆脱了教材的束缚,根据新课标规定的课程内容,结合当下学生的实际生活自主研发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6.
姚伟琴 《考试周刊》2022,(40):150-153
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主题探究活动的设计和组织应遵循科学性、针对性、开放性等原则,以丰富直观、灵活开放的学习形式,给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机会。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主题探究活动中促进个体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  相似文献   

7.
学习主题与真实情境是开展任务群学习的关键要素,有意义的学习主题对于情境创设具有引领作用。文章通过准确设置单元学习主题,并将其合理分解至课时或活动之中,依据学习主题,选取当下热点事件,创设问题情境。细化设计与开展学习活动落实学习主题和目标,是学习任务群教学实施中的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8.
将德育与儿童生活有机融合,并让其成为能够改变、改善儿童生活的"因子",是学校德育研究与品德课程研究共同关注的话题。要改变学校德育碎片化的现状,需要以"生活德育"为核心理念,并建构以"学生"为主体,"品德课堂"和"主题活动"为两翼,促进"家庭""学校""社会"有效结合的一体化德育体系,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品德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在"学导螺旋发展大课堂"中,必须改变传统的师生关系,建设新型的课堂模式。本文笔者试图以"学导螺旋发展大课堂"为切入口,进行主题班会课的尝试。从而充分展示出学校课堂模式展现出的新的变化,以及带来的新思考。主题班会课是德育的主阵地之一,是班主任针对班级情况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一种有效方式。在班会课上,班主任围绕着特定的主题可以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和心理教育。与其他形式的德育方式相比,它更能促进班集体正确舆论的形成,帮助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然而,长期以来我们的班会课基本上主要是以班主任为核心的  相似文献   

10.
部编语文教材采用"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织单元结构,这是对现有各种版本语文教材只关注"人文主题"、忽略"语文要素"的更正和改进。随着部篇教材的全国采用,对于习惯了多年苏教版教材教学的教师来说,更新教学理念极为重要。在这个背景下,通过三堂同题异构课的比较,有了两方面的认识:一方面,通过主问题来贯穿课堂实现"人文主题"的深刻化;另一方面,用默读和朗读的方法来贯穿课堂,用旁批和摘录的方法来指导学习,从而落实"语文要素"。  相似文献   

11.
律动在《品德与生活》课的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能够放松学生学习紧张的情绪。课堂律动的设计不能盲目,应以律动音乐、律动主题、律动过程这三要素为切入点进行精心设计,这样才能有效提升律动在《品德与生活》课上的作用,才能充分发挥律动的德育功能。  相似文献   

12.
现阶段语文教学改革重在打造高效课堂,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主题单元教学一改传统的单篇教学模式,整合了单元要素,可以使教学目标更加明确,能够促进教师转变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节约课时,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成就感,实现高效的课堂。  相似文献   

13.
李国承 《快乐阅读》2013,(12):19-21
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教师的有效教学应指向学生有意义的课堂学习,这种课堂学习必须建立在学生的主观愿望和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在此背景下,很多教师采用了"主题式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但由于一些教师对"主题式教学模式"内涵把握不清,主题设计与教学内容不贴切,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因此,设计一个有效的课堂教学主题是实现"主题式教学模式"的关键。笔者根据本人教学实践及思考,在此基础上就如何设计一个切合教学内容的主题,进行探讨,以期取得更大的进步。  相似文献   

14.
利用主题事件进行学习,可以让课堂教学打破传统的师讲生听模式,变得丰富多彩、生动活泼,学生可以在参与各种生动有趣的主题事件中体验、感知和反思,建构自身学科知识,提高课堂学习的兴趣,使学习变得更有效。  相似文献   

15.
正活动是小学生的天性,是小学生学习知识、形成技能、培养情商最为有效的方式。美国教育家杜威"做中学"的观念给我们启示: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通过让学生积极地参与主题活动,丰富学生的情感、经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小学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活动性是该课程的一个重要特点,以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为特征的主体性活动是该课程教学的有效载体,应贯穿于小学品德学科课堂教  相似文献   

16.
傅八一 《考试周刊》2012,(67):74-75
以生活为本的小学数学"主题学习活动"是将数学知识和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有机地加以整合,以数学主题活动为主线,以数学问题为切入口,以问题的提出和解决为中心,开展以自主学习为主要方式的开放性的数学主题学习活动,动态生成数学知识,凸显学习活动的开放性,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应用意识。"主题学习活动"的主要方式是数学学习活动"主题化",核心是数学知识问题化和解决问题知识化,目的是改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相似文献   

17.
主题式教学的课堂围绕教学主题展开,通过真实问题情境的创设,开展多种探究活动,能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这与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重视探究教学""素养为本"是相契合的。本课例将以铝制易拉罐作为素材切入,整个课堂围绕易拉罐片展开,探究铝的化学性质、易拉罐合金成分,并渗透元素与人体健康、资源回收、社会责任等内容,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8.
<正>实效性是课堂教育的一个恒久的主题。实效性是指课堂教学取得的实际效果和学习效率,它是课堂教学的生命。教学的效益是其核心问题。而品德课程的教学有无效益就体现在通过学习学生是否能用课中所学来指导自己的生活,提高生活质量,促进自我全面发展,并能融入当今社会,参与社会,成为一个合格的小公民。我以"小学品德课程生活化教学实效性研究"为课题,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19.
目前高中古代诗歌阅读教学"高耗低效"的问题亟待解决。以课堂学习主题模式开展古代诗歌教学,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与实践能力,扩大学生的阅读量,提高语文核心素养。本文以《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诗歌部第一单元的"自主赏析"课教学为例,对高中语文课堂爱国主题模式展开探究。  相似文献   

20.
主题式教学能够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使学生顺利融入课堂学习。初中化学课堂合理开展主题式学习,不仅能够提高课堂设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高学生课堂记忆水平和学习质量,而且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发散思维、迁移思维、创新思维的多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