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高句丽、新罗建立以来,贡献颇勤,中原王朝亦时遣使者吊死册生,在唐代出现了好几部关于两国地理、风俗的著作,为史籍提供了新资料,有助于中原士民了解海东风情。这些书如今都已佚失,只有少量佚文存世。但仍对我们研究东北民族与疆域问题有重大价值。  相似文献   

2.
史家对于高句丽的婚俗谓之以淫,是因为深受中原礼教文化浸染的缘故。身陷高句丽的隋人,其口中的游女,或许在他们看来是无主的女人,实际上指的可能是那些虽婚配而未生子、或虽生子但子未长大、或因各种原因丧偶的高句丽妇女。  相似文献   

3.
高句丽是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之一,虽然这个民族留下的文字资料为数不多,但是他们却留下了大量记载着高句丽风俗文化的精美壁画。这些古墓壁画为人们研究高句丽这一湮没在历史的烟尘中的少数民族文明提供了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4.
元朝是蒙古人建立的国家。他们长期生活在气候奇寒的漠北草原,社会风俗与中原的汉人迥然不同。入主中原后,草原文化与农耕文化互相吸收、融合,蒙古人的社会风俗有了一些变化,但大体上仍保留着本民族的特色。[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吉林省地处东北亚地区的几何中心,东临朝鲜、日本,西接蒙古,北连西伯利亚,南通中原,自古以来,就是中原文化向东北亚地区扩展的中转站,又是一个多民族聚集的边疆省份,丰富的地上、地下文物资源,以集安地区为重点的高句丽文化遗存,以延边地区为  相似文献   

6.
高句丽后期推行"西事中原,南侵罗济"的周边政策。该政策有助于高句丽保持后方稳定和实力提升,其"西事中原",得到了中原王朝的承认,从而赢得了稳定的和平环境,解除了后顾之忧。南侵罗济则使高句丽领土得到了扩张,意欲雄霸朝鲜半岛。但该政策在实施过程中走向了它的反面。本文试图对此变化过程加以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7.
中原是中华文化的主要创生地,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原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上始终占据重要地位,先后有20个朝代建都或迁都于中原,中国七大古都,河南就占有三个。历史造就了中原体育文化资源在全国的领先地位,自新石器时代的裴李岗文化,中华文明的大量体育文化景观、民俗体育文化遗存、与体育有关的历史文物、民俗体育文化典籍和体育艺术珍品都留存在中原大地。中原应以经济区建设为契机,开发和利用民俗体育文化资源,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重振中原雄风,重树中原形象。  相似文献   

8.
洛川县.位于西安以北,延安以南,距延安130公里。在陕西人的眼里.这是个有趣昧的地方:关中人认为.到了洛川就算到了陕北.但陕北人却说.洛川已经算是关中地面。正是这种地理位置,使人们在洛川能看到很多文化的影子,有关中平原的,也有陕北高原的.古代各民族风俗也在这里汇合演变。正应和洛川民俗博物馆馆长段双印的那句话,洛川是个“取千里瞬间,收百里风俗”的地方。  相似文献   

9.
高句丽(BC37—AD668年)王系问题是高句丽史研究的重要方面。学界通常认为在高句丽705年的历史中,计有28代王,但对其王系世次、血亲关系等具体问题的认识却长期存在不同见解。中国《三国志》等正史俱有高句丽王的相关信息,但不够完整;朝鲜半岛第一部正史《三国史记》中有完整的高句丽王系,然而存在多处与中国正史记述相悖的问题。国内的高句丽研究起步较晚,且着重于族源、社会性质、文化属性、与中原王朝的关系,以及对好太王碑等金石文献的相关研究,而对高句丽王系问题的研究还十分薄弱。尽管一些学者已经在相关领域中个别触及了关于高句丽王系的研究,但还都仅限于个案分析,以及在考证其他历史问题时对王系的旁涉,还未有系统研究高句丽整体王系问题的著作问世,零散且篇幅有限的关于王系研究的论文尚不足以全面解析高句丽王系世次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我国是由多民族以及多民族文化组成的国家。广西壮族自治区有11个少数民族,不同的民族之间也拥有其特殊的当地文化和风俗。各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节日和庆祝方式,民俗体育文化在这些节庆中都占据着重要地位。民俗民间体育文化具有其独特的传播价值,本文就这些体育文化的几个特点,展开来述说少数民族民俗民间体育文化领域的传播价值。  相似文献   

11.
<正>盾牌舞是江西永新地区的一种集音乐、杂技、舞蹈、武术为一体的民间体育运动,在永新烟阁、龙源口等乡镇流传着,也是当地一种最具有代表性的地方文化。盾牌舞是赣南地区民俗民风的缩影和代表,代表着当地人们昂扬斗志的原始凝聚力。在当地风俗文化的影响下,盾牌舞不断发展成为一种具有鲜明特色的民间体育运动,也是江西地区民俗体育运动发展的代表。  相似文献   

12.
民俗纪录片是以不同地域或民族的传统风俗和生活方式为拍摄对象,反映不同地域或民族奇异风俗和独特文化的一个纪录片片种。海南省各民族保留至今的独特习俗,为海南本土民俗纪录片的创作与发展提供了挖掘不尽的题材。  相似文献   

13.
公元2世纪初,第二玄菟郡境内濊貊系土著首领宫正式建立高句丽政权。此后,高句丽与中原王朝、慕容鲜卑、百济、新罗、靺鞨进行了一系列的较量,互有胜负,其疆域也因此伸缩不定,变化较大。总体来看,高句丽前期以浑江、鸭绿江流域为中心,后期以大同江流域为中心,建立了一个幅员辽阔的强大王国。  相似文献   

14.
文化是什么? 文化是语言、文字、音乐、歌舞;是民俗风俗生活的总和;是一种精神、风格和气质;是思想、审美和价值的取向。既是无形的,又是有形的;既是鲜活的,又是凝固的。  相似文献   

15.
李敬儒 《今传媒》2009,(12):112-113
一、民俗及其传播的重要性 民俗,即民间风俗,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民俗起源于人类社会群体生活的需要,在特定的民族、时代和地域中不断形成、扩布和演变,  相似文献   

16.
十六国时期,东北地区先后出现了前燕、后燕、北燕三个割据政权。其中前燕(337—370年)、后燕(384—407年)的建立者皆是鲜卑族慕容氏,而北燕(407—436年)的建立者高云,据文献记载,其祖父是高句丽人,在前燕对高句丽的战争中移民而至燕地。作为移民后裔,高云的相关历史颇为引人关注。本文通过对高云家世的叙述,进而对高句丽移民的相关问题提出自己的认识。请学界师友赐教。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后中国已形成敬老风俗新风尚,这是我国自古以来敬老传统文化的延续。本文以敦煌唐人鸠杖敬老风俗为视角,广泛网罗古典文献,深入探讨了鸠鸟崇拜的民俗流变;因有国学第一经典——《周易》占卜贯穿其中,遂促使敬老风俗形成其哲理性特点,逾增加了我国敬老传统文化的魅力。  相似文献   

18.
客家民系是汉族一支重要而特殊的民系,说其重要是因为它分布广泛,影响深远;说其特殊是因为它有与别的民系不同的方言、风俗、民情等等。产生于中原大文化背景下的客家文化,在长期的多次的南迁过程中,既继承了中原文化的精华,又改造及融汇吸收了新的生活环境中土籍人民的文化。形成自己  相似文献   

19.
刘振宇 《大观周刊》2012,(50):326-327
江西省境内宗教盛行,风俗繁多,复杂的自然地理环境和宗教宗族因素铸就了特有的社会文化,并形成了丰富的民间民俗传统体育资源。近年来,受社会的变迁和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影响,江西省许多优秀的民俗体育项目出现参与人员身份变异、宗族崇拜功能弱化、活动指向功利化等问题。使其维持和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危机,民俗体育亟需正确的理论指导来冲破这些发展的瓶颈和制约因素.促进催生我省民俗体育发展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20.
高句丽早期信仰是具有民族特色的原始宗教,但随着佛教、道教的相继传入,高句丽社会原有宗教信仰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虽然原始宗教在高句丽社会底层的民间信仰中仍占有重要地位,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而日趋没落,高句丽宗教信仰趋于多元化,上层社会则多以释道信仰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