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二战后纽约市经济地位的变迁及其对上海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全球性产业结构发生重大调整。美国国内的产业结构、区域性经济的结构也随之发生变化。同时,纽约市的人口构成中黑人和拉丁美洲人所占的比重大幅度增加。纽约市也同美国同期的其他大都市一样进入郊区化和大都市区化的新时代。在这些因素的联合冲击与影响下,纽约市的原有经济地位衰落了。但是,它适时地对自身的产业结构进行了战略性的调整,并据此实现了经济发展的再度复兴。这一过程对于上海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高校专业群建设,与地方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密切相关,亟待形成产学研一体化的格局,高校培养的应用型人才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为地方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人才支持。反过来,地方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也促进了高校专业群建设,提高了毕业生的就业率和人才培养质量。所以,对地方经济及产业结构与高校专业群建设现状进行研究,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伦敦在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出现了大规模的人口外迁现象,根据外迁特点可将这一时期分为"郊区化"和"逆城市化"两个阶段。在"郊区化"阶段,针对郊区教育资源紧缺和教育管理权争议,英国政府在新城建设中制定了合理的学校用地规划,并颁布《伦敦政府法案》,重新划分教育权,提出了针对流动学生的教育方案。在"逆城市化"阶段,针对伦敦等大城市内城教育困境,英国政府推动了"教育优先区"计划的实施,促进教育机会均等,后又颁布了《内城政策》白皮书,重视地方政府角色,加强学校与社会的联系。伦敦在这两个阶段所采取的对策,对我国大城市应对人口外迁中的教育问题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伦敦在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出现了大规模的人口外迁现象,根据外迁特点可将这一时期分为"郊区化"和"逆城市化"两个阶段。在"郊区化"阶段,针对郊区教育资源紧缺和教育管理权争议,英国政府在新城建设中制定了合理的学校用地规划,并颁布《伦敦政府法案》,重新划分教育权,提出了针对流动学生的教育方案。在"逆城市化"阶段,针对伦敦等大城市内城教育困境,英国政府推动了"教育优先区"计划的实施,促进教育机会均等,后又颁布了《内城政策》白皮书,重视地方政府角色,加强学校与社会的联系。伦敦在这两个阶段所采取的对策,对我国大城市应对人口外迁中的教育问题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郊区化就是城市在经历了城市中心区绝对集中、相对集中和相对分散后的一个绝对分散阶段,表现为人口、工业、商业等先后从城市中心区向郊区迁移,美国、澳大利亚、英国以及日本等发达国家城市发展的郊区化模式表明,交通条件、工业化进程、通讯技术、郊区的基础设施以及规划政策等是城市化进程后期阶段郊区化的主要驱动因素。中国郊区化的驱动因素与发达国家有所不同,土地制度改革、工业园区建设以及户籍制度的改革形成了中国的被动郊区化模式。中国大都市的发展历程表明,小城镇的充分发展是中国城市化充分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6.
我国自从建国以来,经济逐步发展,改革开放的进行,推动中国产业结构变动,对于我国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怎么样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中国产业结构变迁由传统产业发展为现代产业结构,对中国的经济增长和变迁到底有什么影响?本文旨在通过对传统产业和现代产业结构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来分析中国产业结构的变迁到底对经济增长有怎么样的波动和影响。  相似文献   

7.
常州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转型升级呼唤常州高职教育园区专业"群"式发展。园区专业结构与区域产业结构整体适应,但也存在专业设置和调整缺乏科学论证,专业方向偏多甚至有些混乱,专业布局与地方产业布局匹配度不够,专业发展不平衡,专业群建设管理协调机制不畅等问题。建立政府宏观层面、园区中观层面和院校微观层面的"三级"专业群与产业群"双向协调机制"是保障产业结构调整与专业群结构优化同步的可靠路径。  相似文献   

8.
创意时代:建设面向未来的创新型国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当代世界文化与经济的发展来看,未来文化创意产业对中国经济的全面协调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将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于二次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的中国,适时地调整产业比重,进一步推动三次产业特别是高科技支持的文化创意产业类高端产业群的发展,是十分必要的。创意产业的知识密集型、高附加值、高整合性,对于提升我国产业发展水平,优化产业结构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产业结构的变化与劳动力结构有着密切的联系,随着都市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现代服务业对人才的需求不断加大。国际经验表明,在都市的发展进程中,中、低技能职业仍然是劳动力就业的主要阵地。然而,现行的人口调控政策加剧了职教生源短缺的现状,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使得职业教育面临人才培养的技能危机。为此,都市职业教育发展需要延展社会服务功能,加快面向新型产业的专业结构调整,从简单的技能训练转向人机智能合作教育,为普通教育学生提供技能选修课程服务,在建设学习型城市的战略发展中确立自身的新型定位。  相似文献   

10.
发展绿色低碳经济,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是我国的重大发展战略,而调整产业结构是发展绿色低碳经济的关键路径之一.选取2005—2019年中国30个省区市(不包含西藏自治区、港澳台地区)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考察产业结构调整对碳排放强度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省区市碳排放强度存在显著的正向溢出效应;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能降低本省区市碳排放强度,产业结构高级化有助于相邻省区市碳减排,而与之不同的是产业结构合理化不利于相邻省区市碳减排;产业结构调整对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研究结论对于区域合作调整产业结构,共同制定碳减排政策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郊区化是城市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阶段,既是城市生活方式的延伸,又是城市地域结构的进化,本文试图科学地定义郊区及郊区化,在此基础上分析中国城市郊区化的现状及其特点,并比较了中国郊区化不同于西方的地方,同时试图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近十年来泉州市三次产业和劳动力结构的发展趋势及其对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影响,运用产业结构GDP比重、产业贡献率、结构相似度和比较劳动生产率等指标,提出泉州市应抓住发展契机进行产业结构优化,促进海峡经济区发展的建议.认为泉州市应促进系统开放、推进闽台合作促进区域产业竞争与合作;推进农业多功能化转型、形成区域特色都市农业,发挥传统工业优势、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给力现代服务业,吸引乡贤二次创业等推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一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离不开合理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必要的产业升级。通过对中国大陆与台湾产业结构的演变过程对比,及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发现大陆目前产业发展水平只相当于台湾的20世纪70、80年代的水平,并且大陆的经济增长与生产效率、居民消费结构的相关性远远大于台湾。说明大陆的产业结构处于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必须进行针对性的政策调整。  相似文献   

14.
产业结构调整对地方经济的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对本科专业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笔者从人才培养的视角对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与专业改革的关系进行研究,提出主动顺应地方产业结构调整、强化企业与实践教学的关系、培养适应产业结构调整、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个性化创新型工程人才是地方高校发展的出路。  相似文献   

15.
产业结构的调整是阶段性的,不同时期,其重心也发生着转移。伴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生产性服务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在分析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与产业结构调整关系的基础上,结合山东省产业结构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现状,即山东省产业结构日趋合理,但第三产业比重相较而言仍偏低,其生产性服务业与中国其他发达省份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针对山东省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要求,本文最后提出了改革体制、扩大开放、培养人才、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郊区化机制与上海城乡空间经济一体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超民 《济南大学学报》2005,15(4):27-32,92
以东京都市区经济的聚集与郊区化为案例,分析了对上海城乡空间经济一体化的意义。认为当前上海在实现城乡一体化方面,各项政策要以都市经济演化理论为基础,一方面发展都市生产服务业和制造业,一方面通过适当的选址模式,推动郊区的工业园区和城镇建设,逐步消除城乡二元结构。  相似文献   

17.
文章在对上海城市工业用地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运用GIS空间叠置分析手段对不同时期上海城市建成区工业用地数据进行详细的研究,认为上海城市工业郊区化呈现明显的时段化特点,近郊区的工业园是工业郊区化扩展的主要落脚点;政府政策、城市改造以及工业系统内部结构调整是工业郊区化迅速发展的主要动因.  相似文献   

18.
当前,许多人提出我国已进入逆城市化阶段,在笔者看来,目前出现的现象并非严格意义上的逆城市化,实质是一种伪逆城市化。本文试从原因和影响等方面阐释和分析这一现象。  相似文献   

19.
都市文化     
当前,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界对都市文学的研究虽然极为重视,而且亦有相关宏篇巨著相继发表或出版.但从总体上看,关于现代中国都市文学的研究,似乎还应该调整和加强.所谓调整,是指当下的都市文学研究应该处理好"都市"与"文学"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对湖南省高职教育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进行适应性分析,依据产业结构调整专业结构的思路,提出政府需发挥好宏观调控的作用,统筹区域专业发展规划;学院应依据产业集群加强专业群建设,扶持开设战略新兴专业;行业企业应积极参与等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