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科学探究"是一个结合实际问题动手与动脑相结合的过程.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促进学生理解科学的本质.在"科学探究"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科学前概念;在"科学探究"中,教师要持续观察学生的探究行为,并引导学生建构理论."科学探究"的方法与实施的要求,影响着小学科学教师培养的方法与要...  相似文献   

2.
实验教学是小学科学教学的显著特点之一。它对培养学生的动口、动手、动脑能力,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都具有积极的作用。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课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师需带领和指导学生进行大量的观察实验、动手操作等活动。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3.
一、动手之前先动脑科学课程在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的过程中,重点不在于科学知识体系的传授,而在于通过引导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科学的态度和科学探究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小学科学课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科学启蒙课程。学生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培养小学生的动于、动脑的探究能力是小学科学教育的主要任务,也是我们教师不断创新教学的根本所在。那么,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呢?  相似文献   

5.
科学探究是学生能动地学习科学的过程,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有效地引领学生科学探究,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探究性学习,是值得研究的问题。在科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课堂上关注动态的生成;引导学生提出"探究问题";重视探究过程,兼顾学生"动手"和"动脑";鼓励学生交流质疑;建立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机制;注重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的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6.
科学探究是学生能动地学习科学的过程,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有效地引领学生科学探究,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探究性学习,是值得研究的问题.在科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课堂上关注动态的生成;引导学生提出“探究问题”;重视探究过程,兼顾学生“动手”和“动脑”;鼓励学生交流质疑;建立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机制;注重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的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7.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强调,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进行小实验、小制作等动手能力的培养。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也进一步强调了学生动手、动脑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近年来,笔者在科学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指导学生开展小制作实践活动,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大有裨益。一、小制作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动手动脑是实施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环节,让  相似文献   

8.
竺红波 《科学课》2014,(5):112-113
学生的探究是在科学思维指导下的探究,只有将科学探究和科学思维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因此.在小学科学课堂上,在放手让学生动手的同时,更要关注学生的动脑状况,注意学生思维的参与。  相似文献   

9.
小学科学是以探究为基础的学科,主张儿童要像科学家一样研究科学,也就是说学生要同时具有"动脑"和"动手"能力。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可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运用多种手段,提升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相似文献   

10.
小学三年级学生有其自身特定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构架,在科学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给予更多的耐心和细心,利用各种方法进行科学实验探究,让小学生亲自经历自然的探索过程,细心观察,耐心揣摩,从而寻找到以体验为主的科学探究兴趣,并培养良好的科学观察习惯,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发展科学精神,培养科学态度,提升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1.
袁其伟 《科学课》2009,(8):6-11
收集与整理事实是学生科学探究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学生观察能力、记录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学生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科学精神,都将在收集与整理事实的过程中得到应有的锻炼和培养。指导学生收集与整理事实,既是科学课教学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也是克服当前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动手有余,动脑不足”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小学科学课是培养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课程。充分利用自制课件进行电化教学,培养学生动眼、动手、动脑的能力。在实验操作中找到快乐和了解科学知识,从而形成科学的价值观,注重教会学生的探究方法,发现和总结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实验过程中,学生积极地动脑动手,体验科学家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获得科学探究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所以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兴趣,提高探究能力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4.
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的物品做实验,可满足学生爱动手、动脑的愿望,在进行实验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意识和不怕挫折的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15.
"做思共生"能引导学生将"动手"和"动脑"密切结合起来,发展动手能力、探究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同时创设学生生活中熟悉的情境,使实验教具和问题生活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热情.文中以苏教版《变色花》一课为例,倡导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使学生的科学素养在"做"与"思"相结合的教学过程中得到有效培养.  相似文献   

16.
“展科学探究能力”是高中化学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目标。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要充分挖掘化学实验在探究学习中的功能,创造条件尽可能让学生多动手动脑,参与实验,从而达到全面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17.
教学分析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学习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体验是科学学习的主要途径。"做中学"也强调,动手动脑是孩子们提高学习效率的主要途径。在设计本课教学时,一个重要的考量就是落实学生动手动脑相结合的探究理念,使学生在亲历的过程中掌握科学概念,形成探究能力。《让小灯泡亮起来》是冀人版小学《科学》三年级《电》单元的一课。本单元的主要概念是"能量",分解概念是"电流、闭合通路"。  相似文献   

18.
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综合学科。科学实验常常以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学生步入奇妙的科学殿堂,能激起学生的创新潜能。它对于培养学生的动口、动手、动脑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都具有其他教学手段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素质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践能力与创新思维。新课程标准强调:"倡导探究性学习,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过程,勤于动手动脑,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其本质就是要打破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构建师生互动、学生主动探究的教学模式,以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转变传统教学观  相似文献   

20.
科学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方式,又是科学学习的中心环节,更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在科学教育中,要想让学生的科学探究真正落在实处,应该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①从问题入手,激发探究欲望:②大胆猜想,培养探究品质;③动脑动手,养成探究习惯;④活化资源,培养探究能力;⑤巧用媒体,提高探究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