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深度报道如何做“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进和加强深度报道,是提高办报质量、扩大党报影响力的重要路径。深度报道的深度从哪里来?如何突破障碍发掘深度?怎样穿透表象呈现深度?  相似文献   

2.
任勍 《新闻世界》2014,(7):26-27
报纸深度报道发展至今,已有着较为成熟的运作模式。中国报纸深度报道的现状如何?面临其他媒体尤其是电视媒体的挑战,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对于新锐媒体网络,又应该有怎样的态度?在信息时代大背景下,报纸深度报道又该如何把握机遇,发展自己?本文试从这一系列问题入手,对报纸深度报道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作出一些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周呈思 《当代传播》2012,(3):109-110
什么是政经新闻、什么是政经深度报道?到现在业界及学界都没有形成一个基础概念,本文首先试图解决这一定义及其内涵。微博的普及已在最近一两年内深刻地影响了政经深度报道的新闻生产,具体来说影响程度有多大?政经深度报道应该如何重新定位?记者和编辑如何应对这种传播变局?如何利用这种新的传播工具来为政经深度报道的新闻生产服务?对这些问题,本文将进行分析并做出解答。  相似文献   

4.
胡建明 《传媒观察》2006,(12):55-56
消息体裁的新闻,目的在于客观报道事实,一般不允许作者在其中发议论,作价值判断。但是深度报道类写作需要较多的解释,写好这类报道很不容易,其关键是要把握力度与布局,在于思想深度的发掘。特别是非事件性的报道,必须要通过人的活动、思想展现事实。现在一些媒体一般化的长篇报  相似文献   

5.
背景材料在电视新闻深度报道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电视新闻深度报道要求对事实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作分析、解释,并交待有关的背景材料.新闻背景材料是深度报道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那么,什么是新闻背景材料?在电视新闻深度报道中,如何运用背景材料呢?  相似文献   

6.
我们的报纸为谁服务?我们将为读者提供怎样的产品?这需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了解我们目标读者群体的需求,二是依靠我们适销对路的产品吸引目标读者群体。深度报道是越来越多读者关注的“点”,而这个“点”则是我们报纸打动读者的突破口,而如何将深度报道做得“举重若轻”,如何做  相似文献   

7.
《新闻世界》2009,(4):128-128
【内容介绍】本书向读者介绍了什么是新闻精品,新闻精品是如何抓住问题的,怎样进行访前准备、采访、观察和调查研究的,是如何求新避免雷同的。新闻精品的标题、导语、背景、结尾是怎样写成的;新闻精品的语言、美感和角度是如何选择和运用的;新闻精品是怎样采写经济新闻、会议新闻、批评报道、典型报道、人物通讯和深度报道的。  相似文献   

8.
高刚 《记者摇篮》2004,(8):14-14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但如何报道事实?怎样才算报道了事实?由于秉持的新闻理念不同,人们的回答也不尽相同。近日,笔者通过对认识论的学习,似有所得,遂不揣冒昧,谈点体会。  相似文献   

9.
深度报道思维方式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度报道是被报纸、电视等媒体广泛采用的一种报道形式,它以多角度、多层面深刻而全面地反映现实事物的本质问题,给中国新闻界带来了勃勃生机,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些深度报道成功固然有多方面的原因,但笔者认为注意变革深度报道的思维方式则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那么,我们应当从哪些方面变革思维方式呢?笔者结合在《渭南  相似文献   

10.
深度报道自报纸媒介开始,近年延伸至电视媒介、广播媒介,最后进入网络媒介领域.网络媒介深度报道现状如何?有何操作策略?该文分析了当前网络媒介深度报道的现状,指出了其局限,并针对"网络媒介实施深度报道应如何操作?"这一问题,提出一些操作策略.  相似文献   

11.
董媛媛 《新闻大学》2008,(1):106-111
深度报道在中国和西方起源的两大权威认定是否真的无懈可击?深度报道操作模式究竟何时开始出现?笔者经过考查论证提出新的观点,至少把深度报道在中国出现的时间向前推进了百余年,比西方深度报道出现的时间早二、三十年。进而,笔者梳理了深度报道的历史发展和新闻实践,对深度报道的发展趋向做了探究。  相似文献   

12.
普遍意义上讲,财经报道分为财经新闻报道和财经深度报道,不管是以何种形式出现,这两者都是以事件性报道为主流的,财经新闻报道较为浅显,读者很容易看出事件的发生、过程和结果,可是大多数的财经深度报道却难以看出事件性来。从另一角度上讲,财经深度报道的事件性报道远远区别社会和时政新闻的事件性报道,如果撰写不好,形式上表现出来的往往是一种事件顺序的散乱和观点的不清晰,这主要是由于记者撰写文章的失控。如何处理好这方面的问题呢?我在撰写财经深度报道的过程中,我有以下几方面的建议。要有过硬的财经知识。做一篇较大篇幅的财经深度…  相似文献   

13.
报道对中国和美国各自新闻事业的发展都产生了重大影响,1938年美国著名报人柯蒂斯·D·麦克道尔根据深度报道的实践,把1932年出版的一本书《新闻报道入门》改为《解释性报道》,引起业界和理论界的极大关注。从此,关于深度报道的定义、报道方式等的研究异彩纷呈。但对其历史源流的理性探索比较鲜见。本文主要探讨中国和美国深度报道在发展过程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及其原因,为中国深度报道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深度报道被视为传统媒体“最后的倔强”,从新闻媒体长远发展来看,深度报道涵盖的广度、深度、厚度都是即时性报道难以比拟的。但不容忽视的是,信息技术的加持以及快节奏的工作生活,正促使速读、微读、扫读时代加速到来。在这一大背景之下,深度报道如何在依托传统媒体走好“稳重”路线的同时,“二次创作”出与新媒体环境相适应的产品,并与传统的深度报道方式形成合力,提高新闻报道的知晓率、传播率、阅读率?本文结合河北日报大型系列报道《大河之北》依托“大河之北”二级网站和微信公众号“大河之北官方”进行融媒体产品创作的实践,浅谈“重型新闻产品”的“二次创作”思考。  相似文献   

15.
党报的主流报道长期担纲党报主流舆论主力,如何在新形势下不断实现创新?如何让主流报道特别是科技类报道在思想、内容、形式、呈现方式等方面实现新的提升?容易陷入生硬艰涩窠臼的科技报道,如何使之有高度、深度、亮度和温度?本文从多个维度纵深分析,以实例说话,给予了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16.
赵玉洪 《青年记者》2007,(10):75-76
在现在的新闻界,深度报道成了一个备受青睬的名词。很多记、编辑都为如何搞好深度报道而伤脑筋。但是,从实际效果来看,在目前的新闻媒体中,深度报道搞得最好的,还首推报纸。虽然电视日渐“受宠”,但在深度报道方面,电视新闻似乎还有孚众望。那么,其症结到底在哪里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李平榕 《新闻知识》2000,(12):26-27
消息是一种最典型最基本的新闻文体,它以迅速及时的传递信息,报道事实为基本的特征,篇幅短小,形式灵活多样.有新闻中的“轻骑兵”的美誉。本文所论述的“消息”尤指千字以内的短消息,由于篇幅的限制和时效性的特殊要求.此类消息无法同通讯、大特写、长篇连续报道和系列报道等新闻文体一样有充分伸缩的文字空间,能详细深入剖析事件发生的原因和经过。那么这类短消息报道的“深度”指的是什么,它将如何体现和表现呢?(一)“深度”的含义和表现何谓“深度”?笔者认为是内容的厚度和纵深感。本世纪20年代以来.一种名为“深度报道…  相似文献   

18.
杨勇 《当代传播》2003,(4):11-12
前不久,中央要求新闻媒体减少领导活动和会议报道,把更多的版面留给基层和群众。这对广大新闻工作者来说,无疑是改进政务报道、提高新闻质量、拓展新闻广度与深度的难得机遇。在这种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改进政务报道和提高新闻质量?如何从众多政务活动中挖掘出老百姓更关注、更有价值的新闻?笔者结合多年的新闻采编实践,觉得有必要认真审视进一步改善政务报道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深度报道一直是新闻界的热门话题,理论界也作了一些有成效的探讨。有的认为,深度报道就是把新闻的“5个W”拉宽加深;有的说,深度报道就是强调透明性、立体性、思辨性,等等。这些都是很有见地的。但是,深度报道“质”的规定性究竟是什么?它有哪些基本特征?到底应该怎样进行深度报道?这个从上世纪40年代就已提出的命题,至今却仍是“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难以确定这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本文试图从其源头探微,不知能否得到同仁的赞同。  相似文献   

20.
梁瑞平 《传媒》2021,(17):35-37
深度融合背景下,党报如何通过深度报道不断提升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以实现差异化发展?近年来,长沙晚报大胆创新,在全国党报系第一家推出"封面特稿".但凡大节点、大主题、大事件,都在报纸封面版推出精心策划、深度挖掘、精心打磨的万字报道,引发现象级热议及转发热潮.为什么要推出特稿?特稿如何"特"起来?特稿如何更完美?本文试图从选题、内容、采写、呈现及传播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