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今世界已进入信息和技术时代。信息、科技的核心是什么?是创新。而提出问题又是科学发现的起点,是创造的前提。李政道先生与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师生谈话时曾说:"同学们在一些观念问题上有没有提出疑问?比如对牛顿力学会不会问:我为什么要学习它?为什么它不可能是不对的呢?你老师讲牛顿力学,为什么是对的呢?根据是什么?学生时代没有这样的态度,将来就做不了第一流的工作。"他还说:"爱因斯坦的那三篇论文就是问了几个前人没有问过  相似文献   

2.
美国和西欧一些国家,学校里的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学生对老师的讲课内容会接二连三地提出诸多质疑。在美国的家庭中,许多家长问放学后孩子的第一句话往往是:“你今天在课堂上向老师提了几个有意义的问题?”如果孩子有不理解的事而提不出质疑的话,将会受到家长严肃的批评。这种教育方式对我们很有借鉴价值。提出问题,是科技发明的起点,是创造的前提。杨振宁先生在与中国学生交谈时曾说过:“同学们在一些观念问题上有没有质疑的精神与能力?比如牛顿力学,会不会问,为什么要学习它?为什么它是对的呢?根据是什么?这样的年纪如没有这种态度,将来恐怕…  相似文献   

3.
引言苹果为什么会落地呢?牛顿对习以为常的现象发出了提问,导致了万有引力定律的创立。宇宙从何而来、又将向何处去?宇宙有开端吗?在开端之前发生了什么?时间的本质是什么?它会有一个终结吗?学者史第芬·霍金的一系列提问,导致了现代宇宙学的研究。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相似文献   

4.
牛顿为什么能成为一位划时代的科学家?牛顿做的不是老师给出的题目,而是自己从观察到的现象中提出的问题:“苹果为什么会从树上掉下来?”可谁没见到过或不知道果子会从树上掉下来呢?但没有人能像牛顿那样提问。科学之父爱因斯坦指出:“提出一个  相似文献   

5.
【教学过程实录】一、探究牛顿第一定律(一)链接生活,巧设问题。师:同学们一定有这种体验:滑板车再沿水平方向运动时,如果我们不再蹬地,他最终会停下来;在平地上骑自行车的时候,即使不踩踏板,车也会前进一段距离,但因为没有继续用力,它最终还是要停下来。请同学们思考:运动的滑板车和自行车为什么会停下来?或者说运动的物体为什么会停下来?  相似文献   

6.
编读互联     
《新作文》2005,(6)
来信节录:现在的大人们根本不理解我们在想些什么,他们只是一味地询问我们为什么会变成这样?为什么不按他们所设计的路线去成长?为什么一定要叛逆?他们大人提出的问题我给不了答案,可我想说为什么你们不想一想自己的责任呢?为什么一定要把所有的错往我们身上推呢?难道非得我们乖乖的,和所有的人一模一样,没有个性,没有特色,你们才满意吗?如果真是这样,那你们还不如去克隆一个好孩子呢。其  相似文献   

7.
狗在我们的生活中是一种非常普通的动物。可是,我对它还有许许多多的疑问没有准确的回答。比如,它是怎么认路的呢?它为什么要频频地小便呢?而这两者之间又有什么联系呢?为了搞清楚这个问题,我做了一系列的调查。  相似文献   

8.
引力是什么     
引力是什么?这是个古老而深刻的问题。茫茫宇宙由无数个星系、星体组成,这些天体沿着各自的轨道秩序井然地运转,组成一个和谐的宇宙大家庭。是什么力把这些天体组合在一起的呢?人们称这种力是引力。然而引力的实质是什么呢?引力的作用机制又是什么呢?围绕引力本质的争论从未止息过,到今天仍然如此。 1679年牛顿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任何两个天体之间的引力与二者质量乘积成正比。与二者距离平方成反比,即F=Gm_1m_2/r~2(G为引力常数)。很显然,牛顿是把重力看作引力的本质,重力作用的机制就是引力作用的机制。引力对一切物体的作用性质是相同的,不论它的质量如何,这个特征的表征量就是重力势g=(即重力加速度),对于地球g=9.8米/秒~2,即当地球引力把任何一个物体吸引到地面时,它们的速度每秒增加都是9.8米/秒,对于不同的天体,g值不同,但特征是相同的。牛顿万有引力定律取得了极大成功,它的计算结果除去相对论效应之外,是很完美的,但是,牛顿并没有解决引力的机制问题。引力是如何实现的?是超距作用,还是有引力的载体?这些问题,万有引力定律不能给以解决。 1916年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问世,提出了崭新的引力场理论,他认为由引力  相似文献   

9.
郭文军  黄江伟 《教育教学论坛》2014,(44):183-185,139
量子力学中的表象变换是一个重要问题,它的研究不仅对于深入理解量子力学的基本观点至关重要,而且对于如何利用量子力学观点处理具体问题也非常重要。本文利用牛顿力学中坐标系的观点,解释量子力学中为什么要引入表象变换的概念它和坐标变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似文献   

10.
我们辞职前首先问自己几个问题:辞职有什么好处?没有好处我为什么要辞职?我们有没有"两把刷子"?为什么要裸辞呢?有没有想好退路?没有退路我为什么要辞职?  相似文献   

11.
陈彤 《小学生》2016,(Z1):52-53
邻居有个小孩子,经常会问一些让母亲很难回答的问题。比如说:妈妈,你不是要我做一个聪明的孩子吗?为什么总让我向笨人学习呢?在这个小孩子眼里,像"愚公移山"中的"愚公"就是笨人——他为什么要移山呢?挖个隧道不行吗?——不行,在古时候,还没有发明挖隧道的技术呢。——那为什么愚公不去发明挖隧道的技术呢?"妈妈,为什么要给我讲‘头  相似文献   

12.
绝对时空这一概念,早就被人们作为形而上学的东西加以摒弃。其主要理由是:牛顿关于绝对时空的概括和解释全是形而上学的。然而,作为物理学家的牛顿,为什么要提出绝对时空这样的概念呢?这个概念的提出对物理学有何意义?这很少为人所注意。人们常习惯于从哲学的角度来批判自然科学的东西,却很少从自然科学的角度来思考自然科学本身所提的哲学问题。本文试图沿着后一路线对绝对时空概念作重新思考。  相似文献   

13.
沈阳市南塔街9号楼钟岳:读了《她有没有责任?》,我想到另一个问题:一般来说,孩子掉入水池中,裤子、鞋、袜全湿透,肯定会对老师讲的。这孩子为什么没对老师讲呢?孩子有事不对老师讲,一可能是事情不大,感到没有必要。显然这孩子不是这种情况。二可就是不敢对老师说了。这孩子不说,其他孩子为什么也没对老师说呢? 这种情况很不正常,在追究责任的同时更应当检查一下这方面原因。我看这几乎是比追究谁的责任还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女儿的疑惑     
一天,女儿问我她是从哪里生出来的,正巧被我母亲听到了,母亲立即制止说:“小孩子不要问!”女儿一脸的疑惑和不服:“为什么?为什么?”大有一副打破沙锅问到底的架势。 很显然,制止女儿提问是行不通的,既然是客观存在的事物,孩子又有所发现,为什么要禁止谈论呢?其实女儿的这种好奇与问“天为什么要下雨”又有什么两样呢?我认为,在孩子提出这类问题时,家长不  相似文献   

15.
去年,我听了几节关于"复式折线统计图"的课后,一直在想:我们为什么要教学这个内容?因为学生基于已有的知识基础很容易想到:为什么不用复式条形统计图呢?甚至会有学生提出:既然折线统计图画起来简单,为什么还要在前面学习条形统计图呢?如果没有解决好这些问题,可能有很多学生在学这节课时甚至课后都会存在一个很大的"疙瘩",这样的教学效果肯定不理想.  相似文献   

16.
当今教育学的立论方法,我们早就习惯了,恐怕也很少怀疑它的正确性。庄子说:“察见渊鱼者不祥。”我们这些教育理论的“察见渊鱼者”,却很少提出这样一些不应忽视的问题:对同样一条教学原则,为什么有人说好有人说坏而终于没有定论呢?为什么某些教育理论时而被历史贬入冷官,时而又被历史捧为宠儿呢?为什么在所谓“知识爆炸”的今天,要编一本比较理想的《教育学》竟困难重重呢?……这些问题促使我们从已有教育学教科书的字里行间抬起头来,对我们的教育学本身进行考察,问题在于教育学理论的科学基础,或者说科学依据。然而这个题目是一个庞大而比较艰难的论题。本文试图顺其发展线索作些探讨,敬请读者特别是专家们指教。  相似文献   

17.
脑筋急转弯     
1、上课铃响了,却没有一个同学在教室里,为什么?2、小华吃葡萄不吐葡萄皮,为什么?3、一个盒子有几个面?东有一个很特殊的问题,你问别人,别人如果要回答,必定会回答:“没有。”请问:这是一个什么问题呢?爪座钟什么时候敲13下?6、中国人念完“清华大学”要多少时间?)越拍匀是体葺课孰他亘奢的是葡萄千黯巍黔鲜羹…缪{霎脑筋急转弯@祁增年~~  相似文献   

18.
距离     
有一天,教授问他的学生一个问题:“为什么人生气时,说话要喊出来?”所有的学生都想了很久,其中一个学生说:“因为我们丧失了理智,所以我们会喊。”教授又问:“为什么别人就站在你身边时,你还是要喊,难道就不能小声说吗?为什么要喊呢?”几乎所有学生都七嘴八舌地说了一通,但没有  相似文献   

19.
引言苹果为什么会落地呢?牛顿对习以为常的现象发出了提问,导致了万有引力定律的创立.宇宙从何而来、又将向何处去?宇宙有开端吗?在开端之前发生了什么?时间的本质是什么?它会有一个终结吗?学者史第芬·霍金的一系列提问,导致了现代宇宙学的研究.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从以上事例和见解可知,新发明、新创造常开端于问题的提出.可见提出问题是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动力之一、是人类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我国现行教育教学中培养出的学生,即便是高才生,在这方面的能力也往往较差.本文就以为什么缺乏提出问题的能力及怎样提高提出问题的能力,谈谈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很多中国人学了多年英语,考试分数可能很高,却连一句英语都说不利索,人称“哑巴英语”。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对于这一问题.专家们提出了各种观点。比较一致的看法是.我们之所以没有学好英语,是因为我们用学习中的方法学习它。那么,为什么用学习中的方法就不能学好英语呢?这个问题的答案始终没有揭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