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卢更生 《生态文化》2013,(2):F0002-F0002
近年来,镇江市紧紧围绕"山水花园城市"建设目标,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动力,进一步调动全社会办林业、全民参与绿化的积极性,大力推进"绿色镇江"建设,加快提升全市森林资源总量,不断提高人居环境和城市品质,为全市人民提供良好的生态和人居环境。至2012年底,全市森林覆盖  相似文献   

2.
柴学礼 《职业圈》2012,(27):98-98
一、金昌市城市建设管理成效 近年来。金昌市城市建设以突出“以人为本,生态立市”的理念。以建设殷实敦厚、生产生活俱佳的现代化工业戈壁园林城市为目标,牢牢抓住国家加大支持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的机遇,按照“生活区北移。工业区东扩”的发展思路。适度扩大城市规模。重点抓好城市中心区建设、城市生态环境优化升级、城市老区拆迁改造、城市和国有棚户区改造,将群众意识、生态意识、品牌意识落实到城市建设的各个方面,在城市功能、城市品位、城市形象上狠下功夫,做精做细做好,城市建设取得了较快发展,城市路网基本形成,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城市人居环境有了较大改善,综合服务功能逐步增强,城市特色初步凸显。城市品位有了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3.
中国大城市总部区位环境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45个中国大城市作为分析对象,利用42个指标构建4大指标体系,即综合经济、生产服务、基础设施和生活环境,对城市总部区位环境进行评价。①上海、北京位居第1级,成为中国城市总部区位环境最为优越的城市。②深圳、广州属于第2等级,区位环境相对优越。③天津、重庆、杭州、苏州、南京等15个城市处于第3等级。④以济南、福州等为代表的13个省会城市及东中部地级市,稍次于上一个等级。⑤其他的省会城市及地级市属于第5等级。  相似文献   

4.
构建生态宜居城市评价指标体系,从居民满意度视角对株洲城市生态宜居水平进行调查,运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方差分析和相关分析等方法,研究居民满意度的影响因素,测算株洲市及其4个主城区的生态宜居水平.研究结果表明:(1)株洲市生态宜居满意度评价主要由城市参与、人居环境、城市保障和人居经济4个维度因子构成,且影响效应呈递减趋势.(...  相似文献   

5.
大型活动与城市之间具备极强的关联效应,已成为打造城市形象的重要路径。以进博会为例,融媒体传播矩阵的构建助力城市形象"出圈",同时其国际化传播手段创新也促使城市名片"出海"。大型活动在树立城市国际形象方面具备机遇和优势,但也面临"蒙特利尔陷阱"、突发事件破坏形象、忽视国际受众反馈等问题。在以大型活动为契机提升城市形象时,需因地制宜,在大型活动中着力推广地方城市品牌;政企与民间团体多方参与,共同助力城市形象建设;利用大型活动,积极开展面向国际的城市公共外交;开辟国际传播新媒介,让城市形象走向世界;及时获取国际受众的反馈。  相似文献   

6.
语言不仅是一种工具,更是一种有价值、可利用、能发展的社会资源。本文从苏北外资经济发展状况入手,探讨了外语语言环境与城市形象、经济发展的关系,并指出"外语环境"也是"投资环境"。基于此,淮安在"十三五"经济发展中应加大外语环境建设力度,提升城市文化品位,促进城市内涵建设。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无锡在社会与经济建设飞速发展的同时,十分重视生态绿化和人居环境建设.特别是近年来,无锡把"建设绿色无锡,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作为提升生态环境的重要载体、综合治理太湖的关键措施和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围绕"创新理念、增加绿量、生态修复、强化管理、多出精品"的总体思路.  相似文献   

8.
新媒体时代下文化创意产品形式不再单一局限在固有的产品,短视频是目前传播速度最快也是范围最广的形式。在信息高速传播的时代下,利用短视频的文化创意形式来提升城市形象,打造出城市的短视频文化创意产品。基于短视频时代下网红城市研究与自身的文化重塑,通过聚类分析法将城市形象影响因素与短视频文创进行结合探索。综合"文化为基础、视频为载体、矩阵为模式、景区多项联动为目标"为短视频文创产品设计产出相应的方法。城市的文化和精神将以一种全新的形式展现出来,城市的品牌文化也将以文创产品为载体进行传播,本文将对城市的形象塑造和转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一带一路"建设为背景,以武威市举办文化活动为案例,结合本地社会经济发展及城市文化发展的实际情况,对具有历史文化资源的城市文化发展策略进行研究与分析,从三个角度提出了优化建议及策略,以期能够对中小城市的文化发展与城市形象的树立提供参考,促进城市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0.
杨帆 《文化学刊》2015,(1):85-89
人类文明与城市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人类文明促使了城市及城市文化的产生,城市文化反过来又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城市建设须从城市历史文化资源入手,塑造城市个性和文化,以"城市文化资本"理论为指导,以南通为例,通过现有文化存量,经营城市文化资本,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理念。  相似文献   

11.
正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形象传播的危机应对也作为重要课题被提出。一直以来,城市形象传播多是以政府的宣传部门为主,引导主流媒体对城市新闻、城市活动进行报道宣传,因而传播内容与过程在某种程度上说是可控的,形象危机频发的概率较小。但在移动互联网产业快速发展的当下,媒体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传播渠道日益多元化,传播速度越来越快,传播内容日益透明,城市形象传播面临着很大挑战。一盘"天价虾"、一个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城市建设离不开中国的人居智慧。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传统人居智慧具有重要意义。传统人居智慧形成的年代久远,是中华民族从事建造活动的经验总结,不仅为祖先创造过适宜的居住空间,其中许多顺应自然的做法还可以为解决今天的城市环境问题提供思路。适度发展,生命相通,自然循环是传统人居智慧的集中表现。融入这些智慧,我们的城市建设将可能在紧凑中更加方便,在畅通中提升效率,在循环中更加环保,使城市在现代化的过程中不失自己的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13.
从"谨慎试水"到"弯道超车",国内城市纷纷借力短视频进行城市形象传播、打造城市品牌。短视频与城市形象传播的议题,越来越得到研究者的关注。本文基于2018—2020年知网文献,整理了国内学界在相关领域的研究,对目前较有代表性的研究内容进行述评,以期为今后这一细分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正>在城市间竞争日益加剧的背景下,塑造与对外传播城市形象,增强城市软实力,是提升城市整体竞争力的重要途径。被誉为城市"视觉名片"的城市形象宣传片在塑造城市品牌、提升城市知名度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何结合城市发展实际,面向国内外受众推出特色鲜明、广泛认同的城市形象宣传片,是国内各城市正在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15.
城市人文社科研究有助于厘清城市文化,增强城市形象塑造的理论自信。对浙江省宁波市人文社科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发现宁波市人文社科研究的优势学科为管理学、教育学、经济学和社会学。这些学科从城市治理能力提升、产教融合发展和浙东学派传承衍化等角度影响着宁波城市的形象塑造。对历年宁波城市形象研究进行梳理,可以发现宁波城市形象建构的要素依次为经济及产业特色、市容设计及公共设施、历史资源及人文、地理特征及自然资源等。  相似文献   

16.
随着国家对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视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基于各地特色文化的文创产品被大力开发,娄底的文创产业随之也面临着多方面挑战。娄底城市形象文创产品设计应具有文化性、便于网络传播性、系列化等特质;同时,还要以地区文化为基础,提炼娄底城市理念,并把这些城市理念熔铸到以蚩尤形象为原型的文创产品设计中,期望通过这些既包含鲜明地方文化元素,又结合中华传统文化精神的文创产品树立娄底的城市形象。故该文从文化创新的角度试做探索,以期为“互联网+”背景下的娄底城市形象文创产品设计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以建设生态城市为目标,提出了一系列相关的措施。阐述了生态城市的概念,提出建设生态城市要树立"以环境与资源为中心"的理念,阐述了实施生态城市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8.
信息时代到来,以互联网移动终端为主要传播途径的社会信息共享效率大大提高,大众需求也随之提升.大量城市网红建筑及"打卡点"的出现表明建筑设计传播过程已不能忽视当下新媒体传播环境对其造成的影响.这些建筑作为城市文化的重要传播载体,成为社会公众与城市文化生活联结的"桥梁".运用传播学理论对建筑设计传播过程进行解读,以与公众社...  相似文献   

19.
一座城市就如一个人一样,有自身的形象与内涵,城市场景和气质就是对其形象和内涵的一种学术性表达。城市本身必须有自己的个性与特征,这直接影响着城市建设的成败。然而,在当下中国城镇化推进中,城市个性与特征变得越来越模糊,"千城一面"现象越来越普遍,同质化问题越来越严重。对此,借鉴芝加哥学派城市研究最新成果"场景理论",提出"城市气质建设"的思路,以便规避和解决中国城镇发展中出现的同质化问题。场景理论认为,生活文化设施的组合会形成不同的城市场景,场景中不仅蕴含了功能,也传递着文化和价值特征。这种文化与价值特征正是城市气质构建的依据。考量一座城市的发展水平,不仅要看城市的GDP、市政配套、生态条件以及与个体生活密切相关的人居环境,而且更要看这座城市一脉相承的人文底蕴和文化特征,这是一座城市的内涵和精髓,也是城市气质形成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对外大传播》2014,(1):31-33
城市国际形象属于城市形象的国际传播范畴,是国际人士对城市形象的认知,是国际媒体所呈现的城市形象。作为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资源性要素,当前城市国际形象的建设与推介被提升到了全新的高度。面对全媒传播、全球传播、全民传播的时代背景和媒介环境,如何突破城市国际形象传播的现实困境,实现城市形象国际传播创新,是当前应该着力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