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所谓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如"蝶恋花"、"西江月"等。清人万树在《词规》中共收录1800多个,实际上词牌比这个数字还要多。曲牌俗称"牌子",是元明以来南北曲、小曲、时调等各种曲调名的泛称,如"点绛唇"、"桂枝儿"等,名色多至几千个。曲牌大都来自民间,一部分由词发展而来,故曲牌名也有与词牌名相同的。至于各词牌、曲牌的出处,只有少数是可以考证的,绝大部分已无法弄清其来历了。现行  相似文献   

2.
借自散曲曲牌系统的曲调[山坡羊][寄生草][锁南枝][黄莺儿]等在进入明清民间时调系统后,无一保留原貌。[山坡羊][寄生草]被民间时调借用之后,衍生出了许多变体,曲调名称也有相应变化。保留使用原有曲调名称的歌谣时调[山坡羊][寄生草][锁南枝][黄莺儿]等,曲调格式与其散曲曲牌母体的格式差异越来越大,最终变得面目全非。  相似文献   

3.
明清时调自元人小令衍生出之后,其所用曲调整体上经历了由借用散曲曲牌到自创专属曲调的变化历程。明清时调从散曲曲牌系统中借用曲调与自创专属曲调之间呈现出了相反相对的发展趋势,散曲曲牌对歌谣时调在曲调方面的影响总体呈现出逐渐削减直至消逝的趋向。随着歌谣时调自创专属曲调的出现和不断增多,借用自南北散曲曲牌系统的曲调在不断减少,这实际上正体现了歌谣时调自元人小令衍生出后,不断发展、逐渐自成体系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4.
我国戏曲的唱腔体制,一般分为板腔体、曲牌体以及二者结合的综合体。其中,对于板腔体如何从一个基本曲调,通过速度、节奏、旋律的扩充或减缩等变化,而演变成一系列不同的板别,已有诸多论述,似较详尽。在曲牌体中,亦有对某些戏曲声腔(如:昆曲、高腔)曲牌联缀规律的研究。但是,对于各戏曲剧种中,多种曲牌体系内部,各曲牌之间的内在联系、变化、发展规律,却较少论及。本文仅以福建主要地方戏曲剧种为例,试图对我国戏曲  相似文献   

5.
每每读到白居易的《琵琶行》,总会对那"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灵动手指充满神往。猜想:那是怎样精妙的情思,才能有此神奇的"拨弦",那又是怎样的柔肠百转,才会有如此深情的曲调?一堂让人期待的语文课,它应该就是琵琶一曲,"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教师就是那善拨的妙手,让一堂课一开始就"未成曲调先有情"。所以,我一直努力尝试着  相似文献   

6.
每支"词牌"或"曲牌"因曲调结构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句法和格式,人们填写歌词时都要遵守这些句法和格式。曲与曲比较,之间也有相当大的差别。同是一个曲牌,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作品里会呈现出完全不同的样子。那么按"牌"填词时,词与曲的区别,曲与曲的区别,在此以作品为例来作以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7.
南阳曲剧曾称"高台戏"、"曲子戏".加世纪50年代改称"曲剧",曲剧音乐主要是在南阳民歌和南阳民间说唱大调曲子的基础上形成的.它的唱腔结构为曲牌体,唱腔曲牌有一百多个.大多数曲牌均可互相连接,或以单曲反复的形式构成唱段,无固定的套曲形式.  相似文献   

8.
音乐小词典     
[北曲] "南曲"的对称。(1)指古代北方戏曲、散曲所用各种曲调的统称。采用七声调式,具有豪放、激昂的气质。用韵以中原音韵为准,以弦乐器伴奏;(2)指昆腔音乐中属于七声调式,通常具有北方乐曲那种高亢、朴实风格的曲牌。  相似文献   

9.
元代周德清是系统收集梳理元曲曲牌的第一人。他在《中原音韵》中开列了"乐府三百三十五章",分属于12宫调之下。这个调名谱囊括了元曲的绝大部分牌调,成为此后元曲曲牌研究的起点。但它毕竟是元曲曲牌研究的草创之作,尚有粗疏之处,有重新检讨的必要。本文即根据元陶宗仪《辍耕录》卷二十七"杂剧曲名"表、明臧晋叔《元曲选》所录"天台陶九成论曲"曲牌表及《太和正音谱》、《北词广正谱》、《南北词简谱》、《北曲新谱》等曲谱,对照现存元曲作品,对《中原音韵》"乐府三百三十五章"失收、误收、重收曲牌进行了辨正,共增补曲牌12章,删并曲牌18章。  相似文献   

10.
[越调]天净沙·夏白朴云收雨过波添,楼高水冷瓜甜,绿树阴垂画檐。纱厨藤簟,玉人罗扇轻缣。【难点注解】波添:水波荡漾。纱厨:避蚊蝇的纱帐。藤簟:用藤或竹做成的凉席。玉人:肤色如玉的佳人。轻缣:又轻又薄的丝绢衣衫。【元曲知识】这是一首小令。小令是元曲的一种,它一般统首只有一段,大都一韵到底,相当于诗的一首、词的一阙。跟词一样,小令每首都有一个曲调(也叫曲牌),在这里“越调”就是曲牌,“天净沙”是曲牌名,“夏”是题目。【作者简介】白朴(1226-约1310),字太素,号兰古,山西人。父为金朝名士,蒙古大军攻陷开封后,其母被虏,其父因事远…  相似文献   

11.
<正>元代散曲有小令和套数两种。"小令"由单支曲子组成,但可以重复,各首用韵可以不同,如马致远的小令《天净沙.秋思》;"套数"是由两个以上的同一宫调的曲子按照一定规则连缀而成的套曲,如关汉卿的《南吕.一枝花.不伏老》,"南吕"是宫调名,"一枝花"是第一支曲牌名,"不伏老"是标题。  相似文献   

12.
音乐小词典     
【北京曲剧】戏曲剧种。它以北方曲艺单弦牌子曲音乐为基础,吸收了一些其他地方曲艺音乐,发展成的一个新剧种,曲牌中常采用某些熟悉的曲调,如《银纽丝》(又名“银绞丝”,四百余年前即流行于我国南北方)等。常演的剧目有《王老虎抢亲》等。  相似文献   

13.
"白沙细乐"是迄今仍流传于云南丽江纳西族民间的一部大型音乐组曲,保留至今的尚有八章.我们对这部音乐的曲牌进行深入分析后发现,它们有的与纳西族的传统音乐相关联,有的则属于古代流行于内地的戏曲曲牌和民间小调.由此可以推断,"白沙细乐"很可能是纳西民族本土文化与中原文化交汇与融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14.
南京白局是南京地区唯一的原生性地方曲种,并已进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音乐曲牌在其生存发展中,不仅是其音乐风格特征的标志,而且还是其艺术的重要载体。就南京白局音乐曲牌而言,主要表现为两种形式与类型,一种是纸质文本的曲谱;另一种是口口相传的口传曲牌。尤其是口传曲牌在当下南京白局传承传播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故此,聚焦南京白局"口传曲牌",并以此为研究对象,进而揭示南京白局口传曲牌之实质及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小曲曲牌【叠落金钱】的名称由来说法不一,起初为宗教歌曲,在传唱中逐渐世俗化。其词格大体不变的情况下,在各地、各时期产生了很多称谓。内容丰富的曲词结合着风格迥异的曲调,使其衍变成为一个客观的【叠落】群落,继续在宗教活动中演唱的同时,且已渗透到戏曲、曲艺和民间器乐曲中,成为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中重要的民间曲调之一。  相似文献   

16.
既是江南地区的民歌小曲,也属爱情小调的《紫竹调》,在各地有众多版本,作为基本曲牌和常用曲调为上海地方戏沪剧以及滑稽戏所用。作为江苏民歌,它的音乐元素和结构形式被沪剧《罗汉钱》选段《燕燕做媒》所吸取。  相似文献   

17.
每支"词牌"或"曲牌"因曲调结构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句法和格式,人们填写歌词时都要遵守这些句法和格式。曲与曲比较,之间也有相当大的差别。同是一个曲牌,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作品里会呈现出完全不同的样子。那么按"牌"填词时,词与曲的区别,曲与曲的区别,在此以作品为例来作以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8.
明代内府杂剧在体制上继承了元杂剧的传统,体现出程式化和规范化的特点,且有一定的创造性。在音乐性上,内府杂剧在宫调使用上更加简化,在音乐形式上更趋整齐,使用曲牌更加集中,也更规范更戍体系。通过对明内府杂剧的曲调组合形式的考察,将其与元杂剧及明代以朱有'墩为代表的贵族藩王创作的宫廷杂剧进行比较,总结出内府杂剧曲调的组合规律。  相似文献   

19.
散曲是盛行于元、明两代的曲艺,是按一定宫调的曲牌填写的、能够随乐曲演唱的曲调。中晚唐以来,经过长期酝酿,民间长短句歌词吸收民间兴起的曲词和少数民族乐曲逐渐形成的一种重要的文艺形式,即散曲。它包括小令和套曲两种主要形式。  相似文献   

20.
缠令考论     
缠令兴起于北宋,消亡于元代,几与诸宫调相始终。缠令是同一宫调内诸种曲调相结合形成套数的首创,它与诸宫调一起,是我国元杂剧曲牌联套形式的开路先锋。缠令上承词体文学,下启戏曲文学,可谓两者之间的过渡桥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