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年记者》2012,(36):17
新闻出版总署12月12日在北京发布了"十二五"时期信息化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到2015年前将重点打造"新闻出版电子政务综合平台"、"新闻出版信息资源库"和"出版发行信息服务云平台"三大国家级信息化平台。  相似文献   

2.
《中国出版》2013,(1):6-10
大力推进新闻出版信息化建设是国家"十二五"时期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闻出版业深化改革、转变发展方式、实现新闻出版大发展大繁荣的必然要求。根据《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国家电子政务"十二五"规划》和《新闻出版业"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结合新闻出版业实际,新闻出版总署制定了《新闻出版信息化"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本刊特全文刊发,以便于各省区市结合工作实际贯彻落实。  相似文献   

3.
2011年是我国"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开局年,关于信息化、电子政务、政府网站等方面的政策文件纷纷出台。2011年12月1日,中国IT业界和信息化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年度盛会——2011中国IT两会在成都隆重开幕。本届两会以"转型升级——寻找‘十二五’中国信息产业新坐标"为主题,中国转型对于信息和通信产业是一个巨大的产业契机。"十二五"规划中,不仅将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培育和发展,同时将信息化对社会和经济转型、产业升级的具有  相似文献   

4.
<正>10月17日,方正电子与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签署合作协议,将共建"中国建筑全媒体资源库与专业信息服务平台"。该平台的建设作为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十二五"规划的重点工作内容之一,已经入选新闻出版总署新闻出版改革发展项目。方正电子总裁杨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社长沈元勤代表双方签约。  相似文献   

5.
传媒资讯     
《新闻前哨》2011,(6):5-6
新闻出版业"十二五"规划主要指标据中国新闻出版报:4月20日,新闻出版总署正式发布了《新闻出版业"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规划》明确了新闻出版业发展的主要指标。"十二五"时期,新闻出版产业增长速度达到19.2%,到"十二五"  相似文献   

6.
最近,新闻出版总署发布了《新闻出版业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规划显示,十二五期间,我国新闻出版增长速度将达19.2%,到十二五期末,实现全行业总产出2.94万亿元,实现增加值8440亿元。2011年是我国的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作为传媒业主体的传  相似文献   

7.
2013年7月1日,基于云计算电子政务公共平台国家标准编制工作正式启动,包括总体标准、技术类标准、服务类标准、安全类标准、管理类标准等五大类共计18个标准。《国家电子政务"十二五"规划》把"建设完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作为发展方向和应用重点之一,明确提出制定电子政务云计算标准规范。  相似文献   

8.
毛文思 《出版参考》2013,(18):15-16
根据新闻出版总署"十二五"规划,到"十二五"期末,将建成5-8家集书报刊和音像电子出版物于一体的"海量数字内容投送平台"。在相关政策的引领和数字出版产业的蓬勃发展下,近年来,我国掀起搭建数字内容平台的高潮。三款电子图书移动阅读平台体验简述平台的概念看似很大,其实落在移动终端上,就是一个个客户端应用软件。通过对某一客户端软件的体验,  相似文献   

9.
电子政务建设已成为政府管理创新的重要基础,也是推动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途径。随着"十一五"规划即将完成,"十二五"时期即将临近,深入了解和分析上海电子政务发展现状和问题,把握以公众服务为中心的电子政务发展方向,为政府职能转变提供信息化的支撑,是当前电子政务发展与建设需要引起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各级政府已将实现电子政务作为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并进入规划或开发建设阶段,一些地方已将电子政务作为实现“行政创新、接受监督、提高效率”的有效方法。所谓电子政务,就是政府机构应用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将管理和服务通过网络技术进行集成,在互联网上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超越时间、空间与部门分隔的限制,全方位地向社会提供优质、规范、透明、符合国际水准的管理和服务。建立电子网络政府,推动电子政务的发展,是一种世界性潮流。事实上,网络技术的发展和信息资源的开发总是相互关联的,网络技术…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编制档案信息化十二五规划的背景下,对十一五时期本省档案信息化取得的成就进行了回顾,总结经验、分析形势、展望未来,理清科学发展思路,提出在十二五期间积极实施信息化带动战略和创新驱动核心战略,立足全局和长远,依托电子政务和服务型政府建设,全面实现档案收集、管理、保存和利用工作现代化,满足档案事业科学发展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档案文化与信息需要。  相似文献   

12.
档案信息服务绩效评估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刘明 《湖北档案》2007,(8):16-18
在信息化环境下,电子政务蓬勃发展,以用户需求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已深入人心。电子政务的推进给档案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管理理念,它要求档案机构改变过去以职能为中心的信息服务模式,主动为用户提供经过整合的、高质量的档案信息服务。无论是电子政务的开展,还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推进,都要求档案机构重视档案信息服务绩效评估工作,通过绩效评估审视档案信息服务行为及其结果,提高档案信息服务的质量。  相似文献   

13.
范卫平 《中国出版》2012,(15):10-13
2011年,是"十二五"时期开局之年,也是新闻出版体制改革深入推进、新闻出版产业加快发展的关键一年。一年来,新闻出版全行业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按照"三加快一加强"的要求,大力实施"十二五"规划,新闻出版产业呈现快速、平稳、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为"十二五"开了好局、起了好步。《2011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显示,新闻出版体制改革不断呈现新成效,新闻出版产业发展又将面临新起点。下面,仅就有关《2011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15个方面的问题作一个说明和解释。  相似文献   

14.
2011年是我国“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开局年,关于信息化、电子政务、政府网站等方面的政策文件纷纷出台。201lff-12月1日,中国IT业界和信息化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年度盛会——20ll中国IT两会在成都隆重开幕。本届两会以“转型·升级—寻找‘十二五’中国信息产业新坐标”为主题,中国转型对于信息和通信产业是一个巨大的产业契机。“十二五”规划中,  相似文献   

15.
档案是一种重要的本源性信息。档案系统是区县电子政务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存储、管理电子政务系统产生的电子文件、档案信息的职能,同时,档案系统通过对区县电子政务平台中的各类文件进行综合归档、智能分析,为领导的决策、政府部门的高效运营以及公众的查询提供有效的服务支持。区县电子政务平台建设和应用的逐渐深入,对档案工作提出严峻的挑战,也为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发展带来难得的机遇。  相似文献   

16.
半月要闻     
《出版参考》2011,(10):4
柳斌杰:开创新闻出版科学发展新局面3月22日,新闻出版总署召开传达贯彻全国两会精神的大会。新闻出版总署党组书记、署长柳斌杰作重要讲话。柳斌杰指出,新闻出版系统要把两会精神和"十二五"规划落实到工作中去,努力开创新闻出版科学发展新局面。他强调,  相似文献   

17.
《兰台世界》2018,(Z1):42-43
<正>当今,档案信息化建设正处于深入发展时期。"十二五"期间,以两办《意见》为标志,档案事业在档案法制、馆库、资源、信息化建设和开发利用及服务民生等方面取得了新进展;《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以下简称"十三五"规划)中提出"到2020年,初步实现以信息化为核心的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发展目标;党的十九大提出:"网络强国、数字强国"的战略要求。因此,基层档案信息化建设必须适应社会发展,充分  相似文献   

18.
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的共享.是通过协调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在政府各部门、企业、公众之间的分布,使信息资源布局更加合理、用户的信息需求得到最大的满足、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用。保障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的共享,一方面可改善行政服务质量、加强行政监督、降低行政成本,满足电子政务建设的内在要求;另一方面,可增强全民的信息化意识、促进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带动各产业的良性互动,加快社会信息化的进程和加速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根据新闻出版总署"十二五"规划,到"十二五"期末,将建成5-8家集书报刊和音像电子出版物于一体的"海量数字内容投送平台".在相关政策的引领和数字出版产业的蓬勃发展下,近年来,我国掀起搭建数字内容平台的高潮. 三款电子图书移动阅读平台体验简述 平台的概念看似很大,其实落在移动终端上,就是一个个客户端应用软件.通过对某一客户端软件的体验,便可对其所属的平台有了大致的了解.  相似文献   

20.
半月要闻     
《出版参考》2012,(13):4
正柳斌杰:中国大力发展数字出版希望加强国际合作中英数字出版论坛17日在伦敦书展举行。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表示,中国政府正在大力推动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并呼吁同行加强国际合作。他说,中国政府非常重视新兴产业发展,为加快推动数字出版产业发展,2011年新闻出版总署正式发布了新闻出版业"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和数字出版"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提出到2015年,数字出版总产值要达到新闻出版总产值25%的奋斗目标。为此,中国政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