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大学生不良上网问题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大学生不良上网的表现主要有网络游戏成瘾、网上聊天成风、浏览不良信息和看网络电影无度等.除了网络本身的因素以外,大学生不良上网还有家庭和学校教育不够、大学生自身的特点以及管理上的不到住等方面的原因.应采取以下对策解决.大学生不良上网问题:及早教育,加强引导;提高大学生对网络信息的鉴别能力和心理控制能力;加强技术防范和管理;加快针对网络相关问题的立法工作等.  相似文献   

2.
网络化是信息化的重要特征之一,随着互联网(包括移动互联网,以下简称网络)的迅速发展和日益普及,网络与当代大学生的生活越来越密不可分。网络对大学生带来各种便利的同时,对他们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行为模式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在网络环境下,如何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我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一个新课题。文章从大学生的上网行为分析入手,通过对大学生上网地点、上网设备、上网深度及网络生活形态等各方面的分析,指出了网络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论述了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要从观念、方法和内容上进行创新。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通过分别考察大学生人格因素与网络行为偏好和网络依赖状况之间的关系,探索了人格因素对大学生上网行为的影响。研究使用自编网络使用量表、中文网路成瘾量表、网络成瘾量表(Young)以及艾森克人格问卷对433位在校大学生(男生235人,女生198人)进行施测,结果发现:大学生的上网内容偏好与性别、上网时间、人格因素中的精神质和内外倾向性都有显著相关;大学生的网络依赖程度与平均上网时间有显著中等正相关,与情绪稳定性有显著中等正相关,与精神质有显著微弱正相关;网络依赖与放松休闲行为与追求刺激行为存在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各大专院校应针对青年大学生上网的现状,分析青年学生上网的特点与规律,加强青年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设,占领网络教育阵地,规范网上行为,倡导文明上网,着力构建青少年学生文明上网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5.
21世纪的电脑革命对人类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在这场革命中,大学生成为了最易受到网络冲击的群体之一.如何引导大学生健康使用网络,对于大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以大学生上网行为为题,对大学生网络寻呼工具的个数、网络游戏的参与情况、网络互助行为或攻击行为的表现等进行了实证调查,并对这些上网行为的性别差异进行了统计检验,在此基础上,对于如何预防大学生发展为"网络成瘾者"提供了一定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90后大学生网络生活方式调查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深入了解90后大学生的网络生活方式,准确把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及行为方式,开展了以问卷方式为主的抽样调查,据此分析了大学生的上网目的、上网时长、上网平台思想观念及个性心理特征等状况,从而提出规范高校的网络化管理、加强大学生网络思想教育和引导工作等对策。  相似文献   

7.
随着网络的普及,当代大学生越来越离不开网络,然而,网络是把"双刃剑",它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积极的作用,同时也有消极的影响.因此,绿色上网的概念应运而生.我们要积极倡导大学生们绿色上网,发挥互联网的积极作用,避免网络上的不良信息毒害大学生的思想,损害大学生的身心健康.首先,我们要认清网络时代对当代大学生的不利因素有哪些,其次,我们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引导大学生们走上绿色上网的道路,保证大学校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相似文献   

8.
大擘生还处在人生的成长期,人生观价值观还不成熟,极易受网络不良环境的影响.本文认为,要提高大学生文明上网意识,使网络成为学习的工具而非娱乐工具,首先必须采用积极引导的态度,使大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建立正确的价值观,自觉抵制网络不良环境的影响;其次要培育良好的校园网络文化环境.对大学生做好网络责任教育,并建立网络德育教育阵地辅助做好网络责任教育;最后建议尽快建立健全涉网立法运用法律手段建立良好的网络环境,同时加强对大学生的网络法制教育,进一步提高大学生文明上网意识.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网络行为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今时代,网络已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的一部分。大学生的网络行为存在上网目的娱乐化、上网时间随意化、上网场所寝室化、网络依赖明显化、网络影响严重化等特征,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造成负面影响。引导大学生健康的网络行为,需要采取措施引导大学生实现上网目的学习化、上网时空规律化、网络使用科学化,以最终养成其健康文明的上网行为。  相似文献   

10.
各大专院校应针对青年大学生上网的现状,分析青年学生上网的特点与规律,加强青年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设,占领网络教育阵地,规范网上行为,倡导文明上网,着力构建青少年学生文明上网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11.
当下,大学生在网络社会里"生活"的时间变得越来越长,虚拟暴力因素对大学生的影响也变得越来越强大。大学生网络暴力行为主要存在于网络语言、网络游戏和网络学习等几个方面。从是否具有主观恶意攻击动机看,大学生在网络社会的暴力行为分自觉暴力行为和不自觉暴力行为两类。大学生网络暴力行为往往具有不自觉性,因而需要提高他们对网络社会的理性认识。  相似文献   

12.
如今国际网络交流日益频繁,跨文化网络交际能力越来越重要。以虚拟的网络世界为视角,探寻教师如何在网络环境下发挥其在外语教学中的组织、指导、促进和监督作用,提出引导学生多渠道接触西方文化、培养跨文化意识,了解跨文化网络交际原则、掌握交际礼仪,并创造性地将预制语块理论应用于跨文化网络交际的外语教学策略,希望能对提高学生的跨文化网络交际能力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3.
由于网络的即索即取全球交互特征和传播内容的隐匿、自由、开放、异化等特征,对大学生道德观念及日常行为将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大学生"网德失衡"现象已引起各有关方面的高度关注.本文认为应尽快制定科学的大学生网德行为准则,建立系统的网德行为管理和监控机制,优化网德教育环境,加强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不断提高德育教师的信息素质,同时,还要加强与世界网德教育组织的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14.
论上网对大学生恋爱观的负面影响及其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开放网络的普及、高考报考条件的放宽和高校允许在校大学生结婚的尝试.当代大学生的恋爱观受到种种强烈冲击。本客观的分析了网络、上网对大学生恋爱观的负面影响。并从弗洛尹德的性本原观点、人格结构理论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几点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5.
中学生上网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社会问题,其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网络成瘾,对中学生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教育工作者要从中学生上网的现象入手,分析上网产生的动机,提出教育对策,采取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6.
在信息网络时代,大学生是网络信息消费的主体,他们在享受网络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出现了忽视网络文明而导致网络道德失范的新问题。文章提出了净化校园网络,营造健康环境,防范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7.
The attitudes and the self‐efficacy that characterize learners relative to the Internet have been identified as important factors that affect learners’ motivation, interests and performance in Internet‐based learning environments. Meanwhile, learners’ perceptions of the Internet may shape learners’ attitudes and online behaviours.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university students’ attitudes and self‐efficacy towards the Internet, and explores the role that university students’ perceptions of the Internet may play in their Internet attitudes and self‐efficacy.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university students demonstrate positive attitudes and adequate Internet self‐efficacy and that these students are more inclined to view the Internet as a functional tool—a functional technology. Gender differences exist in university students’ attitudes towards, and perceptions of, the Internet; that is, male students demonstrate Internet attitudes that are more positive than those of their female peers. Furthermore, students who perceive the Internet as a leisure tool (e.g. as a tour or a toy) show more positive attitudes and communicative self‐efficacy than students who use the Internet as a functional technology. Educators and researchers need to be aware of these differences and to take them into consideration in their instruction. Lastly, this study serves as a starting‐point for research that more broadly explores learners’ perceptions of the Internet.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是互联网的重要用户,网络使用能力是大学生发展的一个基本素质。计划行为理论认为,影响行为的可能性因素,如个人认知、态度反应以及社会规范等,需要经由行为意向才会影响行为表现。行为意向是个体执行特定行为的倾向性,是行为的前因变量。针对北京高校1110名大学生的调查显示,网络自我效能感、网络使用主观规范可以通过网络使用意向影响网络功能使用,而网络使用态度则不能;且男生可能比女生有更高的网络使用意向,有异性朋友个体比没有异性朋友个体具有更低的网络使用意向。这表明增加大学生的网络使用意向,可以通过增加他们的网络效能感与网络功用性来实现。同时,教育者在引导大学生网络使用意向改变过程中,应该看到网络自我效能感的重要作用以及性别、人际关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论述了在网络舆情视域下,促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认同机制的构建,增强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认同的途径:筑牢网络阵地,规划和建设好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主题网站阵地;建设一批网上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工作队伍并完善其工作机制;掌控网络舆情的运行机制,有效引导网络舆情;加强制度和机制建设,建立网络舆情管控机制。  相似文献   

20.
互联网的发展为大学生提供了极为便捷的学习和交流的平台,但互联网的道德问题一直是学校和家长不愿大学生过多接触网络的原因之一。"网德"问题的产生有其社会原因,也与高校大学生尚未成熟的一些心理需求有关,应该虚实相辅,将现实世界与网络世界统一起来,塑造和培养大大学生的"网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