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台湾钓法的核心技术是以饵代坠。即用饵的重量来使浮漂下沉一定目数。这就要求钓饵应具有一定重量。从实际垂钓中知道,面饵等素饵较容易做到使浮漂下沉一定目数,而蚯蚓、红虫等荤饵却因本身重量较轻,较难使浮漂下沉,所以,蚯蚓、红虫等较轻类钓饵就不大运用于台钓中。但在有些地方,有些季节里,蚯蚓、红虫的垂钓效果明显优于面饵。能否克服蚯蚓、红虫等较轻的饵自身重量不足的问题,使它们也能在台  相似文献   

2.
二、漂的设计标点 用于手竿的浮漂,一般在漂体上部都标有一些色段,作为视漂,俗称漂尾、漂尖子。钓者就是通过观察它在水中的升降来了解线组和钓饵在水中的状态和变化;并感知鱼就饵时的情形。如果我们在了解了浮漂自身标点之后,根据浮漂的性能,在漂体上设定几处标点,就能更细微地观察线组在水中的全部动态,发现更多的鱼讯,使垂钓越发精彩诱人。  相似文献   

3.
一支浮漂,不管是何种材质,只要其体积相同,其在水中所受的浮力便相同;在水中悬浮时,其浮力所能承载的包括其自重在内的重量亦相同。我认为,减轻漂体自重,使其浮力能多点去承载悬浮时的配铅,是悬坠钓法的浮漂应具备的重要因素之一。也就是说,同体积的浮漂,漂体自身的比重小些,自重轻些为好。下面所谈的漂体形状与浮漂的倬用功能.亦与这一问颢有关。  相似文献   

4.
(三)装浮漂浮钓法 浮钓是钓取在水体的上层、中层和中下层栖息的鱼类的方法。 装浮漂浮钓,浮漂有两个作用:一是使饵钩入水后不沉到水底,垂悬于水中,二是显示鱼咬钩的信息。此钓法钩与坠可采用坠上钩或坠下钩的组合方法。 坠上钩的组合方法可用单钩或两至三只钩分别连接至坠子上方钓线上。浮漂用立式浮漂,其浮力要大于饵钩的重量。坠子的重量要  相似文献   

5.
对钓鱼朋友来说,如果一支浮漂能适用各种鱼情状况,那该是个多好的"宝贝"。将您欣赏和需要浮漂的颈。肩、身、脚、色格目等按长短肥瘦及色泽筛提分解,再把最适合当时钓况和鱼情所需要部位快速组合为一支浮漂.这就是全天候可微调组合式浮漂。如图示:1各种动流专用浮漂--左而右玉女形、秘书形、贵妃形、女皇形,适用于河川溪流及海岩矾钓,可小可大也可适用于湖泊水库。2.池湖库手竿立式静流浮漂--浮漂颈可备长短粗细多支,长者浮材多、浮力大,粗者破水阻力大,反则阻力小又灵敏。3.浮漂颈身--同样可备长短粗细多支.功用同上n4一浮漂…  相似文献   

6.
垂钓活动,试水极为重要。所谓试水,内容有二:一测比重,二测水深。通过两测,求其各自和两者间相适应。 测比重,是测定坠力与浮力之比,即钓钩、钓饵、连结件、钓坠等总重与所选用浮漂排水量重之比。 测水深,是测定钓域水的深度与钓线中的水线(含脑线及浮漂沉没段,下同)长度之比。  相似文献   

7.
可调浮漂     
选择浮漂最重要就是浮力的表现。目前市场上出现了可调浮漂,可调浮漂最特别之处是内置了独特的浮力调整系统,不需更换钓组便可以做出多种浮力微调设定,以达到最敏锐的鱼讯表现。可调浮漂还在漂苗与漂身连接处采用回弹式的两段设计,内部采用抗氧化弹簧配合弹性材料外层,使用起来更为方便。  相似文献   

8.
如果钓饵的比重改变,前面提到的原则就要跟着改变。很多人不知其中奥秘,天天在那里改钓饵配方,可是多加赤尾青粉、肝粉会使钓饵比重增加,把钓饵调稀一点比重又会减轻,原本两饵压沉标示杆十目,因为钓饵调稀、调软而使其比重减轻,就有可能变成只能压沉九目。在书斋里谈论“悬坠钓”,或靠个人悟性寻求“悬坠钓”理论发展的人,都忽视了一个问题——钓饵对钓组灵敏度的影响。原汁原味的“悬坠钓理论”把钓饵的软和稀都计入重量关系。从压沉10目到只能压下9目,在水库、湖泊等野钓环境中或许并不重要,不明就理的说法是“水底不平造成了同一钓点的钓…  相似文献   

9.
任志新 《中国钓鱼》2004,(10):22-22
悬坠底钓时,钓着钓着,浮漂自动高出一目二目,这就是自动长目。初学者也许觉得不可思议,因为他们所学到的、听到的钓鱼知识都是说浮漂不可避免都要“吃水”,连钓线也会少量吃水,所以浮漂目数越钓越少才对,怎么会自动长目呢?  相似文献   

10.
在台钓及竞技钓中,浮漂的调、钓目数(漂相),坠、脑线、双饵在水中的状态(饵态),钓饵的重量。这三者之间存在相互制约的关系,并综合决定了钓组的灵敏程度。只有了解其间关系,掌握其中规律,才能在施钓时针对具体情况有的放矢地进行调节与修正。 下面是针对这个问题进行实验的情况描述及有关分析。  相似文献   

11.
上海郊区池塘密布,是钓鲫鱼的主要场所,由于土地承包到户,池塘长年不清淤泥,塘底积有大量腐化污泥和烂水草,使垂钓增加了难度。针对这一情况,我采用无铅坠钓法,即用0.165毫米细线和伊势尼6号钩,不用铅坠浮漂采用小的鹅毛管,共5粒,大小根据钩加饵的重量决定,钩加上钓饵(钓饵用饭粒),沉入水下,  相似文献   

12.
耿胜利 《钓鱼》2010,(1):22-23
“泡沫钓法”也是一种钓水皮的方法。是化绍新老师首先发明和使用的新方法。是在“蚂蚁上树”钓法的线组上于8字环上附着一粒泡沫浮漂。其特点是始终将饵控制在子线长度以内,直观地看清鱼吃饵的信号,减少空竿。浮力可以承担8字环和双钩双饵的重量,并可根据鱼情和鱼讯的大小,随时改变泡沫浮漂的大小。  相似文献   

13.
张炎冰 《钓鱼》2005,(6):25-25
在底坠钓组中,鱼咬钩所引起的浮标沉浮与钓饵的重量无关。如果减轻坠重,或用大浮标使钩悬离水底,则饵重的最大值必须小于浮标的浮力和上浮力,超过这个值,浮标沉入水下就失去了标志鱼钩状态的作用。悬坠钓组的不同在于,饵重及其状态对钓组的影响有多种表达形式,其引起的微妙变化用传统尺度无法衡量。  相似文献   

14.
严实 《钓鱼》2014,(1):24-25
浮标是“台钓”后才被钓鱼人接受的,之前用芦苇竿,鹅毛杆制作的没有标尾的立漂都是二力失衡——坠、钩、饵重量大于或小于浮漂的上浮力。坠、钩、饵沉底,“沉”大于“浮”,立漂躺着或斜立着主钓下层鱼;坠、钩、饵悬于半水,“沉”小于“浮”,立漂直立主钓上中层生活的草鱼、鳊鱼、鲐鱼。浮标出现后南于浮力集中在标身,不管一浮(标身)两沉(实芯标脚和实芯标尾)还是两浮(指标身和空芯标尾)一沉(标脚),都是无饵调4目,加饵钓2目。  相似文献   

15.
在底坠钓组中,鱼咬钩所引起的浮标沉浮与钓饵的重量无关。如果减轻坠重,或用大浮标使钩悬离水底,则饵重的最大值必须小于浮标的浮力和上浮力,超过这个值,浮标沉入水下就失去了标志鱼钩状态的作用。悬坠钓组的不同在于,饵重及其状态对钓组的影响有多种表达形式,其引起的微妙变化用传统尺度无法衡量。浮标与钓饵学会钓鱼不难。比如底坠钓组,抛钩后坠钩沉底,看不见浮子是因为水线太长了,移动浮子到部分沉入水下,部分浮于水面,再装上饵,然后据浮子浮沉状态判断咬钩。至于饵的大小是否合适,实践多了就不喻自明了。悬坠钓组也一样,空钩离底调4目,…  相似文献   

16.
史为林 《钓鱼》2008,(9):12-13
三、体积小的浮漂灵敏 比较的条件是两支浮漂的形状、漂尾粗细、长短、漂脚、使用的材料等其他都相同,只是大小不一样。体积大的浮漂在漂组中需配大铅坠,因而体积大,重量大,体积小的则相反。大小漂组的调、钓目相同。鱼对大、小漂组的作用力大小、时间和方向相同。在上述条件下,体积小的浮漂灵敏。不同的观点我们在《什么样的浮漂更灵敏(上)》已提到过了,  相似文献   

17.
张炎冰 《垂钓》2002,2(11):29-31
悬坠钓组对钓饵的状态要求极高,钓饵沉得快或慢除了由钓组去控制外,钓饵本身的重量变化、即它的溶散效果也是影响钓饵沉得快慢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衣善新钓友多次发表文章反驳 压力(应改为作用力)论,认为脑线弯曲才是造成钓组灵敏与迟钝的根本原因。谁是谁非只有实践最有发言权。 先以台湾钓法中的调四目钓二目为例:当加一饵落一目,加二饵落二目时可以做到钓二目。当加一饵落二目,加二饵落四目时也可以做到钓二目。两种用饵方法钓组的两根脑线都垂直于水底,哪一种灵敏,哪一种迟钝呢?我想是前一种。 再以脑线弯曲为例:在脑线弯曲状态相同的条件下,一个钓组上是两个质量小的钓饵,另一个钓组上是两个质量大的钓饵,哪个钓组灵敏,哪个钓组迟钝呢?我想也是前一种。 上述两例在…  相似文献   

19.
在台钓调漂时,饵的重量要占漂子的浮力,最常用的“调四钓二”中,一个面饵的重量要占漂尾二目的浮力。而在野钓中,使用的鱼饵多是蚯蚓、芽子、红虫等荤饵,其重很小,在要求不是很精密时,其重可以在调漂时忽略不计。如在脑线上靠近鱼钩处加一个配重(小坠),代替台钓中面饵的重量,就形成了双坠线组。鱼吞饵很容易地触动小坠,能较大程度打破漂坠平衡,使漂运动,把鱼讯迅速反映出来,提高了浮漂灵敏度。  相似文献   

20.
所谓“引竿”钓,即在选好钓位后,用一根普通的鱼竿贴近水面斜向插在鱼竿固定器(本地称“懒王”)上,竿尖的第一或第二节没入水中,这根鱼竿就成为钓鱼用的引竿。“引竿”,顾名思义,它是在钓鱼时给钓竿、钓饵(抛投)起引导、指示方位的作用。作引竿用的鱼竿要比钓竿稍长。所用的钓竿应选轻便一些的。钓齐竿线,散子浮漂3~4粒。施钓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