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各种公德问题事件的屡屡曝光,将人们的目光引向了公德教育领域,现今的公德教育成效似乎不尽如人意,究其缘由,主要与我国的文化传统和社会发展关系甚密。深入分析公德教育成效的影响因素,考察和挖掘深藏在德育问题背后的价值观念冲突,有助于厘清公德教育的改革思路,为切实有效地提高公德教育成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社会公德是社会全体公民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循的基本行为准则,反映了人类社会生活最基本的关系,能否遵循社会公德是衡量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公德教育是中小学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中小学阶段正是社会个体道德品质形成的重要时期,有效的公德教育对增强青少年的公德意识、加强青少年的公德行为、提高青少年的功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应当通过转变思维方式、完善公德教育评价体系等多种策略来提高中小学公德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3.
中国游客在国外的不文明行为使公德问题再度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并引发了一场自上而下的公德教育运动。人群公德匮乏的教育原因主要有:道德教育目标失当;道德教育内容偏狭;知行脱节和道德素质考核和评价体系不完善等。要提高人群的公德素质就必须对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等多种因素进行系统改造。  相似文献   

4.
当今社会的公德教育表现出明显的家庭化与私利化倾向.这主要受到我国古代社会以家庭伦理为本位的道德传统以及我国当前“重私轻公”的社会现实的影响。为突破私人关系的圈子,实现真正的公德教育,我们需要超越“家”的界限,建立基于公利原则的公德教育。  相似文献   

5.
从社会心理的视角来看,大学生道德判断的过渡性特点、道德榜样的世俗化和不文明的环境造成了当前公德教育的困境。走出困境的最佳途径必须是公德教育的教、学、做合一,建构和谐的师生关系,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引领大学生进行自我道德教育,在承担各种社会角色的过程中学会做人。  相似文献   

6.
以大学生公德为研究视角,揭示了大学生的校园环境卫生意识淡薄、校园公共秩序意识淡薄、不懂得珍惜爱护公共财产、校园人际交往的"自我化"等校园公德缺失的现状。并从学校、社会、学生群体自身等方面分析了大学生校园公德问题的原因,提出加强大学生校园公德培养的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7.
在对学生进行公德教育时,教师要率先垂范,为人师表。要教育学生从点滴做起,从自我做起,营造相互关心、相互帮助、讲文明、讲礼貌的良好氛围。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应成为公德教育的实践主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公德建设中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大学生真正成为公德教育的实践主体。  相似文献   

9.
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德育问题学术研讨会于2004年8月24日在东北师范大学召开。参加学术研讨的有南京师范大学鲁洁、班华教授,东北师范大学王逢贤教授等人。东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盛连喜教授和教科院院长马云鹏教授也出席了这次会议并发表了讲话。与会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审视和思考了当前德育的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为把握今后德育研究的方向和工作重点提供了广阔的背景和新颖的思路。讨论的主题有如下几个方面:一师德观念转移———由“职业道德”到“专业道德”师德问题一直是教育理论界和实践界共同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北京师范大学…  相似文献   

10.
十多年来,城市对劳动力的需求迅速增长,大量农民涌入城市,并在较长时间居住在城市,他们的孩子也由农村进入城市读书。这些由农村进入城市读书学生因为家庭等原因导致社会公德意识、习惯有所缺失,而中学特别是高级中学并没有系统的社会公德教育。针对这一情况,学校有必要对学生进行公德底线及相关社会公德教育,在教育的过程中应该注意教育的方法,避免说教。  相似文献   

11.
促进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是教育中小学生学会做人的基础教育,也是改善中小学生行为能力、培养中小学生良好品德和文明行为习惯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2.
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应把院校的培养目标具体地分解落实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各个层次和环节中 :一是要重视公德教育和法律教育 ;二是要加强成才教育 ;三是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四是要结合院校自身培养目标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13.
高校图书馆中存在的图书被污损或被偷走等公德失范行为,是长期以来难以治愈的顽症.应充分认识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并通过构建和谐环境、积极开展公德教育活动、加强监督与服务等措施,唤起学生遵守图书馆道德规范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14.
公民公德意识的强弱 ,遵守公德规范的状况 ,直接反映着公民素质 ,决定着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效 ,也对经济建设和生产力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将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概括为 :“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在公德建设过程中 ,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充分发挥显性教育系统和隐性教育系统的功能 ,把外部因素的强迫性和个体修炼的自觉性有机结合起来 ,挖掘传统美德内容 ,批判地继承传统道德的合理精华 ,借助各种载体 ,建立良好的约束机制 ,创造优美的外部环境 ,寻求道德舆论向道德实践的现实转化途径 ,对于增强公民公德意识 ,提高公民素质 ,形成良好的公德习惯 ,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谈公德教育     
学校对青少年进行社会公德教育可在以下三个方面加以注意。一、加强公私观念教育,使青少年能以爱护公共财物为荣我们有的学生公私不分,损公肥私,化公为私,甚至把公共财物作为私有;有的学生对损害公物的行为无动于衷,对“长明灯”、“长流水”视而不见,对别人损害公物的行为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听之任之。针对这些现象,我们教育者要让学生明白,公共财物是属于作为整体的劳动者所有的财物,是国家和人民的,公共财物除了受到法律保护外,也受到社会主义道德的保护。因此,作为社会主义中国的每一位公民,作为学校的每一位…  相似文献   

16.
青少年的公德教育问题关系到祖国前途和民族的命运,学校的德育教育是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强化学校德育教育。  相似文献   

17.
社会公德是社会全体公民修养的反映,是基础文明修养的重要内容,重视和培养学生的社会公德是学校教育的应有内容。良好的校园公德环境对大学生的成长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当前大学生在文明礼貌、遵纪守法、爱护公物和保护环境等方面,均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公德缺失现象。造成大学生缺失社会公德的原因主要是受传统伦理思想、封建社会的宗法制度、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以及当前公德教育存在缺陷、我国公民道德法律化程度偏低等。加强大学生公德教育,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转变观念,探索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新方法;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载体作用。  相似文献   

19.
加强青少年学生的公德教育,对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祖国的前途以及民族的命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三个方面就如何加强青少年学生的公德教育进行了探讨,即言传身教,从教者做起;大处着眼,从小事做起;齐抓共管,重在落实.  相似文献   

20.
针对青少年公德教育面临的问题,笔者用新观念、新方法阐述了为开创学校德育的新格局、强化社会公德教育、保证青少年的身心得到健康成长等方面做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