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天下午放学后,我在卧室里看书,深深被书中的情节吸引住了。正当我随文中主人公悲而悲、喜而喜的时候,卧室门“呼”地开了,把我吓了一跳。我定神一看,只见妈妈脸色阴沉、双手叉腰站在门口,气势汹汹地责问道“:冰冰,你在卧室里干什么?吃晚饭了,叫你两三遍也不应一声!”我看妈妈  相似文献   

2.
未获奖感言     
看到《教师博览》2010年第12期的样刊.又喜又悲。喜的是看到自己的文章面世.这种喜悦不亚于生命的新生;悲的是同时看到了《教师博览》最后一页上“对我影响最大的一本书”征文获奖名单——里面没有我!我一直以为自己会获奖的:《教师博览》2010年全年刊发的24篇征文中.就有我的两篇.  相似文献   

3.
阅读教学的第一要务是读。景美、境远、情深的课文要反复诵读,如古人所说读之而喜,拍案叫绝,起舞旋走;读之而悲,涔涔泪落,脉脉欲诉。斯时不知古人为我,我为古人,但觉神入文,文入心,永不  相似文献   

4.
同学们都喜欢听故事吧,童话故事、神话故事、寓言故事、成语故事、名人故事……常常使我们沉醉其中,喜文中人物之喜,悲文中人物之悲,歌文中人物之歌……有些故事令我们百读  相似文献   

5.
阅读教学的第一要务是读。景美、境远、情深的课文要反复诵读,如古人所说“读之而喜,拍案叫绝,起舞旋走;读之而悲,涔涔泪落,脉脉欲诉。斯时不知古人为我,我为古人,但觉神人文,文人心,永不失矣”。  相似文献   

6.
生命,一条昂首向前的小溪,一幅永不褪色的字画,一束七彩斑斓的阳光,它的美丽如同一本读不完的书。——题记阅读《阅读与作文》2006年第5期《生命承受的美丽》让我再次品读生命。作者文笔独特,告诉我们了一个平凡而真实的人生故事:一个女孩从小到大一路被书陪伴着,走过来的过程。是书,教会了她爱憎分明;是书,教会了她乐观向上;是书,教会了她勇于追求;还是书,教会了她去克服所有的障碍。其实,自己不也是这样的女孩吗?一本本书,让我看见了一个个灵动的生命,折射出一段段或喜或悲,抑或是悲喜参半的人生。它们让我快乐,让我感动,有时甚至不能自己…  相似文献   

7.
读书的感觉     
郑郁 《湖北教育》2007,(7):60-61
闹市的喧嚣慢慢消失,已是夜深人静,我的小宝宝也熟睡了。我靠在床头,拿出枕边的书,在柔和的灯光下读起来。这时,全凭自己的兴致,体味苏轼『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的感触;感叹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超脱胸怀;感动于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执着;欣赏梁山好汉『该出手时就出手』的豪迈气概。好书像一位漂亮的女子,当她在我心中激起波澜时,我会狂热,会掉泪,哪怕只是书中的一个段落或者一句话,都会让我触动,仿佛听到了自己灵魂的回音。这时我就会欣然自得,一整天都会沉浸在愉悦之中。  相似文献   

8.
一、如何“读文悟道” 抓住文本语言,读出情,品出昧,悟出“效”,习得法,激活“思”,才能达到读文悟道之境界。 读出情。阅读教学第一要务是读。景美、境远、情深的课文,要反复诵读。正如古人所云:“读之而喜,拍案叫绝,起舞旋走;读之而悲,涔涔泪落,脉脉欲诉。斯时不知古人为我,我为古人,但觉神入文,文入心,永不失矣。”要加强读的指导,  相似文献   

9.
读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生快事,莫如读书,它能让我们识天地之广,晓人生之道;有自知之明,有预料之先;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它是我们精神的巢穴,生命的禅床。书,是大家亲密的伙伴,读书其乐无穷。你可以与孙悟空大战三百回合,也可以与鲁滨逊一起漂流,跟着卖火柴的女孩哭,随着F4一起笑……书——是我们每一个人所需要的,就如吃饭睡觉一样。书好像是一位懂得许多知识,有许多经验的智者,可以从他的谈吐中学到各种知识。这使我想起作家歌德的一句名言:“读一本好书,就是与一位高尚的人谈话。读不同的书给人的感受是不一样的,读历史书能让人回到那遥远的过去,了解各种各样古代的事情;读小说能让人变成书中的主人公,去亲身体验一下主人公的经历;读科幻书能让那些复杂而深奥的科学原理通过图片与文字展现在你的面前……  相似文献   

10.
我爱读书     
我爱读书,书中的主人公或悲或喜的经历常常让我浮想联翩。同时.读书让我懂得了许多做人的道理,也知道大多数伟人都爱读书。  相似文献   

11.
12月11日晴我酷爱读书,只要一看到书就会爱不释手,妈妈说我是"文字控",我称自己为"书迷"。书中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深深地吸引了我。开学的时候学校有了图书角,听到这个消息我又兴奋又激动,从那时起,我一下课就奔到图书角中寻找好看的书。课间十分钟虽然短暂,我却穿梭于各种书籍之中。我虽然没有达到边看书边随着其中的人物或喜或悲,  相似文献   

12.
"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是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中提出的美学概念。他说:"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这段话对"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做出了最简单而又明了的解说。所谓"有我之境",外界一切事物都以我的个人主观感受为基本色调。我喜,则物喜;我悲,则物悲。所谓"无我之境",则"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我"如同身在物外,对周遭的一切只以客观描述,而不加主观感受。王国维,美学大师,一语道出诗词真谛。然而,作为小学生,我们完全能够从中悟出作文的真  相似文献   

13.
他从小便生长在我的光环里,说不清是悲是喜,就那样悄无声息地行走,听着我轰隆隆碾过的得意的车轮。我读大学的时候,他才刚刚小学毕业。没有考入重点中学,有人见了他便嬉笑说:“你姐姐当初读的可是最好的初中,你念的这所。她看都看不上眼呢。”他也不争辩,白人家一眼,便用力地甩—下书包,嗖—下跨上车走人。  相似文献   

14.
引子:民工     
从小,我就与书结下了不解之缘,常常是。看着看着就栽进去了”!晚上10点多钟了,我还在“挑灯夜战”,与书中的主人公同命运.共呼吸.为他喜.为他悲,经常都是在妈妈的催促下才关灯入睡。  相似文献   

15.
与书为伍     
王涛 《青年教师》2006,(10):50-50
多年来,自己形成了一种难以更改的习惯——与书为伍。即使在休闲时问,也总是喜欢到书中遨游,坐着读、躺着读,从来没有疲累的感觉,反而觉得是一种娱乐、是一种高级享受。妻子见我成天手不离书,就问:“你不累得慌吗?成天钻进书里?”我总是笑着反问:“与书为友,是一种交谈、一种切磋、一种净化、一种欢娱,何累之有?”  相似文献   

16.
我从小就喜欢读书,这个习惯一直延续到现在。古今中外的世界名著我读了不少,好书我喜欢读,好文章我喜欢看。一个偶然的机会,在书店里看到了刘墉的作品:《超越自己》《创造自己》《肯定自己》这一套丛书,简单翻看了一下,觉得书中说得很有道理,便买回去读。书内的文章大都是他写给儿子的信,这是他在儿子成长过程中对儿子的一种启发和引导,没有严厉的教训  相似文献   

17.
我爱读书     
冰心奶奶说得好:“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在我的生活里,书是我高尚的朋友。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书犹面包,善读之可以充饥;书犹钥匙,善读之可以打开智慧大门。你可能会问我为什么喜欢读书?因为读书让我真正领会到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句话的含义。读书,让我欣赏了中国的大好河川,名山胜水。从书中,我“见到”了桂林山水的清奇俊秀,“听到”了鼎湖山那美3333妙绝伦的泉声,“看到”了长江、黄河的波澜壮阔,“闻到”了龙井茶的清香,“尝”到了茅台酒的醇美;读书,让我认识了一些名人,爱国诗人陆游、中国伟人毛泽东、女英雄刘胡兰、…  相似文献   

18.
一、如何"读文悟道"抓住文本语言,读出情,品出味,悟出"效",习得法,激活"思",才能达到读文悟道之境界。读出情。阅读教学第一要务是读。景美、境远、情深的课文,要反复诵读。正如古人所云:"读之而喜,拍案叫绝,起舞旋走;读之而悲,涔涔泪落,脉  相似文献   

19.
读书,让我拥有一分绝关的心情。每当恬淡的黄昏,或是静谧的夜晚,我会倚在床的一角,手捧一本书静静地读,默默地品味。打开一本好书,迎面扑鼻的是清香而深邃的气息,仿佛是那新翻耕的泥土散发出馨香。在若有若无的音乐声中,我可似随意想象,想象自己是蓝天,一望无际;想象自己是月夜,寂静美丽;想象自己是海浪,澎湃不息……读小说,我会随着主人公跌宕起伏的命运或喜或悲;读抒情的散文诗歌,我会在作者淡淡的忧郁中品味他们对生命、生活、  相似文献   

20.
正2014年5月15日晴人和书是有缘分的,你一旦遇见了一本好书,就如在茫茫人海遇见了一个知己。她让你感到趣味无穷,让你朝思暮想,让你魂不守舍,把你的所有注意力都吸引过去了。比如有一次我和妈妈去书店买了一本《鲁滨逊漂流记》,回到家,我连忙打开书,躲在自己小小的房间里读得津津有味。我深深地被鲁滨逊的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