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课程标准是这样对语文的性质作阐释的:“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一性质鉴定,就十分明确地点出了语文和生活的关系:语文从生活中来,也要回到生活中去。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标准》开宗明义:“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它明确指出了语文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以及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本质特征。然而。在中国目前语文教学实践中,却明显存在两种误区,将语文的人文性与工具性割裂开来。  相似文献   

3.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教师需要正确理解和认识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内涵,在教学中处理好二者的关系,科学地实施教学评价,实现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才能真正提高语文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教师需要正确理解和认识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内涵,在教学中处理好二者的关系,科学地实施教学评价,实现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才能真正提高语文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实现语文课程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高度统一,是构筑新语文课程教学的理想方向。过分强调工具性,会使我们的语文课堂机械而乏味;过分地强调人文性,又会使我们的语文教学空洞而虚浮。因此,笔者认为当前我们教育者迫切需要探讨与解决的问题,是如何通过具体的实施与操作来达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在教学实践中,要“寓教于文”,充分利用语文课程内容自身所蕴涵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交融因素,以学生为学习主体,创设平等、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让人文性在语文工具价值的实现过程中体现。  相似文献   

7.
国家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实现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真正的和谐统一,语文教师应加强提升人文素养,变"匠"气为"灵"气。  相似文献   

8.
生活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人文性、生活性相统一,基本理念是构建以生活为核心的开放而适性的语文课程,培养学生适应生活的语文素养,倡导感知、体验、参与的学习方式,以及注重潜能开发与功能改善相结合。因此,生活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立足生活语文学科的特点,基于课程标准调整具体教学目标,着眼生活需要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突出以生为本引导学生体验参与,关注个体差异实现学生功能改善,从而切实提高生活语文课堂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工具性”着眼于语文课程培养学生语文运用能力的实用功能和课程的实践性特点;“人文性”的内涵非常丰富,包括了我们常说的社会性、思想性、情感性等含义。语文教学中“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反映了社会各界对语文教育的共同期望,有利于课程目标的展开和实施。[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徐颖 《小学语文》2007,(5):40-42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将语文课程的性质定义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一定义在确定语文学科工具性的同时,提出了语文的人文性。这种由语文单一性(工具性)向双重性(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转变,标明了语文课程鲜明的时代特征:丰富的人文内涵,全新的教学观念,全新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1.
李猛 《教育教学论坛》2011,(36):150-152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无数语文工作者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也是他们工作的前提。那么,在语文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如何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呢?《语文课程标准》和以往教学大纲相比较,其最大特征在于新,这个新不是一般的新,而是全方位的新。从对语文内容的安排到语文方法的选择等等,都是一种新的姿态。其中对语文课程的性质有这么一句话:"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2.
<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教师要树立大语文观念,语文教学要为生活服务,要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如何搭建好语文课堂与生活的桥梁?前段时间,我观摩了一位名师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的这两个基本特点是辨证统一的,工具性孕育着人文性,人文性促进着工具性。作为语文教师,就是要以课堂教学为阵地,科学灵活地引导和落实语文课程中的“人文性”和“工具性”,寓掌握工具性于提升人文性之中,获得工具性与人文性双赢的效果。那么,新课程下如何生成工具性与人文性和谐共振的教学课堂呢?在教学实践中,我是这样做的:  相似文献   

14.
谢开和 《广西教育》2011,(22):51-5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笔者认为:所谓“统一”,是指工具性与人文性融合于语文这一本体中,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分离。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做到语言实践与人文熏陶两者相结合呢?笔者以教学课文《生命生命》为例,略谈如何使语文的人文性与工具性做到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5.
《全日制义务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纵观笔者从教以来的三次教材改版,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呈现四大特点。  相似文献   

16.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哲学著作具有丰富的人文精神与思想导向作用。把哲学著作和哲学精神引入语文教育,可以让哲学在发挥语文教育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过程中起辅助作用,以哲学的学习促进语文教育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7.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指"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必须遵循语文的特点和学生学习语文的特点,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应得到积极的提倡和践行;语文课程必须容纳学生的生活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由此可见,“人文性”被提升到了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本着“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理念,重新探求语文课程的人文性,从人文主义观念出发,使课堂生活成为一个涉及学生认知活动、情感活动、意志活动和道德活动等方面的整体。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改要兼顾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期以来,人们对语文教学,特别是中职语文教学,争论不休。归根结底,无非是语文课程的性质归属问题,即在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认识上存在着不同意见。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但要真正理解这句话,并非易事。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的性质,是语文课程区别于其他课程的根本属性,它是决定语文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根本依据。我们只有认清语文课程的性质和地位,才能明确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全新的理念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一科学阐述,解决了长期以来在语文课程性质问题上存在的文与道、思想性与工具性、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矛盾之争。事实上,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只有与人文性统一,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只有以工具性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