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威尼斯的小艇>是一篇写景散文,编排在人教版课标本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我曾教过三次,但每次都是把时间和精力放在课文的第2、4自然段.第2自然段连用了三个比喻句,形象地写出了小艇独特的美.教学时,我一般让学生想象填空.第4自然段则效仿王崧舟老师的教学,放手让学生上台扮演船夫吆喝,招揽顾客,学生兴趣盎然.而第5、6自然段只是让学生匆匆读一读,背一背.  相似文献   

2.
我在教学《威尼斯的小艇》第4自然段时.引导学生进行了多角度读书的练习,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阅读课的主要任务是教学生学会读书。因此,在教学中老师应揭示规律,教给方法,训练技能,使学生逐步形成独立阅读能力。下面就《曼谷的小象》一课的教学,谈谈我的几点做法。一、指导划分段落我让学生把1、2两个自然段合起来读,并告诉他们:第1自然段介绍了事情发生的大范围(曼谷近郊),第2自然段介绍了事情发生的地点(泥泞的公路),让学生知道1、2自然段所以合起来做一个意义段,是地点上的联系。这样,当把3、4自然段合起来读时,学生发现这两个自然段可以归纳在一起是因为有时间上  相似文献   

4.
《威尼斯的小艇》是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一篇描写水上城市———威尼斯风光的小品文。文章浅显易懂,语言生动优美。第二段(2、3自然段)讲述威尼斯的小艇是什么样儿,及“我们”乘船游览的快乐感受。教学中,我采用“画一画、比一比、演一演、说一说”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一、画一画比一比文章第2自然段描述了威尼斯小艇的样儿,寥寥数笔,生动、形象地为我们勾勒出一幅小艇速写图。教学中,我让学生一边读课文,一边想:小艇是什么样儿的?用笔画出小艇的简图。再请一名同学到黑板前画小艇图。接着,请画的同…  相似文献   

5.
“学习分析自然段,归纳主要内容。学习课文中用词造句,连句成段的一些方法”是新大纲对三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关于读懂一段话的要求。在教学中如何落实这个精神,本文以《爬天都峰》为例谈谈个人的见解。 《爬天都峰》全文共10个自然段,17句话。其中第2、8自然段都为4句话;第4、9自然段是2句话;其它自然段都仅是1句话。在教学整体设计时,我把“读懂一段话,学习连句成段”的任务落实在学习2、8自然段上,以这两个自然段为例,引导学生初步掌握  相似文献   

6.
【教学案例】这是第三次教学《威尼斯的小艇》(人教版五下)这篇课文了。前两次在教学第4自然段“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时,从没有想过作者为什么要描写这一部分。这次上课时,在讲完小艇的样子、作用后,  相似文献   

7.
教材分析: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石榴》一课是一篇状物类的散文,作者通过对石榴的详尽描摹,表达了对家乡、对石榴的喜爱之情。课文共四个自然段,其中第三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段落,这一自然段共五句话,前三句写了石榴成熟过程中外皮颜色的变化,后两句写了石榴成熟后的可爱模样。  相似文献   

8.
小学中段阅读教学的重点是段的训练。教学时,教者不仅要指导学生读懂课文的每一个自然段,而且要重视学法指导,教给学生读懂一段话的方法,培养自学能力。教《富饶的西沙群岛》第3、4自然段和5、6自然段时,因为3、4自然段和5、6自然段有相似之处,可以用以讲带练的方式,帮助  相似文献   

9.
《小学语文》2008,(6):49-49
问:我在教学《可贵的沉默》第17课)一课的时候,有学生问:在第10自然段“我接着问”后面,请解答。(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三年级下册第ll自然段那句话为什么不紧接而要另起一段呢?我也弄不清楚,请解答。  相似文献   

10.
指导学生读懂自然段是小学中年级阅读教学的训练重点之一。读懂一个自然段,要让学生知道这个自然段有几句话,每句话讲的什么;还要弄清句与句是怎样联系起来的,进而明确这个自然段的主要意思是什么。学生在以前学习的基础上,能明确有几句话并说出每句话的意思,需要重点解决的是指导学生归纳自然段的主要意思。在这方面,我是这样引导学生的:一、抓重点句,归纳自然段的主要意思。如《李时珍》第2自然段有4句话,讲了李时珍在怎样的情况下立下了当医生的志愿。教学中我从词句入手,使学生弄懂了每句话讲了什么。在此基础上,抓住第3句…  相似文献   

11.
教学内容: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第11课设计说明:课文第2自然段描写的是秋天缤纷的色彩,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给人以美的享受。下面,围绕这一自然段设计了几种不同风格的教学片段进行对比。片段设计一:文字训练,扎实有效品读第2自然段一、激趣:秋天的大门打开了!你们看,橘子柿子就像淘气的孩子一样,你挤我碰,多有意思呀!请你读读课文的第2自然段,里面还有不少这样有意思的语词和句子呢,找一找,画一画,读一读吧!二、学生自由读文。三、谁愿意把你喜欢的句子读给同学们听听。(教师相机指导)(1)课件显示“:你看,它把黄…  相似文献   

12.
对于刚入三年级的学生,“段的结构”的认识显得比较抽象,难度比较大。初步训练时,一定要选一个特征明显的结构段加深第一印象。在引导学生第一次认识“段的结构”时,我选中了第五册《晨读》中的第二自然段,这个自然段是明显的总  相似文献   

13.
最近,我有幸听到了《小露珠》作为两则不同教例的课,颇有一些感触。【教例1】一、音画导入,激趣激情1.师引读,生跟读课文第1自然段。2.学生朗读课文第1自然段。二、细读课文,入境悟情1.品读第2~5自然段,欣赏露珠形之美。(1)师范读课文第2~5自然段,生边欣赏画面边聆听。(2)从哪儿可以看出小动物们喜欢小露珠?读  相似文献   

14.
片段一:师:威尼斯是世界上著名的水上城市,旅游景点非常多,作者为什么在众多的事物中只选取“小艇”来写呢?请同学们仔细读课文,边读边想一想。生1:因为威尼斯是世界著名的水上城市,小艇是主要的交通工具。生2:因为威尼斯的小艇样子比较奇特。生3:我想可能是作者乘坐过威尼斯的小艇,感觉到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师:同学们读得非常仔细,从课文的叙述中理出了作者只选择“小艇”来写的原因。那么,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写小艇呢?请同学们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小艇样子奇特船夫驾驶技术好小艇作用大)师:课文主要从三…  相似文献   

15.
正【片段一】师:词语学得不错,课文读得怎样?下面来检查一下课文的朗读。打开课文,这课有7个自然段,标上了吗?谁来读第1自然段?(生读)师:读得非常正确,你让我知道了杭州很美。谁再来读读这段?(生读)师:你让我感受这是个美丽的早晨。听老师来读读。(师示范读第1自然段)师:同学们,这是一个美丽的城市,这是一个美丽的早晨,那么这预示着故事将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结局呢?生:美好。师:让人满意的结局。同学们,在写人叙事类的文章中,作者写景不是随随便便写的,他写景是为了后边的故事发展做铺垫的。谁来读第2自然段?(生读)  相似文献   

16.
阅读教学中进行段的训练,实质上是一种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要让学生建立段的概念,必须使其弄清段的结构关系,理解句子之间的内在联系,读懂一句话和另一句话是怎样连接成一个自然段的,从而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思维。现以自然段中句子之间几种常见的关系为例,谈一些粗浅的做法。一、并列关系。例如《富饶的西沙群岛)第三自然段。这段话分三层意思,讲的是海底的情况。教学时,可采用抓特点的方法进行训练。先引导学生概括第一句“岩石上长着珊瑚”(把修饰词和比喻句去掉),第二句“海参到处都是”,第三句“大龙虾威武”。在此基础  相似文献   

17.
“段”从内涵上讲,是文章根据内容划分的部分;从类别上讲,分“自然段”和“结构段”。中年级段的训练分两个层次:自然段的认识理解和把握;结构段的认识理解和把握。对自然段的认识理解和把握,是中年级前阶段的训练重点;对结构段的认识理解和把握,是中年级后阶段的训练重点。中年级对段的训练若落到了实处,学生对段的阅读、写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到了高年级进行篇的训练,学生就不会感到困难了。 义务教材第五册明确提出了“读懂每个自然段”和“把一段话写清楚”的要求,这一要求明确告诉我们,自然段的训练从第五册已经开始,也就是说教师在进行阅读和最初的作文教学时,要抓住自然段这一构成文章的基本单位引导学生进行阅读理解和作文训练。那么,在教学中如何进行段的起步训练呢?我认为:  相似文献   

18.
正师:下面我们交流一下课文朗读,谁先读给老师听?(一生读第1、2自然段。)师:很遗憾,有一个字漏掉了,你自己感觉到了吗?生:"有一年",少了一个"有"字。(该生把第2自然段又读了一遍。另一生读第3、4自然段。)师:他最值得我学习的地方是读得很自然,像说话一样自然,这是我一直努力要做到的。(一生读第4自然段。)师:儿化音没读好。(范读"姹紫嫣红的花儿轻轻摇晃着",请该生跟着读)再接着往下读。(生读)  相似文献   

19.
《望月》(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写自然之月;第二部分写古诗词之月;第三部分写童心之月。抓住《望月》三部分内容转合的句子:"月光洒落在长江里,江面被照亮了"(第2自然段)",是月亮把我叫醒了"(第4自然段),"这是明亮的眼睛"(第19自然段),反复推敲可发  相似文献   

20.
冀中地道战,在我国的抗日战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它表现出我国人民在抗击侵略者中的顽强斗志和无穷智慧。教学重点是:了解冀中地道的结构特点,理清课文条理。课文第4~7自然段对地道的式样、特点作了详细介绍,可以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小学生的好奇心理,紧扣课文中“简直是个奇迹”和“惊人的奇迹”展开教学。在学生理解“奇迹”的含意后,因势利导,依序设疑,启迪学生思维,从而领悟作者递增的思想感情。一、地道的式样奇课文第4自然段以任丘的地道为例,介绍了地道的总体结构,按地道的位置、大小和功能有条理地作具体介绍。可这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