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优秀诗歌所传达出的感情,都是典型意义上的感情。真实、独特和普遍概括,是构成诗中典型感情的三要素;三者的完美统一,使优秀诗歌传达出的感情具有了典型意义和美学价值。优秀诗歌中的“理”.除了有时候表现为一种明确的思想外,更多的情况下,则表现为一种深厚微妙的意蕴。意蕴是诗人的人格学问、阅历生平、认识体验水乳交融流动在诗里的一种深厚的理性状态;是诗人的意识(世界观、人生观、美学观)和潜意识在诗中的反映。  相似文献   

2.
抒情性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诗歌是感情的产物,没有感情就没有诗歌,感情是诗歌的生命。这种情是真情、纯情、至情、激情和人民之情。白居易说:“大凡人之感于事则必动乎情,然后兴于嗟叹,发于吟咏,而形于歌诗矣。”白居易认为,诗歌的产生是感于事而发于情的。没有感情的诗不是诗;感情不充沛,矫揉造  相似文献   

3.
《大堰河——我的保姆》是艾青早期诗作的经典珍品,充分展现了艾青诗歌独特的诗美风韵。茅看在《论初期的白话诗》一文中写道:“新近我读了青年诗人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这首长诗,用沉郁的笔调细写了乳娘兼佣人大堰河的生活痛苦”,“我不能不喜欢《大堰河》”。诗人熔抒情与叙事于一炉,诗作不拘泥于韵脚和字数、行数的整齐划一,而是在整散结合的句式中,巧妙地运用排比、反复、呼告抒发自己的感情,形成了强烈的节奏感和回环的旋律美,酣畅淋漓地抒发了在胸中激荡的对乳母大堰河的感激、崇敬、热爱的深情,读来荡气回肠,感人肺腑。本文试就此诗的章法美谈谈自己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诗歌是表现诗人审美理想和激情的艺术形式,是激情奔涌的产儿。诗歌中的一切景物形象,都是感情的产物、感情的载体,是诗人感情的艺术表现。诗歌教学就是要把诗情传递给学生,让学生触摸诗的情怀、品尝诗的情味、领悟诗的情感。“情”,可谓诗的气脉,泱泱华夏的诗歌历史,就是盛开“情”之花的历史。因此,把准诗的“情”脉,也就成了阅读鉴赏诗歌的关键所在。那么,如何把准诗的“情”脉来传递诗情呢?  相似文献   

5.
在欣赏诗歌、把握歌意境、领悟诗人思想感情时,你是否常常感到有难度?想过原因吗?是否把诗人在诗中涉及的景物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这些景物在你的头脑中是否是散乱的、无序的?这些景物能引起你感情上的共鸣吗?其实,利用诗歌提供的材料,加以联想、想像,在大脑中创作属于自己的MTV,正是理解诗意,领悟诗情的一条很好的途径。MTV是Music Television的缩写.音乐电视的意思。一首好的MTV往往是情景并重、声情并茂的艺术品.极易引起感情上的共鸣,这和诗歌有相通之处。大凡  相似文献   

6.
自由诗在书写形式上,往往根据节奏和音顿分行排列,这是自由诗的基本特征。分行的好坏, 直接影响诗歌感情的表达。《大堰河——我的保姆》在分行上有许多艺术特征。一、排句分行,加强语势。这首诗在分行铺叙事物的时候,使用了不少的排句。所谓排句,就是相连的诗行中,各行的前半行或后半行的字句完全相同。这首诗的第4节,在描写保姆大堰河操劳家务,养育乳儿时,一连用了八行“在你……之后”的排  相似文献   

7.
抒情线索是指贯穿在诗歌中的感情脉络,抒情性的诗歌总少不了这根诗人的心弦。把握住抒情线索,对准确地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把握诗歌的抒情线索,首先要采取“知人论世”的态度,要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明确诗人的写作意图,抛开这些诗外因素,孤立地看一首诗,有时就很难把它读透;其后还要正确分析诗歌的结构,抓住最典型、最富表现力的词句作重点评析,理清诗人感情的流程。例如1999年全国高考试题第10题,对艾青的一首诗的赏析:  相似文献   

8.
旧体诗有严格的格律,注重诗歌内在的旋律与和谐的节奏,而现代诗歌在感情抒发上则显得更加奔放。如何利用好教材中的“诗歌”开展诗歌教学呢?一、诗歌教学从朗读中开始现代诗歌语言精炼、形象、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先教学生朗读。通过朗读,才能让学生品味到诗歌的语言,体验到诗的感情,从而领会到诗的意境。首先要读准字音和节奏。要求学生在语言层次上通读全诗。发音方面,吐字清晰,准确有力,应根据诗  相似文献   

9.
论韩愈酬赠诗的艺术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韩愈诗歌的深入分析,认为韩愈的酬赠诗在艺术上的创新之处有三:一、破体为诗,无论短章还是巨制,皆从表达感情的需要出发,不受形式结构的限制。二、注重诗歌的叙事功能,通过对某些事件的叙述,表达出丰富的感情。三、语言奇险。  相似文献   

10.
优秀诗歌所传达出的感情,都是典型意义上的感情.真实、独特和普遍概括,是构成诗中典型感情的三要素;三者的完美统一,使优秀诗歌传达出的感情具有了典型意义和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1.
诗歌美育     
诗歌,是人类精神文明的保姆,是人认识美的启蒙老师。诗歌,是激情的艺术,以情动人,因此她更容易拨动感情善于激动的青少年的心弦,引起共鸣。诗歌的教育作用是深入人的内心的,潜移默化的,用美的情境去感化人,促使人的感情升华。因此,中小学语文教学,要充分意识到诗歌对青少年在感情逐渐走向成熟过程中的作用,把诗歌教学作为美育的一个重要课题。 诗歌美育是一种艺术教育,主要是帮助青少年提高对诗美的感受和认识,具体说来,要从三方面引导。 意境是诗的主要特征之一,是诗的内核。诗的意境,即诗人的意中之境。意,是客观事物反映到人的  相似文献   

12.
《诗序》曰:“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可见.感情是诗的灵魂,是诗的生命。没有感情就没有诗人.也没有诗歌。但感情却不等于就是诗。愤怒、悲哀、快乐、忧伤、畏惧、欣慰等都只是感情.而不是诗。只有当诗人把自己的感情艺术地表现出来.让读者受到深刻的感动.那才是诗。  相似文献   

13.
诗歌是应该抒情的。即使叙事诗也是这样。没有感情的诗歌,读起来索然无味,如同嚼蜡,其实并不能算诗。好的诗歌总是感情充沛,或高昂或深沉,或奔放或静谧,给人以美的熏陶,艺术的享受。诗歌抒发的感情应带有某种程度的普遍性。只有当诗人的感情能使较多读者理解、同情以至引起共鸣  相似文献   

14.
一、教学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意象,体会蕴涵在诗歌里的哲理;初步认识古代哲理诗的表现手法。  相似文献   

15.
介绍作者背景。诗以抒发感情为主,理解诗歌就要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感情。作者的感情是与作者当时所经历的事情和所接触的人物密切相关的。任何感情不可能无事而发,无人而生。因此,理解诗歌的感情就必须理解诗人当时的经历,亦即诗人作诗的背景材料。   如初中语文第三册中有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讲这首诗至少要向学生交待以下几个背景材料:一是王维的个人材料,二是元二的个人材料,三是安西都护府的有关材料。只有向学生讲清了这些材料,才能充分理解“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所体现出来的消极与失意的感情。   抓住诗…  相似文献   

16.
“诗的散文美”和“诗是生活的牧歌”是艾青诗歌的两大美学支柱。于其说《大堰河——我的保姆》(以下简称《大》)是“诗的散文美”的一次成功实践,不如说正是《大》的成功创作,促成了“诗的散文美”这一命题的提出。《大》是艾青“诗的散文美”的最集中最鲜明的体现。从艾青对“诗的散文美”的阐释中,可将之概括为三个方面:叙述姿态、结构安排和细节描写。  相似文献   

17.
一、读题目阅读诗题是解读诗歌的一把钥匙,诗歌的标题常常蕴含着诸多信息,或交待诗歌所写内容,或点明诗歌创作缘由,或暗示诗歌的行文线索,或点出诗歌的感情基调,或揭示诗歌的类别……  相似文献   

18.
我听了孙晋诺老师的这节课,颇有一些感受. 诗歌这一文学样式的突出特点是饱含丰富的感情.诗歌教学的课堂上,同样需要营造浓浓的感情氛围;学生只有融入诗境,才能真正懂得诗.在这节课上,孙老师以指导朗读,把学生带入诗中;以对朗读的表达恰当与否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句;以写、读"答诗",让学生人情入境地体会苏菲的感情.这就使学生完全融入在诗歌里.  相似文献   

19.
孔敏 《学语文》2013,(5):42-43
诗歌鉴赏是阅读能力中要求最高的题目。也是考生失分较多的试题。那么怎样才能迅速准确地把握诗歌的主题。从而顺利地完成鉴赏呢?以下几种做法值得一试。一、关注诗题、诗眼、诗注在诗歌阅读中。我们触目所及的首先是诗题,题目是诗歌的眼睛,它会或多或少、或隐或显地揭示诗歌的内容。读懂题目有助于了解诗歌的内容体式,有助于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  相似文献   

20.
陈子昂送别诗跳出前代送别诗有送别之名而无送别之实的俗套,诗歌所抒送别之情全是诗人内心感情的真实流露,一扫前代送别诗歌聚少离多、人生无常的悲伤基调,风格昂扬别具一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